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二期曲研班毕业学员全部作业汇总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00: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4-9-22 00:12 编辑

小渔村二期曲研班毕业答卷
学号:       网名:烛光


一、问答题
1.简答《窦娥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答:《窦娥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作品通过对窦娥一生的遭遇的描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妇女的不幸。2)、窦娥的悲剧一方面是社会的政治悲剧,另一方面是窦娥内在的信念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剖析了窦娥悲剧的深层原因。3)、在艺术特色上,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2.简答《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新的内涵。
答:《牡丹亭》的艺术特色:该剧通过对杜丽娘与柳梦梅倾心相爱, 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故事的描写。 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及精神世界的活动。表达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残酷。从而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此剧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3.简述《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杂剧作品之一,其诞生年份早,曲辞优美,历代以来受人评价颇多。 《西厢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甚高。《西厢记》之所以能够艳压群雄,历经数百年依然受世人的追捧与热爱,首先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巧妙的矛盾设置;其次是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它的语言风格清丽华美,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息;再次是精炼的语言技巧,西厢记》注重曲词追求音韵的完美,既可对白也可对唱,同时讲究平仄与对偶,多用暗喻与象征的手法。 自明清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对《西厢记》的语言技巧多有赞美之意。“王实甫的《西厢记》既有诗的语言,又有剧的语言,是文学性与戏剧性的高度统一。”  除此之外,《西厢记》在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化用唐诗、宋词中的诗词句,给人以新鲜之感。

4.简论马致远的《汉宫秋》
马致远,号东篱,他有“曲状元”之誉,有辑本《东篱乐府》。后世将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汉宫秋》为爱情名剧,其他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曲词清俊与豪放兼有之,散曲成就为世人所称。
《汉宫秋》的曲辞具有意境美、音律美。[梅花酒]、[收江南]二曲运用短句顶真重复的修辞手段,节奏短促,往复回环,产生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汉宫秋》取材于《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晋葛洪《西京杂记》有关史实,又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突破了前人嗟叹昭君“红颜薄命”或哀其“远适荒漠”的窠臼,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土的深切依恋。作者把悲剧的原因归结为统治集团的无能和国力的衰微,也具有一定的鉴戒意义。
《汉宫秋》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土的深切依恋。 他的作品具有深沉宏丽、放达豪迈的特点。
《汉宫秋》在语言抒情艺术上,达到了极为出色的境地,特别在描写汉元帝送别王昭君这些场景上。表达出了汉元帝焦躁、怨愤的情绪,深刻地体现出他对王昭君的怀念之情,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巅峰。

二、 填空题
1.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综合性 )、( 虚拟性 )和( 程式 )。  
2.唱、念、做、打是中国(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3.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优说 ),此外还有印度(影戏傀儡戏说 )、(原始歌舞说)、(宗教仪式说)、(梵剧说)等观点。  
4.梨园是唐玄宗时宫廷内训练(乐工)的机构,对唐代歌乐乃至后世(戏曲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相沿成习,戏曲界因之被称为“梨园行”,戏曲演员被称为(梨园弟子)。  
5.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 ),通名为两段。”  
6.院本是金代所流行的一种( 舞台艺术)形式。“院本”指行院艺人的(演唱)脚本。院本是(戏)与(戏曲)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  
7.南戏是公元12世纪在南方(温州)等地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认为(南戏)的产生是中国戏曲形成的标志。
8.《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最早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包括(张协状元 )、(宦门子弟错立身 )和( 小孙屠)。     
9.书会是下层文人和艺人的组织,主要从事(剧本)和(话本)的编撰,在南戏等艺术形态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0.元代后期南戏发展出现复兴的局面,产生了五大南戏,分别是(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宋金时期长篇讲唱文学诸宫调对元杂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现知作品主要有(董解元西厢记)、(天宝遗事)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      
11.元杂剧剧本体制为(四折一楔子 )。《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的作者是(关汉卿);《墙头马上》、《梧桐雨》的作者是(白朴 );《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汉宫秋》的作者是(马致远);《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长生殿》的作者是(洪升);《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宝剑记》的作者是(李开先);《雷峰塔》的作者是(方成培)。
12.明代传奇创作的两个派别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临川四梦”是指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明代南戏四大声腔是指(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13.《邯郸记》取材于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通过黄梁美梦的故事,曲折地反映出明代上层政治的斗争情形,具有干预时政的用意。《娇红记》是明末传奇作家(孟称舜)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唐代李翊的传奇文,写落第书生申纯和表妹娇娘的爱情悲剧。 明代传奇作家梁辰鱼的(浣纱记)主要讲述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并描写了吴越两国历史之兴衰。  
14.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显示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其中就戏曲的创作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审虚实)的主张。  
15.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是最早描写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此后,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屠隆的(彩毫集)、吴世美的(惊鸿记),清代洪升的(长生殿)等,均是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16.清初之后,民间的歌舞、说唱艺术兴旺发达起来。许多民间表演和说唱艺术在(高腔)、(梆子)、(皮黄)等声腔剧种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民间小戏,如(二人转)、(黄梅戏)、(花鼓戏)、(道情戏)、(采茶戏)等。  
17.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是清代前期活跃于戏曲舞台的四种主要声腔剧种(昆曲)、(弋阳腔)、(柳子腔)、(梆子腔)的简称。   
18.滚调是在曲牌中加入一些唱词和念白。加念白,称(滚调);加唱词,称(滚唱)。梆子(秦腔)作为一种(戏曲)声腔,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万历年间的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补缸》中贴扮王大娘,净扮顾老儿所唱〔西秦腔二犯〕。  
19.南府和昇平署是(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四大徽班指(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20.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宋元戏曲史》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性(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 元曲创作强调(清丽)与(豪放),元曲曲文分(本色)和(当行)两派。曲的对仗共有(合璧对)、(连璧对)、(鼎足对)、(扇面对)、(救尾对)、(鸾凤和鸣对)、(同韵对)、(重叠对)、(两韵对)、(律句对)十种。

三、选择题
1.〔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元·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①“南吕”是(宫调),“四块玉”是(曲牌),“马嵬坡”是(标题)。
  ②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
  A.“睡海棠,春将晚”,这是以花喻人,说杨贵妃就像晚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娇柔妩媚。
  B.“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一样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表现了她恃宠娇恣的心态。
  C.此曲前半部分(以“不因”为界)主要是描写,着重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作乐的生活,简明精炼,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D.此曲化用了李白“蜀道难”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
  2.〔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①,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红叶:唐代有红叶题诗配佳偶的故事。传说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随水飘出宫外,被一书生拾得,后来终于巧结良缘。②白衣送酒:陶渊明重阳节在宅边菊丛摘菊,好友王弘派僮仆(白衣人)前来送酒。陶渊明当即酌饮,醉而归。白衣,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穿白衣。
  ①这首元曲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用典)和(比喻)两种。
  ②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C )
  A.最后两句,作者希望有朋友差白衣人送酒来供他一人独酌以消愁。
  B.第二句的“黄花”是指黄色的花,和第一句的“红叶”形成色彩的鲜明对比。
  C.这首元曲是一篇触景生情之作,虽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但用词琢句,描摹景物,以及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颇具艺术功力。
  D.首句使用了红叶题诗的典故,表现作者偶遇佳人的美丽爱情。
  3.〔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①此曲的开头运用了(嫏嬛记)的神话传说。
  ②对此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B)
  A.“雪练寒”,“雪练”指瀑布雪白如长长的白绢;“寒”,是说处在寒冷的季节里。
  B.作者描写地上瀑布,却从“天机”落笔,打通天上人间,给读者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
  C.最后三句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声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
  D.这首元曲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夸张的成功运用。
  ③这首元曲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一种,说说其表达效果。
4.〔双调•拨不断〕叹寒儒
元·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①此曲主要运用了(顶针续麻)修辞手法
②对此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A.此曲慨叹读书无用,抒发怀才不遇的幽怨,感叹仕途受阻的不幸命运。
B. 曲中运用典故,以《长门赋》作者的飞黄腾达、受人赏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作者以“且看了长安回去”,是说游玩了长安,回家后就能等待朝廷的重用。

四、写作题
1.试隐括王勃五言律诗《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大石调•阳关三叠〕小令作品一首。

30.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作川)
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大石调*阳关三叠〕 隐括上五律
文/烛光
阙城巴蜀漾烟云,望眼处、隐雾弥沦。宦游红尘远,望眼处、隐雾弥沦。宦游红尘久,望眼处、隐雾弥沦,宦游疲雅趣存。
〔幺〕时光瞬,恋君不倦旅途谨。纯情逝水,不尽天涯隔不断。时光瞬,恰如异岸品思酒。欲留情愫,知己漂然,怎堪孤魄纷。时光瞬,瞰观四海藐千岭 ,磋踏三津,踩风寻逝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2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4-9-22 23:24 编辑

小渔村元曲研修二期作业汇总:留住美好



第1讲作业        
作业一、〔南黄钟•画眉序〕乡村游
逛乡村,旷野丘陵果缤纷。爱梨甜桃软,味积香纯。洞泉滴珠手边滑,曲水绽花川前奔。自然天道休生益,光阴续延三寸。

作业二〔仙吕•醉中天〕乡村阵雨
雷震山村暗,雨浸旱苗贪。天水田禾喝正酣,转眼金乌探。高树枝蝉又喊,天高云淡 ,彩虹映秀江南。

============================

第2讲作业
作业一
〔南仙吕•鹧鸪天〕月下感怀
半卷珠帘望北方,竹风摇曳月如霜。持斟对景三杯酒,拂我多情九曲肠。

作业二:
〔越调•酒旗儿〕旗袍赛
绰约丹青脉,款步玉人来。音律平遥古韵载,佳丽旗袍赛。首秀痴心不减,国风姿态,T台一卷书开。

=============================

第3讲作业
一、〔南南吕•懒画眉〕     秋思
落叶知秋苦寒身,草色呈黄根系存,易经(说)阳盛渐阴跟,极致归藏近,万物轮回修道真。

二、〔双调•太平令〕七夕
仙境中月光轻散,鹊桥边星影频繁,尘世间灯光璀璨,烛火处琴声梦幻。夜晚,对盏,载欢,七夕节,情人凝盼。

==============================

第4讲作业
留住美好
作业一:[南仙吕入双调·字字双]吃烧烤
撸串分摊架炉台,开卖。急挑吃食选牛排,真爱。油星冒出石盘摆,等待。烤肉焦香露谗态,催迫。
〔南仙吕入双调•字字双〕谱式为:
上去平平去平平 韵△,平去 韵 △。入平入入上平平  韵△,平去韵△。平平去入入平上韵△,上去韵△。上去平平去平去韵 △,平上 韵△。
[黄钟·昼夜乐]西湖夜景
水上喷泉曲线扬,光芒,光芒射时变霓裳。清风夜抒情乐响。游人曲哼逍遥状,伴歌行起舞何妨。柳树旁妹会情郎,妹会情郎,月亮见偷偷降。
芬芳芬芳丹桂香,舒畅,波光,波光平镜水星双。更见那湖中画舫,宫灯越女提照廊,梅点妆,在水中央。(这景儿)少了秋霜,少了秋凉,看客醉痴痴望。
  〔黄钟•昼夜乐〕谱:
×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 韵△,平平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去上(平) 韵△。平平仄×平平去 韵△,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仄仄平 韵△,×仄平平 韵△,×仄平平 韵△,仄仄仄、平平去 韵△。〔幺篇〕 ×平 ∧×平∧平去上(平) 韵△,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仄仄×、平平去上 韵△,×平仄×平去平 韵△,×平×、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 韵△,×仄平平 韵△,仄仄仄、平平去 韵△。

==============================

第5讲作业
作业1:[南南吕·一剪梅]江边一景
日暮长空映晚霞,江上蒹葭,原上黄花,儿童玩耍踏汀沙,追向鱼虾,嚷闹先抓。
谱:
入去平平去上平△,平去平平△,平去平平△,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平平△,上去平平△。
作业2[正宫·白鹤子]归
秋田收稻谷,暮埂走牛犊。晚饷有鲈鱼,老伴加糖醋。
谱: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

=============================

第6讲作业:
1、  试制一首南曲〔南仙吕•桂枝香〕早秋
晨光初透,晴霞微厚。雀鸟往复山丘,桂露虚空怀袖。南翔雁子,南翔雁子,镶边金镂,如穿盔胄,叫啾啾。路远独怜苦,天寒自叹愁。
谱:
平平平去△,××平去△。入上上入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去上,平平去上,平平平去△,平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平上,×平去去平△。

2、〔中吕•普天乐〕山里农庄
水云间,靑山下。盛开雏菊,橙紫黄花。稻谷堆,萝筐架。玉米芝麻农家画,火辣椒串串增加。(吃一顿)砂锅煮鱼,(喝一碗)仓粮造酒,(品一盏)泉水煎茶。
谱式:
〔中吕•普天乐〕小令兼用。
谱式:仄平平,平平厶△。×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上),×平××,×仄平平△。

================================

第7讲作业
1、试制一首〔南双调•锁南枝〕聚会
蒸鱼嫩,脆鸭焦 ,新醅酒来将友邀。聚餐常局初成,忽益师(把病)身告。愁我师,(这答儿)缚住脚,(妻来)锁雕鞍,(没准地)意猿闹。[换头](师)华灯起初照,心儿串火苗,侧卧床前还念,冥想(谁个)杯碰频繁,(谁个)阔论高谈妙。(急煞煞)将网开连线瞧,总盲音,让人恼。
谱式:
平平去 ,去入平△,平平上平平上平△。去平平入平平,入去平平去△ 。平上平,平去上△。上平平,去平去△。〔前腔换头〕平平上平去△,平平去上平△,入去平平平去,平上平去平平,去去平平去△,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句,去平上△。
二、试制一首〔商调•满堂红〕竹林怀古
竹园时过竹园风,也波风。竹溪滩口蓼花红,也波红。竹溪石下鱼儿动,也波动。竹林风,魏朝风,晋朝风,七贤归隐化成空。
谱式:×平×仄仄平平△,也波平△。×平×仄仄平平△,也波平△。×××仄平平去△,也波去△。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第8讲作业:
作业一:〔南羽调•胜如花〕游杭州林下埠
红枫叶,秋画屏,老树金光密影,二层楼木屋雕窗,几重山云烟漫岭,看双鹭湖中鸣应。芦荻摇风声水声,秀菊开红英紫英。越女莺歌,伴胡琴添兴,谁留在、吴山仙境。客闲游、脚步轻盈,客闲游、脚步轻盈。
曲谱:平平去,平去平△,上去平平入上△。入平平、去上平平,上平平、平平去上△,去平去平平平去△。平入平、平平上平△,去入平、平平上平 △。去上平平△,去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平去△。去平平、上去平平△,去平平、上去平平△。
二、试制〔正宫•醉太平〕听“花妖”情歌有感
情丝结网,梦影梳妆,醒来一夜枕黄梁,寻她路长。前身走进临安望,今生转世余杭降,千年兜转爱情伤,歌声断肠。
谱式:
谱:×平仄平(上)△,×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上)△。×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去上(平)

=============================

第9讲作业:
作业一
〔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登无为三公山
师朋运动侠,登山路踏。三公(山)雨蒙烟似纱,眼前风冷半坑洼(也)。蹒跚曲步,东西杖划,依然性悦神气嘉。[一江风]简屋樵家,驿站炊茶,遵道围炉话。春回正草芽,冬来刈楚叉。青山护好呀。[步步娇]朴野秋兰纳[金字经]朴野秋兰纳,佩芳心畅达,俯首千峰百丈崖。崖,堆云掩翠峡。丹青画,共情回味佳,共情回味佳。
谱式:  
〔香罗带〕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上去平平△也(格)。平平入去▲,平平去平△,平平去入平去平△。〔一江风〕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
〔步步娇〕上上平平去△。  
〔金字经〕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去平△,上上平平上去平△。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去平平去平△,去平平去平△。
作业二
二、〔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雪景

团团瑞雪从天外,五更夜、满城白。宫娥巧手分云脉,物色新,阳气来,春归待。[带]琼树临街,白玉平阶。暗香袭,梅应开,素馨猜。空庭霭霭,小径皑皑 。倚窗台,愁忽起,入心怀。[带](那年)系红鞋,扮红孩,雪中滑倒冻紅腮。堆个雪人红帽载,(他)何时尺素带梅来。

==========================

第10讲作业
〔南越调•山麻秸〕游绍兴古镇感怀
笛扬故里,是燕踏檐飞,门前舟系。绿水弥烟,漫天聚靑灰。如墨,淡描花蕊,(引来)丹青摹绘。盏添诗酒,饮留文客,情锁蛾眉。
[前腔第二换头]观戏,古曲(檀)板催,到沈园一侧,陆游含泪。错以文托,令唐婉伤悲。随题,美人临壁,(莫字)难书憔悴。古人千岁,剧终情散,词在心栖
(前腔第三换头)栏依,震木初寒冬尽,元日轮回,(万)物正春归。那缕乡愁, 是撑起(的)船桅。相随,任凭风浪,潮来潮退。远方游子,梦中皓月,江面余晖。
谱:
   平平去上△,去去入平平,平平平去△。去上平平,去平去平平△。平去△,去平平上,○○平平平去△。上平平上,上平平入,平上平平△。
〔前腔第二换头〕
平去△,上入上平△,去上平入入,入平平去△。入上平平,去平上平平△。平平△,上平平入,○○平平平去△。上平平去△,去平平去,平去平平△。
〔前腔第三换头〕
平平△,去入平,平平去,平入平平,○入去平平△。去上平平,去平上平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平去△。上平平上,去平去入,平去平平△。

============================

第11讲作业
〔南黄钟•画眉上海棠〕腊月
[画眉序]大寒天,似玉冰锥挂梁椽。览三竿丹景,遍盖青川。乾坤气转变时行,日月合兴亡同举。[月上海堂]年前愿,何日人回,几番君念。
谱式:
〔画眉序〕去平平△,去入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上,去去平平△。平平去上去平平,入入入平平平上△。〔月上海棠〕平平去△,平去平平,上平平去△。

〔南黄钟•画眉昼锦〕晚归
[画眉序]归晚意纷纷,素友嘘寒耳边温。试开灯书览,对卷诗存。南到北阅尽风尘,日复日起源根本。[昼锦堂]人生困,少(时)竞名扬,老(来)谁相问。
谱式:〔画眉序〕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上平平△。去平平平上,去去平平△。平去上去去平平▲,入入入上平平上△。〔昼锦堂〕平平去△,+去平平,上平平去△。

========================

第12讲作业:
[南黄钟·啄木儿]送别
心中念,心上愁,正是孩儿说要走。二月春降雪纷纷,巧解黛眉回首。(喜)瑞雪不舍家福厚,金龙腾云春歌奏。(替他)整理行囊还暂留。
[前腔]年休假,欢乐周。期盼团园时太久,似这般(叹)聚也匆匆,转眼离别分手。(雪如)絮柳夜舞仙居囿,蝶花早凝青梅豆。(奈我)走马兰台沧浪游。
[玉抱肚]河边杨柳,雪融化成珠线流。春风裁叶剪枝头, 红尘随翠望兰舟。绵绵似水情柔,天际茫茫目不收。
[滴溜子]南浦走,南浦走,话别路口;远行道,远行道,背影暗投。泪揉,(萋)萋芳草,枯荣旷野透,无限愁。染墨流年,天地沙鸥。
[馀文]人生最是相思瘦,故园翘盼几春秋,逆旅怀乡情共有。

平平去,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去去平、○去上平平,上上、去平平上△。○○去上去上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平去平△。
〔前腔〕平平去,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去去平、○去上平平,上上、去平平上△。○○去上去上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平去平△。
〔玉抱肚〕+平平上△,上平去平平去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平去去平平△。平平去上平平△,+去平平去去平△。
〔滴溜子〕平×上,平×上,去入去上△;上平去,上平去,去上去平△。去平△,
○平平上。平平去上×△,平去×△。上入平平,平××平△。
〔馀文〕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上)△。

=========================

第13讲作业
[北中吕·醉春风]踏青
昨夜雨声喧,今朝花色嫣,初晴天暖画屏展,绚、绚、绚。烟柳风绵,春泥松软,露桃情眷。
【幺】杏李叶成鲜,菜苔花竞燃。茶花开似牡丹圆,见、见、见。 蝶戏瓜田,蜂追花粉。 鹭飞川苑。
【喜春来】横舟碧水波纹浅,隔叶黄鹂清唱连,自然生态也成篇, 音妙啭,倾刻入心田。
【双鸳鸯】到堤边,翠裙牵,野菜深寻莫认偏。拂面东风人惬意,躬身南亩兴腾掀。
【喜春来】才闻树上鸣雏燕,又见村头起暮烟,光阴流转日西迁。岁月剪,不负艳阳天。
【卖花声煞】忽记早出看花颠,恍然晚归离家远,(急忙忙)带月荷锄回家院。浪漫星星把咱恋,枕前还闪星千片。

〔北中吕•醉春风〕
〔醉春风〕×仄仄平平▲,×平平(上)去上(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上)去△。
〔幺篇〕×仄仄平平▲,×平平(上)去上(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上)去。
〔喜春来〕×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平)△,×仄仄平平△。
〔双鸳鸯〕厶平平△,厶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喜春来〕×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平)△,×仄仄平平△。
〔卖花声煞〕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上△,仄仄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

==========================

第14讲作业
[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闲居
[步步娇]傍晚加餐园中菜,苦菊原生态,闲时土地栽。展羽伸芽,茂叶围盖。食味苦含甜,清口炎毒解。
[江儿水]谷雨生机现,喜撞怀。桔花瘦影含苞待,芍药清香随风改,夕阳绣锦增光彩。(听)邻里敲门屋外,笑语盈盈,送嫩芹刚刚采。
[清江引]咱们近邻情胜海,邦衬多关爱。思如甜水来,温似阳春在,佳话万千心上摆。
谱式为:
〔步步娇〕去上平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去△,平平上去平△。上上平平,去入平去△。入去上平平▲,平上平平上△。
〔江儿水〕入上平平去,上去平△。入平去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平平上△,入平去上平平上△。平上平平入去△,去上平平,去去平平平上△。
〔北双调•清江引〕中平仄中平仄中△,中仄平平去△。中平中仄平▲,中仄平平去△,中中仄平平去

==========================

第15讲作业:
游佛国普陀山
[字字锦]名山庙宇群,千佛依云隐。悬崖洞口音,梵语回声近,洗纤尘,合上手步徐徐,凡夫叩拜佛礼千万轮。怀恩,虔诚祈福,紫烟檀香尽焚。灰飞目薰,念相思一寸。层叠又想他人,层叠又想他岸人,这般情怎品。痴情是苦海,情是苦海。传经宝殿,明灯烛火 ,迷津指引。开悟尚需心觉醒,禅林遣闷,自渡自释愚钝。
[赚]幽竹松楱,古刹晨钟暮鼓闻,登山顶,青峰苍翠势凌云,望观音,清甜甘露平安引,色暖金光祥瑞跟。临南海,沙滩踏浪心田润,我行皆顺,我行皆顺。
[满园春】涛拍岸绪纷纷,往来客众芸芸。人如一叶扁舟子,轻名利,轻名利,活得方才纯。人间事,贵情真。有缘因果根,断缘因果根。止住贪争,止住贪争,消除妄想,方落个快活闲人。
【幺篇】观潮退,看潮涌,卧沙滩,海阔无垠。海燕起飞飞更远。苍穹静,苍穹静。眼睁眼闭蓬莱困。逍遥游、双翅变鹏鲲。想龙王水喷,似龙王水喷。醒半迷糊,醒半迷糊,天界降雨,忙拾碎梦离东滨。
[余音][尾声]普陀法雨开光印,菩济庙前禅经问,南海观音恵存。
谱式:〔南商调•字字锦〕(摘自《钦定曲谱》)
〔字字锦〕平平去上平△,平入平平上△。平平去上平,平上平平去△。上平平△,入去上去平平,平平去去入上平去平△。平平△,平平上入,上平平平去平△。平平去平△,去平平入去△。平入去上平平△,平入去上平去平△,去平平上上△。平平去上上,平去上上,平平上去 ,平平上上 ,平平上上△。平去上平平上上,平平去去△,入去去平平去△。
〔赚〕平上平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平上▲,+平平去去平平△。去平平△,平平平去平平上△,入上平平平去平△。平平上▲,平平入去平平去△。上平平去△,上平平去△。
〔满园春〕平上去去平平△,上平去去平平△。平平去入平平上,平平去,平平去,平上平平平△。平平去、去平平△。上平平上平△,去平平上平△。上去平平,上去平平,平平去上,平入去去入平平△。
〔幺篇〕〔前腔换头〕平平去、×平上,去平平、上去平平△。上去上平平去上,平平去,平平去,上平上去平平去△。平平平、平去去平平△。上平平上平△,去平平上平△。上去平平,上去平平,平平去上,平入去去入平平△。
〔余音〕〔尾声〕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

第16讲作业


修改第一课
作业一、〔南黄钟•画眉序〕乡村游
逛乡村,旷野丘陵果缤纷。爱梨甜桃软,味积香纯。洞泉滴珠手边滑,曲水绽花川前奔。自然天道休生益,光阴续延三寸。

作业二〔仙吕•醉中天〕乡村阵雨
雷震山村暗,雨浸旱苗贪。天水田禾喝正酣,转眼金乌探。高树枝蝉又喊,天高云淡 ,彩虹映秀江南。

=============================

第17讲作业:
【南正宫·玉芙蓉】藕花情
经冬玉藕藏,复夏清姿赏。叶托花万顷,盛满荷塘。风吹笛韵扶疏浪,舟行客衣叠细香。菱歌唱,秋波送郎。意缠绵、(瞧见)瑞莲花底卧鸳鸯。
谱式∶〔南正宫•玉芙蓉〕
平平去上平△,入去平平上△。去平平去上,去上平平△。平平入去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去平平、去平平上去平平△。

============================

第18讲作业
[般涉调·哨遍]故宫
[哨遍]游览故宫一遍,明清壮丽辉煌现。百万平米宫前,正红墙、高耸牢坚。黄琉璃、绿松门匾,彩绘相穿,宝瑞祥云见。斗拱飞檐神现,朱门铜兽,御道金砖,须弥座万象皆承,金水河千古绵延。林立(的)宫闱,晷刻(的)时光,云浮(的)贵权。
[幺]北斗星垣,中轴南北连成线。一脉起伏 前沿,九五尊、宝镜轩辕,帝王位,紫微星对,中正齐天,土字真源,摄政三大殿。太极中和保(和)殿,五更朝拜,四宇初喧,龙旗招展映晨光,玉陛高登启新篇。安邦策、代代年年。
[耍孩儿]挥毫士子文章献,广纳英才尽显。题名金榜乐无边,人生逐梦云巅。琼林宴上欢声起,御酒杯承舞步旋。皇恩重,阊阖开启,御道直驱。
[幺]九龙璧画金石面,昂首腾飞浪掀。天街宽阔渡银边,碧空如洗生烟。 乾坤有道阴阳会,日月同辉造化连。平安现。前朝帝业,后院家贤。
[三煞]炉香绕,紫云烟,烛光漫把时光煎。后宫佳丽千千万,幸宠何时到眼前。松金钏,手持团扇,泪湿丝娟。
(二煞)光阴转,六百年。兴衰往事如飞箭。故宫华夏之魂魄,屹立城中血脉延。家国恋,耕其原野,壮我山川。
[尾]博物馆,书画园。故宫历史文化㶷,完备资料大宝典。
曲谱:〔般涉调•哨遍〕(谱从刘长年《元曲格律新编》)
〔哨遍〕×仄×平×厶△,×平×仄平平厶△。×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厶△。×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9、10,11、12,尾鼎足对)幺同
〔幺〕×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厶△。×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中仄平平△。
〔耍孩儿〕×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厶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厶△,×平×仄,×仄平平△。(5、6,尾两句对)
〔幺〕×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厶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厶△,×平×仄,×仄平平△。
〔三煞〕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厶△,×平×仄,×仄平平△。
〔二煞〕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厶△,×平×仄,×仄平平△。
〔尾〕×仄×,×仄上(平)△,×平×仄×平厶△,×仄平平去×上△。

===========================
  
笫19讲作业:
修改第九课
作业一
〔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登无为三公山
师朋运动侠,登山路踏。三公(山)雨蒙烟似纱,眼前风冷半坑洼(也)。蹒跚曲步,东西杖划,依然性悦神气嘉。[一江风]简屋樵家,驿站炊茶,遵道围炉话。春回正草芽,冬来刈楚叉。青山护好呀。[步步娇]朴野秋兰纳[金字经]朴野秋兰纳,佩芳心畅达,俯首千峰百丈崖。崖,堆云掩翠峡。丹青画,共情回味佳,共情回味佳。
谱式:  
〔香罗带〕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上去平平△也(格)。平平入去▲,平平去平△,平平去入平去平△。〔一江风〕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
〔步步娇〕上上平平去△。  
〔金字经〕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去平△,上上平平上去平△。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去平平去平△,去平平去平△。
作业二
二、〔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雪景

团团瑞雪从天外,五更夜、满城白。宫娥巧手分云脉,物色新,阳气来,春归待。[带]琼树临街,白玉平阶。暗香袭,梅应开,素馨猜。空庭霭霭,小径皑皑 。倚窗台,愁忽起,入心怀。[带](那年)系红鞋,扮红孩,雪中滑倒冻紅腮。堆个雪人红帽载,(他)何时尺素带梅来。
第二十讲作业:修改第十课
〔南越调•山麻秸〕游绍兴古镇感怀
笛扬故里,是燕踏檐飞,门前舟系。绿水弥烟,漫天聚靑灰。如墨,淡描花蕊,(引来)丹青摹绘。盏添诗酒,饮留文客,情锁蛾眉。
[前腔第二换头]观戏,古曲(檀)板催,到沈园一侧,陆游含泪。错以文托,令唐婉伤悲。随题,美人临壁,(莫字)难书憔悴。古人千岁,剧终情散,词在心栖
(前腔第三换头)栏依,震木初寒冬尽,元日轮回,(万)物正春归。那缕乡愁, 是撑起(的)船桅。相随,任凭风浪,潮来潮退。远方游子,梦中皓月,江面余晖。

===========================

第20课作业
修改第10课作业
〔南越调•山麻秸〕游绍兴古镇感怀
笛扬故里,是燕踏檐飞,门前舟系。绿水弥烟,漫天聚靑灰。如墨,淡描花蕊,(引来)丹青摹绘。盏添诗酒,饮留文客,情锁蛾眉。
[前腔第二换头]观戏,古曲(檀)板催,到沈园一侧,陆游含泪。错以文托,令唐婉伤悲。随题,美人临壁,(莫字)难书憔悴。古人千岁,剧终情散,词在心栖
(前腔第三换头)栏依,震木初寒冬尽,元日轮回,(万)物正春归。那缕乡愁, 是撑起(的)船桅。相随,任凭风浪,潮来潮退。远方游子,梦中皓月,江面余晖。

===========================

第21讲作业:
〔南仙吕•皂罗袍〕咏春雨
正遇阴阳交泰,见垂杨薄雾,细雨青苔。(它)堪比酥油奉天来,犹同蜜汁勤民爱。李桃含露,诗情漫开;春风随意 ,云心怎猜。人间万物新生态。
谱式:〔南仙吕•皂罗袍〕(谱从《钦定曲谱》)
去去平平平去韵△,去平平入入,去上平平 韵△。平上平平去平平韵△,平平去入平平去韵△。上平平去,平平去平韵△;平平平去,平平上平韵△。平平去入平平去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23: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4-9-22 23:27 编辑

小渔村二期曲研班毕业答卷
学号:       网名:留住美好

一、问答题
1、简答《窦娥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答:思想内容:昏官判案草率,判定的是窦娥的错误,窦娥在刑场上也立下毒誓证明自己的冤屈,后来在窦娥死后,六月下起了飞雪。显示了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妇女的不幸。
艺术特色: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窦娥自身的性格原因,自觉高尚和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甘受命运的摆布和对命运的抗争,没有勇敢反抗;司法官员的渎职腐败,刑讯逼供,匆匆结案等是滋生冤案的根本原因,充分反应了社会的政治悲剧。

2、简答《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新的内涵。  
  答:艺术特色:该剧通过对杜丽娘与柳梦梅倾心相爱,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故事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及精神世界的活动。表达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残酷。从而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
前人的作品相比:至情化身的是杜丽娘形象,在作品中呈现出“生而有情,因情成梦”的生命存在状态,使杜丽娘的形象绽放出思想解放与生命自由的人性主义光辉。自幼在严苛管教与约束中成长的杜丽娘,虽然鲜少与外界接触,但来自书籍中男女相恋的故事,仍然使杜丽娘这位青春少女,因憧憬爱情这一自然情感而萌动春心。由此可见,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封闭式教育,妄图压制摧残人的天然欲望的目标,在人性光辉的照耀下是很难达成的。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识,不仅造就了杜丽娘青春意识与情感意识的觉醒,更是在杜丽娘的精神世界引发动荡,促使丽娘走上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个性解放之路。汤显祖人文主义情怀的体现,正是随着杜丽娘对爱情不懈追求而逐渐深刻的。如果汤显祖仅仅将杜丽娘塑造成偶然“慕色怀春”的少女的话,恐怕《牡丹亭》的艺术高度将会大打折扣。杜丽娘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即使肉身已死、香消玉殒,但仍在死后执着地寻觅、追求自己所坚持的爱情理想。汤显祖再次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讴歌了生而死、死而生,超越生死的爱情理想,而这一爱情理想正是对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诠释。

3.简述《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答:《西厢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特色如下:
(1)从情节安排和结构技巧上看,剧情曲折,结构巧妙合理。全剧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以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为副线,二者相互交错、制约,极富戏剧性。
(2)体制上有突破。它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连台本戏;并且打破了元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在若干折戏里采用了旦、末轮唱的方式。这种突破与创新,对安排剧情、 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好作用。
(3)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人物,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结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4)优美的词章,高度的语言技巧。作者精心安排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使人物语言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对创造戏剧氛围、表达人物的深层次感情,起了极好的作用。

4. 简论马致远的《汉宫秋》
答:马致远,号东篱,他有“曲状元”之誉,有辑本《东篱乐府》。后世将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汉宫秋》为爱情名剧,其他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曲词清俊与豪放兼有之,散曲成就为世人所称。
《汉宫秋》的曲辞具有意境美、音律美。[梅花酒]、[收江南]二曲运用短句顶真重复的修辞手段,节奏短促,往复回环,产生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汉宫秋》取材于《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晋葛洪《西京杂记》有关史实,又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突破了前人嗟叹昭君“红颜薄命”或哀其“远适荒漠”的窠臼,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土的深切依恋。作者把悲剧的原因归结为统治集团的无能和国力的衰微,也具有一定的鉴戒意义。
《汉宫秋》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土的深切依恋。 他的作品具有深沉宏丽、放达豪迈的特点。
《汉宫秋》在语言抒情艺术上,达到了极为出色的境地,特别在描写汉元帝送别王昭君这些场景上。表达出了汉元帝焦躁、怨愤的情绪,深刻地体现出他对王昭君的怀念之情,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巅峰。

二、 填空题   
1.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综合性)、( 虚拟性)和( 程式)。  
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 )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3.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 古优),此外还有印度(影戏傀儡戏说 )、( 原始歌舞说)、( 宗教仪式说)、( 梵剧说)等观点。  
4.梨园是唐玄宗时宫廷内训练(乐工 )的机构,对唐代歌乐乃至后世( 戏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相沿成习,戏曲界因之被称为“梨园行”,戏曲演员被称为( )梨园弟子。  
5.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 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 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6.院本是金代所流行的一种( 舞台艺术)形式。“院本”指行院艺人的( 演唱)脚本。院本是(戏 )与(戏曲 )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  
7.南戏是公元12世纪在南方(温州 )等地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认为(南戏)的产生是中国戏曲形成的标志。
8.《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最早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包括(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 )和(小孙屠 )。  
9.书会是下层文人和艺人的组织,主要从事( 剧本)和(话本 )的编撰,在南戏等艺术形态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0.元代后期南戏发展出现复兴的局面,产生了五大南戏,分别是(琵琶记 )、(荆钗记 )、( 白兔记)、( 杀狗记)、( 拜月记)。宋金时期长篇讲唱文学诸宫调对元杂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现知作品主要有(董解元西厢记 )、(天宝遗事 )诸宫调和( 刘知远诸宫调)。   
11.元杂剧剧本体制为( 四折一楔子)。《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的作者是( 关汉卿);《墙头马上》、《梧桐雨》的作者是( 白朴);《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汉宫秋》的作者是(马致远);《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长生殿》的作者是(洪升);《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宝剑记》的作者是(李开先);《雷峰塔》的作者是(方成培)。
12.明代传奇创作的两个派别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江派)。“临川四梦”是指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明代南戏四大声腔是指(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戈阳腔)。  
13.《邯郸记》取材于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通过黄梁美梦的故事,曲折地反映出明代上层政治的斗争情形,具有干预时政的用意。《娇红记》是明末传奇作家(孟称舜)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唐代李翊的传奇文,写落第书生申纯和表妹娇娘的爱情悲剧。 明代传奇作家梁辰鱼的( 浣纱记)主要讲述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并描写了吴越两国历史之兴衰。  
14.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显示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其中就戏曲的创作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审虚实)的主张。  
15.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梧桐雨),是最早描写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此后,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屠隆的(彩毫记)、吴世美的(惊鸿记),清代洪升的(长生殿)等,均是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16.清初之后,民间的歌舞、说唱艺术兴旺发达起来。许多民间表演和说唱艺术在(高腔)、(梆子)、(皮黄)等声腔剧种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民间小戏,如(二人转)、(黄梅戏)、(花鼓戏)、(道情戏)、(采茶戏)等。  
17.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是清代前期活跃于戏曲舞台的四种主要声腔剧种(昆曲)、(戈阳腔)、(柳子腔)、(梆子腔)的简称。  
18.滚调是在曲牌中加入一些唱词和念白。加念白,称(滚调);加唱词,称(滚唱)。梆子(秦腔)作为一种(戏曲)声腔,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万历年间的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补缸》中贴扮王大娘,净扮顾老儿所唱〔西秦腔二犯〕。  
19.南府和昇平署是()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四大徽班指(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20.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宋元戏曲史》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性(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 元曲创作强调(豪放)与 (清丽),元曲曲文分(本色)和(当行)两派。曲的对仗共有(合壁对)、(连壁对)、(鼎足对)、(扇面对)、(救尾对)、(鸾凤和鸣对)、(同韵对)、(重叠对)、(两韵对)、(律句对)十种。

三、选择题
1.〔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元·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①“南吕”是(宫调),“四块玉”是(曲牌),“马嵬坡”是(标题)。
  ②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
  A.“睡海棠,春将晚”,这是以花喻人,说杨贵妃就像晚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娇柔妩媚。
  B.“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一样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表现了她恃宠娇恣的心态。
  C.此曲前半部分(以“不因”为界)主要是描写,着重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作乐的生活,简明精炼,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D.此曲化用了李白“蜀道难”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
  2.〔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①,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红叶:唐代有红叶题诗配佳偶的故事。传说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随水飘出宫外,被一书生拾得,后来终于巧结良缘。②白衣送酒:陶渊明重阳节在宅边菊丛摘菊,好友王弘派僮仆(白衣人)前来送酒。陶渊明当即酌饮,醉而归。白衣,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穿白衣。
  ①这首元曲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用典)和(比喻)两种。
  ②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C )
  A.最后两句,作者希望有朋友差白衣人送酒来供他一人独酌以消愁。
  B.第二句的“黄花”是指黄色的花,和第一句的“红叶”形成色彩的鲜明对比。
  C.这首元曲是一篇触景生情之作,虽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但用词琢句,描摹景物,以及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颇具艺术功力。
  D.首句使用了红叶题诗的典故,表现作者偶遇佳人的美丽爱情。
  3.〔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①此曲的开头运用了(织女)的神话传说。
  ②对此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C )
  A.“雪练寒”,“雪练”指瀑布雪白如长长的白绢;“寒”,是说处在寒冷的季节里。
  B.作者描写地上瀑布,却从“天机”落笔,打通天上人间,给读者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
  C.最后三句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声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
  D.这首元曲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夸张的成功运用。
  ③这首元曲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一种,说说其表达效果。
   4.〔双调•拨不断〕叹寒儒
   元·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①此曲主要运用了(顶针)修辞手法
②对此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
A.此曲慨叹读书无用,抒发怀才不遇的幽怨,感叹仕途受阻的不幸命运。
B. 曲中运用典故,以《长门赋》作者的飞黄腾达、受人赏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作者以“且看了长安回去”,是说游玩了长安,回家后就能等待朝廷的重用。

四、写作题
1.试隐括王勃五言律诗《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大石调•阳关三叠〕小令作品一首,要求正确书写标题(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
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作川)
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大石调·阳关三叠]隐括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跪听宣旨离长安,杜友要远任蜀官。月悬斟壶酒,杜友要远任蜀官。月悬听瑟鼓,杜友要远任蜀官,月悬重整马鞍。(幺)西风卷,送君翘望五津口,叮咛话语,伫立岐途涌热泪。西风卷,送君翘望五津口,怅然心碎,挥手天涯,(愿)此生承诏还。西风卷,送君翘望五津口,挥手天涯,(愿)此生承诏还。
曲谱[大石调·阳关三叠]
去平平上去平平△,去上去、上去平平。去平平平上,去上去、上去平平。去平平去上,去上去、上去平平,去平平上上平△。   〔幺〕平平上,去平去去上平上。平平去上,去去平平上去去。平平上,去平去去上平上。去平平去,平上平平,上平平去平△。平平上,去平去去上平上,平上平平,上平平去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23: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二期曲研班毕业学员全部作业汇总名单:
1.浪淘沙
2.莲花色
3.含英咀华
4.诗野
5.浅浅淡淡
6.一点春
7.紫荷心幽
8.赵绪林
9.笑嫣
10.荷塘月色
11.一生健康
12.忆江南
13.人生百味
14.山水人家
15.烛光
16.留住美好
https://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2:53 , Processed in 0.2855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