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成语典故班第四十一课作业
2073*放之四海
一、根据成语多种多样,下列成语的含义基本相同,请给出解释及出处
第一组【变化不穷】、【变幻无穷】、【变炫无穷】
第二组【千形万态】、【千姿百态】、【千姿万态】
第三组【人多口杂】、【人多嘴杂】、【人微言轻】
答:第一组
【变化不穷】
【解释】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出处】清·赵起杲《青本刻<聊斋志异>例言》:“编中所述鬼狐最夥,层见叠出,变化不穷。”
【变幻无穷】
【解释】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但是‘作家’之变幻无穷,一面固觉得是文坛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
【变炫无穷】
【解释】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处】《宋书·后妃传论》:“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
第二组
【千形万态】
【解释】形:形状。多种多样的形状。
【出处】梁启超《慧观》:“各自占一世界,而各自谓世界之大,已尽于是,此外千形万态,非所见也。”
【千姿百态】
【解释】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出处】蒋子龙《好景门》:“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千姿百态,论肤色黄白都有。”
【千姿万态】
【解释】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出处】贺敬之《桂林山水歌》:“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第三组
【人多口杂】
【解释】指谈论的人很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耑能造言诽谤主人。”
【人多嘴杂】
【解释】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人微言轻】
【解释】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二、成语具有丰富多样性,请把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各写三个,解释并回答出处。
答:1、描写“春”的成语
(1)【春华秋实】
【解释】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三国志·魏志·刑顒传》:“而桢礼遇殊荣,顒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后汉书》卷五十二:“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2)【春风化雨】
【解释】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3)【春风得意】
【解释】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迁升顺利。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描写“夏”的成语
(1)【夏日可畏】
【解释】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2)【夏虫语冰】
【解释】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出处】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3)【夏雨雨人】
【解释】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3、描写“秋”的成语
(1)【一叶知秋】
【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2)【秋水伊人】
【解释】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秋风过耳】
【解释】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在意。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4、描写“冬”的成语
(1)【寒冬腊月】
【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2)【秋收冬藏】
【解释】秋季为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3)【冬扇夏炉】
【解释】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出处】东汉·王允《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三、创作题
请从你喜欢的成语中找出其中一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答:【成语】开卷有益
【注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读书总有好处。
【出处】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卷六: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七绝 读书偶得
作者:放之四海
惯向书香问圣贤,疑开水润解心田。
黄金或是颜如玉,怎及文房自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