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6-11 11: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连升班律诗第1至17课汇总
蒹葭37碧天如水
第一课
一、简答题:1、什么是诗?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历史上,把除韵赋以外的韵文体作品,统称为诗。
2、什么是格律?格律:通俗讲就是格式和规则。
格就是格式。它包括:平仄、字数、对、粘、替、对仗和压韵。
律包括音律、声律和韵律。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二、看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下面诗作的首•颔•颈•尾四联。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首联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颔联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颈联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尾联
第二课
一、说说什么是 粘 对 替
1:粘是指韵句与其后一句(奇数3、5、7),句子中第2、4、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即平粘平,仄粘仄。
2:对是指律诗中一联的前后两分句中2、4、6位的平仄相反(粘是指上下两句中2、4、6位的平仄相同)
3:替就是每一句的音节处(2 、4 、6字)平仄相反
二、找出这首作品中的 粘 对 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粘的字:为粘贬 明粘洲 弊粘路 横粘将 岭粘朽 何年残 汝粘拥 来粘关 有粘不
对的字:对封对贬 奏对洲 重对八 为对将 明对朽 弊对残 横对拥 岭对关 何对不
汝对收 来对骨 有对江
替的字 封 奏 重 ; 贬 洲 八 ; 为 明 弊 ; 将 朽 残 ; 横、岭、何;
拥、关、不;汝、来、有;收、骨、江;
第三课
1、什么是孤平?
孤平就是七言律句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三不论,如果为仄,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
孤平就是七言律句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三不论,如果为仄,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
2、给下面诗作标出平仄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自己找出十个今平古仄的字。
八捌擦插锸答搭褡耷瘩发刮杀煞刷塌褟挖瞎鸭压剥鸽割搁胳摘。
4、何为马蹄韵?请说出七字联马蹄韵的两个正格
马蹄韵指对联的平仄声韵像马蹄声那样双双成对。 马行走的蹄声总是“踢踢踏踏踢踢踏踏”,用平仄表示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字联马蹄韵的两个正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5、简述对仗与对偶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对偶上下句可以有相同的字,对仗上下联不可以有相同的字。对偶上下句不讲究平仄相对,对仗上下联必须平仄相对。
第四课
1、写出格律诗四种基本格式的变格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1、每个人写出平水韵,平声部分十个韵部,每个韵部写出十个韵字。要求不和别的同学完全一样。
一东:东同翁公宫通穷功雄工
二冬:浓鐘从[服从]封蓉宗逢胸鍾冬
三江:窗双邦降[降伏,降下]缸幢腔庞[高屋,又姓]撞扛
四支:时诗知枝期迟之奇悲丝
五微:归飞衣[衣服]微稀非机扉违晖
六鱼:书馀鱼居如疏庐初虚车除
七虞:无图湖夫孤珠都隅壶徒殊
八齐:西啼低溪迷兮栖泥齐题鸡堤
九佳:怀佳阶斋谐乖排埋淮钗骸鞋街
十灰:灰恢魁隈回徊槐梅枚玫
3、对上下面几条对联【至少对三条】
白云过岭松招手==流水生烟竹点头
人生问路老前辈==世事寻真多后生
我宿深山梅作伴==君行平野鸟相随
清风推浪帆行远==明月逐云星愈遥
无边碧海男人路==不尽银河帝国天
2、有能力的同学按照格式【可以用135不论】作一首诗,当练笔作,律绝不限,题目不限,韵部不限,只要求平水韵
思 乡
黄花傍柳日渐长,夕照梅红露暗香。雀叫几声枝激荡,春来长醉望家乡。
第五课
一、读诗回答问题
《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请大家标出这首诗的韵部
十灰韵
2、写出韵字的阴平和阳平
阴平: 哀;台; 阳平: 来;回;杯
3、写出韵字的词性
哀-形容词; 回- 动词;来-动词; 台- 名词;杯- 名词
4、有无双生 有:滚滚 萧萧
二、写出七言诗和五言诗的音节
七言:2221,2212 五言: 221,212
三、对上下面几条对联
1、榆钱一树难沽酒==柳絮漫天能入诗
2、流星承载千般愿==鹊桥寄托万年情
3、夜路清幽星伴我==云台寂静月辞君
4、无悔青春征大漠==多艰岁月渡边关
5、花红柳绿春当道==水秀山青霞满林
第六课
一、什么是“六相”呢?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二、什么是对仗
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三、1翰墨生香妆陋室==【愁客】
丹青弄色绣新庭
2点墨进书留后世==【愁客】
千言传道忆前贤
3兰舟入海与天近==【愁客】
柳岸行云归客遥
第七课
一、阅读部分
1、 在你阅读过的七律中找出一首并指出中间的对仗句,再简述对仗句的方法。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对仗句:正对: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对仗句正对: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叠字对:龙蛇戢戢风雷后,虎豹斑斑雾雨馀。
正对: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反对: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双声、叠韵对: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虚词对:岂有危巢尚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
句中对: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二、 问答部分
1、 常见的对仗的种类一共有多少种,都是什么?
答:共十一种分别是(一)正对(二)反对。(三)流水对。(四)借对。(五)就句对。(六)掉字对。(七)叠字对。(八)双声、叠韵对。(九)隔句对。 又称"扇面对"。(十)错综对。(十一)虚词对
三、 应对部分
1、春留花色千山艳==风带鸟声万壑鸣
2、冷雨敲窗寒入梦==荒烟拂柳鸟惊心
3、晚风吹树留长影==斜照临湖映碧波
4、芦花深处飞鸥鹭==大海尽头荡孤舟
5、难猜心事锁眉宇==易老浮名释襟怀
四、创作部分
以秋雁为题意,写出两幅成联,单边要求七字。
北雁南飞思故里==天高地远念亲人
雁鸣振翅冲天际==花舞垂枝入雨中
第八课
1,每人在做一副正对,反对,流水对,一共三幅对联
正对
鸟鸣黄叶落=风起乱花迷
反对
田间野色供吟兴=此处风光合断肠
流水对
雨停山鸟乐=天朗浦松知
2,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练笔作要求七律,限平水韵 :没写
第九课
一、律诗有那几种起的方式呢?
1、 对仗起法
是指律诗首联采用对仗,一反律诗首联不对仗格律要求,故这种手法改变了正常律诗格律。但就写作技巧来说,它却是一种有利于表现的手法。
2、比兴法:
即用他物兴起本意,诗的起很多采取比兴起,即用他物兴起本意。
3、交代时间、地点、景物
交代时间、地点、景物的方法
没有用多少优美的辞藻,可是只要读了这个开头,就知道下文主要写什么。
它就能起到渲染气氛,自然引人入胜的效果,为全诗的铺设。
4、兴起
或兴起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亦或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
二、秋景
千里朝霞绵不尽,一山紫树趣无穷。
莺语清风花谢日,鸥飞绿水草黄时。
第十课
一、1、景承:
起写景和承写景作用不大相同。
起写景主要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承写景则主要是对起的承接,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
2、 意承:
3、 点题;就是从诗脉发展上说,承具有点题作用。事实上点题和写意是分不开的。
二、以春天为题做两副律联
风吹柳绵千嶂醉=霞红青草万峰春。
江面清晨细雨落=山中秀色画屏香。
第十一课
一、承的写作方法
1、顺承
2、 递进式承接。
3、 并列承接:
4、问答式承接
5、逆承:
二、写一律诗春或冬。
春 湖
新湖草木似仙图,摇曳霞光镜毯铺。
杨柳依依千重醉,波心澹澹半湖珠。
每思盛况临花海,欲诉离愁对嫩蒲。
若是伴君天际走,几回梦里有新湖。
第十二课
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景入情转法把自己的那种情绪,糅合在了景色中,使读者也超越具象,获得蕴含丰富的哲理性的启迪。
反转法;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直抒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进一层转法。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
地点转法;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写意转法: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官舍竹》 王禹称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声拂琴床生雅趣,听觉写声音拂动琴床,咋一看是写景,实则写情,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视觉影子侵扰棋局助清欢。是写主人,平时不爱热闹。在琴棋中度日。
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冬天败荷
荷梗亭亭北海中,挺胸沐浴日光红。
不堪香逝花飘际,难赖冰清月冷空。
雪压犹闻豪气在,霜严更见壮心雄。
盛衰仙骨依然现,冬去春来又转蓬。
第十三课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并回答问题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找出合句。并按内容和写作手法上分别说明是什么承?
合句为: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写作手法为并列,景承。
2、仔细阅读上首诗,以秋冬天的景色为题,试写一首七律,题目自拟 。
秋 思
亲培弱柳已幽幽,独倚阑干满目愁。
老雀含烟临别渚,新帆伴雨落孤舟。
丝丝竹韵惊红叶,滚滚乌云接旧楼。
一去三年无处觅,晚来入梦意为酬。
第十四课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起
东风日暖闻吹笙。承
花须柳眼各无赖,承
紫蝶黄蜂俱有情。承
万里忆归元亮井,转
三年从事亚夫营。承
新滩莫悟游人意,转
更作风檐夜雨声。合
2、因为刚过立夏,所以要求以“莲藕”或者“荷花”为题材写一首七律。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荷 花
荣耀秋兰掩翠微,起
华盛春柏比宓妃。承
衣香被蕊含朝露,承
玉色流枝泽夕晖。承
纤弱荷苞初吐秀,承
雅芳华盖欲翻飞。承
氤氲灯影侵孤枕,转
志洁冰清震四围。合
起句用比喻句写荷花荣耀秋兰。二句承接,比喻华盛春柏,要比曹植笔下的宓妃还动人心弦。接下来三四句平铺直叙,衣香被蕊含朝露,指早起欣赏荷花。还是叙述水中掩漾玉色衬托着枝条被夕晖照耀。五六句继续平铺直叙写荷苞吐秀,华盖翻飞,展开写景。第七句转写灯影侵孤枕,结句合写,用志洁冰清点题,提高了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本诗前面无论是用秋兰或用春柏做比喻,抑或叙述铺展荷苞吐秀华盖翻飞都为结句对荷花冰清玉洁的品质做铺垫。
第十五课
燕子楼故事
圣地寻贤觅名流,徐州盛景燕子楼
几经沧海多年毁,历尽烽烟数度修。
仲素不知歌女恨,墓前半月冷啾啾。
孤燕衔爱兼衔泪,不是同声不为俦。
第十六课
七律·翠屏花溪寄游子
蒹葭37-碧天如水
翠屏山上听溪流,泉水缠绵意境幽。
满目参差花绪尽,蜿蜒饶足鸟颜愁。
千层怪石千层绿,百丈垂杨百丈忧。
但愿疫除灾灭日,丹心游子坐归舟。
第十七课
1、对上下面几副对联
寒鸦栖老树==孤鹤望归舟
小月眠池底==残星卧海边
风卷残云星眨眼==浪摇暴雨雾层生
篱前设酒邀花饮==夜半题诗对月歌
三更落雨相思夜==一片残花别恨时
2、以繁花似锦,蝶舞莺飞为意境。自制一副成联
锦绣繁花陪蝶舞=碧天如水
烟霞落日照莺飞=碧天如水
3、以严寒或夏天为题意,作一首七律,诗句内最好不要出现冷、严寒等类似字眼。或者以冬日暴雪为题意,作一首七律,诗内最好不要出现大雪这样的字眼。要求;平水韵
一首诗,不能完全理解,找不准诗眼,吃不准精华所在。
七律/夏 风
边城迢递起黄沙,飒飒薰风岸柳斜。
枝带繁花栖白鹤,覆云乱草藏鸣鸦。
少才莫赋愁如海,眠浅难将梦到家。
隔海晨星勤问觅,鬓边几缕发生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