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4 19: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级第一讲汉09-兰亭王作业:
试用你的观点谈谈项羽可不可以在鸿门宴上除去刘邦。
我认为不可以在鸿门宴上除去刘邦,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
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
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
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
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
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
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三年级第二讲汉09-兰亭王
作业:说说你对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的看法。
我们对项羽分封的结果进行考察以后便会发现,在那样的乱世中,项羽秉承“以军功封侯王”的原则其实已属难得。在当时,项羽将分封分成了四级,而他自己只拿了自己应得的那份儿。
项羽按各人在灭秦中的军功,依次分封,而他自立为“西楚霸王”不过统治了9个郡,建都彭城。在各路诸侯中,其地域并不算大,在诸侯中之能算是中等。
项羽不仅细致到了秦降将的处理、各诸侯战功的多寡、国土贫富的具体划分,甚至某人的老家势力范围都具体到了。
唯一一个真正能够称为“不公平”的人就是刘邦了
三年级第三讲汉09-兰亭王
作业:对比说明刘项二人的成败原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千百年来的不变定律。
刘邦自己说过这样一句话“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刘邦及其幸运,身边能人居多,想不成功都难;
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疏远,这是他最终败亡为我所并的必然原因。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缺乏眼光,妒忌贤才对下吝啬这样子的人,只会失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