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醉舞可乐 于 2025-8-20 21:18 编辑
小渔村50绝七律班第一讲至第二十五讲寻芳01-碧波涟漪情毕业作业汇总:
==========
第一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作业内容:
一、问答题:①什么是近体诗?②什么是格律?
答:(1)近体诗是指从齐梁体、永明体到今体诗之间这段时间的诗作品。
(2)格律是格和律的统称,是指在字数,句发,章法,音律等方面的规定。格就是格式,包括平仄、字数、对,粘、替、对仗、押韵以及起承转合。律包括音律、声律、和韵律。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仄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仄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仄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a)标出平仄
b)找出入声字:一、曲、局、作、禄。
c)标明起、承、转、合分别是哪几句?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首联起)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近相亲水中鸥。(颔联承)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颈联转)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尾联合)
三、任选题:有格律诗基础的同学,以“人间四月天”为主题,创作七律一首,题目自拟,韵部自选。(本题做摸底参考用,不要求评阅老师给予评阅。)
人间四月天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小草青青碧水边,黄莺啼树自悠然。
牡丹朵朵姿容俏,彩蝶双双舞袖翩。
堤岸老翁垂钓饵,野田稚子放飞鸢。
沿途美景惹人醉,忙把风光赋锦笺。
==========
第二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一、问答题:
①识别入声字有哪几种方
法?
答:(1)排除法 (2) 重点注意法 (3)偏旁类推法 (4)记诵名作法 (5)勤查典籍法
②请写出几个古代平仄两读
意义不变的字。
答:看、望、忘、醒、漫。
③请写出几个古代平仄两读
而意义不同的字。
答:为、长、传、担、将。
二、找一首七律,标出平仄,并找出入声字,包括题目。
赋江湖伟观
宋代 · 王志道
东南王气萃钱塘,襟带江湖国势强。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万顷烟波流德泽,四时弦管乐丰穰。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帆归别浦鱼盐聚,雨过平堤草木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欲赋上林才不逮,举头三祝寿无疆。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国、德、泽、乐、别、木、欲、祝。
三、任选题:有格律诗基础的同学,以“春节”为主题,创作七律一首,题目自拟,
韵部自选。
春节感怀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爆竹声声不夜天,阖家团聚乐悠然。
寒梅枝上娇容艳,玉蝶风中舞态翩。
门贴春联昌运至,凤归桐树吉祥延。
儿孙猜谜添雅趣,美酒同斟话巳年。
==========
第三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一、问答题:
1、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是什么?
答: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即:①字数相等,②内容相关,③词性相当,④结构相称,⑤节奏相应,⑥平仄相谐。
2、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答: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二、对句练习,要求符合对联六要素:
1.
出句:风扫阶前叶【顺眼阳光】
对句:雨催陌上花【碧波涟漪情】
2.
出句:杜宇声声思故里【顺眼阳光】
对句:佳人默默盼归舟【碧波涟漪情】
==========
第四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一、问答题:词组结构的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介宾式,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请例说明。
答:1.联合式 又称并列式,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
①同义联合、名词+名词、如:杨柳、山岭
动动+动词 如:撰写、降落
形容词+形容词 如:丰富、贫穷
②反义联合
名词+名词 如:功过、恩怨
动词+动词 如:成败、有无
形容词+形容词 如:高低、冷暖
2.偏正式
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者像枝叶,后者像树的根干。
①形容词或名词、动词、数量词、代词+名词 如:此园、蓬门、归程、三江
②形容词或副词、动词+动词 如:休想、快走、扑打、轰鸣
3.主谓式
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部分。包括
①名词+动词 如:蝉鸣、虎啸、花开
②名词+形容词 如:心急、胆怯、官清
4.动宾式
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表示动作或行为,后者表示动作或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
格式 动词+名词或代词 如:知己、治国、读书
5.动补式
又称补充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在整个词义上,以前者为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补语。
格式 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副词 如:改正、提高、说明
6.介宾式
介词把它所带的宾语介绍给主语,介词在前、宾语在后。介宾式可以短到两个字,长到好几个字。
格式 介词+名词或代词 如:于此、向前方、在山水间
二、对句练习,注意词组结构对应:
1.
出句:寂寂珠帘空对月【西贝】
对句:纤纤少女枉凝眉【碧波涟漪情】
2.
出句:细数落花眉未展【只字不提】
对句:闲吟秋月念犹深【碧波涟漪情】
==========
第五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一、什么是平水韵? 新韵和平水韵最原则的区别在哪里?
答:“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也就是我们作诗所用的韵书依据,它把全部的汉语分成106个韵,以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因为平声字较多,所以分成上平声与下平声,即平声字上卷、平声字下卷之义,没有别的含义。
《新韵》和《平水韵》最原则的区别在于:《平水韵》有入声字,而《新韵》没有入声字。《新韵》中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二、什么是“替”“对”“粘”?
答:(1)平仄在本句中是相交替的;叫“相替”
(2)平仄在对句中是相对立的;叫“相对”
( 3 ) 平仄在上下联相近的两句间是相粘的,叫“相粘”
三、根据例诗,回答问题:
例诗:
九日登高(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上面的七律属哪个韵部,给例诗标出平仄。
答:这首七律属于下半十一尤。
九日登高(唐•王昌龄)
仄仄平平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这首七律是什么格式?
答:是平起平收式。
3、找出入声字;
答:日,北,歇,菊,插,作,说,得。
4、并写出全部的替对黏。
答:替:
第一联:“山”和“近”,“近”和“皇”。“景”和“阳”,“阳”和“北”。都是替。
第二联:“歇”和“皋”,“皋”和“菊”。“飞”和“苑”,“苑”和“梨”。都是替。
第三联:“萸”和“鬓”,“鬓”和“宜”。“翠”和“钗”,“钗”和“作”。都是替。
第三联:“说”和“潜”,“潜”和“下”。“曾”和“邮”,“见”和“风”。都是替。
对:
第一句和第二句:“山”和“景”,“近”和“阳”,“皇”和“北”。都是相对。
第三句和第四句:“歇”和“飞”,“皋”和“苑”,“菊”和“梨”,“润”和“秋”。都是对。
第五句和第六句:“萸”和“翠”,“鬓”和“钗”,“宜”和“作”,“寿”和“愁”。都是对。
第七句和第八句:“说”和“曾”,“潜”和“见”,“下”和“风”,“醉”和“流”。都是对。
粘:
第二句和第三句:“景”和“歇”,“阳”和“皋”,“北”和“菊”。都是粘。
第四句和第五句:“飞”和“萸”,“苑”和“鬓”,“梨”和“宜”。都是粘。
第六句和第七句:“翠”和“说”,“钗”和“潜”,“作”和“下”。都是粘。
四、根据律诗相“替、对、粘”的规律推导出另外三种七律格式,即“平起仄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西瓜: 08-20 21:14:26
==========
第六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赏桃花
灼灼夭桃陌上开,八方游客慕名来。
黄莺叶底吟佳句,彩蝶花间吻粉腮,
小径徐行染长袖,清词频赋有高才。
夕阳斜挂天将暮,相约兰亭饮一杯。
==========
第七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一、问答部分:
1、什么是拗句?
答:“拗”就是不顺。句子的某个字出律,平仄不合常规。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2、什么是拗救?
答: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
3、常用的拗救一共有几种?
答:一共有两种,本句自救,对句相救。
二、先标出平仄,然后指出下面这首诗的拗句和拗救的方法。
七律·夜泊水村
作者: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未勒铭。
仄仄平。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泣新亭。
仄平平。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无再青。
平仄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落寒汀。
仄平平。
此诗的拗句及拗救方法:
1. 颔联出句“老子犹堪绝大漠”,出现三仄尾,属于半拗句,可救可不救。
对句“诸君何至泣新亭”。对句相救,“何”救“绝”。
2. 颈联出句“一身报国有万死”出现五连仄,必须得救。
对句“双鬓向人无再青”相救,“无”救“有”“万”
3.尾联“记取江湖泊船处” 本句自救,“船”救“泊”。
==========
第八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清明节
陌上梨花开似雪,杜鹃啼血泪难禁。
至亲一去天堂远,容貌唯期梦里寻。
人跪坟前思往事,风吹野外念慈音。
千言万语无从寄,且赋新诗表寸心。
==========
第九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暮春
漫步青堤日渐长,小河尽染落花香。
黄莺不语红尘事,紫燕翩飞碧水塘。
田里禾苗迎客舞,阶前老柳系愁肠。
谁言春去无佳景,湖上芙蓉自吐芳。
==========
第十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一、问答部分
1.、本讲一共讲了多少种起句的方式,分别都是什么?
答:有三种方式。
①对仗法 ②比兴法 ③交代时间地点景物。
二、创作部分百花盛开春天来了,请写一首《七律·牡丹》要求用平水韵,韵部不限。
七律*牡丹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残红落尽始芬芳,淡雅迷人西子妆。
俏立风中传笑语,轻摇枝上递清香。
几双彩蝶花丛舞,数只鸟儿碧落翔。
墨客皆吟真国色,丹心独抱入诗行。
==========
第十一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初夏
绿树成茵日渐长,残花落尽豆槐芳。
黄莺懒懒浅吟少,紫燕翩翩任意翔。
陌上禾苗展颜笑,池中菡萏溢清香。
闲来细说田园事,小字轻拈诗几行。
==========
第十二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一,承是什么?
答:“承”指的是颔联(第三、四句),它在整首诗中起着承接首联、为后续内容做铺垫的重要作用。
二、承接的几种方法都是什么?答:景承; 意承;点题。
三、以【月季】为题写一首七律,中间四句要求对仗.
七律*月季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夭桃浓艳赖春风,独尔枝头四季红。
曾与梨花妆世界,亦随黄菊舞晴空。
姿容娇美称皇后,丽质天生引目瞳。
墨客三千拈小字,一身清逸韵无穷。
==========
第十三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1.承接写作手法分几种?
(1)顺承(2)递进式承接(3并列承接(4)一问一答(5)逆承共5种承接方式
2.简述如何学好颔联?
(1)颔联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 (2)承接首联,一浪接一浪,稳建顺承起的立意。要气脉想通。意境相连。自然按着起的意境来继续深入地描写。
(3)“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要摇曳多姿。有分承,有明承,有暗承,无论哪种的方法,依据承在构思布局,考虑事物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在描写时和起的描写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所以对景的描写有限制,而承没有限制,可以放手大笔墨的进行描写。起句平平,而承句美妙生动。注意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诗在一联两句之间衔接问题。如果起靠的是事物名词,那么承靠的就是动词。而承的事物,必须要承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这是必须的。更重要必须使画面生动起来。总之不能只顾描写而忘记主题。
(6)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哪一句该承接哪一句或哪几个字,有严格的章法,须一丝不苟。
(7)注意起如果是急起,那么承宜缓。起如果缓解承宜坚挺赴之。其中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螺旋式描述之。景为实,情为虚。前实后虚,前虚后实。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难收生动灵空之致,渊永超迈之妙。
(8)一般颔联后分句的最后三字要为颈联做铺垫。和准备。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环节。不能割裂开。承是起的辅佐。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进行扩展,提升深入。使得起的意境更有力度。
3.
七律*母亲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槐花串串又芬芳,白发频添岁月长。
灯下缝衣情意厚,厨中做菜满堂香。
娇儿万里常牵挂,书信几封问吉祥。
似海深恩无以报,余生相伴共安康。
==========
第十四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一,回答问题,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转的七种方法:
一,景入情转法,即以抒情为主。注意1.不疏远 2.不脱离。3.承上启下。4.为合埋伏笔。
二1.什么叫反转法?即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但主旨一样,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同时还要和承,合有关联。
2.什么叫交互为文?互文就是交错为文,也称互文见义,意思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三,直抒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即——就是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
五,地点转法,即——就是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地点不同。
六,写意转法,即转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就是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可以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二,以“荷”为题写一首七律。
七律*咏荷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蝉声阵阵柳成荫,十里荷香自醉人。
彩蝶纷飞枝上立,良朋静赏翠湖滨。
风摇伞盖涟漪荡,鱼戏芳丛曳舞频。
根植淤泥犹未改,冰肌玉骨不粘尘。
==========
第十五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1、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分别都是什么?
答:本讲讲的合的写法分别有以下几种:
A:从作用上可以分为首尾呼应式、点意式、概括式;
B: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以景作结、抒情作结、以发问作结、以发问作结、以判断句作结、以判断句作结、托梦寄意结法;
C:从结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就题作结、就题作结。
2
七律*夏夜思亲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银辉悄透碧纱窗,独坐闺中倚竹床。
蛙鼓声声难入梦,榴花朵朵自飘香。
轻拈小字传雅韵,谨托行云寄远方。
待得娇儿归故里,佳肴亲做共欢尝。
==========
第十六讲作业
七律*端午有感
榴花似火麦梢黄,门上轻飘艾叶香。
素手纤纤珠米裹,彩丝紧紧枣儿藏。
闲谈以往龙舟赛,细说而今国运昌。
华夏子孙须谨记,汨罗江畔祭忠良。
==========
第十七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咏包拯
铁面无私不畏权,心中常把万民牵。
陈州认母救皇后,金殿立威惩要员。
大义灭亲刚纪整,廉明奉法美名传。
为官之道当须记,效仿包公胜古贤。
==========
第十八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王昭君
落雁仙姿入深宫,贪财画匠妒娇红。
远离汉室胡尘远,一曲琵琶沙路中。
泪滴他乡心寂寞,花残塞上恨无穷。
芳魂永驻冰霜域,为国捐躯傲宇穹。
==========
第十九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西瓜
此种原为西域来,今朝是处野田栽。
香浮玉齿牙生液,凉入丹心胃作陪。
千点樱桃藏翠色,一团膏泽胜山莓。
炎炎夏日阳如火,相约品尝同乐哉。
==========
第二十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合欢树
十载夫妻恩爱长,居家总忆旧时光。
京城赶考曾相诺,金榜题名定返乡。
一别经年无讯息,万千秀发染清霜。
苦情树下柔肠断,岁岁花开各自忙。
==========
第二十一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梅雨有感
雨霁云开菡萏香,清晨漫步小池塘。
擎天翠盖风中舞,戏水鸳鸯叶底藏。
稚子频催留好景,同窗细数旧时光。
耳边阵阵蛙声闹,似见金秋遍地粮。
==========
第二十二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春柳
亭亭玉立小村边,懒与百花比娇妍。
紫燕未来新绿吐,和风轻曳舞姿翩。
庭前乱絮如飞雪,楼际青枝似碧弦。
长忆美人桥上别,何时再聚手相牵。
==========
第23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破茧成蝶
蚕茧千重困尔身,独居暗室养精神。
风吹雨打何言苦,雪压霜欺怎惧辛。
万缕香丝终破出,一朝彩蝶自成仁。
从今振翅百花蕊,不羡王侯只慕春。
==========
第二十四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问答题:
1.起句按手法分有哪14种分法?
答:(1)明起;(2)借景抒情起;(3)暗起;(4)托物起兴;(5)写景入手法;(6)引事起;(7)抒情开头起;(8)引起;(9)反起;(10)开门贝山;(11)问答发问式;(12)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出所咏之物来(兴);(13)陈述式;(14)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2.起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1) 起必须直入主题;(2)与主题物事要有关联,也要和主题物事保持距离;(3) 两句之间要有联系。
3.承句按内容分有哪3种分法?
答:(1)景承;(2)意承;(3)点题。
4.按写作手法分有哪5种分法?
答:(1)顺承;(2)递进式承接;(3)并列承接;(4)一问一答;(5)逆承。
5.转句有哪7种转法?
答:(1)景入情转法;(2)反转法;(3)直抒扩转法;(4)进一层转法;(5)地点转法;(6)写意转法;(7)抒情转法。
6.转句在全篇的作用是什么?
答: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阐明主旨。可以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的意思相应相避,要有变化。转与承的连接,须是颌联后三字和颈联前二字字面上的连接。
==========
第二十五讲作业
寻芳01-碧波涟漪情
七律*学诗感怀
良朋相约学诗章,同聚渔村研宋唐。
月洒银辉思妙句,风吹菡萏递清香。
恩师屏内疑难解,众友心中美味尝。
待得青堤杨柳绿,邀来李杜赏群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