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898|回复: 4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一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5-8 21: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9 12: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答:从永嘉末年晋室南渡,直到之后的南北朝并立,两三百年的时间正统的汉家文明之所以能在南方幸存,依赖的是江淮天险对北方胡骑的阻隔。而浩荡的长江绵延千里,南方无法做到处处设防,必须在江北保持一片进取的区域,对北方形成威慑,这片区域最适合的就是江淮平原,尤其是扬州到合肥一线。有了这片缓冲区,北军就很难对南方精华地带形成致命威胁。
梁武帝萧衍曾经以绝大的气魄,策划了一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谋,意图以水代攻,用修筑巨型堤坝让淮河水倒流的方式、迫使北军放弃占据的两淮要地寿阳城,从而在后来的北伐攻略中占据先手。这个堤坝就是中国水利史上空前的超级工程——浮山堰,后世学者结合史料和实地考察推断,其主坝高达三十多米,土石方方量两百多万立方米、总蓄水量在一百多亿立方米,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纯以人力构筑的情况下,其艰巨程度超乎想象。
为了完成这项壮举,萧梁动员了江淮一带超过二十万民夫,耗费的精铁、巨木、石料等物资难以计量,其间虽有很多周折,但只用了两年就将大坝建成。不过当时的人们显然低估了这样巨大的堤坝需要承载的压力,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是根本无法持久的,所以虽然的确将淮河水位大幅度提升、迫使上游的北军不得不放弃了寿阳,但浮山堰只坚持了两个多月就轰然崩溃,让江淮众多州县顿成泽国,百姓死难无数,其损失完全无法统计,让萧梁国力大减。
受到这样惨痛的教训后,萧衍仍然执迷不悟,对以水攻敌这样的战略有着偏执狂似的执着,又先后试图在怀远的荆山一带筑坝、之后又在徐州附近修建了寒山堰,不过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都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反而成为北朝方面的笑柄。而萧衍之所以坚持这么做,一方面是他自己清楚南朝军队的战斗力远逊于北军,在正规的军事对决中很难取胜,所以想方设法想去投机取巧,是怯懦心理而引发的侥幸思维,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他此时沉迷于佛教,据说感受到了佛祖启示,可以凭借筑坝之举获得对北朝的胜利。
浮山堰是由萧衍错误决定而导致错误结果的军事水利工程。史载数字触目惊心:大坝投入民工二十万,修建期间冻死十五万人。又崩溃,死了十几万人。二十几万人的生命,为萧衍的错误决策买单,比一场战争死亡的人数还多。南梁在一开始就是不对的,想要淹没对方城镇获胜本来就目的不纯,更何况,修建时消耗的物力人力可以说是天怒人怨,这样的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
在技术上,浮山堰工程的规模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几项水坝指标在当时都是世界的一位。坝高往往是水利工程技术水平最直接的表现。国外的土石坝至12世纪才突破30米高度,比浮山堰晚了600多年。浮山堰的建成突出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惊人的力量和气概。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度,虽只存在了4个月就被冲垮,但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3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2-5-9 22: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隋—16德威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答:历史上曾经有很多伟大的工程,比如长城,比如都江堰,在技术条件很差的古代,完全靠人们肩挑手抬,建造如此宏伟的工程,想想都会让人敬佩不已:我们的祖先太有智慧,太有创造力,也太能吃苦耐劳了!实际上还有一个超级水利工程,它建造的难度,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堪比前面的两大工程,这一工程的名字就是浮山堰。既然这项工程这么大,为什么名气没有前面的两项工程大呢?一方面这个工程完成不久就毁掉了,另一方面这个工程目的不纯,它虽是水利工程,其建造目的却是为了淹没敌国的土地和人民。而结果劳民伤财不说,还淹没了自己国家的百姓。所以这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工程。相比长城的单纯出于保家卫国,和都江堰出于真正的水利目的,这项工程既没有保家卫国,有没有水利功能,害人害己,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无闻。浮山堰是建在淮河上的拦河大坝,位于苏皖交界处的淮河河段浮山峡内,它建成后高达四十米,长约九里,筑坝所用土方二百万立方米。可蓄水一百亿立方米。如此浩大的工程,动用军民二十万之多,其工程规模在当时是绝对全球第一。修建这样的工程并不是出于水利的目的,而是军事目的。而且它不是防御工程,而是一种进攻的武器。当时正处于动乱时期,南北地区战乱不断,双方在军事上相持不下,梁武帝为了占领寿阳,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在淮河上修建大坝,拦住河水,然后让蓄积的河水淹掉寿阳,这样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逼迫北魏弃城。史料记载:为了建造这一工程,梁朝大量征调民夫,徐、杨二州,四个农户就要征调一人,共计征调军民二十万。大坝最后合拢的时候,水流湍急,填土根本起不了作用,民夫们就砍伐树木做成木笼,填堵缺口,同时还运来大量的石头填堵。为此把方圆几百里内的树木砍伐净尽,连石头也都用光。而且第一年建成大坝之后,汛期一到很快就被冲毁,梁武帝于是又征调民夫再修。并且重修的时候还请来术士,术士给出的主意是水里有蛟龙,才拱坏了大坝,要用铁器才能镇住它,于是朝廷又调集生铁筑坝,居然用掉几千万斤生铁。夏季修坝的时候,因为天气酷热,瘟疫盛行,很多民夫患病死去。瘟疫刚过,隆冬突然降临,又有很多民夫被冻死。整个工程下来,死伤军民高达十多万,比一场大型战争死亡人数还多。大坝修成之后,上游一片泽国,寿阳城果然被淹,城中百姓被迫离城上山。梁武帝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但是等到了秋季,河水再次上涨,堤坝被冲毁((据记载:当时地动山摇,坍塌造成的响动方圆三百里范围内都可以听到)),下游的梁朝百姓遭遇巨大水患,这真是作茧自缚。浮山堰劳民伤财,害人害己,它是一项愚蠢的工程,但是却表现出人民的伟大智慧和能力!浮山堰建于514年,515年建成,刚刚建成就被冲塌,冲塌后再次修缮,修缮后只存在了四个月,大坝再次崩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13 22: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桃李 于 2022-5-13 22:19 编辑

隋04-春风桃李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一讲作业
作业: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答:
四月,梁国付出巨大努力的当时最伟大的工程浮山堰竣工建成。大堰长九里,堰堤底部宽一百四十丈,大堤上部宽四十五丈,高度为二十丈,植树以固堤,并在堤上列建军垒。
或谓康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绚乃开东注。又纵反间于魏曰:“梁人所惧开,不畏野战。”萧宝寅信之,凿山深五丈,开北注,水日夜分流犹不减,魏军竟罢归。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李崇作浮桥于硖石戍间,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备寿阳城坏,居民散就冈陇,其水清彻,俯视庐舍冢墓,了然在下。
有人对康绚说:“四河,是天用来宣泄它的'真气’的,不能够长久地阻塞它,如果凿开水向东灌,那么流水宽缓,大坝才能不破坏。”康绚就凿开水东灌。又对北魏使用反间计,说:“梁朝人怕的是掘开水,不怕攻城野战。”萧宝寅相信了,凿山五丈多深,掘开水向北灌注,水日夜分流仍然不见减少,北魏军队竟然撤军回去了。水到之处,沿淮河方圆数百里都成了泽国。李崇在硖石戌之间搭起浮桥,又在八公山东南筑起魏昌城,来防备寿阳城被毁坏,居民们分散到山丘上。水非常清流澈,向下俯视,房屋墓穴都清晰地浮在水中。
这时已经有能人看出问题,对康绚建议说:水流为天地之气,不可以长久堵塞,如若凿通道开湫分流向东注流,则游波宽舒缓和,堰堤将不会损坏。懂得工程原理的康绚一经提醒,立即明白,于是开湫引水东流,以分减水势,并且还实行反间计,忽悠不懂水利工程的魏国官员,说是:梁国人所惧怕的就是开湫分流水势,不怕魏军前来进攻野战。萧宝寅果然相信了这个鬼话,出大力凿山深五丈,开湫向北注水,然而被堵塞的淮河水日夜奔流,可是水位丝毫不减,魏军努力工作却替敌人办事,反而巩固了堤防。这时浮山堰工程的效果眼见非常显著,大水淹没大片地区,夹淮河两岸数百里区域都成为泽国;李崇制作浮桥于硖石城之间,又在八公山东南修筑魏昌城,用以预备寿阳城浸泡损坏后,军民可以居住到山冈之上;情景前所未见,大水清澈,可以俯视下面原来的庐舍冢墓,历历在目,而此时魏国实际上已经毫无办法,只剩下等待。
起初,淮河坝从徐州境内建起,刺史张豹子宣称,认为自己一定能掌管这件事,等到后来康绚以其他的官职来监督建坝,张豹子非常恼怒。不久,张豹子受令由康绚管辖,他就诬告康绚和北魏勾通,梁武帝虽然没有听信他的话,却用工程完毕为理由召回了康绚。
夏,四月,淮河大坝筑成,长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上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大坝上种植杨柳,并驻扎军营。有人告诉都督淮上诸军事康绚说:“四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济水),是上天用来调节宣泄天地之气的,不可长久堵塞,如果能开凿泄洪口,引导积水东流,则游波宽缓,可以保障堰坝不会毁坏。”康绚于是开挖泄洪水道。又派人到北魏行反间计,散布流言说:“梁人不怕野战,就怕魏人挖掘泄洪水道。”萧宝寅信了,凿山深五丈,开泄洪渠,引导积水北流,于是,水日夜向东和向北分流,而水位不减,北魏军白忙活一阵。大坝蓄水淹没大片地区,夹淮河两岸,方圆数百里。李崇在硖石各军事据点之间修建浮桥,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防备万一寿阳城坏。居民散居山冈丘垄,其水清澈,俯视水中的庐舍坟墓,清晰可见。
当初,堰坝选址在徐州境内,刺史张豹子宣称,一定会派自己来主掌其事;既而康绚以太子右卫率身份前来监作,张豹子十分羞惭。不久,朝廷又下令,命张豹子受康绚节度,张豹子于是诬告康绚与北魏私通,皇帝萧衍虽然不信,但还是以工程已经完成为由,征召康绚回京。
梁朝的圣 明君主在位,但是不明白的、不知道的糊涂事依然很多。原先,浮山堰开始修造,徐州刺史张豹子理所当然地认为并宣言自己必定掌管这个大工程,没料到中央派来康绚以另外的官职来监作这个几百年才有一次的巨大工程、大机会,张豹子非常羞惭;不久又有中央命令,敕令张豹子受康绚节度指挥,恨怒已极的张豹子于是决心捣乱,馋告康绚与北魏有私下交往。通敌罪在哪里都是不得了的大事,梁武帝非常贤明,没有完全相信,但工程结束之后,随即将康绚召回,委任以其他重要工作,最懂得大工程的重要官员被调走,剩下的白痴似的地方大员们如何还能办成好事。


说是水利工程,其实主要是用来淹没敌人,逼迫敌人投降的进攻武器。当时动乱不断,梁武帝希望占领寿阳,而寿阳就位于淮河的下面。他手下的大臣出主意说利用淮河的水,蓄水放水,就能淹没这个城市,达到占领的目的,于是浮山堰就建在淮河上面,浮山峡内。
修筑这项浩大工程需要200万方土石方,建成后能够蓄水100亿立方米。这项工程梁武帝征调了当地20万民工,用掉了方圆几百里的树木和石头,然而最后勉强修成后,一到洪水泛滥,就又被冲毁,皇帝不甘心又重新修建,人民苦不堪言。梁武帝特别迷信,用几千万斤生铁修筑堤坝,希望这样坚固;但是事实与他的想法完全相反。
这项工程一年时间修完,修完后只存在了四个月,就被洪水冲毁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它是名符其实的豆腐渣。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瘟疫流行,很多修坝的民工都死去了。整个过程损伤人民10万多人,比当时一场大型的战争死亡的人数还多。
如果统治者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人民的死活,那么最终将被人民所唾弃。所以梁朝没有多久就灭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0
发表于 2022-5-24 16: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隋---12丁香花开
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浮山堰的修成确实对魏军的威胁很大,蓄水不久,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寿阳城即被水围困。李崇不得已在硖石戍之间搭起浮桥,又在八公山东南筑起魏昌城,来防备寿阳城被毁坏。魏军被迫弃城上山,居民们被分散到山丘上居住,水非常清澈,向下俯视,房屋墓穴都清晰可见。
起初,浮山堰起于徐州境内,南梁刺史张豹子对外宣言,认为自己一定能掌管这件事,结果后来委派康绚以其他的官职来监督建坝,张豹子非常恼怒。不久,朝廷令张豹子受康绚管辖,他就进谗言说康绚与北魏互相勾结,梁武帝虽然没有听信他的话,却以工程完毕为理由召回了康绚。
康绚回去后,张豹子不再修治浮山堰。九月,淮河水突然暴涨,伴随着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浮山堰崩溃了,这雷鸣般的声音三百里以外都听得见,沿着淮河的城镇村庄有十多万人被冲入海中。而对于这一特大惨事,《南梁书》只字未提。
当初,北魏人对浮山堰的修建感到很头疼,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大将军,都督南讨诸军事,统率十万大军,准备从徐州出兵攻打浮山堰。
尚书右仆射李平认为:“不需要动用兵力,浮山堰最后一定会自己垮掉的。”
等到听说浮山堰已被冲毁,胡太后大喜过望,赏赐李平很多东西,元澄于是也没有出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3:06 , Processed in 0.0641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