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浅醉清风 于 2019-8-11 10:56 编辑
上接第7楼,H27-醉清风 国学多项集训班第十六讲作业 ==========================
H27-醉清风 国学多项集训班第十七讲作业(H组):
1、(选做题)唐宋律绝中,有没有“仄平仄仄仄”的句式?如有,你怎么看?
答: 有(仅以杜甫五言诗为例)。 “平平平仄仄”作为五言标准律句之一,可变化出如下八种句式: 1.平平平仄仄/林风纤月落(杜甫)--标律句。 2.仄平平仄仄/竹批双耳峻(杜甫)--准律句。孤平拗救句。 3.平平仄平仄/淹留问耆宿(杜甫)--小拗句。特定拗句。 4.平平仄仄仄/青钱买野竹(杜甫)--小拗句。三仄尾句。 5.仄平仄平仄/昔闻洞庭水(杜甫)--大拗句。孤平特拗句。 6.仄平仄仄仄/使君自有妇(杜甫)--大拗句。孤平三仄尾句。 7.仄平平平仄/浦帆晨初发(杜甫)--非律句。失替。 8.平平平平仄/衰颜甘屏迹(杜甫)--非律句。四连平,失替。 其中,“仄平仄仄仄”为大拗句,亦为孤平三仄尾句。属于诗之大忌。王力先生强调特拗句第一字必平,不再可平可仄。王力先生未阐述为什么特拗句第一字必平的理由,也未谈到孤平三仄尾句。 但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这段话指明孤平特拗句(仄平仄平仄)及孤平三仄尾句(仄平仄仄仄)可用对句“平仄仄平平”救,此正是孤平他救法也。 杜甫孤平三仄尾句的他句补救例: 一、上句孤平三仄尾,下句三平尾救例: 1.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注:尚,作尚书,阳韵平。 2.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 二、上句孤平三仄尾,下句“平仄仄平平”救例: 1.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2.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3.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4.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5.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6.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 7.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 8.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
2、(必做题)找一首您之前写的一首正格五律,把其中的两句(也可更多)改换成拗句,感受一下当扩大了选词范围后,能否有比原作更好的表达,诗意、诗味能否比原作有提升。 答: 正格: 五律 垓下 逐鹿亡秦业,而今势既穷。 层层围阵里,戚戚楚歌中。 项霸忧心乱,虞姬卧血红。
八千兄弟去,怎肯渡江东。 拗格: 五律 垓下 逐鹿亡秦业,而今势既穷。 层层汉阵里,戚戚楚歌中。 项霸忧心乱,虞姬卧血红。
八千子弟去,长啸望江东。 第三句:层层汉阵里。平平仄仄仄,三仄尾,小拗句,未造成失替和孤平,不救。 第七句:八千子弟去。仄平仄仄仄,三仄尾+孤平,大拗句,对句中用:平仄仄平平“他句补救”。 第八句:长啸望江东。平仄仄平平,拗救句,救第七句。 说明: 本诗直接用拗格写成,写的过程中使用小拗句、大拗句、拗救句。用词和情感表达流畅自然。用其他词改成正格后,用词滞涩,情感表达也不流畅。
评我:H31-仙子,B18-李帛芝,H17-水云衣,H组长-山泉,H32-飘渺峰。 我评:H31-仙子,H42-萧白,H组长-山泉,H17-水云衣,H25-轻语,E31-燃犀,H32-飘渺峰。 ========================== H27-醉清风 国学多项集训班第十八讲作业(H组):
1、找出自己以前写的一首用古音写的五律或七律作品,将其调整为符合新韵的今音律诗。(或者,如果写过今音律诗,也可将其调整为古音。任选。)
答: 五律 初心(依《平水韵》) 几多荷月季,栀子复华妍。妍,一先。月入声。荷,歌韵,平。华,麻韵,平。 尘色凝眉宇,霜花染鬓边。边,一先。色入声。 豪情何必泯,绮梦未曾圆。圆,一先。必入声。 犹忆初心否,归来无少年。年,一先。忆入声。否,有韵,上声仄。
五律 初心(依《中华通韵》) 几多荷月季,栀子复华妍。妍,十一安,阳平。月入声归进去声,仄。 尘色凝眉宇,霜花染鬓边。边,十一安,阴平。色入声归进去声,仄。 豪情何必泯,绮梦未曾圆。圆,十一安,阳平。必入声归进去声,仄。 犹忆初心否,归来无少年。年,十一安,阳平。忆入声归进去声,仄。
2、从声韵上简述自己对这两篇作品的感受,至少100字。今音依《中华新韵》或《中华通韵》均可。
答: 此五律依《平水韵》写成,用韵一先。其中包含四个入声字。三个平仄两用字,并确定其韵部平仄。 此五律依《中华通韵》重新校验。比较巧合,韵字全部在十一安,阴平或阳平内,无须调整。其《平水韵》四个入声字,全部归进《中华通韵》去声,无须调整。三个《平水韵》平仄两用字,在《中华通韵》中其平仄属性不变,无须调整。就此五律而言,《平水韵》和《中华通韵》无须调整,变化不大,仅是巧合。 每一种文体和每一种音韵,都是从远古逐渐发展演变来的,文体和音韵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相互围绕、相互影响。每种文体和音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色彩。三种新韵《中华新韵》、《中华今韵》、《中华通韵》,都是从宋元近古音韵《中原音韵》演变出来。和格律诗这种肇始于唐宋的中古诗体,相隔甚远。而格律诗其滥觞就和《切韵》、《唐韵》、《集韵》及至后来发展成型的《平水韵》紧密相连。 一定要用今韵来写格律诗,其韵味势必大打折扣。新韵完全可以用来写现代诗、白话诗。平仄格律和声韵系统,是格律诗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坚持中古音韵写格律诗才能极大地再现格律诗的美感。
评我:H31-仙子,H06-昨日至今,飞舞,H组长-山泉,H29-丝雨,M25-千里,E09-俊乂,飘渺峰,H17-水云衣。 我评:H31-仙子,H06-昨日至今,H02-野鹤梦,F27-戈平,H26-烟雨凭舟,H组长-山泉,E09-俊乂,飘渺峰,H17-水云衣。 ========================== H27-醉清风 国学多项集训班第十九讲作业(H组):
一、任选中晚唐著名诗人五人、宋朝著名诗人五人,各选其一首含重字的七律并标注重字,选名篇更佳。
答:班级要求不发论坛。
二、以“夏雨”为主题,作五律一首,题目自拟,要求以诗序为题,至少30字以上。创作完成后按 以下要求自评:
1、行文质朴古拙、忌妍辞俪句;
2、意境高逸旷达、忌衡物穷理;
3、格律、禁忌等可依本课程教学内容处理并在自评中注明,如“起句用三仄尾”、“某句有挤韵一,避无可避”、“重某字”之类。 答: 五律 己亥季夏夜子时,蛙蝉竞噪,暑热难耐。出见浓云蔽月,瞬竟风雨雷电激至,顷俱散,声寂月斜。感斯须臾剧变,诗以誌之。
燠热蝉噪夜,涔云笼月迷。 雷鸣驰远近,电闪贯高低。 骤雨倏然泻,狂风不竭嘶。 俄而皆霁散,疏月过檐西。 醉清风 于2019年8月1日
自评: 1、诗题(诗序)和诗文使用文言,无堆砌辞藻。 2、诗题(诗序)和诗文平铺直叙,无空洞言辞。 3、一句“仄仄平仄仄”大拗句,二句“平平平仄平”,笼取平音相救(笼,依韵典,东韵、董韵同)。五句“仄仄仄平仄”小拗句,不救。“月”字二句、八句重字,雨夜一番气象剧变后,月之变化,正是感怀和心情之变化写照的主线,值得重字。
评我:H31-仙子,白雪诗陌,飞舞,E06-九天懒阅,H29-丝雨,快乐蝴蝶,E17-晓苑风辞,M25-千里,D19-一抹微云,D10-翰墨韵香。 我评:H31-仙子,白雪诗陌,E17-晓苑风辞,H26-烟雨凭舟,C组长-边缘人类,D12-晚晴,H25-轻语,E06-九天懒阅,D19-一抹微云,D10-翰墨韵香,M37-红尘幽梦,G13-桂子,H组长-山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