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左耳 于 2019-11-30 16:28 编辑
七绝· 秋思
一片水云浮雁影,无边芦荻拥滩声。
迎人野色闲情溢,入眼秋容快意盈。
左耳写于2019.10.30B29—左耳 第二十六讲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
作者: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答:三月春尽、落花飘零、柳绵纷飞、斜阳日暮、子规啼血。
2、 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物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物象:落花、柳绵、斜阳、子规。营造暮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伤春飘零之愁和逝水流年之叹。 二、熟悉本课内容,请以“秋梧”为题写一首七绝,平水韵。
七绝·秋梧 作者:左耳 纷纷陨叶下青桐,促织黯声啼朔风。 莫道枝头寥落尽,且欣蝉静树根中。 左耳写于2019.11.06午 国学多项集训班B29—左耳 第二十七讲作业
一、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作者: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答:黄鸟—声稀、玉兰花—落尽、杏花—飘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答:“不改清阴”,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
二、运用所学知识,以“秋夜”为主题写七绝一首,平水韵,韵部不限。
七绝·秋夜 作者:左耳 秋来草甸滿流萤,辉若青灯以照冥。 凭借余光前路远,奋鞭遥向故山亭。 左耳写于2019.11.11
国学多项集训班B29—左耳
第二十八讲布置作业
一、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前二句诗,突出描写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哪些特点?作用是什么?
答:庭院常常打扫干净的没有藓苔,分布的花与木成片成块非常整齐且皆自种。作用:对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描写若见其人的爱好、清静脱俗,朴实勤劳及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表达效果:一水二山;护田,推门;将绿绕;送青来。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卫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二、以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为意写七绝一首,至少要用今天讲义中三种表现手法,平水韵,韵部不限。
七绝:竹海漂流 (以王维的《竹里馆》为意) 作者:左耳 峽谷漂流一线天,舟闲竹海赏灵泉。 轻吹玉管云溪恋,仰抱此君烟棹还。 2019.11.21 七绝 孟冬离别 作者:左耳
寒风冷雨值初冬,饺子欢言与我共。 莫叹离家千里域,南闽温润自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