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六十八讲作业

[复制链接]

3

主题

550

帖子

8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3-11-30 22: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溪水 于 2023-12-1 12:23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六十八讲作业03-溪水
1.梁元帝为什么不愿意回健康而迁都江陵?这么做有何后果?
答:南朝共有四个朝代: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皆定都于南京(当时称为建-康)。但有那么几年,南京丢掉了南朝的“天然性国都”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江陵(荆州、南郡)。哪个皇帝把国都从南京迁到江陵?他就是梁元帝萧绎。此人名气不大,他的老婆徐昭佩也没什么知名度。但是徐昭佩有个历史典故传遍古今: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萧绎迁都江陵,这事要从萧绎的传奇老爹——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是出了名的和尚皇帝,自称冠达法师,没事就跑到同泰寺里“舍身为奴”。萧衍称帝时39岁(虚岁,以下皆指虚岁),谁都没想到他特别能活,一路活到了八十多岁。但萧衍晚年昏聩,不顾朝臣的极力反对,收容东魏叛将侯景。结果呢?侯景在东魏反不了高家的天下,就跑到江东,反了萧家的天下。侯景之乱,南朝元气大伤,86岁的萧衍饿死于台城。萧衍死后,侯景立皇太子萧纲为帝,就是简文帝。萧绎则是萧衍的第七子。对于二哥萧纲当皇帝,萧绎满心不服。萧纲是傀儡皇帝不假,但却占着梁朝正统的位置。萧绎想要当皇帝,就必须除掉巨贼侯景。好在萧绎手下有两个大将:王僧辩、陈霸先。在各方的努力下,侯景被灭,简文帝萧纲也死了。皇位空出来后,最有实力和资格继位的,无疑是湘东王萧绎。自梁朝大乱后,萧绎的大本营一直在江陵。江陵所在的荆州,扼长江上游,对在长江下游作乱的侯景,在战略上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但是南京是南朝“天然性国都”,国贼侯景被灭后,作为最有资格继位的湘东王萧绎,按理说,他应该回到南京即位。只有这样,他的皇位才具有“天然性”与“合法性”。但是当这个问题摆在梁朝君臣面前时,却引出一场地域集团的利益之争。
萧绎当然知道南京之于南朝的重要性,他本人曾考虑过南京。梁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八月),萧绎下诏还都南京。但是领军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吏部尚书宗懔等人,却站出来极力反对还都南京。胡僧祐等人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唯心论的南京“王气已尽”,二是北齐已尽占淮南,南京与淮南只隔一条长江,万一北齐军过江,我们还能躲到哪里去?
胡僧祐等人的理由,被后世很多史学家驳斥。比如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就驳道:“南京确实与北齐(控制的淮南)一江之隔,但是江陵往北不远处就是萧詧控制的襄阳。”萧詧是萧绎长兄萧统(昭明太子)之子,时任雍州刺史,与萧绎有不共戴天之仇。从襄阳在陆地上进攻长江北岸的江陵,要比从长江北岸水战进攻长江南岸的南京容易的多。所以,胡僧祐等人的建议,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真实的原因还是这些人的根本都在荆州,南京不是他们的地盘,自然希望国都放在江陵。
反对定都江陵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尚书右仆射王褒、黄门侍郎周弘正。萧绎把迁都争议放在朝堂上让大家讨论,王褒反对定都江陵的理由,还是定都南京,有天然的合法性。不定都南京,谁承认你是君临四海的皇帝?
王褒话音刚落,就遭到胡僧祐等人的驳斥,他们说王褒之所以要还都南京,只因为王褒是东土士族(南齐宰相王俭的曾孙),是为自己私利着想。周弘正驳斥胡僧祐说:“王褒是东人,向东迁都不对?这等于你们自己打自己的脸,你们是西人,所以就应该把国都放在西边?”
王褒、周弘正的反对意见,多是隔靴搔痒,都没说到点子上。当时,除了萧詧控制襄阳外,西魏宇文泰已出兵西川。江陵以北有萧詧,江陵以西有宇文泰,无论是萧詧走陆路攻江陵,还是宇文泰顺江攻江陵,都不难。如果还都南京,固然江北就是北齐,但过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南京以东、以南没有强敌,以西又有千里之外的江陵作为屏障,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南京凭江恃险,易守难攻,而江陵处在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不论从军事地理、经济、权力的角度,还都南京都比定都江陵更为合适,但是萧绎与荆州的关系实在太深。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19岁的萧绎出任荆州刺史,后几经调转,又复任荆州刺史。萧绎手下心腹重臣多是荆州人,即“楚人”,他们不想离开荆州故土。而萧绎本人又对荆州有很深的感情,自己能灭侯景,也是倚仗荆州与荆州人。如果还都南京,自己在南京的“人情”也不太熟。去了一个自己“人情”不太熟的地方,又丢掉了荆州士族的支持,萧绎两头不讨好。
萧绎最终否决了王褒、周弘正,以及武昌太守朱买臣(荆州人)还都南京的建议,定都于时称“全盛”的江陵。只不过,为了安抚东人,萧绎把江陵外城十二座城市都改成南京的名字,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仅仅一年后,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九月,西魏宇文泰大举出兵,在萧詧的配合下,进攻江陵。很快,江陵失陷,萧绎被萧詧杀害。在魏兵进攻之前,梁散骑郎庾季才就劝过萧绎赶紧还都南京,置重兵于江陵作为南京屏障。庾季才认为这样一来,即使丢掉江陵,至少我们还能保住江东半壁,可惜萧绎不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3:08 , Processed in 0.0508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