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2-1 21: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楹联中级班毕业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
注册名:人生若只如初见 学号: D05-人生若只如初见 成绩:63分
考试日期:2017年10月14日20时整。
交卷日期:2017年10月16日20时前。
交卷方式:请发到邮箱:506087246@qq.com
****************************************************************************
第一题:基础知识(每小题6分,共30分):
1、写出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
答:对联六要素:
字数相等,
内容相关,
词性相当,
结构相称,
节奏相应,
平仄相谐。
评:6分
2、何谓“蹉对”?请举一联为例说明。
答:磋对:古诗对仗宽对中的一种现象。对仗时字词位置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磋对也称交股对、错综对,磋对见于诗歌,也见于对联
如王维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这一联出句的主语“倚杖”与对句的主语“临风”,都是以动词修饰名词,对得还工稳。但后面三字,出句是“柴门外”,对句是“听暮蝉”,如只看“柴门”和“暮蝉”,都是前一字修饰后一字,可以相对。
但从词组位置的安排来看是不能相对的。因为“柴门外”是以方位词“外”作“柴门”的修饰语而置于后面;“听暮蝉”却是以动词“听”来修饰宾语“暮蝉”。如要相对,必须把“柴门"放在“外”字后面,或是把“暮蝉”移在“听”字前面方能成对。但是不论移动上句的“柴门”还是下句的“暮蝉”,不但都不合平仄和韵脚在格律上的要求,而且也不合语法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交错对的形式把应对的词语错开来补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读起来也很自然。
评:6分
3、以下是成都望江楼公园的一副对联:
杯酒送征帆,对杨柳楼台,几人同唱阳关曲;
锦笺传妙制,过枇杷门巷,千载犹称女校书。
请分别写出此联上下比各分句韵脚的平仄顺序,并判断其是否符合马蹄韵。
答:
上联平仄是: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是: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符合马蹄韵。
评:0分
4、在古诗词中,“看”字可平仄通用,请举出平、仄用法例句各一。
答:
看 平声 十四寒
例句 遥看瀑布挂前川。
仄声 去声十五翰
例句 看君颖上去,新月到应圆。
评:6分
5、何谓“两兼”?并举一例子作简要说明。
答:两兼是在一副对联中,一个字可与前后的字同时组词,在读时可组成两种组合句式,两种效果
如: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
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
据说此联为著名画家吴湖帆讽刺汉奸梁鸿志、吴用威所做。孟光是梁鸿的妻子,《后汉书逸民传》记载:梁鸿每归,妻子孟光为其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说的是夫妻相敬相爱的故事。吴用是梁山宋江的军师,足智多谋,计谋迭出。上联“梁鸿”、“梁鸿志”均为人名,下联“吴用”、“吴用威”也均为人名。名套名,以乱读者视觉。作者将梁鸿夫妻的故事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讽梁鸿志,下联亦然。作者撰联之时乃抗战胜利,外寇投降、汉奸失宠之时,以此联喻之,大快人心。
评:6分
第二题:对句(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出句:曲高山侧耳【秋夜明】
1、对句:花好月明心《人生若只如初见》
评:9分
2、出句:叶茂长思根德厚【秋夜明】
2、对句:诗舟满载掌声多《人生若只如初见》
评:4分
3、出句:诗舟满载风花句【秋夜明】
3、对句:辞海无边学子情《人生若只如初见》
评:6分
第三题:古句重配,允许与原句重字不超过两字。(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出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
1、对句:迎新犹似看烟花《人生若只如初见》
1、原句: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
评:5分
2、出句:日向花间留晚照【李商隐】
2、对句:风从陌上带馨香
2、原句:云从城上结层阴【李商隐】
评:7分
第四题:成联(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题手机(限单边5-11字)
出句:移动指间,相对无言心依旧《人生若只如初见》
对句:联通网络,吟诗作画夜未央《人生若只如初见》
评:5分
2、题万里长城(限单边7-16字)
出句:长龙横卧显皓气《人生若只如初见》
对句:华夏绵延锁乱云《人生若只如初见》
评:3分
评分统计表
题序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3-1
3-2
4-1
4-2
合计
得分
6
6
0
6
6
9
4
6
5
7
5
3
小计
24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