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子衿组第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6

主题

636

帖子

15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9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2-4-27 2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苑风辞 于 2022-4-28 02:33 编辑

小渔村五律专修班第9讲作业
子衿25—晓苑风辞
一、问答题:
1、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总括起来有三种:
①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②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③特拗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一、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1、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   风筝
子衿25—晓苑风辞
篾竹构坚梁,纸绸为锦装。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目穷绵线短,心远好风长。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薄羽负星月,娇容面故乡。
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沉浮白云路,魄散也悠扬。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篾竹薄白魄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3
发表于 2022-4-27 21: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木第九课作业: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首先要记住两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拗救只发生在两种句型中:
     1、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2、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1、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小拗可救可不救:
     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可在对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平声字救。但属小拗亦可不救。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
     五言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仄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第五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仄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这是小拗,这种小拗,其实就是没有违反“对、粘、替”,可救可不救,这点和本句自救稍有不同。
     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  
     拗句:仄仄仄平仄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们在实际的创作中,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互救相结合的。
     下面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分析:
     例1:《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双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句三拗三救、本句一拗三救)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月”该平用仄,“明”字平声救,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一拗三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 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3)、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总括起来有三种:
一、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二、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三、特拗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第九课作业
五律·风筝
子衿12-水木
神彩不雷同,飞天似信鸿。
美颜平地望,身意白云冲。
童子盼春日,风鸢喜碧空。
与君常互伴,潇洒乐无穷。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神彩不雷同,飞天似信鸿。
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中平。
美颜平地望,身意白云冲。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童子盼春日,风鸢喜碧空。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与君常互伴,潇洒乐无穷。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白  不  碧  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8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8 09: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茗柳浪 于 2022-4-28 11:45 编辑

子衿18-清茗柳浪
一、问答题:
1、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a、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b、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c、特拗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a、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
     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
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b、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1、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题,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五律   风筝
逐梦欲高边,风筝上九天。
冲云鹰广际,扯地蟹孤悬。
太白飞蜈钓,庄生晓蝶眠。
春催人畅想,转轴逸为仙。

​标注:
​五律   风筝
逐梦欲高边,
仄仄仄平平
风筝上九天。
平平仄仄平
冲云鹰广际,
平平平仄仄
扯地蟹孤悬。
仄仄仄平平
太白飞蜈钓,
仄仄平平仄
庄生晓蝶眠。
平平仄仄平
春催人畅想,
平平平仄仄
转轴逸为仙。
​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逐、际、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3

帖子

1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3
发表于 2022-4-28 10: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萧萧风雨 于 2022-4-28 10:21 编辑

一、问答题:
1、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拗救一般有3种,平脚本句自救(一拗三救)、仄脚对句相救(小拗、大拗)、特拗。比如:
    本句自救:不敢高声语(仄仄平平仄),恐惊天上人(仄平平仄平),下句的第一个字的位置应该是平,但用的是恐仄声,属于拗字,就在本该是仄声的第3字的位置用了天(平)声来进行补救,以免范了孤平。叫1拗3救。
    对句相救: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春风吹又生(平平平仄平)。上句第4字应是平声,用了不(仄),成了拗句,就在下句的第3字本应用仄的,用吹(平)声来补救。4拗3救。
    特拗:无为在岐路(平平仄平仄)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在第3字的位置上用了仄声字,出现了三仄尾,为了避免三仄尾,就在本句的第4字用平声字来救,称为3拗4救。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答:五律  风筝
            萧萧风雨
     画里碧云天,青青草色鲜。
     竹篱闻犬吠,田舍起炊烟。
     老父观秧水,孩童放纸鸢。
     心无烦恼事,行乐似神仙。
   

      律诗平仄标示如下:
      五言律诗  押一先韵
     画里碧云天,青青草色鲜。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竹篱闻犬吠,田舍起炊烟。
   仄平中仄仄,平仄仄平平。
   老父观秧水,孩童放纸鸢。
   仄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
   心无烦恼事,行乐似神仙。
   平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入声字:竹 、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481

帖子

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8 14: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衿31-俨然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总括起来有三种:
一、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二、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三、特拗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一、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
     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
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举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小拗可救可不救:
    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可在对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平声字救。但属小拗亦可不救。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
救举例: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不救举例:
仄仄仄平仄
两水夹明镜 (正格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双桥落彩虹

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子衿31-俨然
列子御风泠,芬奇费技营。
身轻徒羡汝,志远不扬声。
飘举青鸾上,俯听春雁鸣。
一时归意掣,懒与白云争。

列子御风泠,芬奇费技营。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身轻徒羡汝,志远不扬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飘举青鸾上,俯听春雁鸣。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一时归意掣,懒与白云争。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有:列、不、一、掣、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2

帖子

7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8 19: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乡音未改 于 2022-5-3 21:23 编辑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子衿30-乡音未改
一、问答题:
1、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原则上,常见的拗救方法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但也偶尔出现的特拗句型,不做详细介绍。
拗救通常只发生在“仄仄平”和“平平仄”两种句型中,即平脚句型和仄脚句型。
1、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即一拗三救,也叫孤平自救)类型:
五言类型: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  句 :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仄
七言类型: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   句:仄仄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仄平平仄平

2、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1)、大拗必救
五言类型(四拗三救):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   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类型(六拗五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变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2)、小拗可救可不救:
五言出句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变成仄仄仄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出句第五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3)、小拗类型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
拗   句:仄仄仄平仄
这种类型称为小拗,可救可不救。
4)、诗人们在创作中,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互救相结合。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  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双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5)、孤平拗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   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6)、三拗四救一应平
基本句:平平平仄仄
拗   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7)、出句三拗,对句三救,仄脚句型,小拗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  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8)、仄脚句型,出句三拗,对句三救,小拗;且,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大拗,双救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  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注:关于拗句的知识,可详情参考小渔村第44期七律研修班第九讲内容。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子衿30-乡音未改
柳绿景风绵,宜时放纸鸢。
云端飘彩蝶,日际荡银船。
寄客思潮动,怀乡意绪缠。
何由离故土,但把苦肠牵。

押一先韵;

中二联结构分别是212和221,基本做到了对仗工整;

1357位置上的字:绵、蝶、动、土,分别是平声、入声、去声、上声,做到了四声递用,完美!

2468位置上的字:鸢、船、缠、牵,分别是阴平、阳平、阳平、阴平,做到了阴阳平衡,如果阴平和阳平间隔使用,就非常完美了。
本诗中,起句、转句、结句都非常好的使用了流水对,加分。

注:本期作业不需要订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84

帖子

10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4-29 08: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8、五律·风筝
子衿13-墨萌
竹骨彩衣穿,须臾化纸鸢。
才施千丈缕,为问九霄天。
稚叟争云际,鱼龙孤命悬。
扶摇将欲上,怎奈线相牵。
评:争云际和孤命悬对仗欠妥,其他尚可。

9,五律 风筝
子衿18-清茗柳浪
逐梦欲高边,风筝上九天。
冲云鹰广际,扯地蟹孤悬。
太白飞蜈钓,庄生晓蝶眠。
春催人畅想,转轴逸为仙。
评:飞蜈钓和晓蝶眠对不上,其他广际对孤悬也不够工稳。

10、五律·风筝
子衿26-月冷千山
假日步江洲,蓝天拂彩旒。
风清飞鹞雁,云淡出鱼虬。
童稚牵衣指,村翁拭目搜。
虚空藏万物,鸟逐纸鸢游。
评:对仗不错,当赞。

11、五律•风筝
子衿11-云儿
各支大烈鸟,缓缓飞天际。
父女齐盟邦,母家共协艺。
线团筝坠渊,汗洒地凝滞。
唯有不羁儿,绳违讯无系。
评:没有看作业要求吧,建议对仗句要好好修改,汗洒对线团?坠渊对凝滞?,词性明显不对。

12,五律·风筝
子衿25—晓苑风辞
篾竹构坚梁,纸绸为锦装。
目穷绵线短,心远好风长。
薄羽负星月,娇容面故乡。
沉浮白云路,魄散也悠扬。
评:对句不错,脉络也很清晰顺畅。

13.五律·风筝
子衿02-威尼斯
墨翟发明先,中华历代研。
风吹生动力,翼展入蓝天。
稚子成人适,友情民俗传。
自知凭线引,方可舞翩翩。
评:成人和民俗词性不对。兼顾了四声平衡。

14.五律·风筝
子衿30-乡音未改
柳绿景风绵,宜时放纸鸢。
云端飘彩蝶,日际荡银船。
寄客思潮动,怀乡意绪缠。
何由离故土,但把苦肠牵。
评:做成流水对在律诗中不多见。做好了容易出彩,做不好容易合掌。这里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2
发表于 2022-4-30 05:48: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骄阳是公子 于 2022-4-30 06:37 编辑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 总括起来有三种: (1)、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2)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3)、特拗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一、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
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
平平仄仄平
拗句:
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
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
“平平仄仄平”
,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
: 仄仄仄平仄仄平——
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 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
全句是: 五言
出句:
仄仄平平仄
对句:
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
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
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o
七言的六字拗,
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1、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
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
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
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
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答:
答:五律•断线风筝
忆起小河前,跟风上了天。
登云真望远,瞰地欲求全。
意决孤身去,情抛一线连。
飘摇遭险恶,悔不听当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7

帖子

3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4-30 1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五律专修班第9讲作业
子衿26-月冷千山
一、问答题:
1、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总括起来有三种:
①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②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③特拗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一、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1、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假日步江洲,蓝天拂彩旒。
风清飞鹞雁,云淡出鱼虬。
童稚牵衣指,村翁拭目搜。
虚空藏万物,鸟逐纸鸢游。

咏风筝

篾骨纸皮蒙,扶摇上半空。
筝鸣飞大雁,尾摆出长虫。
仗势青云倚,凭虚盛气冲。
一朝风了歇,落地挂荆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2
发表于 2022-5-1 00: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阳光华睿 于 2022-8-20 00:28 编辑

小渔村44五律班第九讲作业
子衿03-阳光华睿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拗救有3种句型:
1、平脚句内自救
2、仄脚对句相救
3、特拗


1、平脚句内自救,举例: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恐”拗“天”救,后分句属于一拗三救,平脚句内自救。
起舞倚清风,哨歌传信鸿。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哨”拗“传”救,后分句属于一拗三救,平脚句内自救。


2、仄脚对句相救,举例:
(1)、大拗必救(对句相救)
紫竹夜宿雨,媚娘红锈妆。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夜”和“宿”都是拗字,“红”救。 本句属于仄脚对句相救(四拗三救)大拗必救
(2)、小拗可救可不救(对句相救)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五”拗 对句“无”救,对句三拗三救。也叫小拗可救可不救。


3、特拗不需要再救(句内自救)举例: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基本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四互换,第一字应平,特拗(五言的第三和第四个字平仄位置互换,那么七言的就是,五字和六位置的字互换,但是,必须注意的是,
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声字)。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附搜韵网址:https://sou-yun.cn/


五律.风筝
子衿03-阳光华睿
起舞倚清风,哨歌传信鸿。
乘云心系梦,展翅宇翔东。
抛却愁千结,萦牵景万崇。
弛张挥妙手,七彩逸苍穹。

五律.风筝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起舞倚清风,哨歌传信鸿。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乘云心系,展翅宇翔东。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抛却愁千结,萦牵景万崇。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弛张挥妙手,七彩逸苍穹。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却、结、七、逸

更正:
五律风筝
/子衿03-阳光华睿
起舞倚清风,扶摇直上冲。
乘云心系梦,展翅宇翔空。
抛却愁千结,收将景万丛。
弛张挥妙手,一线蕴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6 10:52 , Processed in 0.0763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