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小渔村紫璇

成语典故班紫璇笔记本

[复制链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5:2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25 22:02 编辑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毕业答卷(一)
05-紫璇

一、简答题

1、什么成语?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籍?

答: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特有的长期相习用的固定短语和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详细解释即是习用言简意赅的固定短语或短句。

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 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一指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二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典籍一是指古代的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司晋之典籍。二是泛指古代图书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论成语和典故的异同?

答:成语和典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生动凝炼的语言形式,它们之所以在汉语中久用不衰,是因为其特有的语言效果。然而,由于两者在形式和意义上的部分重合,特别是在出现“成语词典”和“典故词典”时,常常造成人们对成语和典故认识上的混乱。如何辨别,咱们可从以下四点来区别。

(1)成语和典故在内涵上的区别

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典故是诗文中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显然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成语强调其“既成”的特点,典故强调其“引用”的特点,这是成语和典故内涵上的区别。

(2)成语和典故在外延上的区别

成语大多有来源,亦即成语大都是典故。如见贤思齐、缘木求鱼、揠苗助长等,这些成语当然也是典故。有些成语如七上八下、七拉八扯、七零八落等,虽然也有出处,但因为出自白话小说,口语色彩明显,一般不认为它们是典故。

典故可以是成语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非成语的形态出现。如“庄周梦蝶”是一条典故,也是一条成语。句中的“庄周梦蝶”即以成语的形态出现。在“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中,这条典故就以非成语的形态呈现。少数典故演化成了成语,还有更多典故尚不具备成语的特质,因而不是成语。成语大多是典故,但典故大多不是成语。

(3)成语与典故在形态上的区别

成语大多具有集约性(大多都有来源,凝聚了较多信息)、凝固性(形式和内容相对固定)和适用性(为后人广泛使用)是成语的三个显著特点。也有少数成语可以变换语序更换语素,如“物与民胞”可变换为“民胞物与”,“寻根问底”可表述为“寻根究底”,等等);典故大多随物赋形,可变性强。这是成语与典故形态上的区别。

(4)成语和典故在运用上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语与典故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中有一部分是重的,从性质上讲,成语与典故都是习用已久的语言形式,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几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一部分语词既是成语又是典故,人们称它们为成语典故,成语典故分为两种,一是一个成语包含一个典故,如“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守株待兔”“一箭双雕”等等,另一个是成语包含两个典故,如:“囊萤映雪”包含囊萤和映雪两个典故;“让枣推梨”包含让枣和推梨两个典故,这种成语典故的数量比前一种成语典故的数量要少很多。这一类的语言形式它的源出和内容是典故,呈现的形式是成语,这就说明成语与典故从概念上讲,它们有相通之处,成语之成与典故的故注重的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这就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

首先大部分成语与典故都具有历史源流性,即有出处,其次,什么样的故事可以提炼为成语、典故,什么样的故实及源出算是成语,典故的故实或源出,有一定的社会约定性,这个约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过程中的社会认同,它由民族文化决定,这种社会认同在使用中又转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性,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规定性便成为判断某个词语是否是成语或典故的标志,社会认同的结果就使得成语和典故具有了相对稳固的内容和形式。如“鸿门宴”、“霸王别姬”。 所以,“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运用典故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如: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

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化用为“人生易老天难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引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继续看《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展翅”典故,李白用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李清照用为“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毛泽东用为“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答:《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总体上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他主要反映了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和压迫、苦于战争和徭役;反映劳动、婚姻、生活、以及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等。

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同时赋、比、兴也体现了《诗经》的诗歌艺术,对构造诗歌意泉、创造诗歌意境、表达诗人情感起到很大作用,对后世的影响颇大。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 而 “ 六诗 ” 指的是以音律配合的六类乐歌。后人将 “ 赋、比、兴 ” 视为《诗经》的三种典型的表现方法。   

①“赋”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以某种繁多之物喻人之多生。又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对女方恩爱之浓。   

③“兴”的表现手法: “兴”就是朱熹所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

4、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及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简单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三家传统文化之思想,在中国合称为“三教”。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 、尧、舜、禹等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主张“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为历代儒客尊崇;而道家文化主张“顺其自然、自我完善”;佛家文化主张“慈爱众生、无私奉献”。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传统文化有很多,传统文化有有糟粕也有精华。

(1)传统文化的主要种类: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3)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5、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他们的作者分别是谁?


答: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合称“四圣”。

《中庸》: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子思,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称之为“述圣”,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子思之儒”,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其主要作品有《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论语》: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诗经》: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尚书》: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礼记》:戴圣,字次君,西汉时人,根据《汉书·儒林传》《广平府志》《归德府志》《客家戴氏族谱》《新泰县志》等古文献均记载其为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他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 汉宣帝时,戴圣曾被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议,评定五经异同。终生以授徒讲学和著述为业,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看法。

6、二十四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各史的作者是谁?


答: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1)《史记》是西汉司马迁著,它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开始,止于汉武帝后期,记述了我国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汉书》为东汉班固编撰,记事始于汉高帝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后汉书》为纪传体东汉史,由南朝宋范晔编撰,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元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计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4)《三国志》由西晋陈寿创作,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

(5)《晋书》是房玄龄等人受唐太宗的指示修撰而成,是一部官修史书,记载了自司马懿早年到晋恭帝元熙二年期间的历史。

(6)《宋书》由南朝梁沈约著,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终于宋顺帝升明三年,共记载了刘宋王朝六十年的历史。

(7)《南齐书》由南朝萧子显编撰,记载了南齐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计二十三年的历史,原名《齐书》,因到了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为《南齐书》。

(8)《梁书》为唐代姚思廉著,记载了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的历史。

(9)《陈书》仍由唐代姚思廉著,记载了陈朝五位皇帝共三十三年的历史,记事始于陈武帝永定元年,终于陈后主祯明三年。

(10)《魏书》是北齐魏收著,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5:3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25 22:03 编辑

(11)《北齐书》为唐代李百药著,本名《齐书》,宋时才加“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五十多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12)《周书》为唐代令狐德棻主编,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历史。

(13)《隋书》为唐代魏徵等著,记载了隋朝三十七年的历史。

(14)《南史》为唐代李延寿著,记事始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记述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

(15)《北史》也由唐代李延寿著,记事始于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和隋朝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

(16)《旧唐书》由后晋刘晌等编撰,记事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终于唐哀帝天祐四年,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17)《新唐书》由北宋欧阳修、宋祁等合撰,其记述的历史时期大致与《旧唐书》相同,涵盖了整个唐朝时期。

(18)《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记录了梁、唐、晋、汉、周五代的历史,由北宋薛居正等人修撰。为了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遂改名为《旧五代史》。

(19)《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为北宋欧阳修创作。他用春秋笔法将五代历史杂糅到一起,成为唐代以后绝无仅有的私修史书。

(20)《宋史》、《辽史》、《金史》均为元朝所修,编撰者署名是元朝宰相脱脱。其实,当时参与编撰的人很多,其中翰林学士欧阳玄出力最多。《宋史》记事始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终于南宋末代皇帝宋昺祥兴二年,记载了北宋和南宋两朝三百二十年的历史。《辽史》记载了辽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也兼述了辽代建国以前契丹族及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金史》记事始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到灭亡,约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21)《元史》为明代宋濂等编撰,记载了自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及灭亡的历史。

(22)《明史》为清代张廷玉等编撰,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7、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实珠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如根据《蒙求》的“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卯金运徂谢,孔明隐隆中。”,“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虚珠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根据《蒙求》的“孔明卧龙”做“虚珠”如:“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韩偓《寄隐者》,又如:“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 李山甫《蜀中寓怀》。

二、填空题

1、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

2、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3、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4、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慎到)、(杨朱),作品有(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等。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5、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dí)。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6、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和(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为(公孙龙子)。

7、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8、纵横家的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是(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杂家的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是(战国末期)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9、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10、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11、兵家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政治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

12、医家的代表人物(扁鹊),扁鹊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

13、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做珠)、(寻较)、(做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5:4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25 22:03 编辑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毕业答卷(二)
05-紫璇


三、按成语的分类共13个大类,每个大类下又有具体的小类,具体根据成语分类表中每个条目查找他们对应的成语,包括注释及出处!


例如:1.鼠:〔 胆小如鼠 〕

注释:胆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胆小怕事。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又如:2.春天:〔 春光明媚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出处: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一)生肖成语

1、鼠:鼠目寸光

成语拼音shǔ mù cùn guāng

成语解释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成语出处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2、牛:气冲牛斗

成语解释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成语出处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3、虎:虎落平阳

成语解释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4、兔:狡兔三窟

成语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成语解释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计划周密。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5、龙:龙腾虎跃

成语拼音lóng téng hǔ yuè

成语解释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成语出处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6、蛇 :蛇影杯弓

成语拼音shé yǐng bēi gōng

成语解释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成语出处汉 应劭《风俗通义 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7、马:马前泼水

成语拼音mǎ qián pō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

8、羊:羊肠小道

成语拼音yáng cháng xiǎo dào

成语解释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

9、猴:尖嘴猴腮

成语拼音jiān zuǐ hóu sāi

成语解释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10、鸡:鹤立鸡群

成语拼音hè lì jī qūn

成语解释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11、狗:白云苍狗

成语拼音bái yún cāng gǒu

成语解释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成语出处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12、猪:猪卑狗险

成语拼音zhū bēi gǒu liǎn

成语解释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成语出处《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二)四季成语

1、春天:春色恼人

成语拼音chūn sè nǎo rén

成语解释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夜直》诗:“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2、夏天:夏虫疑冰

成语拼音xià chóng yí bīng

成语解释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3、秋天:一叶落知天下秋

成语拼音yī yè luò zhī tiān xià qiū

成语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成语出处《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4、冬天:冬日夏云

成语拼音dōng rì xià yún

成语解释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成语出处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三)数字成语

1、一:孤注一掷

成语拼音gū z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注:du注;du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du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du注;掷:这里指di钱时掷骰zhi。di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成语出处宋 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喻出焉。”

2、二:二分明月

成语拼音èr fēn míng yuè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成语出处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3、三:红日三竿

成语拼音hóng rì sān gān

成语解释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成语出处《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4、四:囊括四海

成语拼音náng kuò sì hǎi

成语解释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5、五:五内如焚

成语拼音wǔ nèi rú fén

成语解释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6、六:六根清净

成语拼音liù gēn qīng jìng

成语解释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成语出处隋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shi,俱得六根清净。”

7、七:横七竖八

成语拼音héng qī shù bā

成语解释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shasi的男zhi妇女,不计其数。”

8、八:八百孤寒

成语拼音bā bǎi gū hán

成语解释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9、九:九曲回肠

成语拼音jiǔ qū huí cháng

成语解释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10、十:十里长亭

成语拼音shí lǐ cháng tíng

成语解释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成语出处《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11、百:百花争妍

成语拼音bǎi huā zhēng yán

成语解释妍:美;艳。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形容繁花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成语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六章:“尽管外面是冰天雪地,屋内却是百花争妍,春光灿烂。”

12、千:百卉千葩

成语拼音bǎi huì qiān pā

成语解释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仲冬佳节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艳妖。”

13、万:傲睨万物

成语拼音ào nì wàn wù

成语解释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豫章文集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第26卷:“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

14、亿:亿万斯年

成语拼音yì wàn sī nián

成语解释形容长远的年代。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15、数:浑身解数

成语拼音hún shēn xiè shù

成语解释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5:5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动物成语

1、狼 :杯盘狼藉

成语拼音bēi pán láng jí

成语解释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zhi、盘zhi、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2、熊:虎背熊腰

成语拼音hǔ bèi xióng yāo

成语解释如虎般宽厚的背;似熊样粗壮的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

3、猫:猫鼠同眠

成语拼音māo shǔ tóng mián

成语解释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成语出处《新唐书 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4、鹿:群雄逐鹿

成语拼音qún xióng zhú lù

成语解释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5、鱼:沉鱼落雁

成语拼音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zhi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zhi容貌美丽动人。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zhi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6、猴zhi:尖嘴猴腮

成语拼音jiān zuǐ hóu sāi

成语解释腮:面颊。像猴zhi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7、鹅:摇鹅毛扇

成语拼音yáo é máo shàn

成语解释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shi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

8、大象:一蛇吞象

成语拼音yī shé tūn xiàng

成语解释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9、鸭:鸭行鹅步

成语拼音yā xíng é bù

成语解释步:走。象鹅和鸭zhi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10、鸡:呆若木鸡

成语拼音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11、豹:龙韬豹略

成语拼音lóng tāo bào lüè

成语解释指兵法。

成语出处明 宋濂《走笔送金贤良》诗:“蛋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

12、驴:黔驴技穷

成语拼音qián lǘ jì qióng

成语解释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3、蚂蚁:堤溃蚁穴

成语拼音dī kuì yǐ xué

成语解释xiaoxiao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xiao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zhi。

成语出处三国魏·应璩《杂诗》:“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14、蛇:杯弓蛇影

成语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成语解释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成语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15、乌龟:龟毛兔角

成语拼音guī máo tù jiǎo

成语解释乌龟身上生毛,兔zhi头上长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成语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六卷:“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16、猿猴:猿猴取月

成语拼音yuán hóu qǔ yuè

成语解释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17、倒凤颠鸾

成语拼音dǎo fèng diān luán

成语解释指织品上的花纹图案。也比喻男女间的性行为。

成语出处金 元好问《赠答张教授仲文》诗:“天sun缲丝天女织,倒凤颠鸾金粟尺。”

18、鸟 :惊弓之鸟

成语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成语出处《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19、仙鹤:孤云野鹤

成语拼音gū yún yě hè

成语解释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成语出处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20、鹰:南鹞北鹰

成语拼音nán yào běi yīng

成语解释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zhi,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21、蜜蜂:狂蜂浪蝶

成语拼音kuáng fēng làng dié

成语解释比喻轻薄放荡的男zhi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紫燕黄莺,绿柳丛中寻对偶;狂蜂浪蝶,夭桃队里觅相知。”

22、狮zhi:河东狮吼

成语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成语解释河东: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zhi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四贤记 挑斗》:“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

23、狐狸:狐假虎威

成语拼音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4、狐狸:简落狐狸

成语拼音jiǎn luò hú lí

成语解释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xiao丑。

成语出处《后汉书 酷吏传 阳球》:“前虽纠诛王甫、段熲,盖简落狐狸,未足宣示天下。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

25、貂:貂裘换酒

成语拼音diāo qiú huàn jiǔ

成语解释貂裘:貂皮做的大衣。用貂皮大衣换酒喝。形容宝贵者放荡不羁的生活。

成语出处宋 张辑《贺新郎 乙未冬别冯可久》:“且趁霜天鲈鱼好,把貂裘换酒长安市。”

26、豺:豺狼之吻

成语拼音chái láng zhī wěn

成语解释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27、狈:进退狼狈

成语拼音jìn tuì láng bèi

成语解释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28、犀牛:心有灵犀

成语拼音xīn yǒu líng xī

成语解释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9、燕:来鸿去燕

成语拼音lái hóng qù yàn

成语解释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成语出处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30、麻雀:明珠弹雀

成语拼音míng zhū tán què

成语解释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成语出处汉 扬雄《太玄 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31、乌鸦:鸦巢生凤

成语拼音yā cháo shēng fèng

成语解释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32、鸥:闲鸥野鹭

成语拼音xián ōu yě lù

成语解释①比喻退隐闲散之人。②比喻非正当男女关系中的女方。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水调歌头》词:“贱zhi平生出处,虽则闲鸥野鹭,十五度黄河。”

33、大雁:沉鱼落雁

成语拼音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zhi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zhi容貌美丽动人。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zhi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34、雕:雕章琢句

成语拼音diāo zhāng zhuó jù

成语解释琢:雕刻玉石。像雕刻一样对文章的字句仔细斟酌修饰。

成语出处宋 俞文豹《吹剑录》:“此岂舒笺点翰,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

35、鸠:鸠占鹊巢

成语拼音jiū zhàn què cháo

成语解释鸠性拙;不善营巢;而占居鹊所成之巢。

成语出处《诗经 召南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36、喜鹊:声誉鹊起

成语拼音shēng yù què qǐ

成语解释比喻声名迅速增高。

成语出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至洪班则声名鹊起。”

37、鹑:悬鹑百结

成语拼音xuán chún bǎi jié

成语解释鹌鹑的羽毛又短又花,因以悬鹑比喻破烂的衣服。形容破烂,补钉很多。

成语出处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

38、蝉:噤若寒蝉

成语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语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39、蝴蝶:庄周梦蝶

成语拼音zhuāng zhōu mèng dié

成语解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成语出处典出《庄zhi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40、蛾:飞蛾扑火

成语拼音fēi é pū huǒ

成语解释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成语出处《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41、蚕:鲸吞蚕食

成语拼音jīng tūn cán shí

成语解释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

成语出处清 王韬《英宜保土》:“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

42、蚊zhi:使蚊负山

成语拼音shǐ wén fù shān

成语解释使:派,令;负:背。派蚊zhi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成语出处《庄zhi.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43、虱zhi:口中蚤虱

成语拼音kǒu zhōng zǎo shī

成语解释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成语出处《韩非zhi·七术》:“(王)以临东阳,则邯鄣口中虱也。”

44、虾:虾兵蟹将

成语拼音xiā bīng xiè jiàng

成语解释古代神怪xiao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xiao喽罗。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zhi龙sun、虾兵蟹将出宫。”

45、鳖:瓮中之鳖的解释

成语拼音wèng zhōng zhī biē

成语解释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瓮:大坛zhi;鳖:甲鱼。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46、螃蟹:虾兵蟹将

成语拼音xiā bīng xiè jiàng

成语解释古代神怪xiao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xiao喽罗。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zhi龙sun、虾兵蟹将出宫。”

47、贝壳:贝阙珠宫

成语拼音bèi què zhū gōng

成语解释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宫亭湖》诗:“贝阙珠宫开水府,雨栋风帘岂来处。”

48、蚌:鹬蚌相争

成语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成语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成语出处清 湘灵zhi《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49、鲸鱼:鲸吞虎噬

成语拼音jīng tūn hǔ shì

成语解释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明·张景《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敢拦挡?”清·徐芳《诺皋广志·寒空僧》:“先君zhi常言以桥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50、蜗牛:蜗名微利

成语拼音wō míng wēi lì

成语解释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xiao的名声。虚名xiao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51、蝎zhi:蛇蝎心肠

成语拼音shé xiē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6:0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16 23:13 编辑

(五)植物成语

1、花 :彩笔生花

成语拼音cǎi bǐ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生花:长出花来。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成语出处元 汤式《赏花时 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2、草:寸草春晖

成语拼音cùn cǎo chūn huī

成语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成语出处唐 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树:火树银花

成语拼音huǒ shù yín huā

成语解释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成语出处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4、木:木石心肠

成语拼音mù shí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成语出处清 洪楝园《后南柯 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5、瓜:浮瓜沉李

成语拼音fú guā chén lǐ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6、果:食不果腹

成语拼音shí bù guǒ fù

成语解释果:充实。吃不饱肚子。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7、松树:玉洁松贞

成语拼音yù jié sōng zhēn

成语解释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8、柏树:岁寒松柏

成语拼音suì hán sōng bǎi

成语解释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杨树:水性杨花

成语拼音shuǐ xìng yáng huā

成语解释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旧时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作风轻浮。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小孙屠》:“你休得假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

10、柳树:柳眉星眼

成语拼音liǔ méi xīng yǎn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细长的眉和明亮的眼睛。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杏脸桃腮,酝酿出十分春色;柳眉星眼,妆点就一段精神。”

11、桑树:饱经沧桑

成语拼音bǎo jīng cāng sāng

成语解释饱:充分地;经: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意思是说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成语出处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12、榆树:桑榆暮景

成语拼音sāng yú mù jǐng

成语解释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13、槐树:槐南一梦

成语拼音huái nán yī mèng

成语解释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成语出处明 王錂《春芜记》:“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

14、梧桐:梧凤之鸣

成语拼音wú fèng zhī míng

成语解释《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

15、桃:杏脸桃腮

成语拼音xìng liǎn táo sāi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

16、李:凡桃俗李

成语拼音fán táo sú lǐ

成语解释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成语出处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17、杏:杏雨梨云

成语拼音xìng yǔ lí yún

成语解释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成语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恋昏。”

18、梨:雨打梨花

成语拼音yǔ dǎ lí huā

成语解释比喻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

成语出处南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19、枣:囫囵吞枣

成语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解释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成语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20、麦:不辨菽麦

成语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解释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21、茶:茶余饭后

成语拼音chá yú fàn hòu

成语解释品茶、吃饭之后的一段闲暇时间。多指傍晚一段时间。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斗鹌鹑 女校尉》套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22、梅花:梅妻鹤子

成语拼音méi qī hè zǐ

成语解释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成语出处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23、兰花:蕙心兰质

成语拼音huì xīn lán zhì

成语解释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成语出处唐·王勃《王子安集·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24、荷花:菊老荷枯

成语拼音jú lǎo hé kū

成语解释菊花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容颜衰老。

成语出处明·沈采《千金记·通报》:“辜负却桃娇柳嫩三春景,捱尽了菊老荷枯几度秋。”

25、竹子:成竹在胸

成语拼音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成语解释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成语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26、桂花:蟾宫折桂

成语拼音chán gōng zhé guì

成语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成语出处《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27、莲花:柳腰莲脸

成语拼音liǔ yāo lián lián

成语解释腰如柳,脸似莲。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成语出处唐 韩偓《频访卢秀才》诗:“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

(六)颜色成语

1、红色:白发红颜

成语拼音bái fà hóng yán

成语解释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2、橙色:橙黄橘绿

成语拼音chéng huáng jú lǜ

成语解释指秋季景物。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黄色:黄粱美梦

成语拼音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成语解释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幻的梦想。

成语出处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4、绿色:花红柳绿

成语拼音huā hóng liǔ lǜ

成语解释红红的花儿;绿绿的柳条。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色;也形容颜色鲜艳多彩。

成语出处五代 前蜀 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5、青色:丹青妙手

成语拼音dān qīng miào shǒu

成语解释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师。

成语出处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6、蓝色:青蓝冰水

成语拼音qīng lán bīng shuǐ

成语解释“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7、紫色:姹紫嫣红

成语拼音chà zǐ yān hóng

成语解释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8、黑色:白黑颠倒

成语拼音bái hēi diān dǎo

成语解释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列女传 楚成郑瞀》:“王不明察,遂辜无罪,是白黑颠倒,上下错谬也。”

9、白色:白玉微瑕

成语拼音bái yù wēi xiá

成语解释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成语出处唐 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10、灰色:百念皆灰

成语拼音bǎi niàn jiē huī

成语解释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成语出处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11、粉色:粉妆玉琢

成语拼音fěn zhuāng yù zhuó

成语解释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6:2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16 23:15 编辑

(七)方位成语

1、东方:东窗事发

成语拼音dōng chuāng shì fā

成语解释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成语出处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2、南方:槐南一梦

成语拼音huái nán yī mèng

成语解释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成语出处明 王錂《春芜记》:“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

3、西方:东奔西跑

成语拼音dōng bēn xī pǎo

成语解释指到处奔波。

成语出处杨朔《雪浪花》:“苦人哪,自xiao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4、北方:闯南走北

成语拼音chuǎng nán zǒu běi

成语解释奔走四方。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1章:“一个女zhi会几手武艺不难,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

5、上边:扶摇直上

成语拼音fú yáo zhí shàng

成语解释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zhi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下边:瓜田李下

成语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成语解释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zhi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zhi;免得有偷瓜、偷李zhi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成语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7、左边:旁门左道

成语拼音páng mén zuǒ dào

成语解释左:不正;门:派别;道:路。喻指思想体系。泛指不正派不正经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他骂吾教是左道旁门,不分披毛带角的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8、右边:无出其右

成语拼音wú chū qí yòu

成语解释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9.前面:踌躇不前

成语拼音chóu chú bù qián

成语解释踌躇:迟疑不决的样zhi。犹豫不定;不敢前进。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10、后面:后悔莫及

成语拼音hòu huǐ mò jí

成语解释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11、里面:吃里扒外

成语拼音chī lǐ pá wài

成语解释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12、外面:崇洋媚外


成语拼音chóng yáng mèi wài

成语解释崇:崇拜;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成语出处maodun《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13、顶部:顶天立地

成语拼音dǐng tiān lì dì

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14、底部:釜底抽薪

成语拼音fǔ dǐ chōu xīn

成语解释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成语出处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15、中间:驰名中外

成语拼音chí míng zhōng wài

成语解释驰:传播。声名传播到国内国外。也作“驰名天下”。

成语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

16、内部:内忧外患

成语拼音nèi yōu wài huàn

成语解释忧:忧虑;患:祸患。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zhi 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17、旁边:触类旁通

成语拼音chù lèi páng tōng

成语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八)味道成语

1、酸味:惨雨酸风

成语拼音cǎn yǔ suān fēng

成语解释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成语出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2、甜味:甜言软语

成语拼音tián yán ruǎn yǔ

成语解释甜蜜温柔的话。

成语出处宋 赵长卿《柳梢青》词:“甜言软语,长记那时,萧娘叮嘱。”

3、苦味:焦眉苦脸

成语拼音jiāo méi kǔ liǎn

成语解释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成语出处沙汀《困兽记》:“‘为了这一点事,你还不知道,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

4、辣味:黄汤辣水

成语拼音huáng tāng là shuǐ

成语解释泛指饮食。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三两夜没睡,头也没梳,脸也还没洗,乱了恁五更,黄汤辣水还没尝着,就是铁人也禁不的。”

5、咸味:咸嘴淡舌

成语拼音xián zuǐ dàn shé

成语解释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zhixiao崽zhi,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zhi似的。”

6、淡味:淡妆浓抹


成语拼音dàn zhuāng nóng mǒ

成语解释妆:化妆;抹:抹粉。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成语出处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zhi,淡妆浓抹总相宜。”

7、香味:宝马香车

成语拼音bǎo mǎ xiāng chē

成语解释华丽的车zhi,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成语出处唐 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

8、臭味:书香铜臭

成语拼音shū xiāng tóng chòu

成语解释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

(九)武器成语

1、刀 :宝刀未老


成语拼音bǎo dāo wèi lǎo

成语解释比喻虽然年龄大了;但精神、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zhi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2、qiang:夹qiang带棍

成语拼音jiā qiāng dài gù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qiang带棍,终久是个甚么主意?”

3、剑:风刀霜剑

成语拼音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成语解释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4、戟:聱牙戟口

成语拼音áo yá jǐ kǒu

成语解释聱牙:不顺口。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成语出处《明史 文苑传三 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5、斧:班门弄斧

成语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解释班:鲁班;即公输zhi;春秋时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6、钺:不避斧钺

成语拼音bù bì fǔ yuè

成语解释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si陈愚,唯陛下省察。”

7、叉:笑面夜叉

成语拼音xiào miàn yè chā


成语解释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成语出处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8、鞭:鞭不及腹

成语拼音biān bù jí fù

成语解释及:到。指鞭zhi虽长,也不能打马肚zhi。比喻力量达不到。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9、锏:杀手锏

成语拼音shā shǒu jiǎn

成语解释喻指取胜的绝招。

成语出处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10、锤:破玉锤珠

成语拼音pò yù chuí zhū

成语解释碎美玉毁明珠。比喻能人si去。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哭临漳令王zhi声》:“破玉锤珠可惜人,天何言哉无知也。”

11、戈:金戈铁马

成语拼音jīn gē tiě mǎ

成语解释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12、棍:夹qiang带棍

成语拼音jiā qiāng dài gù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qiang带棍,终久是个甚么主意?”

13、槊:横槊赋诗

成语拼音héng shuò fù shī

成语解释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成语出处唐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哀悲离之作。”

14、棒:棒打鸳鸯

成语拼音bàng dǎ yuān yāng

成语解释比喻拆散恩爱的夫妻或情侣。

成语出处明 孟称舜《鹦鹉墓贞文记 死要》:“他一双儿女两情坚,休得棒打鸳鸯作话传。”

15、矛:杯酒戈矛

成语拼音bēi jiǔ gē máo

成语解释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

成语出处《负曝闲谈》第25回:“(华尚书)愣了一会,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这真是杯酒戈矛了。’”

16、弓:杯弓蛇影

成语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成语解释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成语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17、箭:归心似箭

成语拼音guī x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4回:“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xiao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

18、弩:剑拔弩张

成语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成语解释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成语出处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19、匕:图穷匕见

成语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

成语解释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0、盾:自相矛盾

成语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成语出处《韩非zhi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zhi之矛陷zhi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6:3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25 22:05 编辑

(十)身体成语

1、心 :财迷心窍

成语拼音cái mí xīn qiào

成语解释迷:昏乱。指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

成语出处孙犁《秀露集 耕堂读书记》:“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2、肝:别有心肝

成语拼音bié yǒu xīn gān

成语解释指另有打算。

成语出处茅盾《zhi夜》:“尽管你那么说,我总以为做标金做公债的人们别有心肝。”

3、脾:沁人心脾

成语拼音qìn rén xīn pí

成语解释沁:渗入;心脾:指人的心脏喻指内心。芳香凉shuang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dhuang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成语出处清 王士禛《带经诗话》:“予谓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4、肺:狼心狗肺

成语拼音láng xīn gǒu fèi

成语解释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5、肾:雕肝琢肾

成语拼音diāo gān zhuó shèn

成语解释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

成语出处唐 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劝君韬养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肾。”

6、眉:焦眉苦脸

成语拼音jiāo méi kǔ liǎn

成语解释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成语出处沙汀《困兽记》:“‘为了这一点事,你还不知道,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

7、眼:别具慧眼

成语拼音bié jù huì yǎn

成语解释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成语出处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8、耳:贱目贵耳

成语拼音jiàn mù guì ěr

成语解释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成语出处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9、鼻:开山鼻祖

成语拼音kāi shān bí zǔ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成语出处孙犁《关于中篇xiao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xiao说的开山鼻祖。”

10、口:笔伐口诛

成语拼音bǐ fá kǒu zhū

成语解释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成语出处清 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

11、胃:刮肠洗胃

成语拼音guā cháng xǐ wèi

成语解释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12、肠:翻肠搅肚

成语拼音fān cháng jiǎo dù

成语解释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成语出处杨朔《雪花飘飘》:“不过也怪,自从部队逼近下花园,百岁忽然翻肠搅肚的想念起爹爹来了。”

13、胆:胆颤心惊

成语拼音dǎn c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14、肚:翻肠搅肚

成语拼音fān cháng jiǎo dù

成语解释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成语出处杨朔《雪花飘飘》:“不过也怪,自从部队逼近下花园,百岁忽然翻肠搅肚的想念起爹爹来了。”

15、腑:肺腑之言

成语拼音fèi fǔ zhī yán

成语解释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

成语出处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xiao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xiao娘zhi。”

16、头:百尺竿头

成语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

成语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17、脸:鼻青脸肿

成语拼音bí qīng liǎn zhǒng

成语解释鼻zhi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成语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18、面:八面玲珑

成语拼音bā miàn líng lóng

成语解释玲珑:透亮;清澈的样zhi;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成语出处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19、颊:曲眉丰颊

成语拼音qǔ méi fēng jiá

成语解释曲:弯曲。丰:丰满。弯弯的眉毛,丰润的脸颊。形容相貌美丽富态。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李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

20、嘴:拨嘴撩牙

成语拼音bō zuǐ liáo yá

成语解释撩:引逗,挑弄。指挑拨是非,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围释》:“中间放着个蓼儿洼,明助着番家打汉家。通事中间,拨嘴撩牙。”

21、唇:唇齿相依

成语拼音chún chǐ xiāng yī

成语解释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shi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22、牙:金口玉牙

成语拼音jīn kǒu yù yá

成语解释金;玉:比喻珍贵。在戏曲和旧xiao说中;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意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成语出处晋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23、齿:唇齿相依

成语拼音chún chǐ xiāng yī

成语解释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24、喉:骨鲠在喉

成语拼音gǔ gěng zài hóu

成语解释鲠:鱼骨。鱼骨等xiao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成语出处清 袁枚《与金匮令书》:“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25、舌:瞠目结舌

成语拼音chē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zhi。也作“结舌瞠目”。

成语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zhi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26、肩:摩肩接踵

成语拼音mó jiān jiē zhǒng

成语解释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27、颈:延颈鹤望

成语拼音yán jǐng hè wàng

成语解释像鹤一样伸长颈zhi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28、胸:昂首挺胸

成语拼音áng shǒu tǐng xiōng

成语解释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zhi。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si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29、背:挨肩擦背

成语拼音āi jiān cā bèi

成语解释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紧紧挨着;也形容人多而拥挤。

成语出处《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shi》:“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

30、手:丹青妙手

成语拼音dān qīng miào shǒu

成语解释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shi。

成语出处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31、臂:螳臂当车

成语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成语解释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zhi前进;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zhi 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32、腰:摧眉折腰

成语拼音cuī méi zhé yāo

成语解释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成语出处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3、腹:经纶满腹

成语拼音jīng lún mǎn fù

成语解释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为经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也形容人很有学问。

成语出处宋 洪炎《西渡诗集 闻shi川谏议至漳州作建除字诗十二韵迓之》:“满腹怀经纶,笔间含露雨。”

34、膝:卑躬屈膝

成语拼音bēi gōng qū xī

成语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成语出处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35、肘:捉襟见肘

成语拼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成语解释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zhi 让王》:“曾zhi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36、腿:花拳绣腿

成语拼音huā quán xiù tuǐ

成语解释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9回:“只见张国乾缚得花拳绣腿,戚光祖、戚继祖两个教shi在后面跟着,走上台来,两边坐定。”

37、脚:比手划脚

成语拼音bǐ shǒu huà jiǎo

成语解释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成语出处杨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自比手划脚说。”

38、掌:擦拳磨掌

成语拼音cā quán mó zhǎng

成语解释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zhi。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

39、腕:扼腕叹息

成语拼音è wàn tàn xī

成语解释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成语出处晋 王隐《晋书 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40、腋:集腋成裘

成语拼音jí yè chéng qiú

成语解释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狐狸腋下的皮毛虽xiao;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慎zhi 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41、趾:趾高气扬

成语拼音zhǐ gāo qì yáng

成语解释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zhi。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42、肋:味如鸡肋

成语拼音wèi rú jī lèi

成语解释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43、皮:剥皮抽筋

成语拼音bō pí chōu jīn

成语解释剥:去掉壳。形容对人恨之入骨或为人极端凶残。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2回:“梅山猴头,焉敢弄术!拿住你定要剥皮抽筋!”

44、肤:肤末支离

成语拼音fū mò zhī lí

成语解释肤浅琐碎。

成语出处清 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45、目:瞠目结舌

成语拼音chē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zhi。也作“结舌瞠目”。

成语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zhi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46、足:鼎足而立

成语拼音dǐng zú ér lì

成语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47、骨:白骨露野

成语拼音bái gǔ lù yě

成语解释露:暴露;野:野外。si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48、肉:凡夫肉眼

成语拼音fán fū ròu yǎn

成语解释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成语出处《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唐·玄奘译《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6:3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25 22:07 编辑


(十一)自然成语

1、金:金科玉律

成语拼音jīn kē yù lǜ

成语解释金、玉:比喻贵重。科、律:法律条文。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成语出处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2、木:枯株朽木

成语拼音kū zhū xiǔ mù

成语解释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宋 陈亮《又癸卯秋书》:“如亮已为枯株朽木,与一世并无所关涉,惟于秘书,不敢不致其区区耳。”

3、水:裁云剪水

成语拼音cái yún jiǎn shuǐ

成语解释裁:裁剪。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

成语出处明 屠隆《彩毫记 夫妻玩赏》:“名擅雕龙,诗成倚马,请思裁云剪水。”

4、火:抱薪救火

成语拼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5、土:寸土必争

成语拼音cùn tǔ bì zhēng

成语解释寸土:极xiao的一片土地。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

成语出处《新唐书 李光弼传》:“两军相敌,尺寸必争。”

6、石:安如磐石

语拼音ān rú pán shí

成语解释安;安稳;磐石:厚而重的大石头。像磐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zhi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7、天:顶天立地

成语拼音dǐng tiān lì dì

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shi法嗣 道场法全禅shi》:“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8、地:地旷人稀

成语拼音dì kuàng rén xī

成语解释旷:空旷;稀:稀少。地方大,人烟稀少。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9、日:浮云蔽日

成语拼音fú yún bì rì

成语解释浮云遮住太阳。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xiao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成语出处《文zhi 上德》:“日月欲明,浮云盖之。”

10、月:霁风朗月

成语拼音jì fēng lǎng yuè

成语解释和风明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成语出处柯灵《<阿英散文选>序言》:“1962年春,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zhi。”

11、星:柳眉星眼

成语拼音liǔ méi xīng yǎn

成语解释形容女zhi细长的眉和明亮的眼睛。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杏脸桃腮,酝酿出十分春se;柳眉星眼,妆点就一段精神。”

12、光:春光louxie

成语拼音chūn guāng lòu xiè

成语解释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xie露出来

成语出处唐 杜甫《腊日》:“侵陵雪se还萱草,louxie春光有柳条。”

13、江:江郎才尽

成语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语解释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14、河:海晏河清

成语拼音hǎi yàn hé qīng

成语解释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太平盛世。河:黄河;晏:平静。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一言启口,振动乾坤,山河大地,海宴河清。

15、湖:湖光山se

成语拼音hú guāng shān sè

成语解释湖水风光;山峦秀se。形容山水景se之美。

成语出处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de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16、海:碧海青天

成语拼音bì hǎi qīng tiān

成语解释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zhi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唐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7、田:笔耕砚田

成语拼音bǐ gēng yàn tián

成语解释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成语出处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18、泉:思如涌泉

成语拼音sī rú yǒng quán

成语解释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成语出处《旧唐书 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19、风:暴风疾雨

成语拼音bào fēng jí yǔ

成语解释暴:急骤,猛烈;疾:迅疾。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成语出处《清史稿 灾异志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si兵民无数。”

20、霜:风刀霜剑

成语拼音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成语解释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21、雨:苦雨凄风

成语拼音kǔ yǔ qī fēng

成语解释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殷芸《xiao说 袁安》:“雹遂为之沉沦,伏而不起,乃无苦雨凄风焉。”

22、雪:傲霜斗雪

成语拼音ào shuāng dòu xuě

成语解释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 炼狱散记》:“墙上草,风吹摇摆、霜冻枯萎;而腊梅,却傲霜斗雪,开出满树繁花。”

23、雷:电闪雷鸣

成语拼音diàn shǎn léi míng

成语解释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zhi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24、电:电光石火

成语拼音diàn guāng shí huǒ

成语解释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即过。比喻事物很快消失。也形容速度极快。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shi法嗣 保福从展禅shi》:“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

25、山:跋山涉水

成语拼音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成语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26、岭:翻山越岭

成语拼音fān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zhi里填饱了瓤zhi,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27、崖:穷崖绝谷

成语拼音qióng yá jué gǔ

成语解释高山深谷。形容地形荒僻险恶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集古录目>序》:“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

28、谷:空谷足音

成语拼音kōng gǔ zú yīn

成语解释谷:山谷。在寂静的山谷中听到脚步声。比喻非常难得的音信或事物。

成语出处庄周《庄zhi 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29、丘:一丘之貉

成语拼音yī qiū zhī hé

成语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30、岩:千岩万壑

成语拼音qiān yán wàn hè

成语解释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31、云:风谲云诡

成语拼音fēng jué yún guǐ

成语解释风云怪诞;变幻不定。谲:欺诈;诡:欺诈;怪诞。奇异多变;怪诞。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

33、浪:狂蜂浪蝶

成语拼音kuáng fēng làng dié

成语解释比喻轻薄放荡的男zhi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紫燕黄莺,绿柳丛中寻对偶;狂蜂浪蝶,夭桃队里觅相知。”

34、潮:思潮起伏

成语拼音sī cháo qǐ fú

成语解释思想活动极频繁。

成语出处王宗仁《夜明xing》:“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xing,思潮起伏。”

35、泥:烂醉如泥

成语拼音làn zuì rú ní

成语解释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zhi。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下 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 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36、沙:聚沙成塔

成语拼音jù shā chéng tǎ

成语解释聚:聚集。把细沙堆积成高塔。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zhi戏,聚沙为佛塔。”



(十二)成语结构

1、联合式:指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结构关系是并列关系的成语。

如:安神定魄

成语拼音ān shén dìng pò

成语解释安:安定,安稳;魄:魂魄。指安定心神,稳定神智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连进了数次粥汤,被众人扶入寝室,一夜稳睡。”

2、主谓式:字面是由主语+谓语(可带状语或宾语)的形式构成的成语。

如:爱才如命

成语拼音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爱惜人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成语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1回:“本帅爱才如命,何必过谦?”

3、复句式: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的成语。

如:人云亦云

成语拼音rén yún yì yún

成语解释云:说。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

成语出处金 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4、紧缩式:成语绝大多数能成为一个句zhi,但字数少,语意精,类似紧缩句。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它虽属于复句范畴,但又不同于复句。

如:百思莫解

成语拼音bǎi sī mò jiě

成语解释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成语出处李准《李双双》:“xiao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5、偏正式:前面的词可以用来修饰后面的词的成语。

如:空城计

成语拼音kōng chéng jì

成语解释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6、动宾式:结构由动词+宾语构成的成语。

如:不成器

成语拼音bù chéng qì

成语解释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7、连动式:结构由前后两个词组成,表示两动作先后发生的成语。

如:闭门读书

成语拼音bì mén dú shū

成语解释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8、复杂式:复杂式成语是指:结构由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偏正+主谓等其它结构组合而成的成语。

如:骇人听闻

成语拼音hài rén tīng wén

成语解释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shi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9、补充式:指:结构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构成,后者是对中心语的补充。

如:悲痛欲绝

成语拼音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si在这山脚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6:3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16 23:17 编辑

(十三)成语数字

1、三字:连珠炮

成语拼音lián zhū pào

成语解释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2、四字:巍然耸立

成语拼音wēi rán sǒng lì

成语解释巍然:高大雄伟的样zhi。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3、五字:岁月不待人

成语拼音suì yuè bù dài rén

成语解释岁月:时间;待:等。指时间流逝,不因人而停留

成语出处晋·陶潜《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六字:五十步笑百步

成语拼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语解释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zhi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5、七字:嘴尖皮厚腹中空

成语拼音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

成语解释说话尖酸刻薄,脸皮厚,腹中没有真才实学

成语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zhi,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zhi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八字: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成语拼音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

成语解释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zhi,实则到处害人。”

7、九字: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成语拼音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

成语解释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xiao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成语出处《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8、十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成语拼音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

成语解释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成语出处宋·岳珂《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9、十一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成语拼音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

成语解释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0、十二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成语拼音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dì yǒu dàn xī huò fú

成语解释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四、创作题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出自李瀚《蒙求》中的典故,请以“刻苦读书”为主旨(中心思想),也可旁引用其他成语典故,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均可,(赋在百字内)。

七绝.刻苦学习

文/紫璇

刻苦铭心尤努力,少年勤奋习书文。

匡衡凿壁偷光读,孙敬悬梁闭户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8-3 21:49 , Processed in 0.0742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