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浅醉清风 于 2019-3-7 23:29 编辑
H27-醉清风 国学多项集训班第二讲作业(H组):
1、本节课你的学习收获是什么?写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答: 学习了七言成联的词句组成、意境构成、如诗词画、妥当切题,并仔细学习体会了例联的的意境、用词、画面、诗家语和切题,受益匪浅。
2、认真学习讲义按照作业要求写一副七言成联,沧浪亭。 答:
题沧浪亭 沧浪泛棹方明道 碕礒营亭始印心
题沧浪亭 半世浮沉徒面水 一生坎坷枉看山
题沧浪亭 璀璨明贤思仰止 沧浪胜境驻瑶华
题沧浪亭 沧浪泛棹方明道,探香馆幽思,循池榭静吟,半世浮沉徒面水; 碕礒营亭始印心,慕明贤仰止,随青莲隐逸,一生坎坷枉看山。
注释: 1、沧浪。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2,青苍色,多指水色。3,借指青苍色的水。4,形容头发斑白。5,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6,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东北,有沧浪水,在盱江东,由南向北,注入盱江。 2、沧浪亭。宋、庆历四年文人苏舜钦所创,原亭置北埼,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抚宋荦移此山岭。沧浪亭南侧明亮处修建明道堂。明道堂后侧西部为五百名贤祠。祠南侧为翠玲珑,北侧为面水轩。临水建筑有静吟、藕花水榭。另有清香馆、闻妙香室、瑶华境界、见心书屋、步碕、印心石屋、看山楼等,诸堂构以廊贯通。 3、沧浪泛棹方明道。《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明道堂,位于园内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为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创,龚苏舜钦《沧浪亭》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 4、探香馆幽思。清香馆,又名“木犀亭”。 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时所题。袭唐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之意,故名。 5、循池榭静吟。藕花水榭。观鱼处,又名“静吟”。 庄子语“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故取名“观鱼处”。 6、半世浮沉徒面水。面水轩,原为“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袭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之意,故名。 7、碕礒营亭始印心。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处,为一假山石洞。碕礒,山石不平貌。《楚辞·淮南小山》:“嶔岑碕礒兮,硱磳磈硊。” 洪兴祖 补注:“碕礒,石貌。”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迤逦碕礒兮,大极之连山。” 唐 徐彦伯 《淮亭吟》:“山碕礒兮隈曲,水涓涟兮洞汩。” 8、慕明贤仰止。五百名贤祠,此祠道光七年陶澍所创,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仰止亭,袭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而名。 9、随青莲隐逸。沧浪一词,饱含隐逸意象。参考《“沧浪之水”与中国文人的隐逸意识》(杜高琴)一文。 10、一生坎坷枉看山。看山楼,位于明道堂南侧山石之上,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创建,取卢集诗:“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之意,故名。
评我:H31-仙子,B23-林远,纪检主任-漠烟,A35-碧畦,M35-莫愁。 我评:H31-仙子,纪检主任-漠烟,C23-花草公子,B09-心飞,G21-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