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962|回复: 27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七讲汉组作业楼下评楼上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340

帖子

13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3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9-3 2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0

主题

33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9-4 10:2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一:從理論上來說,打仗的高手未必是治世之能臣,而和平年代也不需要那麼多常備軍。所以 ,解除這些人的兵權 ,想法是對的。其二:貿然解除兵權,不但讓當事者,也讓民眾不免產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喟歎,不利於國家的安定團結。其三:宋太祖趙匡胤似乎提供了一個好的模板——杯酒釋兵權。但是這得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那些人確實沒有野心,願意富貴終老,相忘於江湖。權利就像男人的一劑春藥,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所以,不是在哪朝哪代都能像趙匡胤一樣用得得心應手。更何況,這種對有能力的武將的戒備心理,給宋朝留下了一個嚴重的後遺症,以為只要沒有人手里有強大的軍隊,國家就能太平無事。這直接導致了面對外侮時一味退讓,花錢買平安,最終導致宋滅于崖山的命運。若論好的辦法,應該是權利制衡吧,軍隊統帥的權利在平時有所制約,在外敵入侵的特別時刻,給予統治權,但是決斷權在國家首腦手裡。即現代國家首腦同時是三軍統帥。“槍桿子裡邊出政權”是對的,掌握不了國家機器就無法掌握國家政治。

点评

向朋友问好。分析精彩,如风学习了。  发表于 2016-9-4 17: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75

帖子

71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9-4 17: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30-如沐春风  资治通鉴三年级第七讲作业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怎么样才能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我认为就“功臣与帝王”这个前提来讲,化解很难,因为人本性贪婪,人从来不会克服这个本性,因而权利之争从来不会停止。如果真有化解的可能,那么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从帝王方面来说,“杯酒释兵权”,威逼利诱功臣交出家伙,老老实实听话,该干活干活,该养老养老,想造反,绝无可能。
第二,从功臣方面来说,要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功高震主那是要付出生命乃至全家老少的生命的,及时主动抽身为妙:要么做出贪恋金钱土地美女玩物丧志之态,让帝王觉得这不过是一个没有野心的酒色之徒,不再起防范之心;要么抱病还乡,躬耕南亩,彻底不跟皇帝玩了,远离权利圈,远离是非和邪恶。
第三,把这个前提打破,就是改变这种皇权制度,不搞极权,而是如现代国家一样,搞些权利制衡,或许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当然,这就超出本题所讨论的范围了。

点评

问好如风,先从帝王、功臣两个方面谈了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的可能性,然后指出了化解的可能性,我看了深受启发。  发表于 2016-9-4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1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9-4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秋节 于 2016-10-27 21:23 编辑

汉07中秋节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功臣和帝王对于一个建造一个王朝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在王朝的初创阶段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分彼此;可是一但到了王朝的政权稳定下来时君臣相互猜疑,杀功臣弑君主的事也在历朝历代重演的事情也不少。在历史上不流血的化解也不是没有,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善待功臣,唐代的郭子仪主要是其向皇帝“示弱”做人低调`表示自己无反心,也得到了善终。真正能你得上功臣安然退休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还真的没有,功臣想退下来,皇帝不放心,或是功臣不想退下来,初皇帝硬夺权后还会对时局发挥作用的情形也是很常见的。
帝王与功臣之间的关系人与武器的关系,当战争来时人就要拿起武器去作战,当没有战争时,就要把武器放好,正所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如果帝王与功臣能有这样的一种心态,他们的问题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点评

问好中秋节,分析得有理,我们看清了这一点,对现实也是有好处的。学习了。  发表于 2016-9-5 0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5 08: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三年级汉15轻寒一剪梅 第七讲作业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怎么样才能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同生死易,共富贵难。君臣如此,夫妻如此,朋友亦如此。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当外部矛盾激化时,内部矛盾会被忽视,同时,因为外部矛盾的存在,使人心产生不安全感,急于寻求同伴和保护,这个时候,一同创业和共度难关的伙伴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依赖,相信信任的纽带。这时候,会把对方看得非常重,因为他的生死,在某种程度上关乎自己的生死。所以,在困难时期,不仅会产生深厚的感情,甚至于为了对方宁愿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但是,当危险过去,和平到来,盛世下失去了外部矛盾,人的不安全感会自动转移。而这时候,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于昔日的伙伴。因为他和自己付出同样多,也因为在君主的心中,这个人太于过重要。那种感觉自己随时可以被取代的压力,是没有人愿意承受的。
  想起电视剧《琅琊榜》里的一句话:不是他有没有反,而是如果他想,随时都可以反。
  多么可怕的担心,有着这种担心的人,怎么可能允许危险的存在?这,就是帝王铲除功臣的心理因素。可悲的是,自苦以来,能看懂,看透的人并不多。君王不懂,所以极力想掩饰,想表现自己的大度,却终于在忍不下去的时候,大开杀戒。功臣不懂,自认为半壁江山是我打下来的,和君主曾经是生死弟兄,想着能和君王同享富贵。有的继续手握重权,有的心存特权意识。而无论哪一种,都没有摆正自己臣子的位置。
  君王中,看得最透的人,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保全了自己的兄弟们,也保全了国家安全和自己的心理安全。
  臣子中,看得最透的人,是范蠡,他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为了越国复国,他倾尽了所有,陪伴越王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却在功成名就的时候,退隐西湖,发挥他在经商方面的才干,成了一代陶朱公。
  虽然,避免流血的方法不是唯一,但也基本类似。除非,那个臣子有着让君王绝对放心的,不可能谋反的忠心,而这忠心又令群王完全相信。而那个君主则真的大度到能相信卧榻之侧安睡之人,不是猛虎,而是门神。这种境界,可遇,不可求。若拿自己的性命来赌,倒底是不值得的。
  推而广之,为什么带兵的将领易被君王猜忌,岳飞如是,史可法如是,文天祥亦如是。他们没有忠心吗?为什么天下人能看到,史官能看到,后世人能看到,唯独帝王看不到?就是因为不放心。这种心理不是谁能克服的,要想解决,必须根除君王心理上的担忧。
  史上也不乏聪明的将军,他们为了换得君王的放心,不惜往自己身上抹黑,要土地的有,要官职的有,要与君王联姻的也有。让君王相信自己就是一个俗人,是低于君王,有求于君王的臣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君王安心。
  我的结论看似奇怪:手握重权,重兵者,不能是清官,更不能是直言犯上者。为了社稷安全,肯损自己的千古之名,成全一世基业,亦有之。
  每一个历史现象,每个段历史故事,都有其背后深刻的心理原因。让君王放下那把高高举起的屠刀,是君王的智慧,也是臣子的智慧。同样,夫妻之间,创业伙伴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原理。
  请君思之,然否?

点评

吾以为然也!一剪梅君高见!学习了~  发表于 2016-9-5 13:34
不日试看枝上雪,风吹落处有梅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476

帖子

18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1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9-5 13: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汉组第七讲作业  汉03-刀锋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功臣与帝王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在打天下的时候,帝王的中心目标是攻城略地,夺取天下。这时候的功臣之于帝王,是可利用的武器,是可倚重的战友。可以说,没有这些出生入死的功臣,就没有帝王的天下。而当新政权建立,帝王的中心目标就变为如何稳固自己的统治。有些功臣因为功劳太大,已经封无可封。还有一些,功高盖主,风头已经盖过自己的主人,这样的人就更令君王担忧。多数功臣认识不到自己在君王的心目中已经从武器战友变为威胁,居功自傲,或者想凭借战功获得更多的封地、更大的官职、更多的金钱利益。从利益的同盟者,到利益的对立面,关系的转变,意味着相处模式的转变,君不觉其为君,臣不觉其为臣。当帝王登上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体会到君临天下的无上权威的快感时,他只想牢牢抓住这一切,进而觉得周围都是觊觎的眼睛。面对这一逃不脱的魔咒,大多数君王都选择了屠杀功臣,让这些“权力威胁”直接从眼前消失,从肉体上毁灭,虽然简单粗暴,但不得不说效率很高。但是,坏处也很明显——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确让人不齿,人品留下污点,从此为人诟病。鸟尽弓藏的做法也使得仁人志士退缩,——谁还敢为这样的君王卖命啊!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权力收缴。赵匡胤舍得钱财土地美女,当然,石守信之流也很识趣。交出兵权,威胁自然不复存在,君还是君,臣还是臣,彼此相安无事。

点评

支持刀锋老师的观点  发表于 2016-9-6 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1

帖子

91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8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6-9-6 1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组长-路漫漫第七讲作业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君臣关系我最佩服的就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担心大臣们会对皇权造成威胁,就用喝酒叙谈的方式三下五除二罢免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的兵权,稳固了天下。
君臣关系非要到杀人方可解决的地步吗?我认为不然。宋太祖陈桥兵变获得皇位,杯酒释兵权独揽兵权,没有发生任何流血战斗就平定了天下,让国家经济恢复的态势没有遭到任何破坏,宋太祖的做法让我十分佩服。
解决君臣的矛盾,关键是君王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听取各方的说法,这样上下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大治。唐太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帝王,并不是他多厉害,而是他总是能听取各方意见,不迷失方向,最后国家大治,上下安宁。
如果皇上宽宏大量,那么君臣上下和谐,国家才能大治。

点评

同意路漫漫观点!  发表于 2016-9-6 14: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51

帖子

15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2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6-9-6 14: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七讲汉组作业 06-诗野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功臣和君主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微妙。皇帝既需要功臣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又担心功臣拥有的权力危及皇权,而功臣辛辛苦苦帮君主打下了江山总想居功贪权享受一下,又怕君主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以致小命不保。而中国历代王朝杀功臣屡见不鲜。功臣的命运在中国很多朝代可谓是多灾多难。历史上君主和功臣都是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呢?做为君主应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功臣的关系才利于自己的统治的呢?而功臣怎么样才能在保住自己性命的前提下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呢??
纵观中国历史?功臣的结局无外乎以下几种:?
1、无罪而被杀。此类功臣最冤?如岳飞、袁崇焕、蒙恬。
2、谋反而被杀。 如韩信、蓝玉、侯君集。
3、因位高专权跋扈而被杀。如?螯拜。
4、交出军权回家养老。如石守信、王蹇、韩世忠。  
5、谋反成功。如李渊?赵匡胤。
    我们也应看到?即使在专制时代?滥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也是少数?正是留名凌烟的壮志豪情激励着一代代忠臣名将为了国家社稷而励精图治、肝脑涂地。针对君主与功臣的关系。我不想发过多的感慨?只希望我们能从历史中领悟到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3

帖子

6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5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9-6 21: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韬 于 2016-9-7 13:28 编辑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汉组第七讲作业      汉44-睿韬
作业: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这种矛盾怎么样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和皇帝的关系就是岌岌可危的。因为学识,阅历和处事的心态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两者对事物处理方式的分歧,再加上自己属下的亲信随从随时可能煽动更多无知的百姓聚众滋事,而当统治者无法驾驭自己属下行为举止时,除之而后快便成了统治者惯用的伎俩。
在皇权专制的封建时代,集思广议,博采众长,权衡利弊,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宜的方法去处理相关事宜,用易经里的话说就是看当位不当位,过犹不及……不要一意孤行,逞一时之快而不言他物,审时度势,保持冷静,适可而止显得尤其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77

帖子

61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9-7 16: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信等人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当汉家天下稳固后,这些功臣又成了威胁汉家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自汉代几乎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政权一稳定就开始了对那些功臣伸向了防患于末然的刀,试分析功臣与帝王之间的怎么样才能不流血的方式化解。
答:历朝历代对于这个问题都有各自不同的化解方法,但都不尽相同,俗语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走狗烹,良弓藏。各代君王都能够同苦,却难以共甘,卧榻旁怎容他人共枕,他们必会对那些功高盖世的骁勇之士进行清理。特别是那些威望高,权力大、民心
重、野心强的人都会进行清除,要想不流血的解决,就要循循善诱,当然也有一些聪慧之臣,他们是一点就透的,尽可能的不用刀枪相向,总终能知人善用,届大欢喜,就如同张良等人。

点评

简明扼要,有理有据,分析的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6-9-8 1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8 19:10 , Processed in 0.08909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