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见诗如面 于 2020-4-7 10:47 编辑
心11~见字如面作业汇总
第一讲作业:
一、实词分几类?各举例说明。
答: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人、妇女、同志、叔叔、汉族、作者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己丑、世纪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量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数量。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等;有概数词: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词: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叫量词。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5.代词:在汉语中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称为代词。有人称代词:你、我、他、咱们、自己等;疑问代词:谁、哪、什么、怎么、多少、多么;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么、这样。古汉语文言虚词的其、何、孰等也为代词范畴。
二、虚词分几类?各举例说明
答: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助词系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虚词,多用在词、词组、句子后边起辅助作用。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了、着、过);语气助词(呢、吗、吧、啊),另外,所、着、等、似也属于助词,古文言文中之、乎、矣、也等属于助词范畴。
5.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6.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叹词,对事物有慨叹时用,独立于句之外。古有噫、吁、嗟、唉、呜呼等。
第二讲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
2.对偶与对仗的区别?并分别就对偶与对仗举例说明。
答:对偶是由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 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对仗讲究“对立”,对偶讲究结构“对称”。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平仄的要求,其次是有规则的重字。 对仗的句脚必须上联仄,下联平。如果是多分句联,最后一句仄收,下联最后一句平收,对偶无此要求。对偶可以同声相对,上下句格律完全一样,而对仗不能。一切对仗都是对偶,但并非任何对偶都是对仗。只有讲究节奏和平仄的,才能称为对仗。对偶如: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仗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第三讲作业:
试对以下五句,并标注平仄与入声字
1.
出句:秋深不碍香橼灿【香橼树的果】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冷峭无妨晚菊开【见字如面】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入声字:不、菊
2.
出句:竹蔽檐前日【古】
平仄:仄仄平平仄
对句:花香屋内人【见字如面】
平仄:平平仄仄平
入声字:竹、日
3.
出句:平岸小桥千嶂抱【古】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对句:曲溪高树一湖开【见字如面】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4.
出句:读书养气十年足【古】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对句:练剑修身半世为【见字如面】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入声字:读、十、足
5.
出句:庭前几处梅花绽【兰墨生香】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屋后一坡翠竹迎【见字如面】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入声字:竹
第四讲作业:
涧水潺潺声不绝【古】
仄仄平平平仄仄
高山默默树无声【见字如面】
平平仄仄仄平平
孤云目断苍梧野【古】
平平仄仄平仄仄
大海无穷映月华【见字如面】
仄仄平平仄平平
十里松萝阴乱石【古】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枝红杏出墙来【见字如面】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五讲作业:
1.什么是正对?什么是反对?
答:正对,又称同类对,就是从正面相对,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或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一个事物。是上下联内容相类似的对仗,它们互相关联,互为补充,互相映发,相辅相成。虽然内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基本同义。它与合掌有严格的区别,与工对在格律意境等方面要求一致,但又有区别,正对的上下联是从事物的两个侧面来表达一个主题,而工对是从上下联的字类是否属于一个门类来识别。组成正对的上下联通常是互补关系和叠加关系。
反对是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仗,即上下联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反对的优越性在于“理殊趣合”。道理不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归。反对,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联。所谓相反,包括情感态度的对立、行为举止的相悖、结局效果的迥异等。因为内容相反,就形成了上下联的鲜明对比,引人注目,而反对的上下联之间就是一种对比关系。反对的上下联内容,虽然章法上是从相反的两方面来说明一个事物,但其反应的主题思想却必须是一致的。
2.完成下列对句,并注明用哪种对。
出句:心闲观自在【白羽】
对句:体健任逍遥(正对)
出句:山门不锁由春去【白羽】
对句:屋畔开花自夏来(正对)
出句:灯火一城明彻夜【白羽】
对句:诤言千句醒孤身(反对)
出句:人于尘世浮沉久【联友】
对句:鸟在天空自在飞(反对)
出句:时态懒随人上下【联友】
对句:世情常伴事循环(反对)
第六讲作业:
试对以下句子。要求:每个出句不少于两个对句
胡天八月即飞雪【古】
欲下寒塘梳倦羽【联友】
柴门半掩留春入【联友】
第七讲作业:
1请指出下联对联是什么对?
有客如擒虎
无钱请退之(无情对)
雨中竹叶含珠泪
雪里梅花载素冠(宽对)
虎尾春冰真学问
马蹄秋水大文章(工对)
挥将日月长明笔
写就雷霆不朽文(流水对)
不信天公鸣哀角
却悲人间陨巨星(反对)
第八讲作业:
一、下列诗句是否流水对?上下联是什么逻辑关系?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目的关系)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流水对,转折关系)
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流水对,选择关系)
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流水对,递进关系)
二、对句
心契春风诗不老[白羽]
梦回桑梓记犹新[见字如面]
第九讲作业:
一句多对(要求每一句对三个对句)
1、昨日桃花今作旧【杨浅】
对1:竖年春草又成新
对2:当年追忆已成诗
对3:当时闲语竟成真
2、衫上酒痕何忍洗【Z】
对1:眼前辛苦不堪言
对2:胸中豪志寄天涯
对3 :路边秋菊为谁开
第十讲作业:
用今天所学知识标出出句属于哪种关系,并对句。
1:看花并蒂徒生羡z(因果关系)
? ???望月孤身更惹愁
2:听雨蕉窗人不寐z(递进关系)
? ?? 读书红烛泪将殊
第十一讲作业:
一、出句:
分别以“云”、“水”两物像出七言句,符合联律,尾仄收。并自对
云
出句:一任轻身游大地
对句:浑由浓雾对苍穹
水
出句:奔腾四海流千古
对句:逶迤八方颂万年
第十二讲作业:
根据出句给出的意说个小故事,并从故事中提取出下联。
1、伤痕虽是逐年淡==联友
对:往事犹然不堪提
故事:过去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淡,但那些不想见的人,不想回首的事,却再也不想提起。
2、纵使重逢难拾旧==联友
对:愿将心事给她听
故事:我知道,即使与她相逢,又能怎样,因为一切都回不到从前了,但我却愿意把心里话、心头事说给她听。
3、频斟病酒消长夜==联友
对: 懒骂心头寡义人
故事:看来是把人气糊涂了,今晚他一人独自饮酒,漫漫长夜,连个陪他说话的人都没有。想想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背叛他,想起来就来气,但又能怎样呢,都怪自己遇人不淑,没有防人之心!
第十四讲作业
合咏:水?
无意时时醉于我?
含情默默知向谁。
第十五讲作业:
以秋为意做成联,不犯题
叶落知天变,
风吹晓露凉。
第十六讲作业:
疫情未除,不能及时返校;
远程可用,只凭网络收听。
第十七讲作业:
采药东篱,摘野菊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
修庐画境,问南山所处,更教况古发幽情。
第十八讲作业: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第十九讲作业: 题:刘邦,成联一副。要求
不少于三分句。 三载亡秦,四旬老骥骋九州,百口称长者;
五年灭楚,一介布衣登万岁,千秋属英雄。
二十讲作业:
1、为41期写一副联,要求单边不少于7字。 上联:感事为联,载道须读书万卷; 下联:逢时立志,成功总有路千条。 2、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二篇毕业作品。 学联有感 其一:五绝 何谓人生乐?中年入学堂。
重温诗赋梦,又沐对联香。 其二:西江月 一载窗前敲韵,千回梦里裁诗。一枚菜鸟上高枝,幸遇良师教诲。 行路不知遥远,学联已入痴迷。花开花落彩云追,倚韵填词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