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三十七讲作业
子衿19-雨曦
一问答题
1.句式病中的"相重重位"指的是什么?
答:相重(句式合掌,句法雷同)。中间两联句式结构合掌,就是"相重"。
重位和四平头相重有相同之处,都是把同类词组或结构用在了同一位置上。
2.什么是摞眼?试举一例说明。
答:摞眼也叫相类。律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诗家称之为"诗眼"。诗眼处于律句的关键位置。在以名词为主的律句中,动词形容词可以连接上下,呼应左右,表达情感,震撼读者,因而特别重要。但是如果上下两联或一联内的律句都用一类动词或形容词作诗眼,就是摞眼。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其中中二联: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上联两句第三字(出,渡)均用动词,下联两句又同在第三字(催,转)叠用动词。同一句位上动词重叠应用,使上联下联句法一律,枯燥单调,没有任何变化。
3评阅律诗的三十六条标准(9-16)涉及到那些方面?
答:(9)不使用词组
一般来说,人名,地名,组织或团体名和外来词就是词组,其他都不是。
(10)注意1-4;2-5位置字的词性
按照要求把作业中14,25位置上的词罗列出来,判断词性是否符合要求即可。
(11)8个分句的首字必须遵从4/43/5的规定
按照要求把作业中8个分句的首字罗列出来,判断这8个字的平仄是否遵从4/43/5的规定即可。
(12)韵字必须阴阳平衡
按照要求把作业中8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罗列出来,判断这8个的阴阳是否遵从4/43/5的规定即可。
(13)结合讲义内容,注意队员相互合理
队长(标题)与队员(诗中的物象)的关系
队员与队员的关系
主(承句后分句的物象),次主(起句后分句的物象),纽(连接主和次主的物象)的关系。
最根本的是所有物必须和谐相处。
(14)要求合理收放
物象的选择除了和谐,还要注意前后物象的出现不能太过突然,出现断裂,不能来回折腾,如果这样就是不合理收放。
(15)注意虚实在律诗中的运用
起句——实——比较固定
承句——实+虚——不固定
转句——实+虚+比=不固定
合句——实+比——比较固定
评阅老师需逐句分析!
(16)注意脉络畅通
脉由物象构成,相互可以串通,就是说,物象可以串成脉,但脉不就是物象。只有这样的物象,加上相通,才能是构成"脉",前三后二,队长,队员,都没有做到,那脉就有问题。名词-物象-队员-脉-,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脉是贯通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络说的是非物这个字要用的准确,不在于哪个字美不美,跟美丑没有关系,只跟那个字所包含的信息,也就是字义有关。
从律诗中所处的位置来讲,络有三种:
1在律诗作品中,放在物之前的字,我们称之为"前络"。
2 在律诗作品中,放在物后面的字,我们称之为"后络"。
3 在律诗作品中表面上看不到,而实际上根据我们的习惯是可以读到的字,称之为"隐藏的络"。
从状态上来讲,络有两种:
1静态的,如朝夜,表示时间,青白,表示颜色;北东,方表示位;
2 动态的,如唱,渡,横,绕等。
二创作题:
以消暑为意,作律诗一首,格式不限,题目自拟。
五律•消暑
子衿19-雨曦
炙日笼炎屉,荷风沁燥心。
凌波仙子立,拂影翠裳临。
客醉无须酒,凉生懒解襟。
凭何消暑气,挥棹向烟岑。
自评:格律无误,全诗押平水十二侵韵。韵字阴阳 2:2,音韵和谐。无撞韵、挤韵、连韵等问题,首字平仄符合 5/3要求。首联以冷热对比聚焦消暑,开篇张力足。颔联承荷风,以 “立”“临” 赋花草动态,拓荷塘景。颈联转写人,“醉”“懒” 显凉意,深化惬意。尾联设问收束,由坐赏转追寻,引深思,余味长。
起承转合逻辑链:
全诗遵循 “景起→景承(延展)→人(转折)→思(收合)” 的四层递进逻辑:首联 “炙日、荷风” 以景起笔,勾勒消暑背景;颔联 “仙子、翠裳” 以景承续,延展荷塘画面;颈联 “客醉、懒解襟” 转入人事,完成从景到人的转折;尾联 “挥棹向烟岑” 以动作承载思绪,收合于对清凉的主动追寻。逻辑缜密,层层推进,无断层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