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二期曲研班毕业答卷跟帖处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9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9
发表于 2024-8-29 16: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留住美好 于 2024-8-31 20:56 编辑

编辑


小渔村二期曲研班毕业答卷
学号:       网名:留住美好
一、问答题
1、简答《窦娥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答:思想内容:昏官判案草率,判定的是窦娥的错误,窦娥在刑场上也立下毒誓证明自己的冤屈,后来在窦娥死后,六月下起了飞雪。显示了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妇女的不幸。
艺术特色: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窦娥自身的性格原因,自觉高尚和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甘受命运的摆布和对命运的抗争,没有勇敢反抗;司法官员的渎职腐败,刑讯逼供,匆匆结案等是滋生冤案的根本原因,充分反应了社会的政治悲剧。

2、简答《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新的内涵。  
  答:艺术特色:该剧通过对杜丽娘与柳梦梅倾心相爱,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故事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及精神世界的活动。表达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残酷。从而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
前人的作品相比:至情化身的是杜丽娘形象,在作品中呈现出“生而有情,因情成梦”的生命存在状态,使杜丽娘的形象绽放出思想解放与生命自由的人性主义光辉。自幼在严苛管教与约束中成长的杜丽娘,虽然鲜少与外界接触,但来自书籍中男女相恋的故事,仍然使杜丽娘这位青春少女,因憧憬爱情这一自然情感而萌动春心。由此可见,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封闭式教育,妄图压制摧残人的天然欲望的目标,在人性光辉的照耀下是很难达成的。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识,不仅造就了杜丽娘青春意识与情感意识的觉醒,更是在杜丽娘的精神世界引发动荡,促使丽娘走上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个性解放之路。汤显祖人文主义情怀的体现,正是随着杜丽娘对爱情不懈追求而逐渐深刻的。如果汤显祖仅仅将杜丽娘塑造成偶然“慕色怀春”的少女的话,恐怕《牡丹亭》的艺术高度将会大打折扣。杜丽娘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即使肉身已死、香消玉殒,但仍在死后执着地寻觅、追求自己所坚持的爱情理想。汤显祖再次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讴歌了生而死、死而生,超越生死的爱情理想,而这一爱情理想正是对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诠释。
简述《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答:《西厢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特色如下:
(1)从情节安排和结构技巧上看,剧情曲折,结构巧妙合理。全剧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以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为副线,二者相互交错、制约,极富戏剧性。
(2)体制上有突破。它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连台本戏;并且打破了元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在若干折戏里采用了旦、末轮唱的方式。这种突破与创新,对安排剧情、 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好作用。
(3)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人物,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结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4)优美的词章,高度的语言技巧。作者精心安排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使人物语言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对创造戏剧氛围、表达人物的深层次感情,起了极好的作用。
4. 简论马致远的《汉宫秋》
答:马致远,号东篱,他有“曲状元”之誉,有辑本《东篱乐府》。后世将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汉宫秋》为爱情名剧,其他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曲词清俊与豪放兼有之,散曲成就为世人所称。
《汉宫秋》的曲辞具有意境美、音律美。[梅花酒]、[收江南]二曲运用短句顶真重复的修辞手段,节奏短促,往复回环,产生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汉宫秋》取材于《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晋葛洪《西京杂记》有关史实,又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突破了前人嗟叹昭君“红颜薄命”或哀其“远适荒漠”的窠臼,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土的深切依恋。作者把悲剧的原因归结为统治集团的无能和国力的衰微,也具有一定的鉴戒意义。
《汉宫秋》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土的深切依恋。 他的作品具有深沉宏丽、放达豪迈的特点。
《汉宫秋》在语言抒情艺术上,达到了极为出色的境地,特别在描写汉元帝送别王昭君这些场景上。表达出了汉元帝焦躁、怨愤的情绪,深刻地体现出他对王昭君的怀念之情,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巅峰。

二、 填空题   
1.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综合性)、( 虚拟性)和( 程式)。  
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 )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3.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 古优),此外还有印度(影戏傀儡戏说 )、( 原始歌舞说)、( 宗教仪式说)、( 梵剧说)等观点。  
4.梨园是唐玄宗时宫廷内训练(乐工 )的机构,对唐代歌乐乃至后世( 戏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相沿成习,戏曲界因之被称为“梨园行”,戏曲演员被称为( )梨园弟子。  
5.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 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 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6.院本是金代所流行的一种( 舞台艺术)形式。“院本”指行院艺人的( 演唱)脚本。院本是(戏 )与(戏曲 )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  
7.南戏是公元12世纪在南方(温州 )等地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认为(南戏)的产生是中国戏曲形成的标志。
8.《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最早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包括(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 )和(小孙屠 )。  
9.书会是下层文人和艺人的组织,主要从事( 剧本)和(话本 )的编撰,在南戏等艺术形态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0.元代后期南戏发展出现复兴的局面,产生了五大南戏,分别是(琵琶记 )、(荆钗记 )、( 白兔记)、( 杀狗记)、( 拜月记)。宋金时期长篇讲唱文学诸宫调对元杂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现知作品主要有(董解元西厢记 )、(天宝遗事 )诸宫调和( 刘知远诸宫调)。   
11.元杂剧剧本体制为( 四折一楔子)。《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的作者是( 关汉卿);《墙头马上》、《梧桐雨》的作者是( 白朴);《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汉宫秋》的作者是(马致远);《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长生殿》的作者是(洪升);《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宝剑记》的作者是(李开先);《雷峰塔》的作者是(方成培)。
12.明代传奇创作的两个派别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江派)。“临川四梦”是指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明代南戏四大声腔是指(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戈阳腔)。  
13.《邯郸记》取材于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通过黄梁美梦的故事,曲折地反映出明代上层政治的斗争情形,具有干预时政的用意。《娇红记》是明末传奇作家(孟称舜)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唐代李翊的传奇文,写落第书生申纯和表妹娇娘的爱情悲剧。 明代传奇作家梁辰鱼的( 浣纱记)主要讲述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并描写了吴越两国历史之兴衰。  
14.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显示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其中就戏曲的创作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审虚实)的主张。  
15.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梧桐雨),是最早描写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此后,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屠隆的(彩毫记)、吴世美的(惊鸿记),清代洪升的(长生殿)等,均是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16.清初之后,民间的歌舞、说唱艺术兴旺发达起来。许多民间表演和说唱艺术在(高腔)、(梆子)、(皮黄)等声腔剧种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民间小戏,如(二人转)、(黄梅戏)、(花鼓戏)、(道情戏)、(采茶戏)等。  
17.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是清代前期活跃于戏曲舞台的四种主要声腔剧种(昆曲)、(戈阳腔)、(柳子腔)、(梆子腔)的简称。  
18.滚调是在曲牌中加入一些唱词和念白。加念白,称(滚调);加唱词,称(滚唱)。梆子(秦腔)作为一种(戏曲)声腔,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万历年间的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补缸》中贴扮王大娘,净扮顾老儿所唱〔西秦腔二犯〕。  
19.南府和昇平署是()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四大徽班指(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20.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宋元戏曲史》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性(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 元曲创作强调(豪放)与 (清丽),元曲曲文分(本色)和(当行)两派。曲的对仗共有(合壁对)、(连壁对)、(鼎足对)、(扇面对)、(救尾对)、(鸾凤和鸣对)、(同韵对)、(重叠对)、(两韵对)、(律句对)十种。

三、选择题
1.〔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元·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①“南吕”是(宫调),“四块玉”是(曲牌),“马嵬坡”是(标题)。
  ②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
  A.“睡海棠,春将晚”,这是以花喻人,说杨贵妃就像晚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娇柔妩媚。
  B.“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一样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表现了她恃宠娇恣的心态。
  C.此曲前半部分(以“不因”为界)主要是描写,着重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作乐的生活,简明精炼,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D.此曲化用了李白“蜀道难”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
  2.〔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①,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红叶:唐代有红叶题诗配佳偶的故事。传说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随水飘出宫外,被一书生拾得,后来终于巧结良缘。②白衣送酒:陶渊明重阳节在宅边菊丛摘菊,好友王弘派僮仆(白衣人)前来送酒。陶渊明当即酌饮,醉而归。白衣,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穿白衣。
  ①这首元曲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用典)和(比喻)两种。
  ②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C )
  A.最后两句,作者希望有朋友差白衣人送酒来供他一人独酌以消愁。
  B.第二句的“黄花”是指黄色的花,和第一句的“红叶”形成色彩的鲜明对比。
  C.这首元曲是一篇触景生情之作,虽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但用词琢句,描摹景物,以及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颇具艺术功力。
  D.首句使用了红叶题诗的典故,表现作者偶遇佳人的美丽爱情。
  3.〔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①此曲的开头运用了(织女)的神话传说。
  ②对此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C )
  A.“雪练寒”,“雪练”指瀑布雪白如长长的白绢;“寒”,是说处在寒冷的季节里。
  B.作者描写地上瀑布,却从“天机”落笔,打通天上人间,给读者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
  C.最后三句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声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
  D.这首元曲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夸张的成功运用。
  ③这首元曲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一种,说说其表达效果。
   4.〔双调•拨不断〕叹寒儒
   元·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①此曲主要运用了(顶针)修辞手法
②对此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
A.此曲慨叹读书无用,抒发怀才不遇的幽怨,感叹仕途受阻的不幸命运。
B. 曲中运用典故,以《长门赋》作者的飞黄腾达、受人赏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作者以“且看了长安回去”,是说游玩了长安,回家后就能等待朝廷的重用。
四、写作题
1.试隐括王勃五言律诗《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大石调•阳关三叠〕小令作品一首,要求正确书写标题(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
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作川)
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大石调·阳关三叠]隐括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跪听宣旨离长安,杜友要远任蜀官。月悬斟壶酒,杜友要远任蜀官。月悬听瑟鼓,杜友要远任蜀官,月悬重整马鞍。(幺)西风卷,送君翘望五津口,叮咛话语,伫立岐途涌热泪。西风卷,送君翘望五津口,怅然心碎,挥手天涯,(愿)此生承诏还。西风卷,送君翘望五津口,挥手天涯,(愿)此生承诏还。
曲谱[大石调·阳关三叠]
去平平上去平平△,去上去、上去平平。去平平平上,去上去、上去平平。去平平去上,去上去、上去平平,去平平上上平△。   〔幺〕平平上,去平去去上平上。平平去上,去去平平上去去。平平上,去平去去上平上。去平平去,平上平平,上平平去平△。平平上,去平去去上平上,平上平平,上平平去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23: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二期曲研班毕业答卷统计:
1.诗野
2.莲花色
3.浅浅淡淡
4.一点春
5.赵绪林
6.山水人家
7.人生百味
8.笑嫣

【第二页】
9.一生健康
10.荷塘月色
11.浪淘沙
12.烛光
13.含英咀华
14.紫荷心幽
15.忆江南

【第三页】
16.留住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3:07 , Processed in 0.0546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