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翰林瑞居一 于 2024-5-26 16:39 编辑
三期成语典故班第37/38课作业 052-翰林瑞居
一、填空题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但这部作品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西游记》全书(100回),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第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灵山)取经,终于取到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正果。 3、《西游记》中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4、《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5、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6、沙僧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7、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8、《西游记》中孙悟空自号(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又从(东海龙宫)索取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和尚)。 9、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1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降伏红孩儿)、(真假美猴王)、(比丘国降妖救童)。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幅对联写的是(天庭给孙悟空封个弼马温,他的心理怎么会满足;虽然名义上是齐天大圣,但真正却不是这样)。 11、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被老鼋翻落河中,弄湿经卷。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章目的题目是(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1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见高小jie——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猴子)坐天下 ——毛手毛脚 (孙悟空)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二、简答题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 答:五行山下收了大徒弟孙悟空,法号“行者”。高老庄收了二徒弟猪八戒,观音菩萨赐法号“悟能”。 流沙河收徒沙僧、赐名沙悟净。鹰愁涧收西海龙王三太子、赐名白龙马。 2、各举四例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西行路过的国名及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 答:经历的磨难:黑松林失散,平顶山逢魔,莲花洞高悬,天竺招婚 路过的国名: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天竺国 所遇的妖怪:白骨精,黄风怪,玉兔精,蜘蛛精 3、《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的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 答: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是贪财好色、偷懒散漫的同时却又不失忠诚勇敢。如在高老庄时洗劫财物,还要强迫女子嫁给他。在女儿国时,贪吃贪睡。但在黄蜂岭大战妖怪时,又很卖力并救出唐僧。 沙僧的性格特点是勤劳稳重、任劳任怨、精明世故。如在师徒西天取经途中负责挑行李,干活的事情都是他来,细心的照顾着一行人的衣食住行,脏活累活都是他在做,从不抱怨。一次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之后,他跟猪八戒保护未果,唐僧终被妖怪抓走。为了救回师傅,猪八戒前去花果山找孙悟空,但是猪八戒好面子,不肯实话相告,被赶走了。后来沙悟净前去花果山求助,他深知这猴子的性格,便顺着他的性子委婉劝慰告诉他实情,孙悟空立马和他赶去救师傅。 4、写五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 答:单丝不线,孤掌难鸣。——《西游记·第三十回》 入国问禁,入里问俗。——《后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5、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答:《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描写,歌颂了正义、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鞭笞了黑暗、邪恶势力,劝戒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对敌要狠,除恶务尽。从而使这部书具有了深刻的寓意,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6、结合相关故事情节,作者塑造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目的。 答:大闹天宫,自奉“齐天大圣”,在花果山营造极乐世界。取经途中降妖伏魔。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孙悟空的积极乐观、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7、结合相关故事情节,作者塑造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唐僧意志坚强,慈悲善良。是一个虔诚执著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但又偏听偏信,迂腐顽固,不分是非。悟空斩妖多次被其念上紧箍咒,甚至几次被赶走。总体来说,唐僧是中国礼教文化中温良恭俭让的典型代表。其正面意义是谦恭儒雅,温柔敦厚,忠贞笃诚,有君子之风;其负面影响是愚善固执,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缺少应变能力。
三、选作题 本课学习了西游记中的经典名句和成语,请从中找出一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七绝•三茶六饭 052-翰林瑞居 镇元手执孙行者,限日寻方活树来。 师傅留其不得走,三茶六饭本应该。 相关成语:三茶六饭 释义: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