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兰意嫣然,

成语二期作业贴汇总 2025兰意嫣然

[复制链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7: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孟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体现:
(1)品德教育
强调社会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前提下,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的进步。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并为政治服务。灌输着“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认为良好的道德教化比良好的政治更容易获得民心,它能帮助统治者更好地管理天下。所以,教育是最有效的“得民心”的手段。
(2)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式上他强调“尽心、知性、知天”,指出了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独立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子的高深造诣要有正确的办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地追求得到。自觉地追求得到的,掌握得比较牢固,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然后“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到简略地述说大义的地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先把书读厚,然后再把书读薄。学习要“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也就是严于律己,“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断反思,最后形成自己的学问。
(3)教育方法
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又说:“其进锐者,其退速。”绝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要注意方法的多变性,“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要因人而异,更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要专注,反对三心二意。
在方法上他还强调了榜样学习的重要性,“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
(4)家庭教育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孟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易子而教”。意思是交换儿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所谓"责善",就是以善来互相要求对方。
孟子在教育上还是个苦行者,“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关于孟子的教育主张主要从两方面来体现:
一方面,孟子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孟子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同时他还主张教育要持养节气,“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培养“君子”、“圣贤”、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2.写作题
《纪念建国伟人》
一声怒吼震八方,
人民起义斗列强。
征途万里浑无惧,
做主当家国号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6: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7课作业兰意嫣然
1.简要回答题
本课我们对《劝学》篇进行了赏析,知道《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重要意义。
请简要回答
① 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2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3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4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而废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文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荀子“劝”人们学习,这“学习”也就是学习如何提高品德修养。
(3)“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4)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因为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这就强调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注重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先反面后正面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6)与“学而时习之”相比,荀子借君子之口说出的“学不可以已”对纠正人们在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错误更有针对性。就强调的程度来看,孔子虽然也“劝学”,但“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荀子则认为礼仪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这就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7)“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本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说理,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特点。
(A)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例如,为了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这样化深奧为浅显,由抽象到具体,令人一目了然。
(B)比喻形式灵活多样。
①反复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连用“豉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與马”“假舟楫”五个比喻,引出君子“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②正面设喻。如“青青于蓝”“冰寒于水”等,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能够发展提高,实现超越。
③正反面对比设喻。如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蚯蚓和螃蟹对比,说明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


②从形式上看,请找出《劝学》中从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阐述观点,论证道理的经典句子。
答: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③《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什么。
答:。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2.写作题
《敬最平凡的人》
高楼万丈掌中生,
汗水流经万木荣。
皆为明天能更好,
一身尘垢点人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07: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8讲作业
兰意嫣然
1.简要回答孔子有哪些主要成就?
答:1.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4.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dòng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6.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写作题
《忆仙姿·发现新冠为疫首报之人》

疫病之初如纵,
似在江城深重 。
兴有识情人,
却被风言嘲弄。
不痛,不痛,
仍以国家为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0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9课作业
兰意嫣然
1.简要回答老子的主要成就?
       著有《道德经》(即《老子》),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天道理论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综合概述为“无为而无不为”
2.辩证思想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3.社会理论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
4.美学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颂,与此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为人们所蔑视,这一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古朴、稚拙之外,老子也很推崇恬淡,认为“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平淡之美,也为很多人所崇尚,在宋代更成为一种审美风尚。   
5.文学成就   
老子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首先,《道德经》高度地发挥了文学的特定社会作用,对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好的文学作品是其实地再现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各种场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描写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们的各种现实关系,使读者获得关于历史和现实、社会与人生的各种正确认识,《老子》在这些方面有很大成就。   
6.哲学思想
《道德经》五千余言,言简意赅,无一废字,已经是老子哲学、道家哲学的精髓了。如果非要从《道德经》中再提炼出精髓,两个字:“无”和“反”。在《道德经》中,无是道的别称。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万物是由道创生的,老子在此处又说万物生于无,可见无=道。这个“无”不是指什么都没有,而是说道无形无相,没有具体的属性。




2.写作题:
《田地沙漠化有感》
良田日渐起沙尘,
荒漠形成各有因。
合理水资源利用,
退耕林地为万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6-21 07: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20课作业
兰意嫣然
一、简要回答庄子的辨证思想。
答: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照庄子的逻辑,道是无分别、无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对象:“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一方面,道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于具体之存在,它“无为无形”,因而道又是无。但它不是虚空之无,而是涵盖了万有的无。所以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
二、写作题
1、出自庄子的成语一共有400多条,请选择其中的成语一条,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所有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第20课作业
夜以继日:成语解析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老师》罗衣不慕着桑麻,
夜半堪怜灯影斜。
筑就莘莘科举梦,
韶光荏苒鬓微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0: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2-8-20 21:44 编辑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21课作业
兰意嫣然
一、简答题
《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需要如何学习,请简要回答,可加入自己的感慨,能举例说明更好。

答:《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这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的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所以我们都要勤学苦练,活到老学到老,学以致用。
    《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高超技艺出自于于他的勤学苦练。《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人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移心易性的。《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告诉我们要从多个角度辩证地看问题,不能主观武断、先入为主、以偏概全。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读例作,深刻感受古人诗词作品之意境。如:“兵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读书破完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可见处理好一个“读”字,可以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达到审美愉悦的良好境界。吟咏诗词作品,不仅可以使人博闻强记,积累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反复吟咏中能受到诗歌的熏陶和感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品位。
    2、从对古人作品之思想、精神的挖掘中学习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丰富积累,其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总结,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丰富全面。如《论语》《孟子二章》《爱莲说》《岳阳楼记》《陋室铭》等。先贤在修身养德方面做的远比现代人好许多许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孔圣人的谦虚勤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范仲淹先人后已、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刘禹锡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这些名言警语脍炙人口,对后人一直有着劝诫、启示和警示作用,有着让人刻骨铭心、感念不忘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众多英雄豪杰从这些格言中汲取无穷的营养,得到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巨大力量。这样的实例真的是不胜枚举。
    3、充分拓展自己的能力。技能是无边的大海,难以穷尽。不学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社会边缘化。我以前会用CS软件,也能写些诗词。但是如果满足这些,就会止步不前。所以尽管工作很忙,挑战不小,我还是在赋16期坚持学完。赋学完了,我没有就此停步,还要坚持把成语典故学到毕业,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很充实。这些知识,在国民教育的课堂是学不到或学不全、学不好的。鉴于此,我要充分利用好小渔村这个难得的平台,不断地丰富自己、突破自己、提升自己。

二、写作题
请从《列子》中,选择其中的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感天动地: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
出处
《列子·黄帝篇》:“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
1地震残垣败壁三千里,(兰意嫣然)
  驰援兵士工人数万群。(兰意嫣然)
2疫染数城数地,(兰意嫣然)
  医援一寸一方。(兰意嫣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21: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2-8-20 21:45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22课作业
兰意嫣然
一、简答墨子的思想及十大主张?
答:墨子的思想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教育思想。
1)政治思想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墨子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
2)军事思想
    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3)哲学思想
    墨子在哲学方面的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墨子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唯一来源。墨子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所见所闻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墨辩和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墨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进行学习。
4)科学思想
    墨子凭着超常的睿智,提出了宇宙论、数学论述和物理学研究。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均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离出来的,均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
   《墨子》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5)教育思想
    墨子是一位教育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就是墨子在30岁前创办的。该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并且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子的十大主张:
    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墨子的“非攻”与爱民,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①“尚贤”在墨子看来,依靠血缘关系而取得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这种富有和高贵是“无故富贵”,有悖于他所主张的“兼爱”思想。
    ②“尚同”是“尚贤”思想的扩大,不仅一般官吏要“尚贤”,而且“天子”也要由贤者来担任。
    ③“兼爱”即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④“非攻”即反对战争,是“兼相爱,交相利”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墨子反对破坏生产,保全其生命财产安全的价值主张。
    ⑤“节用”、“节葬”的思想,是墨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
    ⑥“非乐”墨子把音乐作为享乐的部分,认为统治者欣赏音乐,占用了治理国家的时间,老百姓欣赏音乐也要占用劳动生产的时间,而且浪费资源,有碍天下进步,否定对音乐于人们的调节作用,因此要废除音乐。
    ⑦“天志”、“明鬼”是他的“兼爱”学说的理论根据,即要论证“兼爱”学说是天的意志,是鬼神的意志。
    ⑧墨子主张“天志”,但是又主张“非命”。他认为强调“命”的危害性很大,如果相信天命的学说并用以指导行动,则王公大人必然懒于断案和治理政事,卿大夫必然懒于治理官府,农夫必然懒于耕种田地,妇女必然懒于纺纱织布,其结果必然是天下大乱,社会财富必然不足。


二、写作题

驷之过隙 [sì zhī guò xì]
用以比喻光阴飞逝。
出自《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
《西江月》
盏盏街灯驻立,家家帘幕低垂。
夜莺声里去来时,已是年年岁岁。
宿睡不知醒醉,梦惊常是更迟。
人前檐下总低眉,碾转身心俱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8: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23课作业
兰意嫣然
1.简答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1)依法治国。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韩非子著作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2)法不阿贵。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以法为教。意思就是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使整个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2.写作题
华而不实
释义
华:同“花”,开花。实:结果。①只开花,不结果。②比喻外表好看而内容空虚。
《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1雅鉴琴棋书画。
同吃柴米油盐。
2观赏亭台楼阁,雕梁画柱。
闲居茅舍竹篱,傍水依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07: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兰意嫣然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其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首先,政治上得道,军事上才能取胜。
其二,比较精辟地论述了军事行动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兵略》认为,军队出击,要如神出而鬼行,运于无形,出于不意,使敌人无法察觉,莫知其所之、莫知其所集,以达到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
所谓三势,即气势、地势、因势。
其三,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
1.将帅必须使部下与自己同心齐力。
2.将帅要善于利用天道、地利、人和及兵势。
3.将帅要威义并用,要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4.将帅必须具备三隧、四义、五行、十守等能力或品质。
5.将帅要善于利用己方之实,攻敌方之虚。


二、写作题
千篇一律:
指诗文书画等作品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没有变化。[近]千人一面。[反]五花八门。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千篇一律》起意
今文古意费思量,
诗意常题三两行。
小句斟酌情已入,
又无新意枉断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7: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25课作业
兰意嫣然
1.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2.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3.《文子》一书阐明了(文子)的哲学思想,它发展了(道家)的学说,同时又吸收了同期其它(学派)的某些思想,进一步完善了(老子)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创作题。
骨肉相亲: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轻重》:“兄弟相戚,骨肉相亲。”
《骨肉相亲》有感
一方有难八方援,
中国人民心相连。
但看如今多少地,
各方公益美名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6 08:53 , Processed in 0.0633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