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1

主题

1248

帖子

15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方玉洁 于 2025-8-11 15:18 编辑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4001/小渔夫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一是 在我们家庭生活晚辈对长辈们尊重,体现儒家"孝悌思想;
二是学校jiaoshi中应、差异实施对应教学因材施教,普及基础教育,体现孔子教育理念:三是社会公益活动:体现"仁"的核心思想;
四是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体现‘礼′的思想:
五是邻里间相互包容,协商解决矛盾,体现"中庸′和谐理念。每个事例需对应儒家思想的某一核心内涵,体现理论与现实的联系。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木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价值及作用一是《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音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很高的资料。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及出土器物时,每每要质正于《仪礼》作用。二是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及重要作用。
三是由于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听之任之,则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有全面佛教化的可能。如果没有宋代有识之士们发现,意识到《仪礼》中的礼制是中国儒家文化典型。可见《仪礼》在宋代吋还起过捍卫民族文化的作用。四是《仪礼》在今天,我们应该利用《仪礼》礼义中的合理内核。《仪礼》中的许多礼仪,是儒家精心研究的结晶,许多思想至今没有过时,主要在于促进社会和谐、规范行为准则、提升个人修养和维护文化传承核心维度,共认的价值作用。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敖不可长: 出处:  《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释义:  中性傲慢之心可以以滋长。
同义:  敖慢无理
反义:  谦谨慎虚
例句:  傲不可长,像他那样傲慢的孩子,家长应加强教育。

2、博闻强记:  出处: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上,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释义: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同义:  博学多才
反义   孤陋寡闻
例句:  他对一些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们博闻强记,时而使一些做专业工作的人和年轻人都感觉到惊讶。

3、 啜菽饮水:  出处:   《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然也”。
释义:  中性 啜 指进食,菽:为豆类, 喝豆粥,饮白水。形容生活清苦。多用于奉养双亲或廉俭自奉。也指安贫乐道生活。
同义:  饮水啜菽
反义:  红灯酒绿
例句:  他虽身处繁华都市,但生活简朴,啜菽饮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4、砥厉廉隅:  出处《礼记·儒行》:″(儒)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
释义:  褒义  磨炼端方正直的品行与名节。指磨炼节操而使品行端正。
同义:   砥节砺行
反义:   放荡不羁
例句:   在公职岗位上,我们必须砥砺廉隅,坚守康洁自律的原则,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5、独学寡闻: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释义:   贬义,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同义   孤独一人
反义:  见多识广
例句:  他独学寡闻,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

6、记问之学: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释义:    仅限于机械记忆书本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体系化理解,无法真正掌握学问精髓。
同义:  自强不息
反义:  不思进取
例句:  他意识到记问之学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于是开始尝试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7、教学相长:  出处: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释义 :   褒义  通过教授、学习,学生获得进步,jiaoshi也得到提高。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同义:  互教互学
反义   兼容并包
例句:   研讨会题,讲师和学页之间的互动让双方都受益匪浅,这正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8、困知勉行   出处:《礼记·中庸》:“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释义:  克服困难以获得知识,努力实在不行践以修养品德。
同义  困勉下学
反义  不肯奋进
例句:  在科研道路上,他困知勉行,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取得了重要成果。

9、美轮美奂、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释义   褒义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
同义   富丽堂皇
反义   蓬户瓮牖(y`ou)
例句  走进这座‘美轮美奐”的宫殿,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处处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10、师严道尊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释义  ① 后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②原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
同义   师道尊严
反义   目无尊长
例句   在学校里,师严道尊的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学生们都尊重师长,重视学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2

帖子

5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53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4030*晓澜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法)、(道)、(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以后)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宗法)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 “三礼”。《三礼》是(礼乐制度)的理论形态,对(古代礼制)、(礼仪规范)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原则)还是具体的(礼节),都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法律性质)。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先秦)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周礼》通过制度规范、教化机制、道德融入等维度,将儒家 “礼治”“德治”“民本”“等级伦理” 等核心思想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社会治理方案,成为儒家思想在制度层面的重要体现。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仪礼》在宋代时还起过捍卫民族文化的作用;《仪礼》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利用《仪礼》礼义中的合理内核。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 敖不可长
释义:傲慢的习气不可滋长。敖,通 “傲”。
出处:《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yu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戒骄戒躁;反义:骄横跋扈
例句:孩子应知晓“敖不可长” 的道理,避免养成目中无人的性格。
2. 博闻强记
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识” 通 “记”)
同义:博学多闻;反义:孤陋寡闻
例句:历史学家们博闻强记,令人敬佩。
3. 啜菽饮水
释义:吃豆类,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菽,豆类的总称。
出处:《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箪食瓢饮;反义:锦衣玉食
例句:古人虽常在啜菽饮水的困境中,追求精神的富足。
4. 砥厉廉隅
释义:磨砺品行,使棱角分明,比喻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砥厉,同 “砥砺”,磨砺;廉隅,比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同义:守正不阿;反义:同流合污
例句:他为官砥厉廉隅,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5. 独学寡闻
释义:独自学习,不与他人交流,见识就会浅薄。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闭目塞听;反义:博采众长
例句:学术研究切忌独学寡闻。
6. 记问之学
释义:指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不注重理解和实践,无法融会贯通。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同义:死记硬背;反义:融会贯通
例句:教育非仅仅传授记问之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7. 教学相长
释义:教与学互相促进,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也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能启发老师。
出处:《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反义:故步自封
例句:教学相长是教育最好的状态。
8. 困知勉行
释义:在困惑中学习,努力实践,指克服困难后获得知识,再勉力践行。
出处:《礼记・中庸》
同义:力学笃行;反义:半途而废
例句:他凭着困知勉行的韧劲,在科研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9. 美轮美奂
释义:原本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后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多用来形容建筑物或艺术品)。轮,高大;奂,众多。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富丽堂皇;反义:简陋寒酸
例句:这座新建的美术馆美轮美奂,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巧思。
10. 师严道尊
释义:指老师受到尊敬,其所传授的道理、学问才能被重视。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尊师重道;反义:不尊师长
例句:“师严道尊” 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6
发表于 前天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4052*望着你微笑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礼仪)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
《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
(2)治国思想:《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

(2)其次,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3)再次,由于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听之任之,则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有全面佛教化的可能。

《仪礼》的社会作用: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 敖不可长
释义:傲慢之心不可滋长。
出处:《礼记·曲礼上》
同义词: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反义词: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例句:教育子弟要严,须知敖不可长的道理。

2. 博闻强记
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礼记·曲礼上》
同义词:过目不忘、学富五车
反义词:孤陋寡闻、才疏学浅
例句:他博闻强记,堪称一部活字典。

3. 啜菽饮水
释义:形容生活清苦,饮食粗简。
出处:《礼记·檀弓下》
同义词:箪食瓢饮、粗茶淡饭
反义词:锦衣玉食、钟鸣鼎食
例句:君子安贫乐道,啜菽饮水亦自得其乐。

4. 砥厉廉隅
释义:磨炼节操,使品行方正。
出处:《礼记·儒行》
同义词:修身洁行、砥砺名节
反义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例句:为官者当砥厉廉隅,方能正己正人。

5. 独学寡闻
释义:独自学习而无交流,见识就会狭隘。
出处:《礼记·学记》
同义词:闭门造车、坐井观天
反义词:集思广益、广开言路
例句:做学问切忌独学寡闻,要多与同道交流。

6. 记问之学
释义:仅靠背诵而无真知灼见的学问。
出处:《礼记·学记》
同义词:纸上谈兵、食古不化
反义词:真才实学、融会贯通
例句:他的知识只是记问之学,缺乏自己的见解。

7. 教学相长
释义:教与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
同义词:互教互学、相得益彰
反义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例句:师生共同研讨,教学相长,其乐无穷。

8. 困知勉行
释义:通过克服困难获取知识,努力实践。
出处:《礼记·中庸》
同义词:刻苦钻研、力学笃行
反义词:好逸恶劳、畏难退缩
例句:科研工作需要困知勉行的精神。

9. 美轮美奂
释义: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后泛指事物美好)。
出处:《礼记·檀弓下》
同义词: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反义词:破败不堪、简陋寒酸
例句:新建的博物馆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10. 师严道尊
释义:老师受尊敬,学问才能被尊重。
出处:《礼记·学记》
同义词:尊师重道、程门立雪
反义词:欺师灭祖、离经叛道
例句:师严道尊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9
发表于 前天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4047*汪玉华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礼仪)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
《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
(2)治国思想:《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

(2)其次,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3)再次,由于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听之任之,则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有全面佛教化的可能。

《仪礼》的社会作用: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答:【敖不可长】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 欲不可从
反义:傲慢无礼、骄横跋扈
例句: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博闻强记】
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识”通“记”)
同义:博闻强识、满腹经纶
反义:孤陋寡闻、不学无术
例句:他是一位博闻强记的学者。

【啜菽饮水】
释义:吃豆类,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粗茶淡饭
反义:山珍海味
例句: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砥厉廉隅】
释义: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同义:洁身自好
反义:随波逐流
例句: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孤陋寡闻  寒腹短识
反义:博采众长、见多识广
例句:学习忌独学寡闻,唯有多和别人交流,才能拓宽视野。

【记问之学】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同义:食古不化、生搬硬套
反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例句:这些记问之学应付考试还可以,用在实际中就不行了。

【教学相长】
释义:教与学相互促进,老师通过教而深化理解,学生通过学而推动老师进步。
出处:《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教学相资
反义: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例句:教别人只会让你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困知勉行】
释义:在困惑中学习,努力实践,指在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勤勉行事。
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
同义:力学笃行、困勉下学
反义:浅尝辄止
例句:所谓勤,就是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美轮美奂】
释义: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指高大;奂,指众多)
同义:富丽堂皇、雕栏玉砌
反义:蓬门荜户、瓮牖绳枢
例句:眼前的景色美轮美奂,叫人不敢相信。

【师严道尊】
释义: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尊师重道 程门立雪
反义:离经叛道
例句:
老先生一生投身教育,在他的课堂上师严道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5

帖子

4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7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前天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4043*欧春荣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        **《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成书年代与思想体系)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法家)、(阴阳家)、(道家)等各家思想,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变革)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儒家)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建设)的影响最为深远。

        3.        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道德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规范),都对(社会各阶层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法律属性)。

        4.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解析

        1.        《周礼》体现儒家思想的核心方面

        德治理念:《周礼》以"敬德保民"为核心,强调统治者需以道德为根本,通过礼制实现"以德治国"。例如,六官体系以天地四时为序,象征德政与自然秩序的合一。

        礼法结合:将礼仪规范与法律制度融合,如"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通过礼仪引导行为,通过刑罚惩治越轨,体现"出礼入刑"的儒家治理逻辑。

        社会等级与伦理秩序: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等设计,构建"亲亲尊尊"的等级秩序,强调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关系的规范性。

        教育与教化功能:设立"大司徒"等职官,以"六艺"教化民众,培养君子人格,体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2.        《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冠、婚、丧、祭等具体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与社会关系,如《士昏礼》强化家族伦理,《丧服》明确血缘亲疏。

        强化文化认同:通过统一的礼仪程式,促进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如诸侯朝聘之礼巩固华夏共同体意识。

        塑造道德人格:礼仪实践培养"恭、俭、庄、敬"的品德,如《乡饮酒礼》倡导尊老尚贤,《士相见礼》体现人际交往的节制与尊重。

        稳定政治统治:礼仪作为"国之干",通过仪式的庄严性强化政权合法性,如天子祭天仪式象征"君权神授"。

三、成语释义与解析

        1.        敖不可长

        释义:傲慢之心不可滋长。

        出处:《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同义:谦和有礼、虚怀若谷。

        反义:盛气凌人、刚愎自用。

        例句:为人处世需谨记"敖不可长",方能赢得他人尊重。

        2.        博闻强记

        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同义:见多识广、过目不忘。

        反义:孤陋寡闻、才疏学浅。

        例句:他博闻强记,对历代典章制度如数家珍。

        3.        啜菽饮水

        释义:吃豆粥,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粗茶淡饭、节衣缩食。

        反义:锦衣玉食、穷奢极欲。

        例句:即便啜菽饮水,他仍坚持著书立说,不改初心。

        4.        砥厉廉隅

        释义:磨炼节操,坚守清廉。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同义:廉洁奉公、砥砺德行。

        反义:贪污腐败、同流合污。

        例句:为官者当以"砥厉廉隅"自勉,方能无愧于百姓。

        5.        独学寡闻

        释义:独自学习而见识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孤陋寡闻、闭门造车。

        反义: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例句:学术研究需避免独学寡闻,应多与同行交流切磋。

        6.        记问之学

         释义:仅能背诵书本知识,缺乏独立见解。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同义:食古不化、照本宣科。

        反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例句:真正的教育需超越记问之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7.        教学相长

        释义: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相辅相成。

        反义:单向灌输、固步自封。

        例句:师生之间应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共同探索知识的深度。

        8.        困知勉行

        释义:在困境中求知,努力实践。

        出处:《礼记·中庸》:"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行之。"

        同义:艰苦奋斗、迎难而上。

        反义:知难而退、一蹶不振。

        例句:科研之路充满挑战,唯有困知勉行,方能有所突破。

        9.        美轮美奂

        释义: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或装饰精美。

        出处:《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反义:简陋不堪、粗制滥造。

        例句:故宫建筑群美轮美奂,彰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10.        师严道尊

        释义:老师严格,学问才能得到尊重。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尊师重道、崇儒重教。

                反义:目无尊长、轻师慢道。

        例句:师严道尊的传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9
发表于 前天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4020*素衣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思想)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
治国理念
《周礼》强调以德治为主,主张通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实现社会治理。
礼乐教化
《周礼》系统阐述了礼乐制度,将“乐”作为教化手段。
官制与伦理结合
《周礼》构建了以“六官”为核心的官僚体系,强调官员需具备德行与才能。
经济与社会治理
书中提出的井田制、赋税制度等经济政策,以及户籍管理、司法制度等社会治理措施,均以儒家“富民”“安民”思想为指导,体现了儒家“民本”观念。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
价值:
1),《仪礼》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
2),《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3),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作用:
在佛教传入我国后,《仪礼》用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起到捍卫民族文化的作用。
1),维护社会秩序‌。
2),促进社会和谐‌。
3),传承文化基因。
4),推动文明进程‌。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答:
【敖不可长】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恃才傲物
反义:谦虚谨慎
例句:接触过那些成功人士,他们大多是谦逊的,那种敖不可长的处世观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博闻强记】
释义:博:广博。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同义: 博学多才
反义:孤陋寡闻、才疏学浅
例句:她很普通,可当越来越多的接触后,就被那博闻强记的一面深深地吸引到了。
【啜菽饮水】
释义:啜,进食。菽,豆类的统称。意为吃豆羹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同义:粗茶淡饭
反义:山珍海味
例句:他有淡泊明心之怀,自然受得住啜菽饮水的清苦。
【砥厉廉隅】
释义:廉隅:棱角,比喻方正的操守。厉,即砺,磨砺。指磨炼节操而使品行端正。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同义:中流砥柱
反义:骄奢淫逸
例句:为官一任,必须做到砥砺廉隅才能不负人民。
【独学寡闻】
释义: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闭门造车
反义:见多识广
例句: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广交朋友,多方切磋技艺,避免独学寡闻而难以进步。
【记问之学】
释义:记问:记忆,背诵;学:学识,学问。知识学问还停留在记忆和背诵的水平上。比喻学识肤浅,尚不能融会贯通或自成一体。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同义:死记硬背
反义:触类旁通
例句:这些记问之学应付考试还可以,用在实际中就不行了。
【教学相长】
释义:教:教导,指教;相:互相;长:长进,推进。指教和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也指师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相得益彰
反义:照本宣科
例句:学习班群里,讲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让双方都受益匪浅,这正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困知勉行】
释义:遇困而求知,勉力而实行。指人的知识必须克服困难刻苦钻研才能获得;人的事业必须勉力实践才能有成就。
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同义:困勉下学、坚持不懈
反义:知难而退、浅尝辄止
例句:在面对挑战时,她始终秉持困知勉行的信念,勇往直前。
【美轮美奂】
释义:轮:轮囷,高大的样子;奂:鲜明、盛大的样子。形容高大众多而华美。原多用于赞美新屋。后泛指华美的事物。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矣。”
同义:富丽堂皇、雕栏玉砌
反义:蓬户瓮牖、平淡无奇
例句:傍晚时分,天边的云彩像一幅美轮美奂的油画摄人心魄。
【师严道尊】
释义:师受尊敬后,其传授的知识与道理方能被重视,后引申为强调为师之道的庄重地位。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尊师重道
反义:离经叛道
例句:一进学校大门,师严道尊的几字校训非常醒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9

帖子

140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前天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4033-飞花若梦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17)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
以人法天(天生万物,为而不害,人从天道则以人类为本)的理想国纲领《周礼》,西汉的景帝、武帝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一批古书,其中一部名为《周官》。原书当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汉儒取性质与之相似的《考工记》补其缺。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并更名为《周礼》。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3.书籍目录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周礼·夏官司马第四  
周礼·秋官司寇第五  
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
4.制礼名目繁多 5.理想治国典制
2. 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尤其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及出土器物时,每每要质正于《仪礼》。《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仪礼》对于上古史的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国是宗法制社,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无不浸润于其中。《仪礼》对宗法制度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次,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再次,由于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听之任之,则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有全面佛教化的可能。2.如何读《仪礼》,了解它的社会作用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强调傲慢心性的危险性,表示应保持谦逊的品格。同意:戒骄戒躁。反义:谦虚谨慎
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出之礼记,曲礼上。同意:见多识广。反义孤陋寡闻
啜菽饮水:意为吃豆羹,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出处荀子天伦和礼记•檀弓下,即体现安贫乐道的处事态度,也象征孝道精神。同意:安贫乐道。反义穷奢极欲
砥厉廉隅:指通过磨练使品德端正不苟,廉隅,方正超守。近义词砥节砺行""砥名砺节"等,均与品德修养相关。出于礼记,儒行。
独学寡闻:出于礼记,学记,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近意:寒腹短识。反义:见多识广
记问之学:出之礼学,学记,指仅靠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缺乏融会贯通能力的人,不具备担任教师的资格。同意:死记硬背。反义:举一反三
教学相长:出之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所谓教学相长。指教和学互相得到促进。反义:兼容并包。同意:互教互学
困知勉行:遇困而求知,勉力以实行,引申能通过克服困难获取知识,并努力实践,出之礼记,中庸。近意:困勉下学。反义:知难而退
美轮美奂:出之礼记,檀弓下,原指建筑物高大华丽且众多,现也用于形容装饰,布置等精美绝伦的场景。近意:金碧辉煌。反义:败壁颓垣
师严道尊:原指教师收到尊敬后,其传授的道理和知识方能被重视,后引申为为师之道的庄严地  位。出之礼记,学记近意:师道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2

帖子

4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前天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4033-飞花若梦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17)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3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6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前天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4017*赏心两枝

1、        填空题
1.        《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2、        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

治国思想。《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其次,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仪礼》在宋代时还起过捍卫民族文化的作用。

作用: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敖不可长
释义:傲慢的情绪不可以滋长。“敖”通“傲”,指傲慢、骄傲。
出处:《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戒骄戒躁、骄不可长
反义:骄傲自满、妄自尊大
例句:他常以“敖不可长”警醒自己,即便取得成绩也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

博闻强记
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志”通“记”)
同义:博学强记、博闻强识、过目不忘
反义:孤陋寡闻、健忘善忘
例句:这位老学者博闻强记,对古籍中的典故信手拈来,令人敬佩。

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代指粗粮。喝豆汤,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也指安于贫苦生活。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也见于《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粗茶淡饭、箪食瓢饮、布衣蔬食
反义:锦衣玉食、山珍海味、膏粱厚味
例句:他虽身居陋室,啜菽饮水,却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砥厉廉隅
释义:“砥厉”即“砥砺”,指磨砺;“廉隅”原指棱角,比喻人的品行端方,有气节。意为磨砺品行,使端正有节操。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同义:砥砺名节、砥砺风节、修身洁行
反义:寡廉鲜耻、丧尽天良、同流合污
例句:他一生以“砥厉廉隅”自勉,在官场中始终坚守原则,不为私利所动。

独学寡闻
释义:独自学习,不与他人交流,见闻就会狭隘浅薄。指缺乏学友,孤陋寡闻。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孤陋寡闻、闭目塞听、不学无术
反义:博学多闻、见多识广、博古通今
例句:做学问不能闭门造车,否则容易陷入独学寡闻的困境,多与同行交流才能开阔视野。

记问之学
释义:指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体会的学问。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同义:死记硬背、食古不化、教条主义
反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真知灼见
例句:教育者若仅有记问之学,难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真正的教学应注重启发与理解。

教学相长
释义: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本身为经典表述,同义表述较少,可理解为“教学相资”)
反义: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例句:师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质疑与解答之间往往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困知勉行
释义:指在遇到困惑时通过学习去理解,在实践中勉励自己努力实行。强调在困境中求知,在行动中磨砺,不断奋进。
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后概括为“困知勉行”。
同义:发愤图强、孜孜不倦、力学笃行
反义:自暴自弃、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例句:他在科研路上屡遭挫折,却始终以困知勉行的态度攻克难关,最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美轮美奂
释义:原本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也常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多用来形容建筑物或大型场景的宏伟壮丽)。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指高大,“奂”指众多、鲜明)
同义: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宏伟壮丽
反义:粗制滥造、破败不堪、简陋寒酸
例句:新建的国家大剧院外观美轮美奂,夜晚灯光亮起时更显恢弘气派。

(注:“美轮美奂”最初仅用于形容建筑,现在使用范围略有扩展,但仍以形容宏伟壮丽的事物为主,不适合用于形容小型物品或抽象事物。)

师严道尊
释义: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才能得到尊重。强调尊师与重道相辅相成,是古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尊师重道、师道尊严
反义:不尊师长、轻慢学问
例句:古人倡导“师严道尊”,认为只有敬重老师,才能真正重视知识与道理,形成良好的求学风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帖子

4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
发表于 前天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4037*风雨无阻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1、周礼的人法天的思想体现出儒家思想,2、周礼的治国思想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容、德主刑辅的方针体现了儒家思想。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其次,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仪礼》在宋代时还起过捍卫民族文化的作用;《仪礼》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利用《仪礼》礼义中的合理内核。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答:

1. 敖不可长
释义:傲慢之心不可滋长。“敖”通“傲”,指待人傲慢的态度。
出处:《礼记·曲礼上》
同义词:欲不可从、戒骄戒躁
反义词: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例句:关羽因骄傲轻敌,拒绝东吴联姻,终致败走麦城,印证“敖不可长”之理。
2. 博闻强记
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超群。
出处:《礼记·曲礼上》
同义词:博古通今、殚见洽闻
反义词:孤陋寡闻、不学无术
例句:张教授精通四国语言且过目不忘,堪称博闻强记。
3. 啜菽饮水
释义:以豆为食,以水为饮,形容生活清贫却安贫守志。
出处:《礼记·檀弓下》
同义词:箪食瓢饮、饮水食菽
反义词:锦衣玉食、钟鸣鼎食
例句:颜回居陋巷,啜菽饮水而不改其乐,被孔子赞为贤德。
4. 砥厉廉隅
释义:磨炼品行,端正节操。“廉隅”喻方正品格。
出处:《礼记·儒行》
同义词:砥节奉公、修身洁行
反义词:同流合污、徇私枉法
例句:焦裕禄在兰考治沙时严拒特殊待遇,以行动践行砥厉廉隅。
5. 独学寡闻
释义:独自学习而无交流,导致见识狭隘。
出处:《礼记·学记》
同义词:孤陋寡闻、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博采众长
例句:科研需团队协作,独学寡闻易使思维固化。
6. 记问之学
释义:死记书本知识,缺乏独立见解的学问。
出处:《礼记·学记》
同义词:食古不化、寻章摘句
反义词:真知灼见、融会贯通
例句:他虽能背诵法典条文,却无实际判例经验,不过记问之学。
7. 教学相长
释义:教与学相互促进,师生共同提升。
出处:《礼记·学记》
同义词:互学互鉴、知行合一
反义词:固步自封、好为人师
例句:孔子与子夏讨论《诗经》时深受启发,正是教学相长的典范。
8. 困知勉行
释义:在困境中求知,勉力践行所学。
出处:《礼记·中庸》
同义词:力学笃行、发愤图强
反义词:生而知之、坐而论道
例句:他半工半读考取律师资格,困知勉行终成业界精英。
9. 美轮美奂
释义:形容建筑高大华丽、精美绝伦(原仅指建筑)。
出处:《礼记·檀弓下》
同义词:雕栏玉砌、金碧辉煌
反义词:蓬门荜户、败壁颓垣
例句:故宫太和殿金顶飞檐,彩绘琉璃,可谓美轮美奂。
10. 师严道尊
释义:教师受尊敬,学问方能被重视。
出处:《礼记·学记》
同义词:师道尊严、尊师重道
反义词:欺师灭祖、离经叛道
例句:书院强调“师严道尊”,师生行礼后方开讲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8-14 04:00 , Processed in 0.0636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