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了梦

小渔村成语典故二期了梦作业汇总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4-6 08: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梦 于 2022-4-6 09:00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10课作业:
2057*了梦

一、填空题
1.《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礼仪》)的文章选集。
2.(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可以体现《礼记》作品的思想。
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学记)、(中庸)三篇中。
4.(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这三种类型,是《礼记》四十九篇的文体。
5.《礼记》多样的修辞手法有:(比喻)、(顶真)、(设问)、(反问)、(虚词的灵活运用)。
二、写作题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请根据《礼记·学记》中这句话进行创作。韵字不限,体裁不限。
附: 释义:坏事发生了再加以禁止,就遭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学习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弄乱教学秩序而不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褊狭浅薄而见识不广。  赏析:一个人要使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他就必须做好这几方面的事:
一是要抓住机会学习,趁着自己年轻努力作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纪大了想要有所作为,但是人老体衰,失去了人生中最佳的学习机遇,即使他耗费年轻时数倍的力气,恐怕也收效甚微。
    二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毫无章法。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学会爬就想跑”的学习方法只能使自己的学习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
三是要学会交流,广交有道德的朋友。在与朋友交谈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见解、新知识、新思维。
学典故
作者/了梦
上联:年少未遇诗词赋,
下联:老来方知典故心。

上联:年少未解词章意,
下联:老来方知典故心。



点评
吾谷丰登
第一题回答正确,第二题楹联,失粘。建议同学再去复习一下楹联的六要素。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0: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11课作业:
2057*了梦
一、填空题:
1.《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公羊传》是专门解释()的一部典籍。《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2.《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请查阅以下成语是否出自《公羊传》,并为其查注解、近义、反义、例句。(不得少于十条)
一统天下、拨乱反正、清君侧、义形于色、正色立朝、冬裘夏葛、反经行权、
不一而足、千里一曲、不绝如线、不绝如缕、尊王攘夷、鱼烂而亡、不毛之地、
传闻异词、传闻异辞、母以子贵、一元复始、善善从长、国色天姿、九世之仇。

(1)一统天下:
【解释】: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常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关单位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可泛指少数人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近 义 词:独立王国
反 义 词:四分五裂、一盘散沙

(2)拨乱反正:
【解释】: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革:改革。故:旧的。
【出处】:《周易 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近 义 词:除旧布新、吐故纳新
反 义 词:陈陈相因、抱残守缺

(3)反经行权:
【解释】: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倘遇不良之人,无赖之辈,强逼为婚,非惟玷污了身己,抑且所配非人。不若反经行权,成就了好事罢。”
近义词:反经从权
例子:        而今客居数千里之外,只得~,目下图个伴寂寥之计,他日娶了正妻,遣还了他亦无不可。(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4)不一而足:
【解释】: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近义词:层出不穷
反义词 :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例子: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游手》:假借声势、脱漏财物。不一而足。

(5)千里一曲:
【解释】: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出处】:《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6)不绝如线:
【解释】: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近义词: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反义词: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6)不绝如缕:
【解释】: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近义词】: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反义词】: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示例】: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

(7)尊王攘夷:
【释义】: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8)鱼烂而亡:
【解释】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因内部祸乱而灭亡。
【出处】:《公羊传·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近义词 ]鱼烂取亡
近义词:鱼烂取亡

(9)不毛之地: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典故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 近义词 ]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 反义词 ]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举例]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10)母以子贵:
【解释】: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 近义词 ]母凭子贵[成语举例]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三、写作题
〔 一元复始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请根据〔一元复始〕的注解进行创作。韵字不限,体裁不限。 要求:楼下评阅楼上的作业!
上联:于岁末,弃世间疾苦;(了梦)
下联:在今朝,迎天下情真。(了梦)

瑞气盈门一元复始;(不是了梦所写???)
春风拂面万象更新。(不是了梦所写???)

一苇航
问好同学,作业认真,对联漂亮!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0: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12课作业
2057*了梦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2.《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二、写作题
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在先进的指导思想下使我国快速进步,发展速度让世界称奇,被人称为中国速度。除了经济领域,中国基建速度和中国高铁速度等也被人称为中国速度,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它蕴含中国人的智慧、勤劳,既是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也是中国的骄傲。
下面请把中国速度与成语日新月异结合起来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附成语〔日新月异〕:
注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上联:风馨飘远,引学术不老,
下联:日色送幽,归贤名篇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0: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小渔村二期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2057*了梦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据朱熹注,中庸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平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自我教育。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和就是不偏不倚,情绪平正,无乖戾之气。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
3.浅析中庸之道和中和之道的区别。
答: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中和之道乃天下根本之道,也就是天下平常、常用之道。中庸之道的主旨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而中和之道则侧重用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待所有事物。中庸之道的对象是以自我修养为目标,中和之道的对象是如何对待所有事物。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明辨是非 〕míng biàn shì fēi
注释: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辩之,驾行之。”
上联:审视倾听识善恶;(了梦)
下联:能知得望思贤人。(了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0: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2057*了梦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古人为什么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答: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篇》
3.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
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篇》
6.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
语·述而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答: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上联:回读经典随左右;(了梦)
下联:近看新科在前方。(了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5课作业
2057*了梦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的许多思想言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合。孔子提倡崇老尚古,希望恢复周礼,强调等级秩序,所以在论语中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体现不是很强烈,但其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体现的很明显。

2.简答什么是仁学?
答:仁学即孔孟伦理学,其内容选自《论语》、《孟子》二书之精华。以仁学和儒学相对比,用“仁学”一词专指孔孟伦理学,以区分于古代儒教经学和宋明理学。

二、写作题
请根据《论语》中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创作一首作品。题目“时光”或“时钟”,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时光
上联:师至圣,教子孙思想,于昨日;(了梦)
下联:吾凡夫,学汉字见闻,在今朝。(了梦)

时光
上联:儿时梦想青山客;(了梦)
下联:旧事追寻白发君。(了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0: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2057*了梦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性善论是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忆毛泽东主席
作者:了梦
城楼宣布诞中华,雀跃翻身百姓家。
从此光明通大道,常思领袖敬鲜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0: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7课作业
作者/2057了梦
1.简要回答题
本课我们对《劝学》篇进行了赏析,知道《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重要意义。
请简要回答
①        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文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②        从形式上看,请找出《劝学》中从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阐述观点,论证道理的经典句子。
楛耘伤岁
注释:楛粗恶;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出处:《荀子·天论》楛耕伤稼,耘耨失薲。”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13.博闻强记
注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③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什么。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
由于具备以上一些风格特点,荀子的哲理散文,有它好读的一面;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情况。

2.写作题
①国计民生
注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②任贤使能
注释: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出处:《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
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主题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热情讴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最美奋斗者”为榜样,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过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外交等方面不懈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贡献的各行各业代表人士;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以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等。
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题目:最美奋斗者,也可以自己命题。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国计民生---手机
作者/了梦
手中一宝大千行,支付商家任尔横。
欲问枭雄何处在,随身护主伴前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8课作业
2057-了梦
1.简要回答孔子有哪些主要成就?
答:1.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4.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dòng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6.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写作题
成语1:不饮盗泉
注释:比喻为人。
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清正廉洁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的约束、抑制自己的私念和贪欲的一种行为。
孔子言:“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在年幼时,心灵是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的膨胀,思想也随之复杂。坚强意志的人,就能够始终把清正廉洁放在心上,能经受各种诱惑的考验,成为人们敬仰的榜样。
古往今来,清正廉洁所蕴含的内容不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是孔夫子对廉洁的诠释。清正廉洁不是口号,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与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和情操相关。
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今天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好干部,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或成联两幅。题目:清正廉洁赋或自己命题!(先进人物各项各业都有,百度搜索)

不贪才是大丈夫
作者/了梦
驸马贪赃立可誅,大明兴国远前途。
实知只为民生好,后辈遵循大丈夫。
注:驸马;明朝皇帝朱元璋因驸马贪污受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9课作业
2057-了梦
1.简要回答老子的主要成就?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1).天道理论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初始态,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生万物的根源
(2).辩证思想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
(3) .社会理论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4). 美学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颂,与此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为人们所蔑视,这一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
(5) .文学成就
    老子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首先,《道德经》高度地发挥了文学的特定社会作用,对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6).哲学思想
《道德经》五千余言,言简意赅,无一废字,已经是老子哲学、道家哲学的精髓了。如果非要从《道德经》中再提炼出精髓,两个字:“无”和“反”。在《道德经》中,无是道的别称。
(7).老子的智慧
2.写作题:
⑴成语:上善若水
注释: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上,善若水,指最高的品质应该和水一样。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⑵资料:水,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我国的现状看,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加之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请根据以上给出的资料,结合当今新时代对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体裁不限,韵字不限!或成联两幅。
提示:主题内容广泛,题目可以任意选择。

上善若水
作者/了梦
温润干枯淌此身,随行婉转在红尘。
只今唯有常相伴,犹对高阳主勿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22:49 , Processed in 0.0593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