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羽蝶

小渔村46期绝句班幽兰组第七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3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1 16: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第七讲作业
文/幽兰05-月影儿
一、    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要求平收入韵。
3、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冬之华
文/月影儿
叶飞霜径野幽寻,霁后日匀辉远林。
试问谁和丝管乐,一川山水自清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9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1 19: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鸥 于 2024-11-12 18:14 编辑

小渔村46期绝句班幽兰组第七讲海鸥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注意这句话,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重现出来。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答: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奌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奌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关键是第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答:
七绝.冬之华
文/幽兰组海鸥
晴窗映雪未消融,忽见嫣然总是穷。
欲问花红何处去,几枝梅蕊笑春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5
发表于 2024-11-11 23: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后遐思 于 2024-11-11 23:25 编辑

第七讲作业
幽兰07-雨后遐思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象,就是物。指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二、
七绝•梅
一夜霜刀劲草黄,雪堆老树掩悲凉。
何存傲骨迎风立,墙角凌寒一缕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4

帖子

2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64
发表于 2024-11-12 20: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绝句班第七讲作业
幽兰-三春芳草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意象就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注意这句话 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重现出来。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答:(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要求平收入韵。
3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冬之华
文/三春芳草
暖色鹅黄雪满腮,仙香万斛澹寒埃,
腊梅但问孤零否,已淡尘心为好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6
发表于 2024-11-12 2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第七次作业
答题人:幽兰36-皓月素心

一、    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
【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答: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给他一个特写,让这个细小的意象变成突出的意象。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这可使意象倍加鲜明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三句要求是: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冬之华
幽兰~36皓月素心

西风骤雨布冬寒,晓看庭前金桂残。
借问双河何处去?长堤泥泞早收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帖子

13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2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4 22: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幽兰组第七讲作业
幽兰01-朝阳


一,问题题
1,什么是意象?
答:所谓【象】就是物。【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常用的的几种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手法,少用抽象的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让意象带声带光,带香带味,让人有真临其境的感觉。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给他一个特写,让这个细小的意象变成突出的意象。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这可使意象倍加鲜明。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三句用设问或故作假问之词,然后第四句做回答。


二、创作题:
七绝*冬之华
文/朝阳
朔风呼啸六花飞,斟酒邀朋赏素衣。
冰魂独绽何为偎?唯有诗情绘采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主题

1108

帖子

11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09: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幽兰组第七讲作业接龙: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点评人:天涯孤雁




1.七绝.冬之华
文/幽兰21~墨涵秋
吞天大雾立冬扬,一阵银灰一阵苍。
笑问村翁何吉兆,明年夏麦定丰穰。
浅评:这条谚语是说在立冬的那天如果出现了大雾,那么冬天的时候就可以在田里种上葱。
节气谚语表达了古人对时节根据天气预测气候变化,提前做好农作物的种植规划的美好愿景。立冬大雾有没什么吉兆的谚语,我是不知道的。
思路是有的,但整首诗显得直白一点,很多不是诗家语。


2.七绝.冬之遇
文/幽兰03-淡定
三冬暖日胜凉秋,枯叶零星树上留。
试问凄清谁可伴,一群家雀舞枝头。
浅评:题目是冬之遇,内容应该是冬和遇两个部分。冬不明显,遇几乎没有。一二句之间关联不紧,且和后两句也没有很好的衔接。


3.七绝·冬之叶
幽兰31-非也
冬来风舞叶纷飞,浪子顽皮树下围。
试问为何无恨意,明年枝上又扬威。
浅评:起句不太顺。二句很费解,好像与前后有脱节。为何无恨意就是问,试问造成无用文字的堆积。结句不错。


4.七绝 .冬之景
幽兰18——念汐
山野严风久未消,新霜花草写琼瑶。
明朝却与他人看,寒色难遮万叶凋。
浅评:思路清晰,内容也不错。严风,写都有待推敲一下。三四句很不错。




5.七绝•冬华之霜花
幽兰12-赏心两枝
长风响哨唤天明,雾气迷离薄幔迎。
怎贴冰窗工笔画?寻春向暖惹诗情。
浅评:题目只要霜花就可以了。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美丽画卷,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长风当指冬日的寒风,它在清晨时分呼啸而过,如同哨声一般尖锐而悠长。
“响哨”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强劲与声音的特色,给人以清晨的活力感。
“唤天明”则暗示了风的力量,仿佛它正在唤醒沉睡的大地,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雾气迷离”描绘了清晨时分,雾气缭绕、朦胧不清的景象。
前二句写霜形成。
冰窗”指冬日里因寒冷而凝结的冰凌窗户。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注重细节与精致。
“怎贴冰窗工笔画”这一问句,巧妙地将冰窗上的霜花比作工笔画,既表现了霜花的精致与美丽,又暗示了它们在冰窗上的自然形成,难以人为复制。
寻春向暖惹诗情:
“寻春”表达了人们在冬日里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
“向暖”则指人们内心对温暖的渴望,也象征着春天的温暖气息。
“惹诗情”意味着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情感,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冬日清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冬日的美丽与人们的情感。诗句间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之力的颂扬,更蕴含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这样的诗篇,无疑能够唤起读者对自然、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主题

1108

帖子

11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22: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幽兰组第七讲作业接龙: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要求平收入韵。
3、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6.七绝•冬之韵
幽兰~27天涯共此时


玉蝶纷纷舞翠来,飞鸿织絮妙为裁。
三更谁染白头俏,万树梨花一夜开。


蓝枫简评:
前两句以玉蝶、织絮比喻雪,后两句以梨花比喻雪。
优点:
使用的比喻比较有趣。
瑕疵:
起句“舞翠”是何意?从字面看似乎与下雪不太相符?
前两句已然在下雪了,后两句还是说下雪,略显重复,似乎缺少层次感。




7、七绝·冬之华
幽兰组-亦可
园中绽放数枝梅,瘦影亭亭俏粉腮。
谁种此花堪入酒,林君与友几多杯。


蓝枫简评:
前两句写园中梅花,后两句写与友相聚。
优点:
从梅花来写与友人的感情,比较有趣。
瑕疵:
个人感觉承句的“俏粉腮”稍有些不符合气氛。
结句的“林君”是谁?是种花人还是作者自己?似乎没有铺垫就出现了。




8
七绝 .  冬之华
幽兰17-北方的狼
雪岭绵延入画图,冰封万里少飞狐。
清香一缕因何故,涧底红梅有几株。


蓝枫简评:
前两句写雪景,后两句写雪中梅花。
优点:
以香气引起写到红梅,比较有趣味。
瑕疵:
前两句“雪岭绵延”“冰封万里”稍显重复,且“少飞狐”有点莫名,后文没有承接这里的。




9
七绝·冬之华
文/月逐花影
入冬未觉物华枯,一片生机展画图。
不信请君抬望眼,绿丛红紫满园区。


蓝枫简评:
前两句总写冬日生机,后两句具体写园区。
优点:
冬日仍有生机盎然景象的角度比较有趣。
瑕疵:
全诗都是总写,结句具体到园区,但仍是“绿丛红紫”的整体景象,因而感觉太泛泛。




10·七绝·冬之华
文/幽兰05-月影儿
叶飞霜径野幽寻,霁后日匀辉远林。
试问谁和丝管乐,一川山水自清音。


蓝枫简评:
前两句写山中景色,后两句写山水声音。
优点:
对山水声音的描写比较有趣。
瑕疵:
起句“野幽寻”感觉有点凑。
承句“日匀”是表达阳光均匀的撒在林间吗?感觉这种描写稍显奇怪。
转句“和”在这里似乎是“应和”的意思,如是,则为仄声,出律了。






个人见解,欢迎探讨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主题

1108

帖子

11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7: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幽兰组第七讲作业接龙: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点评人:云儿一片云






11.七绝.冬之华
文/幽兰组海鸥
晴窗映雪未消融,忽见嫣然总是穷。
欲问花红何处去,几枝梅蕊笑春风。
小诗首句扣着冬,承句嫣然总无穷,不太理解,是写冬天的花吗?三四句转到设问,思路是不错的,但是第四句的笑春风,让人觉得略和题目脱离。
12.七绝.梅
文/幽兰07-雨后遐思
一夜霜刀劲草黄,雪堆老树掩悲凉。
何存傲骨迎风立,墙角凌寒一缕香。
一二三句为梅的出场做铺垫,第四句梅登场。布局合理,思路清晰。但是一二句环境铺垫还可斟酌。


13.冬之华
幽兰-三春芳草


暖色鹅黄雪满腮,仙香万斛澹寒埃,
腊梅但问孤零否,已淡尘心为好开。
小诗一二句正面写梅,三四句设问,整体布局合理。但是首句的暖色和鹅黄搭配在一起,略觉有点费字了。第二句的淡寒埃与淡尘心意有重合,再酌。


14.冬之华
文:幽兰36-皓月素心


西风骤雨布冬寒,晓看庭前金桂残。
借问双河何处去?长堤泥泞早收杆。
首句是从秋尽冬来写起,思路尚可。第二句承接的很紧密。三四句设问转折,思路不错。但是不太理解双河。


21七绝.初冬
文/竹影01—星光灿烂
霜风瑟瑟冷心头,秋尽冬来万物休。
绮梦人生何所寄,诗情尊酒乐无忧。
小诗整体思路清楚,衔接紧密,转折设问也不错,读来也比较流畅。略觉有一点需要注意首句的冷心头与尾句的乐无忧略不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10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5
发表于 2024-11-22 17: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6期绝句班幽兰组第七讲作业贴
一、    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汇。经过观察审视,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向或其他感官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重现出来,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答:一是利用动态的动作为意向,少点静态的陈述。二是利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三是通感的手法,使意向鲜明逼真。四是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住细小的景物。五是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手法给读者以外明确的印象。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要点,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词,第四句答之。 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贯,万不可断裂。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初冬见孤雁有感
秋水长天客
秋尽人间草木枯,寒山无限化荒芜。
迢迢孤雁为谁泣,故里婷婷那一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22:45 , Processed in 0.0812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