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4032*翠色和烟 [size=12.0000pt]一、填空题 [size=12.0000pt]1. 《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size=12.0000pt]1. 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的人法天思想和治国思想,通过构建以“礼”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将儒家的礼治、仁政、中庸、伦理本位等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治国规范,虽可能是儒家对古代制度的理想化整合,却成为后世儒家推崇的“王道”范本,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理念与伦理秩序。 2. 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其次,宋代以后,《仪礼》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从唐代的开元礼到宋代的《政和五礼新仪》、《大明集礼》,乃至《大清会典》,皇室主要成员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以及聘礼、觐礼等,都是以《仪礼》作为蓝本,加以损益而成的。 再次,由于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仪礼》在宋代时还起过捍卫民族文化的作用。 《仪礼》的社会作用: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size=12.0000pt]1. 敖不可长 【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示例】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近义词】欲不可从 【反义词】安分守己 2. 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示例】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博文强识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 啜菽饮水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示例】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4. 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示例】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5. 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示例】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6. 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示例】《冷眼观》第12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7. 教学相长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例】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近义词】互教互学 【反义词】兼容并包 8. 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示例】明 ·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殀寿不贰,修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乎!” 【反义词】半途而废 9. 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示例】“新落成的摩天大楼,不论外观或内部装潢,都十分美轮美奂。” 10. 师严道尊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示例】“师严道尊,教乃可施。”王守仁 【近义词】师道尊严、尊师重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