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招剑封喉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七讲汉组作业楼下评楼上

[复制链接]

31

主题

973

帖子

22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9-8 13: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青儿 于 2016-9-8 13:29 编辑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汉组第七讲作业      汉39-青儿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
    我认为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就是世袭制的弊端。打天下的时候,一心在“打”字上,那时候是同仇敌忾,也顾不上去考虑事成之后怎么分配,那时候也都是真诚的。君王从心里也是愿意同他的伙伴同享天下的,而功臣也相信君王不会亏待他们,所以上下一心,同生死,共患难。
    但是立国之后,君王与功臣的矛盾就摆到了前台。功劳越大的臣子,越是矛盾大。作为君王来说,不厚封他们,会被当作无义,重用了他们又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特别是那些功臣都是与君王同生共死的老战友,按说要分享江山的,但作为国家体制来说,又不允许他们过多的染指。就是说功臣对国家的财富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而好多功臣看不透这一点,总想让君王时刻记得他们的功劳,而不仅想喝汤,还要与君王分肉吃。而君主制是唯一的,是排他的。这个矛盾自古就是不可调和的。
    特别是刘邦这样的草根君王,功臣的功劳更大,一个团队的浴血奋战,最终只有一个人有所有权。如果出于仁义与功臣们分享江山,就会威胁到储君的平安。俗话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欲壑难填。即使封了王,分了地,允许他参与朝政,很多人摆不好自己的位置。比如韩信,他虽然感激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但他自立齐王过早的表露了他的野心,之所以当初不杀他,是因为还需要他,立国后肯定会收拾他。
    而储君往往对于国家的建立是没有功劳的,都坐享其成父辈的余荫。历史上被权臣欺负的储君比比皆是。作为现任君主,为了后世的平安,必须要扫除障碍。于是,君王与功臣的矛盾就是永远存在的。为此,历史上流了很多的血,甚至不亚于立国前的战争。相对来说做的好的就是宋朝的“杯酒释兵权”了,算是做到了兵不血刃。明朝的“火烧庆功楼”就太惨了。就连明智的刘伯温也没有逃脱一死。这其实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真要解决,只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体制,采取君主立宪制,或者干脆取消世袭制。比如共和国,让国家成为大众的国家,让人民当家做主人。让财富成为人民的共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君臣之间的矛盾。当然任何体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矛盾依然存在,但比起世袭制的血拼就温柔的多了。个见。
  

点评

问好青青:分析的全面,细致,深刻。最佩服给出的良方“建立共和”。  发表于 2016-9-10 1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78

帖子

12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7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9-10 11: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是数不胜数,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悖论。“走狗烹,良弓藏”对于功臣来说是悲剧,对于帝王来说是必须。这也是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要,与时俱进嘛。姚想避免流血悲剧的发生和重演,我觉得应该主要是在臣子身上。因为你不可能要求帝王不忘初心,保持一份共患难时的心态。只能要求自己明白当前所处的环境,今非昔比,主动收敛,低调规矩,最明智的是退隐,远离帝王,让他觉得王位巩固了,没有危机了,臣子就自然避免了杀身之祸,就安全了。除非谁敢去要求帝王应该如何如何......。
   

点评

都一样同学好,你的作业简单明了,观点明确,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发表于 2016-9-21 1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9-21 13: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鲁慧文 于 2016-9-21 14:18 编辑

资治通鉴三年级第七讲作业,汉34-慧文
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功臣不外乎有的是功高震主,有的是兵权太大,第一个没啥说的,在民间的影响力太大,本来打来的天下,是以皇帝为尊的,功臣的声望太高就显不出来帝王了,第二个,兵权,在战场上的情意是出生入死培养出来的,不是简单就可以说的清的,可以奋不顾身的,所以必须清理,兵权不是说撤就撤出来的,影响大了,臣子一出来,就有无数的军队响应,谁能放心?
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讲,消除隐患也无可厚非,为了江山稳固;从功臣的角度来说就感觉出生入死的结果就是过河拆桥,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解决这种悲剧的方式感觉还是从功臣这个角度来改变,大势已定,江山已成,就应该退隐江湖,淡出名利,保全自己。但能打下天下来的功臣大多都是个性很强的人,大多都不能接受隐退,所以每每开国之后就发生流血事件,实乃无奈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6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0-6 17: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04-冰灵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自古帝王与功臣之间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汉朝的江山,韩信的功劳很大,当天下稳定时,韩信就成了大汉替在的威胁了。诛杀开国功臣和铲除异己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维护皇权。我想唯一有可能的办法是功臣在打下江山后主动退隐,以便让帝王放心,这样才可以保命。

点评

对,就像杯酒释兵权。  发表于 2016-11-20 14: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486

帖子

15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1-20 14: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17无题作业:
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类杯酒释兵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924

帖子

56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1-9 2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09-兰亭王作业:
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定性,
因为功高妨主从来不是一件玩笑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空穴来风.管理者当然要当心身边的危机,不然就不是个合格的管理者.
还有就是造成这样的矛盾在于功臣离皇帝的位置太近了
解决的办法永远也没有
而帝王权术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
小规模的意识矛盾不会导致皇上与臣下、或者说老板与部下之间的冲突,是有一定积累造成的。
只是双方协力完成某个目标时意识矛盾转为隐性,然后再由长期稳定的时间中慢慢爆发出来,最终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变成大的矛盾冲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9

帖子

5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3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7-23 08: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11疏雨滴梧桐
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怎么样才能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几乎在很多朝庭都出现在这样的事,皇帝害怕吧,“杯酒释兵权”的处理还算是仁义的,更多的是功臣都没啥好结果。不需要你出力了,你在旁边还危险,除掉就是最安心的办法了,江山都是建立在杀戮基础上的,为了坐稳江山,也不怕牺牲谁。功高盖主的事更危险,所以处理这的事,就需要学聪明,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为自己留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3

帖子

6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5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8-13 06: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44-睿韬
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似乎每次改朝换代都会对功臣诛杀,一来是功高震主,居功自傲,再就是想从皇帝手里分一杯羹,而皇帝又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过去,要想全身而退,最好的方法就是淡泊名利,适可而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9 04:20 , Processed in 0.0604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