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羽蝶

小渔村46期绝句班梅香组第七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378

主题

1108

帖子

11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20: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 46 期绝句班梅香组第七讲作业接龙 :


作业:


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点评人:璎珞




1.七绝、冬韵.梅
梅香04挑灯看剑
玉屑翻飞一岭寒,朔风猎猎万枝残,
问谁不惧冰霜冷,独有红梅竞蕊欢。
评:格律正确,词语生动,有问有答符合要求。写挺不错的!
就是前三句雪霜,第四句才有梅,主题是梅,有点少了。建议第一句或第二句给梅一两个镜头。或者改题目为雪梅,冬景冬韵等等,或者去掉梅。不能两个连续题目,除非是组诗里的一首。


2. 七绝.冬晨赏梅
梅香06-沁莹
寒天晓雾漫山川,梅下佳人弄玉弦。
谁使冬风添秀色?琼花映雪韵如仙。
评:格律正确,符合要求,有问有答。比喻恰好,整首通顺,不错。


3.七绝·江南初冬
文/梅香30~落日晚风
十月江南霜粉轻,冬阳照水碧空明。
诗家若问可人句,芦荻牵风曳晚晴。
评:格律正确,词语生动,有问有答符合要求。词情俱佳,起承转合很好,而且一句比一句好,余韵未绝的结尾非常美!


4.七绝-冬晨池畔赏梅
文/梅香33-涪水清韵
寒枝瘦影映池台,冷蕊香凝雪韵开,
借问此花谁铸就?玄冥妙剪共诗裁。
评:格律正确,符合要求,有问有答。前两句不错。就是铸铁写花太沉重,第四句剪和铸造也矛盾,铸和剪是两套动作。


5.
七绝·冬之华·雪
文/沉香
昨夜琼妃下玉台,随风嫁到岛城来。
迎亲万树谁妆色,疑是梨花换季开。
评:格律正确,词语生动,有问有答符合要求。连续两个题目中间有·有空格,是组诗或者词牌曲牌的格式。


总评:多审题和复查,绝不会耽误时间。冬之华是主题,就是题目的范围和要求,不是题目。题目自拟就是自己重新写个题目,冬之华可以算几百个题目里的一个备选可以直接写,不是必须,心里诗里有冬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1
发表于 2024-11-12 2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然然 于 2024-11-13 20:30 编辑

小渔村46期绝句班第七讲作业
梅香20-安然然

一、    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答:(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1 要点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2 关键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
这第三句所问,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一是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
二是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三是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四是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 初冬留柿红
文/梅香20-安然然
山冈叶落柿儿盈,渐入初冬鸦欲争。
谁剩红灯高处挂,点燃游子故园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0

帖子

2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2 20: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     第七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1 要点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2 关键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
这第三句所问,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一是,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
二是,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三是,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四是,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要求平收入韵。
3、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小渔村46期绝句班 第七讲作业
七绝.塞北初冬
文/梅香一平凡的人
塞北原田吹朔风,杨枝叶尽小庭空。
谁言俗事无端忆?蔓引清愁赋咏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9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9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2 21: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第七讲作业

梅香组长-泠崖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1 要点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2 关键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
这第三句所问,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一是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
二是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三是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四是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七绝 · 梅
文 / 泠崖
玉骨冰肌绰约姿 , 年年雪里抱寒枝 。
因何不向东风嫁 , 只为诗人来供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5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5
发表于 2024-11-13 14: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梅香组第七讲作业
梅香17-猎金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1 要点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2 关键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
这第三句所问,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一是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
二是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三是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四是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冬日
文/猎金
山川万里散琼花,承雪松枝重压斜。
村口欢声谁打闹,呼儿已暮得归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20

帖子

4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2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3 20: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第七讲作业
梅香15-吾谷丰登
一、    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答: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常用的的几种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写作时诗句要精简生动,静态的叙述要尽量少,不要用分析或说明的文字去表现人物事态,与其直接叙述人物事态,不如让他自己表演给我们,因为人物自己的动态表演能构成生活的场景、生气盎然,这样作品的意象更清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比的手法应用,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生动的意象。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利用通感的手法,调动的视角、嗅觉,听觉去感受意象。让意象带声带光,带香带味,让人有真临其境的感觉。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给他一个特写,让这个细小的意象变成突出的意象。
在合句上把自己无限的情感,集中托付在某一个细小的景物上,给予极大的特写,让这个经过观察而精心选出来的小景物,汰去他复杂的背景,纯净的孤立起来,充满暗示力,能让读者以惊讶的目光去关注它。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使意象倍加鲜明。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 初冬雨后所见
梅香15-吾谷丰登
潇潇细雨起寒烟,银杏零星倒挂钱。
欲问青归何处去,一床金叶拥冬眠。
2024.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0

帖子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4 19: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绝句班第七讲作业
文/梅香~孤客
一、什么是意象?
答:意象就是作者将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联想和共鸣,并用文学手法合理的表现出来形成诗家语。
绝句创作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手法?
答:多利用事物的动态作为意象,多利用比兴的创作手法作为意象,多利用通感的手法作为意象,多利用夸张的手法作为意象,多利用对比的手法来衬托意象,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微的景物意象。
渔洋绝句第三法第三句要求什么?
答:第三句在转折上故作假设或设问的手法,第四句在合上回答问题紧扣主题。
二、以《冬之华》自拟七绝一首
雪中即景
风尘簇簇掩楼关,处士行吟久未还。
谁在雪中聊自慰,梅花欲放带娇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

帖子

5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6 13: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梅香组第七讲作业 答题人:梅香21-梅朵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1,要点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2 ,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 这第三句所问,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一是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
二是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三是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四是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要求平收入韵。
3、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 银杏
梅香21-梅朵  
万里萧条寒气侵,回眸一角暖人心。
谁施妙手描嘉景,风过丛林枝散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主题

1108

帖子

11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22: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人:老憨






6.绝句•冬之华
文/梅香31-北极星
银杏空庭满树黄,寒风一夜渐凝霜。
何人心碎初冬里,游子徘徊思故乡。
简评;格律正确,符合作业要求,起承转合一气呵成,笔法意境俱佳,点赞,
7.七绝•梅
文/梅香10-上官少帅
琼花漫舞出穹苍,四野群生着素装。
敢问三冬谁馥郁,一梅傲雪任风狂。
简评;格律无误,符合作业要求。起承句的铺垫,转句的设问,很自然的引出对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很不错。首句有凑韵之嫌,字句再练练就更精彩了。
8.七绝 初冬留柿红
文/梅香20-安然然
山冈叶落柿儿盈,渐入初冬鸦欲争。
谁剩红灯高处挂,点燃游子故园情。
简评;柿子像红灯高挂,似乎在召唤游子归来,这个立意很不错。承句和主题无关,对表现主题没有什么铺垫作用。当酌。整体看还不错。
9.
小渔村46期绝句班 第七讲作业
七绝.塞北初冬
文/梅香一平凡的人
塞北原田吹朔风,杨枝叶尽小庭空。
谁言俗事无端忆?蔓引清愁赋咏中。
简评;起承和转合间,问和答之间。意脉上联系不够紧密。要表达怎样的情怀 也不够清晰。还要进一步掌握绝句的写法  加油。
10.七绝·梅
文/泠崖
玉骨冰肌绰约姿,年年雪里抱寒枝。
因何不向东风嫁,只为诗人来供诗。
简评;语言优美,脉络清晰。梅花为诗人赋诗开放,这个立意很新颖 浪漫,但和 梅凌寒斗雪只为报春的赞美。在格局上还是小了。个见。整体看  还不错。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0

帖子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9 16: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第七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答: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1、要点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2、关键: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要求平收入韵。
3、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  冬晨
文/彩虹云朵
拂晓清寒雪漫窗,高楼咫尺影幢幢。
谁家笛曲声嘹亮?白发邻翁吼老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22:34 , Processed in 0.0644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