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244|回复: 8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二年级梁组第十五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12-19 1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1-12-19 10:05 编辑

作业: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1

主题

504

帖子

5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2-20 14: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孟庆瑞

二年级第十五讲齐纪八(上)
齐纪八(上)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作业
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答:冯熙有三个女儿,两位当皇后(冯清、冯润),一位当左昭仪(早死,参考四九六年七月)。从此,冯家的尊贵和所受到的恩宠,超过政府中所有官员。崔光说:“不是诅咒,而是天地循环的常理。事物发展到巅峰,一定后退,如果用古代事情推测,不可不特别谨慎。”一年后,冯修下毒事件爆发。
势力过大而不知收敛,很容易遭殃。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答:永元元年(499年)正月,陈显达率平北将军崔慧景等部四万人,进攻北魏,北魏孝文帝派前将军元英领兵抵御。陈显达领兵于二月间与元英交战,屡次击败元英,于是包围马圈城(今河南镇平南),历时四十天。
孝文帝带病最后一次南征,征战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2-20 17: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二年级梁组第十五讲作业
02一点春
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答:冯熙有三个女儿,两位当皇后(冯清、冯润),一位当左昭仪(早死,参考四九六年七月)。从此,冯家的尊贵和所受到的恩宠,超过政府中所有官员。崔光说:“不是诅咒,而是天地循环的常理。事物发展到巅峰,一定后退,如果用古代事情推测,不可不特别谨慎。”一年后,冯修下毒事件爆发。
势力过大而不知收敛,很容易遭殃。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答:永元元年(499年)正月,陈显达率平北将军崔慧景等部四万人,进攻北魏,北魏孝文帝派前将军元英领兵抵御。陈显达领兵于二月间与元英交战,屡次击败元英,于是包围马圈城(今河南镇平南),历时四十天。
孝文帝带病最后一次南征,征战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2-20 22: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讲作业
梁组-随心


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冯太后两度临朝称制,其中扶持孝文帝长达十四年,冯氏一族的势力达到了巅峰。
冯太后得势后,冯熙在献文帝在位时期就累任朝中要职。
孝文帝即位后,冯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
几乎包揽了朝中所有的要职,和妹妹冯太后统揽朝政十余载。
冯熙贪心不足,冯太后心知肚明。
为扩大冯氏家族在北魏朝廷的影响,在冯太后亲自主持之下,孝文帝迎娶了冯熙的三个女儿,其中两人先后任皇后,另一个为昭仪。
冯熙位极人臣,却不知谨慎收敛,反而张狂得很。
对待百姓,冯熙施行苛政,横征暴敛。
太和十四年,女强人冯太后病逝,冯熙也病倒了,在病榻断断续续躺了四年。
冯氏家族的霉运又开始了。
太和十七年,孝文帝皇后冯清被废,后出家为尼。
太和十九年,冯熙病逝,其嫡子冯诞获罪被废为庶人,其他的子女的结局不见记载。
四年后,皇后冯润被赐死;昭仪冯氏因早亡躲过了一劫。
短短四五年光景,冯氏家族从云端落入无底深渊,“时人以为盛极必衰也”。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功: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1.施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2.颁布均田令
3,迁都洛阳
4.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组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过:孝文帝在汉化改革中将已腐朽的门阀制度引入北朝,并加以强化,则带来了以后北魏统治者的腐败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0

帖子

3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2-21 1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叶红了 于 2021-12-21 10:38 编辑

第十五讲作业
梁6-枫叶红了
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答:中国古代的制度是“家天下”,对于这样的制度不管是什么朝代最终都会走向灭亡,因为守业者的不思进取导致国家必然落后、混乱,再加上大兴土木,不思进取改革,压迫的人民不断地起义反抗,衰落灭亡是正常的,唯一不同的是衰亡灭亡的形式不一样罢了。冯家势力由盛转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皇后冯润不尊妇道,与宫廷侍从高菩萨通奸。被发现后,又私下请女巫作法诅咒孝文帝快死,并欲像冯太后那样,辅佐幼主,主持朝政。野心确实不小,胆子确实很大,行为确实不端。
②冯家气势太盛,世间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转化,阳极阴生,盛极衰随,这是阴阳循坏的规律。
冯家由于冯太后的关系,他哥哥冯熙娶了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女儿博陵长公主(冯太后的小姑)。冯熙的三个女儿,两位当皇后(冯清、冯润),一位当左昭仪(早死)。博陵长公主生两个儿子:冯诞、冯修。冯熙当太保;嫡长子冯诞当宰相;冯修当侍中兼尚书;冯熙小老婆生的儿子(庶子)冯聿当黄门郎。冯家的尊贵和所受到的恩宠,超过朝廷中所有官员。事物发展到巅峰,一定后退,如果用古代事情推测,不可不特别谨慎。”一年后,冯修下毒事件爆发。冯修性情浮夸好胜,老哥冯诞屡次警告劝诫,冯修不理,冯诞遂报告冯太后及北魏帝元宏,把冯修用木棍责打一顿。冯修遂把冯诞恨入骨髓。于是,准备毒药,收买冯诞左右,打算毒死冯诞。事情败露,元宏要诛杀冯修。冯诞反过来责备自己,恳请饶恕冯修一命。元宏也因为冯修的老爹冯熙年纪已老,所以仅只责打冯修一百余棍,剥夺官职,贬逐到故都平城当一介平民。后来,冯诞、冯熙相继逝世,而皇后冯润又被软禁;冯聿也被排出政府,冯家的势力遂衰退下来。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答:北魏孝文帝元宏,原姓拓跋,鲜卑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对待兄弟姐妹友爱,喜爱接近以及任用有智慧有才能的人。承认自己错误,接受劝告,纠错的速度快。对日常事务的处理,细密熟练,从早到晚,毫不疲倦,对人诚恳公平,勤俭爱民,执行法律严明,对高级干部,从不特别放纵。然而,对于别人偶尔犯了小过,却常常宽容。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力度。不但从穿衣说话这些风俗习惯上开始,而且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等。他还规定,鲜卑人要与汉人通婚,不仅他自己纳汉族大姓女子充后宫,又替5个弟弟娶汉女为妻室,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人。
此外,孝文帝还推行官制和礼乐律令,一律依照魏晋南朝,遵从汉制。他重视汉文化教育。太和十九年(495年)八月,他诏令在洛阳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及宫廷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
通过这一系列汉化改革,北魏较快地从奴隶制过渡到了封建制。由于汉化改革扩大了其统治基础,社会制度、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也得到缓和。
但孝文帝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阻力首先来自太子。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孝文帝到嵩山巡视,太子恂与其亲信密谋逃回平城。孝文帝得知后,立即返回洛阳,将其痛斥、杖责、囚禁,后又将其处死。同年冬,鲜卑贵族穆泰、陆睿勾结镇北大将元思誉等在平城发动政变。孝文帝果断地派任城王元澄率兵讨平叛乱。通过这些行动,沉重打击了鲜卑贵族的保守势力,有力地保障了汉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2-24 20: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讲作业
梁组-绿竹清泉


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在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政治制度下,人在势在,人亡势熄。由于冯太后两度临朝称制,曾扶持孝文帝长达十四年,冯氏一族的势力达到了巅峰。
冯太后得势后,其兄冯熙在献文帝在位时期就累任朝中要职。
孝文帝即位后,冯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
几乎包揽了朝中所有的要职,和妹妹冯太后统揽朝政十余载。进一步
扩大了冯氏家族在北魏朝廷的影响,冯熙位极人臣,却不知谦退收敛,横行不法。
和十四年,冯太后病逝,冯氏家族失去靠山,开始衰败
太和十七年,孝文帝皇后冯清被废,后出家为尼。
太和十九年,冯熙病逝,其嫡子冯诞获罪被废为庶人,其他的子女的结局不见记载。
四年后,皇后冯润被赐死;昭仪冯氏因早亡躲过了一劫。
短短四五年间,冯氏家族从跌入深渊。冯家没有长远政治眼光和能力,因人而贵,必因人而败,这是必然的。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功: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1.施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2.颁布均田令
3,迁都洛阳
4.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组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过:孝文帝在汉化改革中将已腐朽的门阀制度引入北朝,并加以强化,则带来了以后北魏统治者的腐败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2-26 14: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二年级第十五讲作业
梁组17——冬生
作业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答: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最初,冯熙因是冯太后的老哥,娶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女儿博陵长公主(冯太后的小姑)。冯熙有三个女儿,两位当皇后(冯清、冯润),一位当左昭仪(早死,参考四九六年七月)。从此,冯家的尊贵和所受到的恩宠,超过政府中所有官员。皇家对他的赏赐有万万之多(此“万万”不知指钱或指绸缎布帛)。博陵长公主生两个儿子:冯诞、冯修。冯熙当太保;嫡长子冯诞当宰相(司徒);冯修当监督院总监督长(侍中)兼国务院执行官(尚书);冯熙小老婆生的儿子(庶子)冯聿当监督院宫廷监督官(黄门郎)。监督院宫廷监督官(黄门侍郎)崔光跟冯聿一起在皇宫值班,崔光对冯聿说:“你们家的富贵太盛,最后一定衰败。”冯聿说:“我们家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劳动你无缘无故诅咒!”崔光说:“不是诅咒,而是天地循环的常理。事物发展到巅峰,一定后退,如果用古代事情推测,不可不特别谨慎。”一年后,冯修下毒事件爆发。冯修性情浮夸好胜,老哥冯诞屡次警告劝诫,冯修不理,冯诞遂报告冯太后及北魏帝元宏,把冯修用木棍责打一顿。冯修遂把冯诞恨入骨髓。于是,准备毒药,收买冯诞左右,打算毒死冯诞。事情败露,元宏要诛杀冯修。冯诞反过来责备自己,恳请饶恕冯修一命。元宏也因为冯修的老爹冯熙年纪已老,所以仅只责打冯修一百余棍,剥夺官职,贬逐到故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当一介平民。后来,冯诞、冯熙相继逝世(四九五年二月二十二日,冯诞先死。三月十九日,冯熙才死),而皇后冯润又被软禁;冯聿也被排出政府,冯家的势力遂全部从政坛消失。势力过大而不知收敛,很容易遭殃,这是冯家势力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
答: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迁都洛阳、改行汉制、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跋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2-26 17: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答:冯家势力由盛转衰,原因主要,一是皇后冯润不尊妇道,与宫廷侍从通奸,又私下请女巫作法诅咒孝文帝快死,并欲像冯太后那样,辅佐幼主,野心胆子大。二是世间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转化,盛极必衰。冯家由于冯太后的关系,冯家的尊贵和所受到的恩宠,超过朝廷中所有官员。后来,因为冯诞、冯熙相继逝世,而皇后冯润又被软禁;冯聿也被排出政府,冯家的势力遂衰退下来。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答: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对待兄弟姐妹友爱,喜爱接近以及任用有智慧有才能的人。对日常事务的处理,细密熟练,从早到晚,毫不疲倦;对人诚恳公平,勤俭爱民,执行法律严明,对高级干部,从不特别放纵。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力度,推行官制和礼乐律令,一律依照魏晋南朝,遵从汉制;重视汉文化教育。通过这一系列汉化改革,北魏较快地从奴隶制过渡到了封建制。由于汉化改革扩大了其统治基础,社会制度、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也得到缓和;但孝文帝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首先阻力来自太子;同年冬,鲜卑贵族穆泰、陆睿勾结镇北大将元思誉等在平城发动政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4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2-28 2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讲作业  梁08-客居幽谷

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答:战国末期的大将冯亭,任韩国上党守,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
  此外,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到了东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者。
  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冯姓的宗族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说,冯氏出颍川(郡治今河南许昌)者,是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出上党(今山西长治)者,是西汉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出长乐信都者,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出京兆(今陕西西安)者,是燕王冯弘的后代;出弘农(今河南灵宝)者,是冯弘之孙冯宁的后代;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者,是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的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迁到海外。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答:公元467年,拓跋宏生于当时的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两年后被立为太子。
  虽已入主中原,但拓跋部仍保留着过去早婚的习俗,拓跋宏出生时,其父献文帝拓跋弘年仅14岁。拓跋部建立北魏后,学会了中原王朝维持皇权统治的某些做法,并定为制度严格执行。比如后宫产子,一旦该子被立为太子,其母就要被赐死。其用意在于避免皇帝年幼即位,大权落到母系外戚手中。因此,拓跋宏在两岁多被立为太子时,母亲思皇后李氏即被“赐死”。这一野蛮的做法不仅给拓跋宏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仿佛预示着他日后家庭生活的凄凉与不幸。
  由于拓跋宏从小失去亲母,因此便由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也非血亲,只是名义上的祖母。她是汉族人,“性聪达”、“粗学书计”,受过封建传统文化的教育。她性格坚强,做事果决,颇具政治家之风采,《魏书·皇后列传》说她“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拓跋宏父亲拓跋弘即位时,年仅12岁,北魏孤儿寡母,政局不稳,冯太后初露锋芒,收捕擅威作福的专权丞相、车骑大将军乙浑,平定关中叛乱,临朝称制,掌握了朝政大权。
  拓跋宏刚一出生,冯太后即摆出“罢令,不听政事”的姿态,将政权交给其父拓跋弘。当献文帝拓跋弘亲政后,开放山泽之禁,开仓救济灾民,带兵北伐柔然,很快就显出了他年轻有为、桀骜不驯的风姿,权欲旺盛的冯太后便再也坐不住了,干预北魏政事也就成了她的家常便饭。这自然会引起献文帝的不满,加之他们并非血亲母子,于是,一场司空见惯的宫廷权力斗争于不知不觉间就爆发了,结果自然是根基深固、极富政治谋略的冯太后获胜。《魏书·天象志》对此写道:“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是为孝文帝。”
  拓跋宏即位时只有五岁,在平城皇宫的太华殿前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时,他是被人抱上皇帝宝座的。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娃娃,冯太后自然不会担忧什么,也就再度临朝听政,将一应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时,她也在因忤逆而“禅位”的献文帝身上汲取教训,将年幼的孝文帝按照她心中想象的模式加以引导、塑造和培养。
  拓跋宏的血管里流着的虽然是鲜卑族拓跋氏的血液,但他从小受到的却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围绕在他身边的大臣也是一批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汉族士大夫。他自幼爱好读书,手不释卷,天分极高。《魏书·高祖纪》说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冯太后还亲自创作《劝诫歌》、《皇诰》等文章督促他阅读、背诵,将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等封建道德思想传授给拓跋宏,并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影响他。比如冯太后生活节俭,“不好华饰”,对待下人比较宽慈,拓跋宏也依样仿行。
  儿时的生活积淀在拓跋宏内心深处,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此后,拓跋宏一辈子爱好诗文,并创作了大量的诗赋文章(约40卷);他为政勤奋,励精图治,个人生活相当节俭;他提倡封建伦理道德,讲究孝悌、仁义、忠信,不仅身体力行,也要求臣民如此。这些,都是他日后推行全盘汉化政策的内在基础与指导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3:05 , Processed in 0.1069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