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妖刀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一讲月桂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5 12: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6 06:59 编辑
浅月微霜 发表于 2018-11-2 18:10
月桂26-痴弟第一讲作业
临江仙·(格八·词林正韵第十一部)
文/痴弟

问好痴弟,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
文/痴弟
六月未消炎暑热,村民欢笑声声。引来新种已栽成,田间禾粟壮,园里果香馨。
不像那年心散乱,邻家小事纷争。不悲不喜感秋晴,垄台生野草,稻稗不分明。
独舞点评:
1.语言过于直白口语化了。词不是曲,词的语言还是以优美含蓄为贵。
2.此词为上今下昔结构。一般这种结构,写到最后应还回到今,做到首尾呼应。此词写昔就在过去停止,不可取。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5 13: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6 07:00 编辑
花草公子 发表于 2018-11-2 20:21
小渔村词五五期研修班第1讲作业:

月桂07-花草公子

问好花草公子,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立秋
文/花草公子
紫薇罗老熏天去,菊蕊初绽金光。白云欢出细风凉,美人穿过小桥香。
慵懒心中生落寞,似荷高立中央。招云客目碧深塘,感绸波簇淡红妆。


独舞点评:
1.主题不明确。词是言情的,是表达感情的。自评中主题是“立秋了”。仅仅一个“立秋了”是无法做为主题的。主题应该是立秋了作者的所思所想。
“慵懒心中生落寞,似荷高立中央”中的“慵懒”和“寂寞”指的是“美人”吧?那么作者的感情在哪里呢?
2.有几处语言运用不合适:“紫薇罗老熏天去”:一般“熏天”有二种意思:(1).形容气势极盛。(2).形容气味浓重。“紫薇罗老熏天去”我感觉此处“熏天”二字用得不是很恰当。
“招云客目碧深塘”中“客目”是什么意思?“感绸波簇淡红妆”中的“感绸”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词就像一个个珠子,缺少能让它们相连的那样绕,有些散。“招云客目碧深塘,感绸波簇淡红妆”结句为什么用这二句结,你想表达什么?在词中一切的景语即情语,所有描写的景物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5 13: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6 07:00 编辑
浅月微霜 发表于 2018-11-3 06:23
小渔村词五五期研修班第1讲作业:
月桂19-无言
临江仙·深秋抒怀(贺铸体)

问好无言,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深秋抒怀
文/无言
霜染红枫残叶落,秋篱菊溢清香。石阶一路铺金黄,荷湾遗萼去,柳岸故枝扬。
瘦影依栏望孤雁,相思遥寄遐方。伊人远隔倍凄凉,无心扰碎梦,久念断柔肠。

独舞点评:
1.这首词是寄人怀远之作。上景下情,结构合理。只是上阕的景尽量围绕着下阕的情来描写。
2.上阕的最后一句应该为下阕转到言情做铺垫。此词上阕最后一句“柳岸故枝扬”,下阕过片“瘦影依栏望孤雁”。感觉上下阕的过渡过得不是很好。
3.“荷湾遗萼去”中的“荷湾”应为“河湾”吧?   
“相思遥寄遐方”中的“遐方”可能是因为平仄才把“远方”改为“遐方”,虽“遐”也有远的意思。但没有“遐方” 这个词的。
4.结句“无心扰碎梦,久念断柔肠”对得挺工整的,写得也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5 1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6 06:58 编辑
浅月微霜 发表于 2018-11-3 06:55
临江仙.立秋
文/菜芽
宿星悄把青山收,半坡黄叶留书。读来终不似当初,抖轻寒一路嗟嘘。

问好菜芽,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立秋
文/菜芽
宿星悄把青山收,半坡黄叶留书。读来终不似当初,抖轻寒一路嗟嘘。
恨字里难寻往事,负春心小扶苏。凄凄怎得太零孤,惊飞枝上老鸦乌。

独舞点评:
1.所选韵部为《词林正韵》第四部平声韵。羽音。羽音是四音中最悲伤的一个音。
此词表达的是凄凉孤零之感。还没有到悲伤的程度。所选韵部不合适。
2.语句不够通顺流畅,句与句之间没有连贯。有些句子出现凑韵的现象。让人不知所云。
3.立秋,一般是每年的八月初中旬,是夏天。“抖轻寒一路嗟嘘”无从谈起。

这首词显得很随意,写得不是很好。希望下次能够认真地填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5 19: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6 06:58 编辑
雅奴 发表于 2018-11-3 11:11
月桂11~雅奴
临江仙    秋
桂花新绽清香遍,天高云淡长空。

问好雅奴,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秋
文/雅奴
桂花新绽清香遍,天高云淡长空。竹林疏影对秋枫,薄凉摇曳思无穷。
记得那年初遇见,雪肌微嵌桃红。双眸凝水碧波融。而今唯有寄归鸿。

独舞点评:
1.上阕写今日物秋景,下阕回忆往昔,结句回到而今。结构合理。
2.上阕准备过片处“思无穷”,下阕过片“记得那年初遇见”,上下片过渡自然。
3.“桂花新绽清香遍”中的“遍”字有些生硬了。
4.“而今唯有寄归鸿”是有些怅然失落忧伤的。
这首怀旧之情和晏几道的《临江仙》有些相似。晏几道上阕景物描写是渗透着伤感的。“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而此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没有很好地为下阕的“而今唯有寄归鸿”做好烘托和渲染。相比而言下阕写得更好一些。
5.结句“而今唯有寄归鸿”能把视角从过去拉回到如今,这点做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5 2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5 22:08 编辑
妖刀 发表于 2018-11-3 11:57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一讲妖刀作业

问好妖刀老师,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立秋随感
文/妖刀
殿内二三梧桐落,垂緌饮露争鸣。长空排雁说天晴。绿云楸叶上,芡实系红绳。
谁言秋风催岁暮,桃腮羞满香城。闲来邀友桂中行。不怜霜鬓晚,豪气铸诗成。

独舞点评:
1.上阕的写了立秋的景物:梧桐,蝉,排雁,云,楸叶都是位置比较高的,芡实是在水里的,视角是比较低的。即使系了红绳,感觉和其余的物象不应并列地放在一起吧。
2.《临江仙》一般上下阕第一二句一层意思,第四五句一层意思。第三句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将第一二句过渡到第四五句。而不是这五个句都是并列地铺排。上阕第三句“长空排雁说天晴”最好不再继续描写秋景,而应起承接作用。
3.上阕的最后一句应该为下阕的过片做准备,下阕的第一句,应承接上阕的最后一句来写。上下阕应是藕断丝连的,虽然有二层意思,但是二层意思是相连的。在哪儿相连呢,就是上阕的最后一句(准备过片)和上阕的第一句(过片)。此词过片“谁言秋风催岁暮”,因为上阕的最后一句没有做好铺垫,所以显得有些生硬。
4.《临江仙》上下阕第四五句最好对偶,流水对。对偶用得好会使一首词增色。此词二处都没有用对偶。
5.自评中说是沾点豪放派,这个应该算是超然旷达。离“大江东去”还有一点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6 05: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6 07:01 编辑
悦明心静 发表于 2018-11-3 16:31
【临江仙】
门外梧桐犹似旧,纷飞断木三千。
凉宵如水一天天。

问好月明心静老师,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
文/悦明心静
门外梧桐犹似旧,纷飞断木三千。凉宵如水一天天。夕阳孤雁,衰草画桥烟。
望尽伊人归去路,暮云暗锁重山。竹篱疏影又经年,题诗红叶,恨满不堪言。


独舞点评:
1.宵:指的是夜晚。前面写的是“凉宵如水”,后面接的就是“夕阳孤雁”,有些不合适。这二个不在同一画面上。
2.“门外梧桐犹似旧”已经间接指出这是一首怀旧之作,再“凉宵如水一天天”和“竹篱疏影又经年”,在意思上有些重复了。
但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你知道上下阕第三句和第一二句、第四五句是不是并列的。
3.上阕最后一句“衰草画桥烟”正是目这所及,过片“望尽伊人归去路”承接上片,过渡自然。
4.这首词脉络清晰,语言流畅。句子与句子之间还可更加紧凑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6 06: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6 07:01 编辑
浅月微霜 发表于 2018-11-3 17:28
临江仙.秋思文/浅月微霜终收暮雨梧桐老,西窗浅映流年。玉簪开淡菊新妍。夕阳慵照雁归闲。
且趁人间秋色好 ...

问好浅月微霜,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秋思
文/浅月微霜
终收暮雨梧桐老,西窗浅映流年。玉簪开淡菊新妍。夕阳慵照雁归闲。
且趁人间秋色好,与风同醉千山。云心何事不悠然。轻音萦宛月新圆。


独舞点评:
1.“夕阳慵照雁归闲”:归雁在黄昏时飞得都是比较急的,用“闲”字似有不妥。
2.上片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过片“且趁人间秋色好”由景色转入抒情。过渡自然。
“轻音萦宛月新圆”以景结情,轻音萦宛,余味不绝。结句结得也还好。
3.题目是《秋思》,秋景尚好,只是“思”字描写得不多。
4.通过秋天的景色抒发悠闲安然的心态,语言优美流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6 06: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6 07:02 编辑
浅月微霜 发表于 2018-11-3 17:29
临江仙  秋日抒怀
文/人到中年
黄昏新爱斜阳暖,近来渐觉天凉。菊花初绽曳东墙,撷来摊破入诗行。

问好人到中年老师,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  秋日抒怀
文/人到中年
黄昏新爱斜阳暖,近来渐觉天凉。菊花初绽曳东墙,撷来摊破入诗行。
尤记易安篱下饮,袖间皆染秋香。闲书笔墨莫彷徨,人间随处可清狂。


独舞点评:
“撷来摊破入诗行”这一句写得挺好的。欣赏学习了。

点评

学习中年老师佳作!喜欢“近来渐觉秋凉”这句,自然而有韵味。  发表于 2018-12-4 2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11-6 06: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18-11-6 07:02 编辑
雪韵梅魂 发表于 2018-11-4 12:06
小渔村词五五期研修班第1讲作业:
依正格填一首《临江仙》,立秋为题,韵部不限。注意要抓住节点与词牌声 ...

问好子瞻,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

临江仙
文/子瞻
落叶萧萧风起,水波澹澹云低。碧荷池畔鸟空啼。霞飞天际外,人在小桥西。
记得那年初见,桃花林里相偎。双飞燕子两心痴。伤心人不在,一去杳无期。


独舞点评:
1.上阕第一二句,第四五句,对偶工整。不错。
2.上景下情,下阕过片“记得那年初见”承接上片,开启下片的回忆,最后又以“伤心人不在,一去杳无期”回到现在。结构合理。
3.此词语言含蓄。“碧荷池畔鸟空啼”,一个“空”字有一种宁静寂寞之感。“双飞燕子两心痴”以燕子来比拟人的情投意合。最后一句“一去杳无期”也可不直接说出,而是换作景物描写,来表达一去无期人的内心失落。
这首词写得还是挺好的,自评中的分数不该那么低。

点评

章法有度,学习了!  发表于 2018-12-5 0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22:32 , Processed in 0.0857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