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国学多项集训班 壶中岁月老师授课 管理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4: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19-8-11 09:59 编辑

国学多项集训班壶中岁月老师授课快乐蝴蝶第十六讲作业

一、布置作业如下:
下面提一些思考题,也不算什么作业,有兴趣就思考一下。如果对这些问题有探究的欲望,建议动动笔,可长可短,就当做是做一点读书笔记。也建议大家以此在群里作交流。如果没时间做笔记,至少在脑中思考一下。
1、讲课中提到的王昌龄的《诗格》、皎然的《诗式》其实大概率是后人伪托的,网上特别是一些阅读软件(如qq阅读、京东读书、网易阅读、天翼阅读)中都能免费阅读或下载,建议找来阅读,篇幅都不长。这两本书虽然有伪托之嫌,但基本能代表唐代的诗歌研究理论,原因是书中的内容大多是从《文镜秘府论》中选抄或进行简单的加工而来。如能结合建议找来阅读,篇幅都不长。这两本书虽然有伪托之嫌,但基本能代表唐代的诗歌研究理论,原因是书中的内容大多是从《文镜秘府论》中选抄或进行简单的加工而来。如能结合《文镜秘府论》一起阅读,相信会有很大收获。
答:按照老师要求找来阅读,做读书笔记如下:
(1)王昌龄的《诗格》是很有价值的一部唐代诗论杂著,其中提到诗歌创作有十七势,分别讲如何起句、落句,一联两句之相互联络,以及诗意前后关照,写景与说理的关系等。格律论是讲立意的重要以及“意”的搜求方法,在音韵上则主张辨析清浊,力求音节铿锵,声韵悦耳。一切立文须合题目,格意也,格高则意高,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诗格》把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即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意境,大致是指想象和幻想的事物。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诗有三得,得趣,得理,得势。诗有六贵,贵杰起,贵直意,贵穿穴,贵挽打,贵出意,贵心意。
      “诗有三格”条中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这与“诗有三境”条中所说的为诗在“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是一致的。
     “诗有三宗旨”是阐述诗歌创作必须遵照“六义”,有所为而发,或是有所寄托、赞颂,或是有所讥讽、针砭。“诗有五用例”是讲写诗的最高标准是用神,也就是在诗歌创作中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在具体情境中的神态气韵。
(2)皎然的《诗式》,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专著。唐代僧人皎然所著,共五卷,作于贞元五年。《诗有四不》谓“气高而不怒,力劲而不露,情多而不暗,才赡而不疏”。《诗有六至》谓“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故而不迁”。《诗有五格》即:不用事第一;作用事第二;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直用事第三;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贬居第三。有事无事第四;此于第三格中稍下,故入第四。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情格俱下,有事无事可知也。
  《诗有四深》即:气象氤氲,由深於体势;意度盘礴,由深於作用;用律不滞,由深於声对;用事不直,由深於义类。《诗有四离》即:虽有道情,而离深僻;虽用经史,而离书生;虽尚高逸,而离迂远;虽欲飞动,而离轻浮。《诗有六迷》即:以虚诞而为高古;以缓缦而为澹泞;以错用意而为独善;以诡怪而为新奇;以烂熟而为稳约;以气少力弱而为容易。《诗有二要》即:要力全不苦涩,要气足不怒张。《诗有二废》即:虽欲废巧尚直,而思虑不得置。虽欲废言尚意,而典丽不得遗。《诗有七德》即:识理,高古,典丽,风流,精神,质干,体材。辨体有十九字,十九字中,无复别出矣。高。风韵朗畅曰高。逸。体格闲放曰逸。贞。放词正直曰贞。忠。临危不变曰忠。节。持操不改曰节。志。立性不改曰志。气。风情耿介曰气。情。缘景不尽曰情。思。气多含蓄曰思。德。词温而正曰德。诫。检束防闲曰诫。闲。情性疏野曰闲。达。心迹旷诞曰达。悲。伤甚曰悲。怨。词调凄切曰怨。意。立言盘泊曰意。力。体裁劲健曰力。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其中以“高”、“逸”为首,说明皎然论诗,上承钟嵘,反对雕绘,崇尚自然。诗要做到“高”、“逸”,诗人应该具有胸襟淡泊的气性,即所谓“天与其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希望人们能通过《诗式》学会创作诗歌的本领。
(3)《文镜秘府论》是空海(774-835),日本僧人,唐德宗二十年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佛法,归国后编撰了的,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日本汉学的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声韵调声说、体势论、其内容包括了四声说、调声说,十七式、十四例、十体,对属论,病犯论,创作论等方面来论述的。
2、你认为“格律诗”中的“格”应该如何来理解?你能否分别从“风格、作法、形式”来对格律诗作一个完整全面科学的定义,或者你是如何理解什么叫“格律诗”?
答:什么是格律呢?格律=格+律。格它包括: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对仗和压韵。律包括音律、声律和韵律。那么,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格律是一个词组、一个整体,没必要煞费苦心地把格和律两个字拆分开来讲,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格律诗的格律特点体现在字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具体说来,就是诗有定句,句有定式,平仄有规,押韵有位,对仗有别。王昌龄的《诗格》中谈到 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
     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分为绝句和律诗,按每句的字数,又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这种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律诗讲究平仄和押韵、对仗。南北朝时,“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 宋之问、 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 杜审言、 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3、从唐诗中挑出若干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
(1)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不合律诗要求。选5首。
其一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其二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三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其四《览镜书怀》
     唐·李白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其五  望月怀古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完全符合律诗要求。全诗没有对仗联的选5首。
其一《寻陆鸿渐不遇》
     作者: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其二洛中送奚三还扬州
    作者: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其三  舟中晓望  
     作者: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在,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

其四   没蕃故人
       唐·张籍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其五 送崔主簿赴沧州
    作者:李峤
紫陌追随日,青门相见时。
宦游从此去,离别几年期。
芳桂尊中酒,幽兰下调词。
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

(3)全诗只有一个对仗联的选3~5首。
其一《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望春亭侍游应诏》
        唐·杜审言
帝出明光殿,天临太液池。
尧樽随步牵,舜乐绕行麾。
万寿祯祥献,三春景物滋。
小臣同酌海,歌欲答无为。

其三宿 王昌龄隐居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其四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其五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首联对仗的选2首。
其一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其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选完后思考一下,这些作品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间上有什么较明显的特征?
答: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四杰”之后,陈子昂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所以,“格律”是随着“格律诗”的发展逐步成型并完善的,早期、中期作品不合格律各式者甚多,到中期至晚期不合格律者较少。

4、有“格律诗”的说法,但是有“格律词”的说法吗?为什么?
答:有“格律诗”的说法,没有“格律词”的说法。这是因为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 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
       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一直以格律诗的面貌流传至今。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经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上最有成就的代表,词通过词牌来进行规范,每一个词牌都有其对应的字数、句数要求,种类非常繁多。词也可称为格律诗。
     中国诗歌发展到唐代形成了格律。唐人将这种具有格律规范的诗体称为“近体诗”,以便与古体诗区别开来。词体是讲究格律的,它诞生在中国古典格律诗体形成之后,成功地吸收了“近体诗”声韵格律的经验而加以发展,因而从文学的观点来看,词是属于中国古典格律诗体之一种。唐代格律诗无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排律,其格律是由字声、韵、体式构成的。其字声仅有平声和仄声两类,韵限用平声韵,体式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词律的构成是较为复杂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这尚不能完全概括词律要素。词律构成的要素有六点:调 ,字数,句,片,字声,韵。词体用韵分三类,即平声韵、仄声韵和入声韵,每词调皆有规定。韵由上述情形看来,的确词比格律诗的格律复杂得多,虽然给作者的束缚和限制也愈多,但因词体格律的复杂和严密,表明其形式的精巧,艺术色彩尤为丰富;所以它是中国古典格律诗体中形式最完美的。诗与词的区别固有文学风格的差异,然而最主要的是格律的相异。

我拍者:白雪诗陌、桂子、红尘有梦、快乐老师、雁儿、无主题、俯视苍穹等。
拍我者:顺眼阳光、雁儿、俯视苍穹、丝雨、无主题、坐看云起等。
========================

国学多项集训班壶中岁月老师授课  快乐蝴蝶  第十七讲作业

国学多项集训班壶中岁月老师授课第十七讲布置作业及要求
一、布置作业 思考题:
1、(选做题)唐宋律绝中,有没有“仄平仄仄仄”的句式?如有,你怎么看?
答:举例如下:
王维的五律《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老,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看上例有“仄平仄仄仄”的句式,第七句“欲知除老病”为仄平仄仄仄,三仄尾是后人公认近体诗的忌,从隋唐初期到了盛唐时期,格律诗也是由发展到完善的过程。现在不能出律,能不拗则不拗,能救则救。

2、(必做题)找一首您之前写的一首正格五律,把其中的两句(也可更多)改换成拗句,感受一下当扩大了选词范围后,能否有比原作更好的表达,诗意、诗味能否比原作有提升 。

《五律 ·春游金鞭溪大峡谷》
     文/快乐蝴蝶
雨霁云烟簇,孤峰入九霄。
溪声迷客目,花气袭人娇。
瀑布高山挂,①飞鱼浅水飘。②
流连仙境里,深处独逍遥。

注明:
① 花果山瀑布
② 跳鱼潭景观,每逢桃花春汛或夏日涨水,游鱼跳起离水七八十厘米高,或飘或飞,如落英缤纷。

按照壶中岁月老师布置作业的要求,把作业中的第一、第七句改换成拗句,如下:

《五律·春游金鞭溪大峡谷》
     文/快乐蝴蝶
雨霁薄雾簇,孤峰入九霄。
溪声迷客目,花气袭人娇。
瀑布高山挂,①飞鱼浅水飘。②
流连觅仙境,深处独逍遥。
注明:
① 花果山瀑布
②  跳鱼潭景观,每逢桃花春汛或夏日涨水,游鱼跳起离水七八十厘米高,或飘或飞,如落英缤纷。

   把作业中的第一、第七句改换成拗句之后,感觉从诗的意境和味道来看没有原来顺畅了。


二、互拍作业
我拍者:都一样、欧阳、溪桥烟柳、楚留香、俯视苍穹等
拍我着:欧阳、丝雨、宁静致远、溪桥烟柳、边塞戈壁、俯视苍穹等

================================
国学多项集训班 壶中岁月老师授课 快乐蝴蝶 第十八讲作业
一、布置作业 思考题:
1、找出自己以前写的一首用古音写的五律或七律作品,将其调整为符合新韵的今音律诗。

①用平水韵原作:
《五律·松花江雾凇》
    文/快乐蝴蝶
雾锁寒江岸,晶莹满目妍。
冰花凝草树,雪柳带云烟。
玉蕊随风落,琼林惹客怜。
徘徊仙境里,薄凇可人娟。

②用中华新韵改做:
《五律·松花江雾凇》
    文/快乐蝴蝶
雾锁寒江岸,晶莹满目妍。
冰花凝草树,雪柳带云烟。
玉蕊随风落,琼林惹客怜。
徘徊仙境里,凇色可人娟。

2、从声韵上简述自己对这两篇作品的感受,至少100字。今音依《中华新韵》或《中华通韵》均可。
(或者,如果写过今音律诗,也可将其调整为古音。任选。)
答:按照老师作业要求,通过把这两首诗作替换检测,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搜韵检查结果,从声韵上对这两篇作品,我个人感受是古音选韵比较窄,而今音选韵比较宽。在用韵和意境的选择上好选择一些,中华新韵把入声字都归结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由于少了入声字,在语气上缺少了声律美感和诗的味道,而用古韵写出来的诗,由于入声字的加入,朗读起来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格律诗具有音律美,声律美,韵律美,无论是写作或者诵读,能让人感觉它的悠远美好的意境。用普通话标准音来吟诵诗歌虽然也有起伏跌宕之美感,但是用古音朗读感觉就是不一样。个人觉得还是喜欢用平水韵写诗。

二、互拍作业

我拍者:程瑞、桂子、强红、月满西楼、老晕子、仙子等
拍我着:醉翁之艺、兰溪听雨、快乐快乐、影子、凡尘 等
==================================

小渔村国学集训班快乐蝴蝶第十九讲作业
二、以“夏雨”为主题,作五律一首,题目自拟,要求以诗序为题,至少30字以上。创作完成后按 以下要求自评:
1、行文质朴古拙、忌妍辞俪句;
2、意境高逸旷达、忌衡物穷理;
3、格律、禁忌等可依本课程教学内容处理并在自评中注明,如“起句用三仄尾”、“某句有挤韵一,避无可避”、“重某字”之类。

诗序:农历乙未年暑假至张家界森铃公园游玩遇雨,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的张家界在雨中的壮观景色迷人极了,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云雾飘渺,诗情画意,感受那烟雨中的朦胧,丹青水墨画般的仙境,其间有三千座山峰犹如三千个美人,姿态各异,亭亭玉立,形象逼真,气势壮观。峰间峡谷,溪水潺潺,清澈透底,故有感记之。
五律·雨中游张家界森林公园
      文/快乐蝴蝶
金鞭大峡谷,人在雨中游。
薄雾环山绕,疏林卧岭幽。
三千美人立,八百秀波流。
浑若在仙境,徘徊乐不休。

自评:1、行文质朴自然流畅,没有妍辞俪句。
      2、意境清新,起句前分句用三仄尾“大峡谷”觉得比用“金鞭溪峡谷”有气势。第五句用了特拗句,有重字“在”没有避之。

互拍作业:
拍我者:无主题、云泉、白发魔女、晚晴、丝雨、白雪诗陌等
我拍者:老农、醉清风、晚晴、影子、一抹微云、默然、山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8

帖子

7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8 18: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主题 于 2019-8-11 11:10 编辑

国学多项集训班壶中岁月老师授课第十六讲M组无主题作业:

下面提一些思考题,也不算什么作业,有兴趣就思考一下。如果对这些问题有探究的欲望,建议动动笔,可长可短,就当做是做一点读书笔记。也建议大家以此在群里作交流。如果没时间做笔记,至少在脑中思考一下。
一、讲课中提到的王昌龄的《诗格》、皎然的《诗式》其实大概率是后人伪托的,网上特别是一些阅读软件(如qq阅读、京东读书、网易阅读、天翼阅读)中都能免费阅读或下载,建议找来阅读,篇幅都不长。这两本书虽然有伪托之嫌,但基本能代表唐代的诗歌研究理论,原因是书中的内容大多是从《文镜秘府论》中选抄或进行简单的加工而来。如能结合《文镜秘府论》一起阅读,相信会有很大收获。

正读书中。。。。

二、你认为“格律诗”中的“格”应该如何来理解?你能否分别从“风格、作法、形式”来对格律诗作一个完整全面科学的定义,或者你是如何理解什么叫“格律诗”?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即使变化运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也就是所指的救拗。它们每一首的句数,每一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其中字的平仄,句的押韵,以及某些句子要对仗都有一定的规则。
这种已发展完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三、从唐诗中挑出若干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
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不合律诗要求。选5首。
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完全符合律诗要求。全诗没有对仗联的选5首。全诗只有一个对仗联的选3~5首。首联对仗的选2首。
选完后思考一下,这些作品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间上有什么较明显的特征?

A、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不合律诗要求。选5首。
1、西斋小松二首/唐 元稹
松树短于我,清风亦已多。
况乃枝上雪,动摇微月波。
幽姿得闲地,讵感岁蹉跎。
但恐厦终构,藉君当奈何。


2、周先生/唐 元稹
寥寥空山岑,冷冷风松林。
流月垂鳞光,悬泉扬高音。
希夷周先生,烧香调琴心。
神力盈三千,谁能还黄金。


3、表夏十首/唐 元稹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
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
烟花云幕重,榴艳朝景侵。
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沉。


4、杨子华画三首/唐 元稹
杨画远于展,何言今在兹。
依然古妆服,但感时节移。
念君一朝意,遗我千载思。
子亦几时客,安能长苦悲。


5、表夏十首/唐 元稹
孟月夏犹浅,奇云未成峰。
度霞红漠漠,压浪白溶溶。
玉委有馀润,飙驰无去踪。
何如捧云雨,喷毒随蛟龙。


B、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完全符合律诗要求 ,选5首。
1、除夜 /唐 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2、夜雨/唐 元稹

水怪潜幽草,江云拥废居。
雷惊空屋柱,电照满床书。
竹瓦风频裂,茅檐雨渐疏。
平生沧海意,此去怯为鱼。


3、独游/唐 元稹
远地难逢侣,闲人且独行。
上山随老鹤,接酒待残莺。
花当西施面,泉胜卫玠清。
鹈鹕满春野,无限好同声。


3、哭吕衡州六首/唐 元稹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
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
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
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


4、哭吕衡州六首/唐 元稹
杜预春秋癖,扬雄著述精。
在时兼不语,终古定归名。
耒水波文细,湘江竹叶轻。
平生思风月,潜寐若为情。


5、遣春三首/唐 元稹
杨公三不惑,我惑两般全。
逢酒判身病,拈花尽意怜。
水生低岸没,梅蹙小珠连。
千万红颜辈,须惊又一年。


C、全诗没有对仗联的选5首。

1、西斋小松二首/唐 元稹
松树短于我,清风亦已多。
况乃枝上雪,动摇微月波。
幽姿得闲地,讵感岁蹉跎。
但恐厦终构,藉君当奈何。

2、山竹枝/唐 元稹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

3、塞马/唐 元稹
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
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
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4、戴光弓/唐 元稹
潞府筋角劲,戴光因合成。
因君怀胆气,赠我定交情。
不拟闲穿叶,那能枉始生。
唯调一只箭,飞入破聊城。


5、长庆历/唐 元稹
年历复年历,卷尽悲且惜。
历日何足悲,但悲年运易。
年年岂无叹,此叹何唧唧。
所叹别此年,永无长庆历。


D、全诗只有一个对仗联的选3~5首。

1、1、除夜 /唐 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2、水上寄乐天/唐 元稹
眼前明月水,先入汉江流。
汉水流江海,西江过庾楼。
庾楼今夜月,君岂在楼头。
万一楼头望,还应望我愁。

3、公安县远安寺水亭见展
公题壁,漂然泪流/唐 元稹

碧涧去年会,与师三两人。
今来见题壁,师已是前身。
芰叶迎僧夏,杨花度俗春。
空将数行泪,洒遍塔中尘。

4、归田/唐 元稹
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
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
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
千万人间事,从兹不复言。

5、戏酬副使中丞见示四
韵 /唐 元稹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

E、首联对仗的选2首。

1、夜雨/唐 元稹
水怪潜幽草,江云拥废居。
雷惊空屋柱,电照满床书。
竹瓦风频裂,茅檐雨渐疏。
平生沧海意,此去怯为鱼。

2、遣行/唐 元稹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
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3、哭吕衡州六首/唐 元稹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
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
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
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


四、有“格律诗”的说法,但是有“格律词”的说法吗?为什么?
俺认为没有“格律词”的说法。词依词谱倚声填词,每个词牌不同,各有各自的平仄格式,按照词谱上的平仄要求填入,所以词也是有格律的。词虽为诗余赋余,沿袭了诗赋的许多格律方面的规则,但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

评我者:D-32水冰泪  H-28俯视苍穹 M-02自由自在 M-05凌风 快乐蝴蝶等。
我评者:H-28俯视苍穹  M-02自由自在  M-05凌风  M-35莫愁 M-30前尘枉式  快乐蝴蝶  H-11雁儿  K副组-月亮之光等。

********************************************
壶中岁月老师第十七讲M组-无主题作业:

1、(选做题)唐宋律绝中,有没有“仄平仄仄仄”的句式?如有,你怎么看?

刘氏馆集隐客、归和、子元、及之、子蒙、晦
唐 元稹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湿垫缘竹径,寥落护岸冰。
偶然沽市酒,不越四五升。
诗客爱时景,道人话升腾。
笑言各有趣,悠哉古孙登。
答:有。古人虽有三仄尾的律诗,但是古时候仄声是有上去入声之分别,虽然在我们看来是三仄尾,但古人遵循了韵律优美,抑扬顿挫的节奏,一般三仄尾句式都有上去入交替使用,比如“各有趣”中“各”入声,“有”上声,“趣”去声,所以是可行的。只是我们初学律诗,及后面的创作,最好还是遵循正格来写,实在有极好的句子 能使诗词增色 ,那么也是可以一用的。至于争议,会一直都在的,继承并发扬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俺认为律诗的仄收白脚句允许拗、 三仄尾、 5连仄等,若果真是为了律诗的“格”,未尝不可;而在平收的韵句中极尽所能地遵守律的要求。这样既顾及了律诗的格,又遵守了律诗的律,那么,即晓格律又循格律,有什么不好呢?

2、(必做题)找一首您之前写的一首正格五律,把其中的两句(也可更多)改换成拗句,感受一下当扩大了选词范围后,能否有比原作更好的表达,诗意、诗味能否比原作有提升 。

五律 蝉(正格)
文/无主题
振羽鸣云树,长天歇未曾。
久潜何寂寞,高调岂骄矜。
流响毋需厌,披襟不可憎。
生而殊令序,万物自依凭。

拗句未救:
振羽彻云树,长天歇未曾。
久潜拜寂寞,高调岂骄矜。
流响毋需厌,披襟不可憎。
生而各时序,万物自依凭。

拗救之后:
振羽彻云树,长天眠未曾。
久潜拜寂寞,高调岂骄矜。
流响毋需厌,披襟不可憎。
生而各时序,万物自依凭。

俺选的这首感觉不救的更好。这可能也有俺选字词方面的不足。

3、互评:
评我者:G-12古堡闻莺  D-25蜀客  D-05程瑞  D-12晚晴  M-06鱼M-30前尘枉式  M-02自由自在  M-05凌风  M-35莫愁  M-25千里  H-25轻语等。
我评者:D-05程瑞  M-02自由自在  M-05凌风  M-35莫愁  M-06鱼  M-25千里  H-25轻语等。

*******************************************


小渔村国学集训班M-无主题第十八讲作业:

找出自己以前写的一首用古音写的五律或七律作品,将其调整为符合新韵的今音律诗。
从声韵上简述自己对这两篇作品的感受,至少100字。今音依《中华新韵》或《中华通韵》均可。
(或者,如果写过今音律诗,也可将其调整为古音。任选。)
      
七律 凭李商隐墓(平水韵)
作者:无主题
屡围墓址独行行,晚照迷烟花落轻。
蓬草深深覆阶碧,鹊巢远远隔云横。
相思百转无题曲,积恨千回锦瑟惊。
旷古孤怀吟夜雨,谁人堪似玉溪生。

屡围墓址独行行,晚照迷烟花落轻。
仄平仄仄平中中,仄仄平平平仄平。
蓬草深深覆阶碧,鹊巢远远隔云横。(本联下句三平尾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相思百转无题曲,积恨千回锦瑟惊。
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仄平平仄仄平。
旷古孤怀吟夜雨,谁人堪似玉溪生。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size=14.112px]用中华通韵检测工具检测以后,独、隔由原来的入声变为了平声,也使得其所在的句子出现了三平尾。

改成中华通韵后
七律 凭李商隐墓(中华通韵)        
屡围墓址自行行,晚照迷烟花落轻。
蓬草深深覆阶碧,鹊巢远远倚云横。
相思百转无题曲,积恨千回锦瑟惊。
旷古孤怀吟夜雨,谁人堪似玉溪生。

修改后分析:

独、隔都是入声字,改成中华通韵后,首联首句的"独"变成平声字了,则本句三平尾,得换为仄声字。换成了“自”后,少了孤零零的那种感觉,但依然能强调“一个人”;第4句的“隔”改为"倚"后,那种杳渺的空间感没有了,并使得鹊巢、云与玉山墓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了,失去了原句鹊巢这个意象所表达的若即若离的韵味。
体会:通过修改,尤其体会到入声字的短促读音,在表达伤感、沉郁、幽咽等情感时所营造的艺术氛围,确是无可替代的。当然,也可能是俺选字不到位所造成的。以后慢慢体会哈。

评我者:M-25千里  D-12晚晴  M-02自由自在  M-05凌风  M-35莫愁 G-01门外秋月等
我评者:M-25千里  D-12晚晴  F-18悠远  M-02自由自在  M-05凌风  M-35莫愁  G01- 门外秋月 H-02野鹤梦等

***********************************************
小渔村国学集训班M-无主题第十九讲作业:

五律

夏日之天空 ,翻脸胜翻书。夏日之急雨,来去也匆匆。淋湿发梢,打落娇花,催涨山溪,溃堤情感。尚不及叹息 它已远去。。。
一、
一阵凉风起,乌云四野围。

山隈倾雨瀑,蕉叶乱珠玑。
塘满娇荷没,舟斜箬笠飞。
青春急如雨,来去未知机。

二、
一阵凉风起,行云雨不迟。

山隈隔烟幕,蕉叶乱声辞。
塘满鱼倾泻,棹斜虹倒垂。

青春似急雨,初恋亦如之。

自评:
1、无妍辞俪句,行文质朴古拙不足。
2、意境一般般,格物穷理似乎有。
3、“一、”中 起、隈、 笠、 急4字与韵字虽不同韵部,但韵母与韵字同,读着“急”有点碍口。“二、”中 急与韵字之、迟、辞同韵母,但读起来无影响。“二”中雨重字,没避;尾联上分句三仄尾,如规避的话,可以改为“犹急雨”。每句首字的平仄比例失调。
4、尾联突兀,前文铺垫不足。


评我者:M-25千里  G-20枫叶正红  E-09俊乂  D-17一得斋主  M-06鱼  对联出句老师-白雪诗陌  快乐蝴蝶等。我评者:E-09俊乂  K-08欧阳  H-35瓶子  M-25千里  M-06鱼  G-20枫叶正红  M-35莫愁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3
发表于 2019-6-29 16: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梅轩~ 于 2019-8-2 20:16 编辑

国学多项集训班壶中岁月老师授课落梅轩第十六讲作业

1、王昌龄的《诗格》把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即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意境,大致是指想象和幻想的事物。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
皎然的《诗式》介绍了诗有四不:气高不怒;力劲不露;情多不暗;才赡不疎。诗有四深: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礡,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诗有二要:要力全不苦涩,要气足不怒张。诗有二废:虽欲废巧尚直,而思致不得置;虽欲废言尚意,而典丽不得遗。诗有四离:虽有道情,而离深僻;虽用经史,而离书生;虽尚高逸,而离迂远;虽欲飞动,而离轻浮。诗有六迷:以虚诞为高古,以缓慢为澹宁,以错用意为独善,以诡怪为新奇,以烂熟为稳约,以气少力弱为容易。诗有七德:识理、高古、典丽、风流、精神、质干、体裁。
《文镜秘府论》强调声谱、调声、八种韵、四声论、十七势、十四例、六义、十体、八阶、六志、二十九对等等。

2、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分为绝句和律诗,按每句的字数,又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这种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律诗讲究平仄和押韵、对仗。南北朝时,“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谢朓的山水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的主要诗人。陈子昂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了李白杜甫两大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大致分为两类: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白居易是中唐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的重要诗人。晚唐时期的诗歌赶上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到了宋代,虽不似唐代辉煌,但自由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分减少、叙述、议论增多,重视描摹刻画,采用散文句法,使诗与音乐关系疏远。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

3、
平仄不合格律: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宋之问《送别杜审言》、陈子昂的《晚次乐乡县》、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全诗没有对仗联: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舟中晓望》、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孟郊的《古怨别》、于濆的《辛苦吟》
全诗只有一个对仗联:沈佺期的《杂诗三首(其三)》、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王维的《酬张少府》、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听蜀僧濬弹琴》
首联对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的《春夜别有人》、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岁暮归南山》
纵观上述诗例,作者多以初唐和盛唐时期为主,格律上有齐梁诗歌的痕迹。

4、格律诗的要求,除了替对粘,对仗、还有三尾平、三尾仄的禁忌。而格律词,换一种说法,可以理解为填词时应遵循词牌吧,无论是正体还是变体,都应遵循,与格律诗相比,则没有替对粘、三尾平、三尾仄的要求,对仗则根据词牌特点做出要求。

我评我的:阳光乔,水墨江南,晚晴,天空,哈达山人。
我评的:强红,桂子,云起,白雪诗陌,水墨江南。-----------------------------------------------------------------------------------------------------
------------------------------------------------------------------------------------------------------
国学多项集训班壶中岁月老师授课落梅轩第十七讲作业


1、(选做题)唐宋律绝中,有没有“仄平仄仄仄”的句式?如有,你怎么看?
【回答:唐诗中有这样的句式。
例如:
惜春赠李尹(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色有时尽,公门终日忙。
两衙但不阙,一醉亦何妨。
芳树花团雪,衰翁鬓扑霜。
知君倚年少,未苦惜风光。
(第三句“两衙但不阙”符合仄平仄仄仄)
因为三仄尾是合理的,而这个句式中也照顾到了平起仄收的第二字平、尾字仄,所以我认为它是合理的存在。

2、(必做题)找一首您之前写的一首正格五律,把其中的两句(也可更多)改换成拗句,感受一下当扩大了选词范围后,能否有比原作更好的表达,诗意、诗味能否比原作有提升 。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高入天,千山听杜鹃。
山中正夜雨,树杪重泉。
汉女织橦布,巴人芋田。
文翁教授,不敢凭先贤。

评我者:云泉、子卿、有凤来仪、兰君子、远方
我评:云泉、笑看落花、有凤来仪、兰君子、远方

------------------------------------------------------------------------------------------------------------------------------------------------------------------------------------------
十八讲作业

原诗


《七律·夏日童趣》
作者;落梅轩

池塘霁后碧荷圆,柳下乘凉正欲眠。
忽见儿童捞绿叶,忙铺岸上学神仙。
含情幼女坐依背,唯恐邻兄真入禅。
竹马青梅无限味,风尘不染自生莲。


改过后:
《七律·夏日童趣》
作者;落梅轩

池塘霁后碧荷圆,柳下乘凉正欲眠。
忽见儿童捞绿叶,忙铺岸上学参禅。
含情幼女坐依背,唯恐邻兄真入天。
竹马青梅无限味,风尘不染自如娟。


评我者:云泉、子卿、有凤来仪、兰君子、远方
我评:云泉、笑看落花、有凤来仪、兰君子、远方

-------------------------------------------------------------------------------------------------
----------------------------------------------------------------------------------------------------十九讲作业
一、任选中晚唐著名诗人五人、宋朝著名诗人五人,各选其一首含重字的七律并标注重字,选名篇更佳。

中晚唐著名诗人五人;
1.寄乐天二首 其二(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
羸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
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
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重字‘有’

2.无题
作者:李商隐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重字‘难’

3.旅怀作(一作杜牧诗)(唐·许浑)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促促因吟昼短诗,朝惊秾色暮空枝。
无情春色不长久,有限年光多盛衰。
往事只应随梦里,劳生何处是闲时。
眼前扰扰日一日,暗送白头人不知。

重字‘日’

4.和友人(一作王秀才)伤歌姬(唐·温庭筠)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重字‘月、花、多、情’

5.始闻秋风(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重字‘君’
-----------------------
宋朝著名诗人五人;

1.和赵直中提干韵(宋·辛弃疾)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万事推移本偶然,无亏何处更求全。
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城碍夕阳宜杖履,山供醉眼费云烟。
怪君不顾笙歌误,政拟新诗去鸟边。

重字‘无’

2.依韵酬李光化见寄(宋·范仲淹)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南阳偃息养衰颜,天暖风和近楚关。
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
心怜好鸟来幽院,目送微云过别山。
此景此情聊自慰,是非何极任循环。

重字‘此’

3.望江道中(宋·陆游)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
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重字‘力’

4.寄题宜城县射亭(庆历六年)(宋·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作邑三年事事勤,宜城风物自君新。
已能为政留遗爱,何必栽花遗后人。
蔼若芝兰芳可袭,温如金玉粹而纯。
友朋欣慕自如此,何况斯民父母亲。

重字‘何’

5.家园小酌二首 其一(宋·陆游)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旋作园庐指顾成,柳阴已复著啼莺。
百年更把几杯酒,一月元无三日晴。
鸥鹭向人殊耐久,山林与世本无营。
小诗漫付儿曹诵,不用韩公说有声。

重字‘无’




二、以“夏雨”为主题,作五律一首,题目自拟,要求以诗序为题,至少30字以上。创作完成后按 以下要求自评:




前几天因出去玩,突然天降急雨,在公园亭子里避雨,




因是所见,当时景色很美。




但还是写不出当时的景色和感受,因此而得小诗。








五律·夏雨



作者:落梅轩

夏午池塘雨,亭轩望景新。

精帘垂到地,岸柳洗蒙尘。

珠打碧荷跳,蛙鸣鱼影贫。

凉风駆暑热,娟娟物近人。




评我者:云泉、子卿、有凤来仪、兰君子、远方
我评:云泉、笑看落花、有凤来仪、兰君子、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5 17: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读你 于 2019-10-5 19:46 编辑

国学多项集训班壶中岁月老师授课第十六讲作业

G组读你
一、布置作业如下:
1、讲课中提到的王昌龄的《诗格》、皎然的《诗式》其实大概率是后人伪托的,网上特别是一些阅读软件(如qq阅读、京东读书、网易阅读、天翼阅读)中都能免费阅读或下载,建议找来阅读,篇幅都不长。这两本书虽然有伪托之嫌,但基本能代表唐代的诗歌研究理论,原因是书中的内容大多是从《文镜秘府论》中选抄或进行简单的加工而来。如能结合《文镜秘府论》一起阅读,相信会有很大收获。

答:王氏《诗格》认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所谓物境,即“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镜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所谓情境,即“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所谓意境,即“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王氏所说的三境,从构思创作的过程看,强调要源于生活,对自然景物要有所体验,申之于心,处身于境”,重视喜怒哀乐感情的体验及形象思维、艺术想象力的发挥等。从修辞的角度看,所强调的表达物境,以写山水诗为例,要求得其“形似”,即描绘得要维妙维肖。这与他在另一处所说的“目睹其物,即人于心,心通其物,物通即言。言其状,须似其景。”。意思是相通的。至于表达情境、意境,则要求“深得其情”,“得其真”,即描写的情与事要真实、自然,具有使人感动、引人共鸣的艺术魅力。

2、你认为“格律诗”中的“格”应该如何来理解?你能否分别从“风格、作法、形式”来对格律诗作一个完整全面科学的定义,或者你是如何理解什么叫“格律诗”?
答:格律是旧体诗诗人必修的一项基本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现代诗则没有这种要求。许多人都错误地认为,格律限制了诗词才情的发挥,诗词当以意境为上,至于符不符合平仄并不重要。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格律诗是长久以来发展而来的,最初并没有格律一说,只有押韵,像我们所熟知的《诗经》,《楚辞》和魏晋诗,都不讲究格律,到了唐朝,才形成了完美的格律诗,一直延续至今。崔颢的《黄鹤楼》乃是七律的雏形,杜甫善于七律,将七律给发扬光大了,到了李商隐时期,就形成了对仗精工,形式完美的格律诗了。格律诗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意境,当诗词格律与意境发生了矛盾的时候,究竟是平仄更重要,还是意境更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觉得格律是基础,格律更加重要,它可以让作者以规范,无规矩则不成方圆。

3、从唐诗中挑出若干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
A、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不合律诗要求。选5首。
(1)古朗月行 /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 魏晋/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3)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5)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B、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完全符合律诗要求。全诗没有对仗联的选5首。
(1)舟中晓望/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在,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
(2洛中送奚三还扬州/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3)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4)古怨别/孟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5)辛苦吟/于濆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C、全诗只有一个对仗联的选3~5首。
(1)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D、首联对仗的选2首。
(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2)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E、选完后思考一下,这些作品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间上有什么较明显的特征?
答:这些作品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间上几乎都是在唐朝,而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但在格律上还是比较自由。只有到了近体诗后才讲求严格的格律。
4、有“格律诗”的说法,但是有“格律词”的说法吗?为什么?
答: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而格律词派起源于唐末、五代的花间派,盛行于宋代词坛,是词家的主要流派之一。南宋苟安,一些词家逃避现实,学习周邦彦,专在词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刻意求工,重视声律,讲究辞藻,形成了词史上的格律词派。从词史的角度看,格律词派产生有其主客观的原因,客观上,是格律词派不满辛派词人的豪放叫嚣,矫枉过正。主观上,是钻了牛角尖于是走上了钻研声韵,探讨技巧的道路,在词的格律技巧上起到了演变的作用。

二、互拍作业:作业发班群与五人互评后连同五位互评同学名单一起发论坛。(互评不足无效)

拍我,迷茫,桂子,枫叶正红,水中月,玉玲珑我拍,水中月,桂子,枫叶正红,歌声与微笑,迷茫


国学多项集训班壶中岁月老师授课第十七讲布置作业
       G组组长读你

一、 思考题:
1、(选做题)唐宋律绝中,有没有“仄平仄仄仄”的句式?如有,你怎么看?
答:唐宋律诗和绝句中,有 “仄平仄仄仄”的句式,
如:孟浩然《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仄仄仄平仄,平平中仄平。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中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如:孟浩然《西山寻辛谔》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
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
仄仄仄平仄,平平中仄平。
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中。
虽然句式只应守寂寞,款言忘景夕,是三仄尾,现在读起来也比较拗口,但在唐代是诗词的一个昌盛时期,我想诗人是比较遵守格律的,要不何以流芳千载呢。
我想我们初学诗词,还是循规蹈纪好点。
2、(必做题)找一首您之前写的一首正格五律,把其中的两句(也可更多)改换成拗句,感受一下当扩大了选词范围后,能否有比原作更好的表达,诗意、诗味能否比原作有提升 。
答:五律  酒
            
松下石几明,灯光照树清。
平仄仄中平,平平仄仄平。
店前人影去,村后笛声鸣。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煮酒是非道,品茶今古评。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中。
醉中多少事,挚友把心倾。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修改为拗句如下:
五律  酒
松下石几明,灯光照树清。
平仄仄中平,平平仄仄平。
店前月影去,村后笛声鸣。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煮酒是非道,品茶今古评。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中。
醉中不少事,挚友把心倾。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拍我,强红,沧海,水中月,玉玲珑,枫叶正红
我拍,强红,迷茫,桂子,水中月,玉玲珑

第 十八讲作业:
G组读你
一、布置作业 思考题:
1、找出自己以前写的一首用古音写的五律或七律作品,将其调整为符合新韵的今音律诗。
古音:平水韵
五律 山寺
古寺凌云起,危崖一径通。
晨香流竹韵,晚罄响松风。
日落山犹寂,人归念亦空。
清门如有意,甘作守林翁。
改后:中华新韵
五律 山寺
古寺凌云起,危崖一径通。
晨香流竹韵,晚罄绕樵翁。
日落山犹寂,人归念亦空。
清门如有意,甘作守林松。

2、从声韵上简述自己对这两篇作品的感受,至少100字。今音依《中华新韵》或《中华通韵》均可。
答:通过这两首诗替换检测,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搜韵结果,从声韵上对这两篇作品,我个人感受还是古音选韵比较窄,而今音选韵比较宽。用普通话标准音来吟诵诗歌虽然也有起伏跌宕之美感,但是用古音朗读感觉感觉就是不一样。建议写诗词还是平水韵好用。
拍我,沧海,玉玲珑,水中月,歌声与微笑,迷茫
我拍,迷茫,强红,水中月,强红,桂子
第十九讲作业
第一题互评毕(略)
二、以“夏雨”为主题,作五律一首,题目自拟,要求以诗序为题,至少30字以上。创作完成后按 以下要求自评:
1、行文质朴古拙、忌妍辞俪句;
2、意境高逸旷达、忌衡物穷理;
3、格律、禁忌等可依本课程教学内容处理并在自评中注明,如“起句用三仄尾”、“某句有挤韵一,避无可避”、“重某字”之类。
夏雨
狂风乍起折枝断,电闪雷鸣惊路人,
脚踏之中淹膝盖,车行之处溅全身。
花摇碎影芳香落,燕返泥巢苏梦沉。
待到云开时雾散,又看山涧彩虹轮。
拍我,迷茫,桂子,强红,沧海。水中月
我拍,水中月,歌声与微笑,迷茫,枫叶正红,强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21:00 , Processed in 0.0707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