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137|回复: 110

小渔村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6-27 13: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0

主题

37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7
发表于 2025-6-27 23: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4301园丁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1)传统文化的主要种类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
(3)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
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6、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①闻鸡起舞
释义: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出自《晋书·祖逖传》。
②自强不息
释义:指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出自《易·乾·象》。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①一诺千金
释义: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②驷马难追
释义: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①宁死不屈
释义:意思是宁愿死也不屈服。
出处:出自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
②正义凛然
释义:意思是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①推陈出新
释义;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出处:出自宋·费衮《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引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②别出心裁
释义:指另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新办法。
出处:出自明代李贽的《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彩于回中”。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①愚公移山
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
②披星戴月
释义:常用来形容工作繁忙的人、学习刻苦的学生、追求事业的人等为工作或学习付出艰辛努力的情景。
出处:最早出自《吕氏春秋·公孙丑下》。
③赴汤蹈火
释义: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成语出处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④高瞻远瞩
释义:是指眼光高远,思维深远,能够看得远,看得透,具有远见和洞察力。
出处:出处来自《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⑤过目成诵
释义:含义是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⑥心灵手巧
释义:形容人的心思灵活,手艺精巧。
出处:清朝孔尚任的《桃花扇·栖真》。
⑦远见卓识
释义:意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
出处:明·焦靖《玉堂丛话·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点评

问好,作业完成的很好,赞  发表于 2025-7-10 1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
发表于 2025-6-28 05: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学员4023*莫雨】第三课作业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文化总和,范畴广泛,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1、思想与哲学
❶ 核心思想体系:
如儒家(孔子、孟子思想,强调“仁”“礼”)、道家(老子、庄子思想,主张“道法自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以及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等哲学流派。
❷ 宗教与信仰:
佛教中国化后的禅宗等流派,本土的道教,以及民间对祖先、自然神的崇拜等。

2、文学与艺术
❶ 文学: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文体,还有散文(如《古文观止》)、骈文、神话传说(如《山海经》)等。
❷艺术:
传统书画:水墨画、书法(篆、隶、楷、行、草),如王羲之《兰亭序》。
❸ 戏曲:京剧、昆曲、越剧等,融合唱念做打与脸谱文化。
❹ 音乐与舞蹈:古琴(如《广陵散》)、琵琶曲(如《十面埋伏》),以及古典舞、民间舞(如秧歌)。
❻ 手工艺:陶瓷(景德镇瓷器)、刺绣(苏绣、湘绣)、剪纸、皮影戏、景泰蓝等。

3、习俗与礼仪
❶ 节日民俗: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如贴春联、吃粽子、赏月),以及婚丧嫁娶、生辰寿宴的礼仪。
❷ 礼仪规范:儒家倡导的“孝悌”“尊卑有序”,如家族中的祭祖仪式、待客之礼等。

4、科技与传统知识
❶ 传统科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天文历法(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医(阴阳五行理论、针灸、中药),建筑(故宫榫卯结构、四合院)。
❷学术与典籍:《易经》《史记》《四库全书》等经史子集,以及算学、农学(如《齐民要术》)等领域的著作。

5、语言与文字
❶ 汉字:独特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以及书法艺术的载体。
❷方言与谚语:各地方言中的文化内涵,如俗语、歇后语。

6、饮食与服饰
❶ 饮食文化:八大菜系(鲁、川、粤等),茶道(如福建功夫茶),酒文化,以及节日饮食(饺子、汤圆)。
❷ 服饰:汉服、唐装、旗袍等传统服饰,其形制、纹样(龙纹、云纹)蕴含等级与美学观念。

7、地域与民族文化
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唐卡、苗族的银饰与刺绣,以及地域文化(如徽派建筑、岭南文化)。

这些范畴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至今仍在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形式上,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内容上,体现对“历史典故的凝练”或者是“哲学思想的渗透”等。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❶. 愚公移山
【注释】比喻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决心克服困难的精神。
【出处】源自《列子·汤问》。故事中愚公因山阻挡道路,率子孙世代挖山,终感动天帝将山移走,体现了人定胜天、持之以恒的奋斗意志。

❷. 卧薪尝胆
【注释】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以图复兴或雪耻。
​【出处】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战败后,睡柴草、尝苦胆,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国耻,最终复国成功,成为隐忍图强的典范。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❶. 一诺千金
【注释】形容说话算数,承诺极有分量,一旦应允必守信用。
​【出处】: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汉代侠客季布为人仗义,许诺之事必践行,时人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以“一诺千金”赞人诚信。

❷. 曾子杀猪
【注释】比喻父母对子女言出必行,以诚信教育后代。
​【出处】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为哄孩子,许诺“杀猪煮肉”,事后想反悔,曾子坚持杀牲,曰“不可欺子”,以行动诠释“信”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❶.怒发冲冠
【注释】愤怒得头发竖起,把帽子顶起,形容面对屈辱或强暴时的激愤与反抗决心。
​【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奉和氏璧使秦,见秦王无意偿城,“怒发上冲冠”,以死相逼护玉,展现不辱使命、反抗强权的勇气。

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注释】宁可做破碎的玉器,也不做完整的瓦片,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向强暴屈服。
【典故】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北朝时权臣高洋废帝篡权,元景安堂弟元景皓拒受赐姓,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以死明志,拒绝屈服于强权。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❶.吐故纳新
【注释】原指呼吸时排出浊气、吸入新鲜空气,后比喻扬弃旧事物,接纳新思想。
​【出处】源自《庄子·刻意》:“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❷.推陈出新
【注释】剔除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并创造新事物。
​【出处】原指宋代酿酒工艺中“推陈酒、出新酒”的技术创新(《东坡志林》),后延伸至文化、艺术等领域。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1.夜以继日
【注释】指晚上接着白天,形容加紧做事,昼夜不停。
【出处】它出自《孟子·离娄下》,原文是“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讲的是孟子认为君子对待学习,应努力思考,白天不够就用夜晚来接续,直到有所收获。

2.废寝忘食
【注释】指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事,到了极度投入、忽略生理需求的程度。

【出处】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注:此处原指杞人因担忧天地崩塌而失眠忘食,后“废寝忘食”逐渐演变为褒义词,形容专注做事的状态。)

3.披星戴月
【注释】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元代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折“这大的个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另《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披星戴月,涉水登山”的用法,均以“星星月亮”比喻早晚操劳的状态。

4.赴汤蹈火
【注释】指敢蹚沸水、踏烈火,形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原指面对强敌如投身水火般危险,后引申为不畏牺牲的勇气。

5.临危不惧
【注释】遇到危难时不畏惧,态度镇定。
【出处】《邓析子·无厚》“临难不惧,知天命也”,指面对危难仍能保持镇定,是知晓天命的表现;后多用于形容人在险境中的胆识。

6.视死如归
【注释】把死亡看作回家,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原指将士在战场上不惧牺牲;现多用来赞美为理想或正义而舍生取义的精神。

7.高瞻远瞩
【注释】站得高,看得远,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清代夏敬渠《野叟曝言》“遂把这些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度外,高瞻远瞩,要领略他湖山真景”,原指登高视物,后引申为对事物有长远考量。

8.过目成诵
【注释】看过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记载北宋史学家刘恕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后多用于形容人记忆天赋出众。

9.心灵手巧
【注释】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多形容人擅长手工技艺。
【出处】清代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原指女子针线活精妙,现泛指各类手工创作中手脑协调的能力。

10.远见卓识
【注释】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
【出处】明代焦竑《玉堂丛语·调护》“解缙之才,有远见卓识,非寻常笔墨官司所能牢笼也”,用以称赞解缙的才智超群,后多用于形容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能力强。

点评

问好,作业完成非常不错,赞  发表于 2025-7-10 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1

帖子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8 08: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4017*赏心两枝

1、        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1)传统文化的主要种类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
(3)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
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4)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首先,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其次,从空间角度上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其三,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
其四,从社会功用上,为名号文化、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其五,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   
其六,从经济形态方面,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        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        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励精图治:形容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或把事情做好。
出自《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锲而不舍:意思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言而有信:意思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视死如归:指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宁死不屈:意思是宁愿死也不屈服,形容人坚守气节。
出自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革故鼎新:意为去除旧的,建立新的,常用于指重大变革创新。
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见解、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春秋时期,鲁国单父县令宓子贱坐在公堂弹琴却能把县治得很好,而继任的巫马期每天披星戴月、事必躬亲,十分劳累才把县治得井井有条,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秘诀,宓子贱说要善于利用能干的人为你办事。

大义凛然
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最早出现在宋代曹辅的《唐颜文忠公新庙记》中,原文表述为:“大义凛然,奋裙首倡。”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形象,即某人在面对重大正义之事时,展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尊严和严肃,这种行为和态度令人敬畏。这里的“大义”指的是正义或正气,“凛然”则是形容那种令人敬畏的严肃模样。

高瞻远瞩
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瞻(zhān):往上或往前看。瞩(zhǔ):注视。
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别通篇》。在这部著作中,王充提出了“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的观点,强调了开阔视野和远见的重要性。这里的“高瞻”指的是从高处观看,象征着广阔的视野;“远瞩”则指注视远处,代表着长远的目光。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高瞻远瞩”,用来形容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

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晋嵇康《与山 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过目成诵
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
《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成诵:能背诵出来。

心灵手巧
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
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栖真》,原文为“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不过也有说法称其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鲁仲连的人,他心灵手巧,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挑战,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逐渐形成了成语“心灵手巧”。

远见卓识
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有观点认为该成语最早出自《晋书•刘裕传》“裕既袭位,远见卓识,有度量” ,此处用来形容刘裕具有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点评

问好,作业完成的很不错,赞  发表于 2025-7-10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3
发表于 2025-6-28 10: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4046*秋天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出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出处: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诺千金:诺,承诺,意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借以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答应一句话有千金的价值。形容说话算数,很讲信用。诺:诺言。
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之重。指人说话的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百折不挠:指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出处:叶圣陶《倪焕之》:"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出处:《列子·汤问》,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出处: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 寝,昃晷忘餐。”
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
出处:《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赴汤蹈火:指不畏凶险。
出处:晋嵇康《与山 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毫不畏惧。
出处:《邓析子·无厚》,原文为“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出处:《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归:回家。
大义凛然:指形容为了公理正义,坚强不屈,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
出处: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
出处: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成诵:能背诵出来。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出处:明·焦靖《玉堂丛话·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点评

百折不挠不能体现不畏强暴。勇往直接也是不怕艰险,这两个例子不太合要求。  发表于 2025-7-10 08:43
推陈出新不是自强不息,是新旧更替不断发展。  发表于 2025-7-10 0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9
发表于 2025-6-28 15: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及博大精深的特点。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愚公移山:
注释: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出处:《列子·汤问》中记载,愚公立志要搬走挡住家门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即使面对质疑也坚持挖掘,最终感动天帝,山被移走。

精卫填海:
注释:形容意志坚定,不畏艰难,矢志不渝地完成目标。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中讲述,炎帝之女女娃溺亡于东海后化为精卫鸟,每天衔来石子和树枝填海,决心将海填平。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诺千金:
注释:指许下的一个诺言价值千金,形容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记载,汉代季布为人仗义,信守诺言,时人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以此典故概括为成语。

曾子杀猪:
注释:比喻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教育人要言而有信。
出处: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述曾子之妻为哄孩子听话许诺杀猪,曾子为守信真的杀了猪,以言行教导孩子诚信的重要性。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临危不惧:
注释:面对危险时毫不畏惧,形容人在危难面前镇定勇敢,不向强暴屈服。
出处:《邓析子·无厚》中提及“临难不惧,知天命也”,后演变为“临危不惧”,常用于赞扬在险境中坚守气节的品格。

勇冠三军:
注释:勇气和胆量在全军中堪称第一,形容人勇猛无畏,敢于直面强敌。
出处:《汉书·李广苏建传》中记载,汉代名将李广作战勇猛,“勇冠三军”,后用以形容面对强暴时的英勇气概。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革故鼎新:
注释:指破除旧的事物,建立新的制度或理念,强调创新变革的决心。
出处:《周易·杂卦》中提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以“革”“鼎”两卦象征除旧布新,后凝练为“革故鼎新”,体现对创新的追求。
推陈出新:
注释: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华并创造新事物,侧重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出处:源自明代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推陈出新,饶有别致”,后常用于形容在文化、技艺等领域不断革新的精神。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1,愚公移山:
注释: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出处:《列子·汤问》中记载,愚公立志要搬走挡住家门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即使面对质疑也坚持挖掘,最终感动天帝,山被移走。

2,废寝忘食:
注释: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做事,到了极度投入的程度。
出处:《列子·开瑞篇》中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原指因忧虑而失眠忘食,后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逐渐演变为“废寝忘食”,用以形容勤奋专注的状态。

3,夜以继日:
注释:夜晚接着白天,形容不分昼夜地连续做事,极其勤奋或投入。
出处:《孟子·离娄下》中记载:“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原指孟子思考问题时昼夜不停,后《尚书·周书·冏命》亦有“恪勤匪懈,夙夜惟寅”的表述,“夜以继日”由此凝练而来,常用来形容为达成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4,披星戴月:
注释:身披星光,头顶月色。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的样子。
出处:源自元代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折:“这大的个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后在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也有“披星戴月,早起晚眠”的表述,成语通过对星辰月色的描写,生动展现出人在奔波中的勤勉与艰辛。

5,赴汤蹈火:
注释:跳进沸水,踏入烈火。形容不畏惧艰险,哪怕牺牲生命也勇往直前。
出处:最早见于《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后在《汉书·晁错传》中写道:“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成语通过极端场景的比喻,体现出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精神。

6 ,过目成诵:
注释:看过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宋史·刘恕传》中记载:“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宋代史学家刘恕天资聪慧,读书时看一遍便能熟记,后“过目成诵”逐渐成为形容记忆力出众的常用成语,在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黛玉听了,便知出于《金刚经》,不觉点头,心下暗服宝琴过目成诵”的用法,进一步普及了这一表述。

点评

创新的两个成语选得好。还有一个破旧立新。  发表于 2025-7-10 08:51
勇冠三军不太合适。  发表于 2025-7-10 0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8 15: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文/4052*望着你微笑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贬义词。


二、分类成语(各2条)  
1. 自强不息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女溺死,化精卫鸟,衔木石填东海。"  
     寓意:以微弱之力坚持奋斗。  
   百折不挠
     汉·蔡邕《太尉桥玄碑》:"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释义:无论受挫多少次都不屈服。  


2.诚实守信
   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承诺价值千金,极重信用。  
   童叟无欺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他这是招徕生意之一道呢,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释义:公平对待所有人,诚信经商。  


3. 不畏强暴
   威武不屈
     《孟子·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释义:强权不能使其屈服。  
   螳臂当车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后喻:自不量力却勇气可嘉的抗争精神。  


4. 勇于创新
   革故鼎新
     《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释义:破除旧制,建立新规。  
   标新立异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释义:提出新主张,与众不同。  


---  


三、指定成语注解(精选8条)  
1.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北山愚公率子孙凿山,帝感其诚,命神搬走太行、王屋二山。"  
   寓意:坚持不懈可撼动艰难。  


2. 废寝忘食
   《论语·述而》:"(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释义:专注某事而忘记休息饮食。  


3. 赴汤蹈火
   《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  
   释义: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4.视死如归
   《管子·小匡》:"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释义:为正义无惧死亡。  


5. 高瞻远瞩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释义:眼光远大,预见未来。  


6.过目成诵
   《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释义:记忆力超群,看一遍即能背诵。  


7. 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穿竹简的皮绳多次磨断,形容读书勤奋。  


8. 远见卓识
   明·焦竑《玉堂丛语·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释义:见解高明,洞察深远。  

点评

其他的做得不错。  发表于 2025-7-10 08:55
螳臂当车不是不畏强暴,这是贬义词。  发表于 2025-7-10 0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0

帖子

5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8 1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紫荷心幽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1)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3)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
2)具有民族特色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1)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闻:听到;舞:指舞剑习武),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出处:(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2)卧薪尝胆: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西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1)抱诚守真:抱诚守真指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最早见于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原文为“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2)赤诚相待:指以极其真诚、忠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强调人与人之间毫无保留的坦诚交往。
出处:最早见于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原文描述将士因主将的赤诚相待而誓死追随。‌‌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1)除暴安良‌: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2)公正廉洁‌: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1)吐故纳新:革故鼎新(革: 除去;鼎新:立新)指革除旧的,建立新的
出处:先秦《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2)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出处: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采于回中。”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

1)愚公移山:这则成语形容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2)废寝忘食:是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战国《论语·述而》:“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夜以继日:本义是指夜晚接上白天,后形容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4)披星戴月;原义是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有这大的个孩儿,多亏了他早起晚眠,披星戴月,挣揣下这个家私。(元·郑廷玉《冤家债主》)

4)赴汤蹈火: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5)临危不惧:遇到危难,并不顾惜自己。没有私心,十分英勇。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留王传》:“皆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

6)视死如归:原义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人勇敢不怕死。
出处: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先秦·管仲《管子·小匡》)

7)大义凛然:临难不苟的节操或高尚远大的气概所表现出严峻而不可冒犯的神色。形容坚持正义、英勇不屈的气概。
出处: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8)高瞻远瞩: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出处:明·焦靖《玉堂丛话·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9)过目成诵:意思是看过一遍就能背诵下来,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追溯至《晋书·苻融载记》。记载"耳闻则诵,过目不忘",首次将"过目"与记忆能力结合表述

10)心灵手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11)远见卓识:解释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出处:明·焦靖《玉堂丛话·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点评

第三大题完成的非常好。  发表于 2025-7-10 09:10
第二大题选择的成语符合题目的要求。  发表于 2025-7-10 09:07
回答题完成的还不错。  发表于 2025-7-10 0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57

帖子

4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5-6-29 00: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4043*欧春荣
一、回答题

1. 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涵盖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习俗、科技、伦理等多个领域,包括儒家、道家等思想体系,诗词歌赋、戏曲书法等文艺形式,以及节日庆典、礼仪规范、中医武术等传统文化形态。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源远流长:自先秦延续至今,从未中断。

• 兼容并蓄:善于吸收不同文化精华,如佛教中国化。

• 注重伦理: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

•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3. 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表现

• 历史典故性:多源自历史事件、寓言故事(如“卧薪尝胆”“守株待兔”)。

• 伦理价值观:蕴含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如“见义勇为”“孝亲敬老”)。

二、成语及注释、出处(各2条)

1. 表现自强不息

• 锲而不舍:不断雕刻,比喻坚持不懈。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愚公移山:比喻不畏艰难,立志奋斗。
出处:《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寓言。

2. 表现诚实守信

• 一诺千金:一句诺言价值千金,形容信守承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曾子杀猪:曾子为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杀猪,喻言出必行。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3. 表现不畏强暴

• 威武不屈:面对强权威胁仍不屈服,坚守气节。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怒发冲冠:愤怒时头发竖起顶起帽子,形容愤慨抗争。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怒发上冲冠”。

4. 表现勇于创新

• 革故鼎新:破除旧制,创立新制。
出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推陈出新:淘汰旧事物,推出新事物。
出处:《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三、成语注解及出处(选6条)

1. 愚公移山

• 注解:愚公立志铲平太行、王屋二山,终获天帝相助,比喻坚持不懈。

• 出处:《列子·汤问》。

2. 废寝忘食

• 注解:顾不上睡觉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 夜以继日

• 注解:夜晚接着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劳作。

• 出处:《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4. 赴汤蹈火

• 注解:敢蹚沸水、踏烈火,形容不避艰险。

• 出处:《荀子·议兵》“赴水火而不还踵。”

5. 临危不惧

• 注解:面对危难毫不畏惧,形容勇敢镇定。

• 出处:《邓析子·无厚》“临难不惧,知天命也。”

6. 高瞻远瞩

• 注解:站得高看得远,形容目光长远。

• 出处:《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点评

第三大题也完成的非常好。  发表于 2025-7-10 09:16
第二大题完成的很不错。点赞  发表于 2025-7-10 09:15
第一大题,第三小题也不对。可以参考一下楼上的答案。  发表于 2025-7-10 09:14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 2)具有民族特色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发表于 2025-7-10 09:13
1)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发表于 2025-7-10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9
发表于 2025-6-29 04: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晨羽 于 2025-6-29 04:48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4019*晨羽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思想为内核,并包含墨家、名家、佛教、伊斯兰教及西方学术思想等。其范畴主要包括:
(1)思想与学术:  
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以及文字、语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文学艺术:  
古文、诗词、戏曲、国画、书法、民族音乐、对联、灯谜、曲艺等。
(3)民俗与节日(按农历)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含寒食节)、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除夕(腊月三十)等。  
各少数民族传统习俗、民间礼仪及节庆活动。
(4)技艺与生活文化:  
武术、棋艺、传统医学、手工艺、饮食文化、古代科技(如历法、农业技术)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包括: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中性、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①锲而不舍
注释:不停地镂刻。比喻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出处:源自《荀子·劝学》的名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自力更生
注释:指不依靠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主海内之政,壤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虚,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①取信于民
注释:取得人民的信任。
出处:出自《汉书·楚元王传》,刘向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向汉成帝谏言时提出"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强调君主需审慎处理国事并通过中立策略获取民众信任。

②言行一致
注释:指言语与行为完全统一,体现表里如一的品质。
出处: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代赵善璙《自警篇·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①除暴安良
注释: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②威武不屈‌
注释:指人意志坚强,任何胁迫不能动摇。
出处: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①独辟蹊径
注释: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出处: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

②独具匠心
注释:具有独到的灵巧心思,指在技巧或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形容个体或作品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独到的见解。
出处:唐·张祜《题王右丞山水嶂》:“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1.愚公移山
注释:形容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
出处:出自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2.废寝忘食
注释: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战国《论语·述而》:“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夜以继日
注释:本义是指夜晚接上白天,后形容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4.披星戴月
注释:原义是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出自于元·郑廷玉《冤家债主》,有这大的个孩儿,多亏了他早起晚眠,披星戴月,挣揣下这个家私。

5.赴汤蹈火
注释: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6.临危不惧
注释: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留王传》:“皆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
“临危不惧”由句中的“临危不顾”演变而来。

7.视死如归
注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

8.大义凛然
注释:形容为了公理正义,坚强不屈,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
出处: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9.高瞻远瞩
注释:意思是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10.过目成诵
注释:看过一遍即能背诵。形容记忆力超群。
出处:最早见于《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

11.心灵手巧
注释: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
出处: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12.远见卓识
注释: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出处: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点评

第三大题把所有成语的注释及出处都已标明。点赞  发表于 2025-7-10 09:19
第二大题完成的不错,符合题目的要求。  发表于 2025-7-10 09:18
回答问题完成的非常好。  发表于 2025-7-10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7:50 , Processed in 0.0712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