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宋组第十二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160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0
发表于 2024-2-5 20: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二讲作业
宋21-心雨姐姐

1、评论陈宣帝。
答:陈宣帝,陈顼,本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字师利。籍贯吴兴长城。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陈武帝陈霸先之侄,陈文帝陈蒨的弟弟。南朝陈第四位皇帝。
陈顼宽宏大量,多智谋,有勇力,善骑射。梁元帝时,官至直阁将军、中书侍郎。江陵陷落后,被西魏掠至长安。永定元年,陈顼袭封始兴郡王。陈文帝即位,改封安成王。天嘉三年,陈顼被北周送回建康,陈文帝授以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后历任扬州刺史、司空、尚书令。废帝陈伯宗即位,官拜司徒、骠骑大将军、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光大二年,进位太傅、司徒,掌握军政大权,后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改元太建。太建五年,命大将吴明彻、裴忌率兵十万伐齐,几乎收复江北、淮泗之地。但陈军并未乘胜灭齐。不久,北周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太建十年,吴明彻再次北伐,终被周军击败,将士三万人被俘,淮南之地全数沦陷。
太建十四年,陈顼驾崩,享年五十三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高宗,安葬于显宁陵。
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使当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陈顼率群臣礼敬慧思、智岂页等高僧,为天台宗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姚思廉在《陈书》中评价陈顼:少年时性格宽容大度、多有智谋。长大后,相貌俊秀,身长八尺三寸,手臂垂下来超过膝盖。为人勇敢有气力,善长骑马射箭;虽有宏图远志,但他的功德不及文帝(陈蒨),智谋不及武帝(陈霸先)。
李延寿等人在《南史》中评价陈顼:陈宣帝(陈顼)器度弘厚,有当君王的肚量。当初,陈文帝知道自己的后代柔弱,早就有传位给宣帝的打算,但宣帝没有接受,所以才将太子委托给他。虽然宣帝即位后,开疆拓土,但他的德行比不过文帝,智慧不及武帝。同时,因为他志向太大,晚年在吕梁之战中败北后,才导致江左(泛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往东的长江流域)地区日渐被蚕食。
总之,取其中间的陈宣帝还算是一个好皇帝,历史对他的评价还是不错的,他力所能及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不是那么尽善尽美,却也是可圈可点的。

2、分析和士开之死。
答:这一天终于来了。武平二年七月三十日,和士开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整整衣冠,走出家门,他准备入宫早朝,他的心情并不平静:最近琅琊王高俨等人老是反对他,他确实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在动摇。他一面走,一面在想着如何除掉这个琅琊王,以至于连早晨初升的太阳都没有留意去看一眼。他当然绝不会想到这会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见到阳光。他走得那么匆忙,但却未料到去的地方是自己的刑场琅琊王高俨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首先由王子宣写了一道表文,弹劾和士开,罗列了大量罪名,请求后主批准逮捕法办。然后,由冯子琮将表文夹在许多其他公文中,呈奏给后主。素来不理朝政的后主高纬,连看都没看,大笔一挥,批准照办。之后,由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在神兽门外埋伏了50名士兵,在和土开刚踏入门内的刹那,50人一拥而上,将他擒伏并立即斩首。高纬听说之后,虽然追悔莫及,却也毫无办法。据说和土开一死,洛阳全城欢腾。
和士开死时47岁,一生玩弄权谋的他,最终死于别人的圈套之中,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和士开在北齐专权八年,干尽了奸恶之事。后来,魏征和李百药在谈到北齐之所以亡国时,都将北齐君主信用奸佞小人作为重要原因,所谓:“心利锥刀,居台辅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认为北齐任用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朝长鸾等一班佞徒宰制天下,乱政害国。“齐运短祚,固其宣哉”。李百药说;“和士开淫乱,多历数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北齐之亡,作为主要佞幸之一的和士开自然摆脱不了历史的谴责。他已成为历史的罪人。
恶人终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不管他怎么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他终究逃不掉历史的清算。他一人死掉了是小事,可惜的是他让北齐伤了元气,近十年的无厘头折腾,国家已经是乌烟瘴气、人事凋零、国将不国,他对皇帝的引导终致毁掉了北齐的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2-28 2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学资治通鉴交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二讲作业
1. 评论陈宣帝
答:陈宣帝陈顼(530年8月14日 [6]~582年2月17日), [52]本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字师利。籍贯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陈武帝陈霸先之侄,陈文帝陈蒨的弟弟。南朝陈第四位皇帝(569年2月5日~582年2月17日在位)。 [49]
陈顼宽宏大量,多智谋,有勇力,善骑射。梁元帝时,官至直阁将军、中书侍郎。江陵陷落后,被西魏掠至长安。永定元年(557年),陈顼袭封始兴郡王。陈文帝即位,改封安成王。天嘉三年(562年),陈顼被北周送回建康,陈文帝授以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后历任扬州刺史、司空、尚书令。废帝陈伯宗即位,官拜司徒、骠骑大将军、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光大二年(568年),进位太傅、司徒,掌握军政大权,后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改元太建。太建五年(573年),命大将吴明彻、裴忌率兵十万伐齐,几乎收复江北、淮泗之地。但陈军并未乘胜灭齐。不久,北周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太建十年(578年),吴明彻再次北伐,终被周军击败,将士三万人被俘,淮南之地全数沦陷。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驾崩,享年五十三岁,谥号孝宣皇帝 [55],庙号高宗,安葬于显宁陵。 [2] [28]
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使当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陈顼率群臣礼敬慧思、智岂页等高僧,为天台宗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政举措
政治
诛锄异己
安成王陈顼独揽大权后,开始了进一步打击异己的行动。首先是铲除朝中反对其的文帝旧臣和反叛势力。子高是文帝最信任的军事将领,“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陈顼掌权后,韩子高因“兵权过重,深不自安,好参访台阁,又求出为衡、广诸镇”,但不为陈顼允许。韩子高于是与到仲举及到仲举之子到郁密谋造反,始兴王陈伯茂也秘密参与。
光大元年(567年) ,韩子高、到仲举、到郁被人告发而全部被下狱赐死。沈皇后在陈顼掌权后才意识到大权旁落,与始兴王陈伯茂秘密策划建安人张安国造反,希望以此夺权。但被陈顼发觉,张安国被诛杀。 [21]
镇压叛乱
华皎与文帝早在侯景之乱时就私交甚好,文帝时期华皎担任湘州刺史、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成为镇守长江中游的重要将领。“韩子高诛后,皎内不自安,缮甲聚徒,厚礼所部守宰。”
光大元年(567年) ,华皎联络北周与傀儡政权后梁的军队起兵造反,被大将吴明彻、淳于量等镇压,华皎只得孤身逃往江陵,所部大多被诛杀。 [21]
经济
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
军事
陈宣帝继位后,北周遣使聘陈,约陈共伐齐。
太建五年(573年),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今江苏徐州附近)和寿阳 [29],一度占有淮、泗之地。这时候,北齐衰乱已极,倘若陈军能够乘势前进,可能消灭北齐。可是陈宣帝的进图淮南,其目的还在于划淮而守,苟安江南,因此停兵淮南,坐失灭齐的良机。北周灭齐后,陈宣帝却想争夺徐、兖,出兵北伐。
太建十年(578年)吴明彻进攻彭城被周军击败。此后北周就把兵锋指向了淮南,到翌年冬,江北、淮南尽被北周夺走,陈氏的江东政权摇摇欲坠了。 [30]
文化
周武帝灭佛使中原大德名僧纷纷南渡,如僧靖嵩“遂与同学法贵、灵偘等三百余僧,自北徂南,达于江左”。由于当时佛教已深入民间,大规模灭佛必然引起民情恐慌、社会震荡。故陈宣帝反其道而崇佛,以达到收揽人心、争取舆论之目的。对来投众僧,“陈宣帝远揖德音,承风迎引,令侍中袁宪至京口城礼接登岸。……所司供给,务令周治”。佛教至陈时已成了维系社会安定的重要道德支柱。 [45]在陈宣帝看来,”如来付嘱必俟仁王,般若兴隆期于圣运。弟子纂承洪绪思弘大业,愿此法门遍诸幽显。” [47]他还礼敬慧思、智顗等高僧,为天台宗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46]
历史评价
陈朝大臣江总评价:“妫水枢宿,姚墟大虹,讴歌承历,揖让受终,重规帝绪,踵武王风,名山纪变,清庙传功,我后丕承,思弘祖业,莅政恭己,临朝凝默,焕烂九功,葳蕤七德,宪章昭著,威灵允塞。” [31]
唐初史学家姚思廉《陈书》:①“高宗器度弘厚,亦有人君之量焉。世祖知冢嗣仁弱,弗可传于宝位,高宗地居姬旦,世祖情存太伯,及乎弗悆,大事咸委焉。至于纂业,万机平理,命将出师,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享国十馀年,志大意逸,吕梁覆军,大丧师徒矣。江左削弱,抑此之由。呜呼!盖德不逮文,智不及武,虽得失自我,无御敌之略焉。” [25]②“少宽大,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25]
唐初大臣虞世南评价:“宣帝度量宏广,推心待物,可谓宽仁之主焉。” [32]
李延寿《南史》评价:“陈宣帝器度弘厚,有人君之量。文帝知冢嗣仁弱,早存太伯之心,及乎弗悆,咸已委托矣。至于缵业之后,拓土开疆,盖德不逮文,智不及武,志大不已,晚致吕梁之败,江左日蹙,抑此之由也。”

陈顼在位的14年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芜之地,还鼓励农民投身生产,使得当时社会的经济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太建五年也就是573年,陈顼指派大将军吴明彻乘着北齐大乱的机会北伐,先后攻占了吕梁和寿阳,还占据了淮、泗等地,虽然这些地方最后都被北周夺走,但是从这些行动中还是可以看出陈宣帝陈顼的勇猛和魄力。总的来说,陈顼在位期间,国家安定,政治也很清明。
通过以上对陈宣帝陈顼的评价的总结可以看出,虽然陈宣帝陈顼是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取的皇位,也是以臣子的身份谋取的高位,但是因为其在位期间关注民生,心系国家,也不失为一代明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2-28 20: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学资治通鉴交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二讲作业
2. 分析和士开之死
答:和士开出生在河北,他的祖先是西域胡人,本姓素和氏,来到中原做生意,后改为和氏。西域胡商大多唯利是图,禀性家传,和氏一门继承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和安,是一个很善于观察和曲谄的人,在东魏(公元534—550年)做官到中书舍人,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他的心计:东魏孝静帝曾在夜里和大臣们聚会讨论问题,命和安去看一下北斗斗柄所指的方向。北斗所指方向代表着皇位,当时高欢专制朝廷,有自己称帝之意,和安深谙这一点,因此,他故意回答说:“臣不识北斗星。”很明显,这是阿谀高欢。果然,高欢听说这件事,就认为和安这个人人才难得,任为黄门侍郎,后来又升他为仪州刺史。 [1]
效力长广
和士开完全继承了家门的传统,比起他的父亲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幼年聪明伶俐,反应机敏,同龄孩子都比不过他。北齐朝政的腐败,可以说为和士开大展拳脚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和士开得以进入国子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先是投靠高欢的第九子——后来成为武成皇帝的高湛。人与人有时就是一种缘分,高湛和他非常投缘,很快就形影不离。天保元年(公元550年),高湛被封为长广王,召辟和士开为开府行参军。高湛特别喜好一种名叫握槊的游戏,和士开对此非常擅长,这是他得以被任用的主要原因。加上他生性乖巧,善于谄媚,又弹得一手好胡琵琶,因此日益受到高湛的亲宠。他曾奉承高湛说:“殿下您不是天人,而是天帝。”高湛回答说:“卿也不是世人,而是世神。”和士开受宠幸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
北齐文宣帝高洋觉察到和士开这个人太轻薄,不想让高湛与他关系过于密切,因而责怪和士开狎戏过度,把他流放到马城(今河北怀安西),将之逐出京城,不许他再与弟弟来往。但是,不久以后,在高湛的出言请求之下,又把他召回京城了。
高湛即位后,侍中的封号很快就落到了和士开的头上。和士开的母亲去世,和士开按惯例回家丁忧,武成帝高湛十分不舍,派武卫将军吕芬到和士开家里,全程守护,一直等到和士开守丧期满才回去。和士开返朝那天,高湛专门派牛车把他接到宫中,见面之后,握住和士开的双手,泪水直流,劝慰了好久,才让和士开回去。
彼时高湛最亲近的人是同岁的侄儿河南王高孝瑜、和士开,高湛当上皇帝后,同赵郡王高睿之间,三个人爆发了权力争夺战。高孝瑜在高湛面前同时诋毁和士开和高睿,导致了高孝瑜的死。其后与高睿之间各种摩擦,但高湛十分宠爱和士开,始终没人动得了他。
高湛嗜酒,每日离不了杯中之物,却患上了无法根治的气疾,一喝酒就会马上发作,和士开多次劝他戒酒,高湛都当作了耳边风。有一回,高湛喝酒时又剧烈地咳嗽起来,和士开默不作声,独自落泪,高湛很受感动,从此不再饮酒。高湛患有哮喘,体弱多病,一直由名医徐之才担任私人医生,后来因为和士开不喜欢徐之才而将徐之才贬为地方官,导致病发的时候无人可救死亡。
排除异已
武成帝死后,赵郡王高睿趁机会和娄定远、元文遥等人商议,想弹劾和士开,极力反对和士开依旧担任要职。在胡太后与朝中贵臣的集会上,高睿当面陈述和士开的罪行,说和士开是先帝弄臣,秽乱宫掖,请求将和士开放外任以削夺他的权力。但胡太后与和士开有染,自然偏袒他,因此反而指责高睿等人说:“先帝在世时,你们为什么不说?现在不是欺负孤儿寡妇吗?但饮酒,不要多说话了。”高睿等人据理力争,声色俱厉。安吐根进言说:“臣本是商胡,蒙皇上宠爱而跻身朝贵之末,受到礼遇,岂敢惜死?不把和士开贬出,朝野上下必不安定。”太后无奈只好宣布改天再讨论。高睿等人有的把帽子扔在地上,有的拂衣起坐,言词慷慨,情绪极为冲动。第二天,高睿等人又在云龙门让元文遥入奏,连续三次,太后都不理睬。最后又借口和士开长期在左右办事,想过百日后再说,高睿等不允许。胡太后便开始紧张布置,亲自多次对高睿说要留下和士开,又派宦官权要人物去暗示高睿,继而要挟,但高睿丝毫不为所动。胡太后只好又借口武成帝丧事为重而拖延时间。 [4]
和士开也知道这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危急时刻。他清醒地认识到要保住自己的地位,绝对不能失去太后与后主母子二人对自己的信任。因此,他对太后及后主说:“先帝在群臣之中,待我为最重。先帝去世,大臣们都有觊觎权位之心。如果我出为外任,正是翦除陛下羽翼的行为。”这样就把自己的利益跟太后和后主的利益挂在了一起。接着,他又对太后母子陈述了一条毒计,让后主假意下诏任命和士开为兖州刺史,同时也把元文遥任为西兖州刺史,并声称过山陵(武成帝丧葬完毕)以后发遣。 [5]
武成帝发葬已毕,高睿等人催促和士开上路。和士开用车载美女、珠帘以及宝石玩物去拜访娄定远,表示谢意说:“诸权贵想杀我,蒙您帮忙才保全性命,能够出为外任。今天向您告别,特意送上两个女子及一些宝物。”娄定远大喜,对和士开说:“还想回京吗?”和士开说:“在京久了,过得并不安心,我是不想再回来了。”娄定远相信了他,送他出门。和士开请求在临行前能去辞觐太后及后主,娄定远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他。和士开入宫后,恐吓说;“朝中大臣必定有所行动,我走之后,必有大变。”太后和后主担心被废去,所以痛哭流涕。和士开这时胸有成竹地把自己的计划和盘端了出来。他颠倒黑白,反诬高睿有犯上欺君之罪,在永巷埋伏下刀斧手,把他押送到华林园惨刑处死。又把元文遥贬为西兖州刺史,一直到和士开死,也未能官复原职。娄定远也被贬为青州刺史,其余参与反对和士开这件事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处罚。这次事件以后,和士开大权独揽,控制了朝政。一直到他去世,执掌北齐权柄达八年之久。 [6]
破灭之路
和士开权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又加上与胡太后的奸情日益公开,因此引起了一部分王公大臣的极大愤慨,他们对国家政局忧心忡忡,对和士开的所作所为极为痛心疾首,想方设法要除掉和士开。赵郡王高睿死后,更引起极大的民愤。传说胡长仁遣人刺杀和士开时曾流传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武平二年,民间又流传一首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一群儿童唱完,都拍手齐叫:“杀却!”此时的和士开,就像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一样,前途岌岌可危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武平二年(公元570年)七月三十日,和士开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整整衣冠,走出家门,他准备入宫早朝,他的心情并不平静:最近琅琊王高俨等人老是反对他,他确实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在动摇。他一面走,一面在想着如何除掉这个琅琊王,以至于连早晨初升的太阳都没有留意去看一眼。他当然绝不会想到这会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见到阳光。他走得那么匆忙,但却未料到去的地方是自己的刑场。
琅琊王高俨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首先由王子宣写了一道表文,弹劾和士开,罗列了大量罪名,请求后主批准逮捕法办。然后,由冯子琮将表文夹在许多其他公文中,呈奏给后主。素来不理朝政的后主高纬,连看都没看,大笔一挥,批准照办。之后,由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在神兽门外埋伏了50名士兵,在和士开刚踏入门内的刹那,50人一拥而上,将他擒伏并立即斩首。高纬听说之后,虽然追悔莫及,却也毫无办法。据说和士开一死,邺城全城欢腾。
主要成就
武成器重
太宁元年(公元561年),武成帝高湛即位以后,和士开开始走上他人生的黄金之路。他先任给事黄门侍郎,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侍中高元海,黄门郎高乾及御史中丞毕义云等人嫉恨和士开得幸,想弹劾他。和士开得知后先下手为强,上奏高元海等人交结朋党,擅威作福,高乾因此被疏远排斥,毕义云反而回头来贿赂和士开才得以出任兖州刺史。这样,和士开就排挤掉了一部分自己的政敌。
此后,他连续升职,任侍中、加开府,日益受到武成帝宠幸。他的母亲刘氏去世,武成帝听说后非常悲痛,派武卫将军侯吕芬到他家中,日夜服侍他,生怕他因母亲去世过分悲伤而弄垮了身体。又派侍中韩宝业拿手敕去他家,说:“我和你情同心腹,你母亲不幸去世,我一样感到悲痛,和你没有两样,你应该以大事为重,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丧事办完以后,侯吕芬等人才回去。当天,武成帝就派韩宝业用牛车把和土开迎接入宫。他握住和士开的手;流泪劝慰了很久才放他回去,并且打破惯例,把和士开的因守孝辞职的四个弟弟全部起复原职。
太宁四年(公元564年),和士开又升为尚书右仆射,出任宰相。这一年,武成帝因为饮酒过度,气疾经常发作,和士开劝说了好多次没有结果。后来有一次,武成帝气疾发作,又想饮酒,和士开眼中流泪而不说话,武成帝说:“卿这是不言之谏。”从此不再饮酒。一直到冬天公主出嫁时,才开始饮酒。不久,和士开又升为尚书左仆射,仍然兼侍中职。
武成帝无论是在外朝处理国家大事,还是在内廷宴客,一刻也离不开和士开。和士开或者一次入宫几个月不回家,或者一天几次入宫,或者放还之后,又马上赦回,他受到的宠幸与日俱增,他的动作言辞,都非常鄙亵,唯以取悦武成帝为能事,君臣之间没有半点礼节。他曾劝武成帝说:“自古帝王,都已经化为灰土,尧舜、桀纣,又有什么两样呢?陛下您应该趁年轻力壮的时候,恣意作乐,一天快活胜达万年,国事可以吩咐大臣办理,您没有必要亲自操劳。”武成帝听后非常赞同,把政事都委托给大臣去办理,而自己三四天才上一次朝,而且就是上朝也不过是划几个数目字而已,不说什么话,一会儿就罢朝。
武成帝病重以后,和士开入宫服侍医药,武帝说和士开有伊尹、霍光之才,嘱托他身后之事,临死时握着他的手说:“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他至死也没有松开和士开的手。由于武成帝的嘱托,因此后主高纬对他非常倚重。又因为他早先就得幸于胡太后,两人在武成帝在世时就借经常一起握槊的机会勾搭成奸。武成帝死后,他们更是狼狈为奸。和士开所受宠幸日隆,与胡长粲、高阿那肱等人号称“八贵”。
辅佐后主
他把一套对付武成帝的手段继续用在后主身上,引诱后主不理朝政,一意享乐。此时,北方的局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北齐的宿敌北周帝国国势蒸蒸日上,秣马厉兵,对北齐窥视已久。和士开为一己之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对北齐的灭亡产生了重大影响。
和士开是个小人,所以得势以后凶劣本性毕露无遗。善媚上者必虐下,好像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奴颜婢膝的损失,和士开专权八年中,诛除异己,作威作福,一时嚣张气焰,难以书表。他的权势日益隆盛,所以趋利附势者络绎不绝。来往的富商大贾,一天到晚不绝于门,他们相勾结聚敛的财货,不知道有多少。更甚者,是一些朝廷官员,为了保全地位,或求得升迁,也纷纷依附和士开,甚至很多人甘心与一些市井小人称兄道弟,作为和士开的干儿子。其实,这时和士开才40余岁。有一个人,听到和士开生病就赶紧去探望,恰好遇见医生说和士开的伤寒病很厉害,只有喝黄龙汤才能痊愈。黄龙汤实际上就是大小便之物,这种药方真是骇人听闻!和士开自然不情愿,犹豫不决。正在此时,来探望的这个人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拍马屁机会,竟然说:“这种汤挺容易喝,您不用疑惑,我先为你尝尝。”一口气就把一大碗粪水喝得干干净净。和士开为他所带动,勉强也喝了下去。和士开母亲去世时,他的依附者纷纷去吊丧,一个个都哭得惊天动地,好像他们的亲生父母去世一样,一时丑态百出,在当时即为很多人传为笑谈。
和士开生性狡诈残忍,对敢于对抗自己或者对自己有潜在威胁的人,都一律铲除,绝不留情。河南王高孝瑜曾劝武成帝不要老是让和士开与太后对坐握槊,进谏说皇后是天下百姓之母,不能与臣子手碰手。武成帝接受了这一劝谏。和士开嫉恨在心,竟然把高孝瑜诬陷致死。祖珽的琵琶弹得很好,因此深得武成帝宠爱,经常让他与和士开共同献技,祖珽弹琵琶,和士开跳胡舞。和士开因此心生嫉妒,因而找个机会,把祖珽排挤出朝廷,做了地方官。还有胡太后的哥哥胡长仁,也是一个无赖子,他手底下有一帮奸佞小人,嬉戏无度。他们野心勃勃,羡慕和士开的权势,因此产生了排挤和士开的想法。和士开知道了这一情况,非常愤怒,把胡长仁的手下都贬出京城,他们还不死心,又劝胡长仁设计杀死和士开,但又被和士开知道了,他毫不客气,这下连胡长仁也被贬出京城。胡长仁身为国舅,封王爵,任职右仆射及尚书令(宰相职),被和士开随意处置,心生不服。怨愤之下,想收买剑客刺杀和士开,又被发觉,和士开竟怂恿后主将他杀死。
和士开一方面诛除异己,另一方面也大量任用自己的亲信,随意授官。如解德选只是个看相;术士,毫无专长,借给和士开看相的机会而大献其媚,拼命巴结,竟立即被任命为府参军。冯子琮卑辞曲躬投附于和士开,凡事唯其马首是瞻。和士开的弟弟和士休娶妻时,’他身为朝廷大臣,竟奔走杂务,像僚吏下属一样。但冯子琮却因此而能长期保持权位。由于和士开所用?大多为奸佞小人,由此北齐政治日益败坏,国势日下,濒—临亡国的边缘。
历史评价
《北史》:幼而聪慧,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禀性庸鄙,不窥书传,发言吐论,唯以谄媚自资。 [7]
和士开死时47岁,一生玩弄权谋的他,最终死于别人的圈套之中,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和士开在北齐专权八年,干尽了奸恶之事。后来,魏征和李百药在谈到北齐之所以亡国时,都将北齐君主信用奸佞小人作为重要原因,所谓:“心利锥刀,居台辅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认为北齐任用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朝长鸾等一班佞徒宰制天下,乱政害国。“齐运短祚,固其宣哉”。李百药说;“和士开淫乱,多历数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北齐之亡,作为主要佞幸之一的和士开自然摆脱不了历史的谴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4-8 18: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二讲作业
宋06-春风桃李

作业:
1.评论陈宣帝。
答:
陈顼,字绍世,乳名师利,是陈武帝的侄子,陈文帝的胞弟,始兴昭烈王陈道谭的次子(其长子陈蒨,是为陈文帝)。梁大通二年(528)七月初六生,出生时有红光遍布堂室。年少时宽厚大度,富于才略。成年后,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有勇力,擅长骑射。陈霸先在平定侯景之乱后,镇守京口。梁元帝征召陈霸先的子侄入侍,陈顼受陈霸先之遣,赴江陵,梁元帝授任陈顼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当时有马军统领李总与陈顼为旧交,常常一道游玩共处。陈顼曾在夜里喝醉了酒,未灭灯而入睡,李总正好出去了,不一会回来,便见到陈顼的身体乃是一条大龙。李总当下惊恐无比,拔腿就跑,躲到别屋去了。《南史·陈本纪·卷十》记载:“时有军主李总与帝有旧,每同游处,帝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总适出,寻反,乃见帝是大龙,便惊走他室。”
《陈书·本纪·卷五》也有记载:“时有马军主李总与高宗有旧,每同游处。高宗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总适出,寻返,乃见高宗身是大龙,总便惊骇,走避他室。” 后来,西魏攻陷江陵,陈顼、陈昌被西魏兵押送到西魏的关右(指潼关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为右)。《南史·陈本纪·卷十》载陈顼押往长安后,“迁于长安。帝貌若不慧,魏将杨忠门客张子煦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 永定元年(557)十月,陈霸先代梁称帝后,遥授陈顼袭封为始兴郡王,食邑2000户。永定三年(559)陈文帝继位,改封陈顼为安成王。天嘉三年(562)三月,陈顼从北周回国,陈蒨大喜!因为陈朝皇室势力过于单薄,才回国的陈顼就受到哥哥陈文帝的重用并迅速升迁。三月授陈顼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六月为骠骑将军、扬州刺史。次年(563)四月加开府仪同三司,以皇弟之尊,权倾朝野。 因陈顼升迁太快,势大而枉法,天嘉六年(565)四月,被徐陵弹劾,免陈顼的侍中、中书监职。仅一年后,天康元年(566)三月,随着陈蒨的病重,陈顼又出任尚书令,权势和地位比以前还要高。
后擅权秉政并篡位自立。
为政举措
政治上诛锄异己,镇压叛乱;经济上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军事上
陈宣帝继位后,北周遣使聘陈,约陈共伐齐;文化上周武帝灭佛使中原大德名僧纷纷南渡,如僧靖嵩“遂与同学法贵、灵偘等三百余僧,自北徂南,达于江左”。由于当时佛教已深入民间,大规模灭佛必然引起民情恐慌、社会震荡。故陈宣帝反其道而崇佛,以达到收揽人心、争取舆论之目的。
历史评价
陈朝大臣江总评价:“妫水枢宿,姚墟大虹,讴歌承历,揖让受终,重规帝绪,踵武王风,名山纪变,清庙传功,我后丕承,思弘祖业,莅政恭己,临朝凝默,焕烂九功,葳蕤七德,宪章昭著,威灵允塞。”
唐初史学家姚思廉《陈书》:“高宗器度弘厚,亦有人君之量焉。世祖知冢嗣仁弱,弗可传于宝位,高宗地居姬旦,世祖情存太伯,及乎弗悆,大事咸委焉。至于纂业,万机平理,命将出师,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享国十馀年,志大意逸,吕梁覆军,大丧师徒矣。江左削弱,抑此之由。呜呼!盖德不逮文,智不及武,虽得失自我,无御敌之略焉。”“少宽大,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唐初大臣虞世南评价:“宣帝度量宏广,推心待物,可谓宽仁之主焉。”
李延寿《南史》评价:“陈宣帝器度弘厚,有人君之量。文帝知冢嗣仁弱,早存太伯之心,及乎弗悆,咸已委托矣。至于缵业之后,拓土开疆,盖德不逮文,智不及武,志大不已,晚致吕梁之败,江左日蹙,抑此之由也。”


2.分析和士开之死。
答:
《北史》:幼而聪慧,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
禀性庸鄙,不窥书传,发言吐论,唯以谄媚自资。
和士开死时47岁,一生玩弄权谋的他,最终死于别人的圈套之中,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
和士开在北齐专权八年,干尽了奸恶之事。
后来,魏征和李百药在谈到北齐之所以亡国时,都将北齐君主信用奸佞小人作为重要原因,所谓:“心利锥刀,居台辅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认为北齐任用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朝长鸾等一班佞徒宰制天下,乱政害国。
“齐运短祚,固其宣哉”。李百药说;“和士开淫乱,多历数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
北齐之亡,作为主要佞幸之一的和士开自然摆脱不了历史的谴责。
和士开在辅佐后主时把一套对付武成帝的手段继续用在后主身上,引诱后主不理朝政,一意享乐。此时,北方的局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北齐的宿敌北周帝国国势蒸蒸日上,秣马厉兵,对北齐窥视已久。和士开为一己之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对北齐的灭亡产生了重大影响。
和士开是个小人,所以得势以后凶劣本性毕露无遗。善媚上者必虐下,好像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奴颜婢膝的损失,和士开专权八年中,诛除异己,作威作福,一时嚣张气焰,难以书表。他的权势日益隆盛,所以趋利附势者络绎不绝。来往的富商大贾,一天到晚不绝于门,他们相勾结聚敛的财货,不知道有多少。更甚者,是一些朝廷官员,为了保全地位,或求得升迁,也纷纷依附和士开,甚至很多人甘心与一些市井小人称兄道弟,作为和士开的干儿子。其实,这时和士开才40余岁。
和士开生性狡诈残忍,对敢于对抗自己或者对自己有潜在威胁的人,都一律铲除,绝不留情。
和士开一方面诛除异己,另一方面也大量任用自己的亲信,随意授官。如解德选只是个看相;术士,毫无专长,借给和士开看相的机会而大献其媚,拼命巴结,竟立即被任命为府参军。冯子琮卑辞曲躬投附于和士开,凡事唯其马首是瞻。和士开的弟弟和士休娶妻时,’他身为朝廷大臣,竟奔走杂务,像僚吏下属一样。但冯子琮却因此而能长期保持权位。由于和士开所用?大多为奸佞小人,由此北齐政治日益败坏,国势日下,濒—临亡国的边缘。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度而死。
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上奏和士开,而高纬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样。而和士开则排除异己,日益权重,封淮阳王。一班趋颜附势的大臣纷纷向他献媚,一时间,胡太后的姘头成了北齐王朝的大红人。然而高纬亲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7 00: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宋09-语辰第十二讲作业
作业:
1.评论陈宣帝。
答:
世人对于陈宣帝陈顼的评价还是以赞扬为主的。陈顼在年少的时候就有满腹才学,在他成人之后,相貌堂堂,英俊潇洒,陈顼还很勇敢,精通骑射之术。光大二年也就是568年,陈顼不想再一直做一名小小的官员,但是又不愿意杀掉无辜的生命,于是他以皇太后的名义篡位了,这样既可以避免战争也可以坐上皇位,虽然这样的做法难免有些卑鄙,但是却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伤亡。
陈顼在位的14年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芜之地,还鼓励农民投身生产,使得当时社会的经济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太建五年也就是573年,陈顼指派大将军吴明彻乘着北齐大乱的机会北伐,先后攻占了吕梁和寿阳,还占据了淮、泗等地,虽然这些地方最后都被北周夺走,但是从这些行动中还是可以看出陈宣帝陈顼的勇猛和魄力。总的来说,陈顼在位期间,国家安定,政治也很清明。
通过以上对陈宣帝陈顼的评价的总结可以看出,虽然陈宣帝陈顼是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取的皇位,也是以臣子的身份谋取的高位,但是因为其在位期间关注民生,心系国家,也不失为一代好皇帝。

2.分析和士开之死。
答:
和士开(524年-571年),字彦通,河北人。先世是西域胡人,姓素和氏,改为和氏。其父和安善于观察,官至中书舍人、仪州刺史。和士开最早投靠高湛。天保初年,高湛被封长广王(今山东平度),和士开任开府行参军。太宁元年(561年),武成帝高湛即位,和士开任给事黄门侍郎。太宁四年,升为尚书右仆射。因善使琵琶、铁槊,与胡长粲、高阿那肱等人号称“八贵”。又与胡太后(高湛的皇后)有奸情。封淮阳王。武平二年,民间流传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琅琊王高俨联合太后妹夫冯子琮,武平二年(571年)七月三十日伏兵50人于神兽门外,将和士开杀害。死讯传出,洛阳全城欢腾。李百药说﹕“和士开淫乱,多历数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
和士开死时47岁,一生玩弄权谋的他,最终死于别人的圈套之中,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和士开在北齐专权八年,干尽了奸恶之事。后来,魏征和李百药在谈到北齐之所以亡国时,都将北齐君主信用奸佞小人作为重要原因,所谓:“心利锥刀,居台辅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认为北齐任用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朝长鸾等一班佞徒宰制天下,乱政害国。“齐运短祚,固其宣哉”。李百药说;“和士开淫乱,多历数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北齐之亡,作为主要佞幸之一的和士开自然摆脱不了历史的谴责。他已成为历史的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3:07 , Processed in 0.0568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