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外线 于 2020-3-20 01:18 编辑
国学多项集训班35讲C02-红外线作业
老河沟畔
金溪发源于东面的大山里,蜿蜒从崇山峻岭中走出,在包围古镇的沃野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圆弧,从古镇的西边注入汨罗江。两河交汇处叫双江口,双江口以上与古镇相邻的一段河面叫老河沟。
老河沟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水从源头到双江口也有近二百里路程,河面大约70-80米。原来古镇城区都在老河沟东岸,仅有一座石拱桥通往西南方向的外面世界,这座桥叫河南桥。
河南桥,应该是很有历史的,元代著名诗人胡天游曾有诗曰:“河南桥头旧酒垆,酒边曾共歌呜呜。高楼百尺应频上,还有诗人共醉无。”胡天游的故乡就在离古镇十多公里的木瓜南塘。此诗名《寄友》从内容看应该是胡天游在外远游时寄与家乡朋友的诗。
老河沟原系汨水上游最大的水陆码头,听老人们说丰水季节常有载重千吨的汽艇停靠,在古代这里是附近三省几县的货物集散地,酒绿灯红,经济繁荣。上游山里的树木要趁水放排,有时为等涨水,木排常要停靠在老河沟十天半月,水手们就在临河的下街饭店打住,喝酒吃肉,演绎出许多经典动人的故事,成就了老河沟的画意诗情。
到我懂事的时节,老河沟风光不再,古镇的繁华街面已经离老河沟远了,不过偶尔还是可以看到老河沟的木排绵延几公里塞满河面,人们可以不要经桥上 直接从木排上过到对岸,有懂事的孩子,就趁机在木排的杉树梢头剥杉皮,拿回去晒干当柴火。
再后来木排也绝了踪迹,唯有临河的建自明朝的太尉庙,依旧香火旺盛,常有善男信女们在这里一掷千金,于是庙宇一再翻修扩容,金碧辉煌,远近闻名。
近年来老河沟上的老石桥面也经翻修,花岗岩石的栏杆上饰花纹下挂彩灯,四礅五拱的桥依旧古色古香,每到夜晚,明月与河水、彩灯交相辉映,天上人间如同水晶,游人徜徉,歌声呜呜,比胡天游描写的境界更觉高大上很多。
二公里长的老河沟上接连又修建了好几座大桥,桥的南面高楼林立,喇叭声声,与宁静幽深,石板长长的老街相比又是一番新气象。
河畔原来古木参天,蝉声清悦。可是说变就变,几层楼高的大树被砍了好多,河边全砌成了石磡,钢漆的栏杆旁清一色是大理石铺就的游路,原来河西南岸有两大块滩涂,被整理成广场。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杨柳新匀,梳妆照镜,。已经完全是现代气息了。夜幕降临时,广场上人山人海,乐曲幽扬,歌舞升平。
老河沟畔历史与现代气息相通,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红外线,2020年2月
拍我的有:边缘人类,鹤霏,心飞,乡语,野鹤梦,
我拍的有:西亭,星星草,边缘人类,路漫漫,月倾城,
---------------------------------------------------------------------------------
国学多项集训班36讲C02-红外线作业
桃花一簇开无主,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曾经我多次在无聊时默默地读着这首诗,它寄托我几多无奈和遐想。 是的,二十多年前,正是那“桃花一簇开无主”的年纪,一个落英缤纷的场景总是引起我的回忆。 毕业那年那个落花的季节,有一天,班上同学相约去洞庭湖君山岛游玩,快要毕业了,放松下心情去。船票是买好了回程的,上午十点去,下午3点君山码头回。去时湖面风平浪静,波光粼粼,远望君山就是“白银盘中一青螺”。好不容易船到码头,大家说说笑笑一路下船,不远处是洞庭龙王庙,转过山尖后面有柳毅井和传书亭,“柳毅传书”的故事在中国也算家喻户晓了。大家三五成群走走停停,开始还是基本连在一起。登上山头,射蛟台、封山印就那样远望了一下。路旁有个朗吟亭,也没进去看,推测大概是今人根据吕洞宾故事穿凿附会而来。湖对面岳阳楼公园里有“三醉亭”,有诗曰: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那边一个三醉亭,这边来个朗吟亭正好是根据诗意凑成一对。 我们穿过斑竹林,在湘妃祠附近逗留,舜帝与二妃的爱情故事原来就是在读毛主席诗词“斑竹一枝千滴泪”中知道的。今日亲临此境,一个墓,一个祠,尤其是目睹神奇的斑竹,感觉自然比读书大不相同。 我在这里呆得久一点,中餐是早上从食堂带来的馒头,就着矿泉水,一边看祠里的对联一边就完成了中餐。看遍了墓、祠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墓前墓后的斑竹。等到出来,却看不见了大家,只在往西的小路上看到了似乎同样落单的徐岚。徐岚上身穿着粉色的T恤下身是深兰的长裙,白色旅游鞋,看上去也风姿 绰约,正在那东张西望应该也是在找同学。徐在班上不属于漂亮的,但也不难看,至少当时她没有在我心中进入几位女神的行列。当时的通讯不象现在这样的方便,那种情况下只能是我们俩结伴同行,一边游玩一边去找“大部队”。在君山入口记得看到路旁旅游图上说,此为道教第十一福地,号称有七十二峰,上面还有不少景点。我们一路向山深处走去,在一个三叉路口,选择了偏左,因为那指示牌上标注有个望湖阁。也许大家都想去看看湖。但是走了一段后,路是越来越小,已经寂无人声,没有看到什么阁,穿过一片竹林,前面一树桃花,淡红的花瓣散落一地,我们决定就在桃花旁,竹林下休息会。这里已经到了湖边,放眼望去是烟波浩渺,无边无际。湖面起风了,只见风声飒飒,竹枝摇曳,这里的不是斑竹,君山上有十三种竹子,这里应该是普通的楠竹。前面就是一处悬崖,浪打崖壁,不时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吼叫。 我们不禁异口同声吟出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慢慢地我们的话题从苏轼说到了刘禹锡再到李、杜、到孟浩然他们都留有有关岳阳楼洞庭湖的名篇。 我当时在班上是比较闷的那一种,埋头看书多,别人用来谈笑的时间我就看书。后来学着写写歪诗,这也很得同学艳羡,熟悉的同学到后来就干脆叫我“才子”。自己觉得好笑,我哪有什么才,都是胡诌罢了。不过今天在这个场合倒正合了我的兴致,于是也有点滔滔不绝。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忽然,徐岚说:“不如我们来玩个有关诗词的游戏罢。”。“可以呀!”我很平静地说。“‘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后面两句是什么?”。说完她特深情地站起来张开双臂斜靠到了那株桃树上。 “……”我一时语塞,记不起后两句,但知道是杜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之一,这七首诗都写春天都写花,我一时真弄不清哪两句是哪两的后。慌乱中我看她斜靠在桃树上,一脸羞红,粉红的上衣衬着,正好在尚未落尽的残花中补上最艳丽的一朵。 “是——桃花吧”我嗫嚅着说,其实半是看她的表情猜的。“正是呢,‘桃花一簇开无主’”稍停顿了一会说,“肯爱深红与浅红?” “桃花一簇开无主,肯爱深红与浅红。”我反复吟哦着,脸上觉得有点火辣,不是从中听出了话外音,而是因为我没有能够回答出答案而感觉羞愧。也许还有被她当时的激情所感染的,深深觉得她就是这“人间四月天”中最美最艳的一朵桃花。“我们回去吧!时间到了。”在短暂的尴尬后我说。她有点不舍的口气答道“好吧。” 时间过得真快,看看表已经差不多到回程的点了。于是我们急匆匆的原路返回,到码头时别的人都早已经在船上了。只有班长站在码头上朝我们招手,“看你平时不说话,撩女同学倒是有一手啊!”班长总是忘不了一有机会就揶揄我一句的,当时也没有觉得很特别。 回到学校,接着就进入了紧张的毕业论文答辩等。尽管我在当天回来后就悟出了“桃花一簇开无主”还可以有另一层意思,但是总也找不到机会表达“肯爱深红与浅红。”再是心里也很怕如果不是那个意思呢,毕竟这也只是猜测。 不久我们就毕业分配,各奔东西。再后来,我由于状况无聊,也就放弃了打听她的情况。 只是以后每到落花时节,我总爱一个人在偏僻处找到一树桃花,在树下流连很久,然后带一瓣落英回去夹在诗集中。也有很多次幻想,能在一地落英中,忽然发现粉色上衣的她如灿烂的花朵般走来。 近年由于微信的普及,我们班同学也有了微群,同学们能在群中时不时聊上一二句了。不过岁月的风波早磨平了人生的棱角,同学们都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基本进入了无欲无求的境界。前年同学聚会,组织的人要求每位要唱一首歌或者背一首诗,我正好就背了那首“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同时偷眼看了一下,她的脸上波澜不惊。分别的时候她听说我最近在在练字,送了我一套湖笔。 我本来带去了那本夹着花瓣的诗集,打算送她。但终于没有拿出来。心里想着:桃花虽美花期过,莫论深红与浅红。 红外线2020年3月 拍我的有:G11-月满西楼 H17-水云衣 醉翁之艺 C32-星星草 C01-往事如烟
我拍的有:G11-月满西楼 H17-水云衣 醉翁之艺 C组长-边缘人类 C32-星星草 --------------------------------------------------------------------------------------------- 国学多项集训班37讲C02-红外线作业 读书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封建时代莘莘学子读书的动力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用当今的眼光来看这句话自然将其归属为封建糟粕。但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积淀,读书就是吸取古人留下来的智慧,崇尚读书的风气我们不能丢,且应该对读书有更清醒的认识。 很多成名成家的人都是读书读出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少年时代在长沙读书,才一年时笔记本就装满了一大菜篮子。这应该就是他以后革命生涯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底蕴;马克思在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读书时,总坐在同一个座位上,十几年如一日,从不缺席,以至座位下的地上留下了他二个深深的足印。这应该就是他写出《资本论》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基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可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读书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让人脱俗超凡。读书影响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腹有读书气自华”。古有词语“知书识礼”,不妨反推:当今时代也有一些不“识礼”的,应该就是不“知书”的结果。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导师,在书中我们可以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起横扫亚欧大陆;可以向数百年前的牛顿请教万有引力的原理;可以和雨果一起见证《悲惨世界》里那高尚的灵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喜欢读书,对书籍冷淡,那么它就不能称为学校。但只要有了书——有了可以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它就足可以称得上一所学校了。”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包括自然的人文的环境。“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这歌声清新朝气,令人油然而生少年时代在学校读书的回忆。岳麓山有一座千年学府,那里古木参天,幽深宁静,置身其中,油然而生怀古的幽思,读书的欲望。那里至今仍然是大学城,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绝,人才辈出。 我的家乡位于平江山区的一个千年古镇,虽然没有岳麓山那么厚重的人文,但是小桥流水,古巷幽长,也是一方风水宝地。现有一所高中,数所初中,虽然读书在当今社会渐渐被经商的吆喝占了上风,但在学校里也还充满着朗朗书声。让全社会来关心爱护这最后一方读书的静土,让几千年有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我希望全社会都来崇尚读书,以让我们浮躁的心灵变得平静和充实,远离尘嚣,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当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时,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红外线2020年3月 拍我的有:C组长-边缘人类 H17-水云衣 醉翁之艺 C32-星星草 C01-往事如烟
我拍的有:G11-月满西楼 H17-水云衣 醉翁之艺 C组长-边缘人类 C32-星星草 ------------------------------------------------------------------------------------------ 国学多项集训班38讲C02-红外线作业
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似乎是人间最美好的季节,当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脸上带着欣喜,呼朋引伴走出家门,来到原野。春风轻轻拂着他们的笑脸,差不多习惯了寒冷的脸乍一受暖初时还真的有点不适应。杨柳垂着柔软的丝,挂着细嫩的叶,轻快地打着节拍似乎在欢迎人们的到来。流水潺潺,如同哼着轻松的小调。小草已经那么绿了,路边,田埂、山头到处是,绿油油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桃花开了,红云一片,如同姑娘害羞的脸。李花白了,高雅浪漫,如同满树素净的精灵。莺啼恰恰,燕舞双双,世间的一切似乎都在这美好的季节骚动起来,生机起来,美丽起来。 可是今年这个季节却来得是那么迟,当人们准备尽情地欢度春节之时,却遇上了新冠肺炎这个恶魔肆虐。病毒从武汉腹地向整个中华大地疯狂进犯,于是城市乡村,均全力以赴抵抗病毒。抗疫成了全中国的头等大事,“新冠”成了时下频率最高的词汇。封城,封村,居家隔离。大街上除了政府防疫的宣传车不停地广播,几乎看不到行人车影,中国按下了暂停键,一切在这个季节归于安静。只有白衣天使们,这上天派来拯救我们的救星,逆行出征,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奔向武汉,杀向病毒的大本营。他们为了全体中国人能够享受春暖花开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当人们居家看电视、翻手机,一天又一天足不出户掰着手指计算日期,应该是到了春暖花的季节了。城外路边已经是桃红柳柳了,可是那个美好的原野离人们尽管只一墙之隔,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小桥流水,远如天涯;燕舞莺歌,空怀梦想。 盼望着,盼望着,终天在今天我们能出门了,我们能到原野享受春暖花开了。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天是那么蓝,草是那么绿,特别的感动的是赶上了桃花未谢: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的桃花开满枝头,那么红、那么艳;淡黄色的花蕊,在风中颤动,喷吐着春的芳香;粉红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闪动,显得那么生动、活泼。 是的,桃花也红了,心情也好了,冬眠的季节过去了。在这个特殊的春季,我们感谢在前方拼搏的白衣天使,感谢为我们作出牺牲的武汉人民,感谢为我们国家抗疫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所有人。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我们以我们有这样伟大的党而骄傲,我们以我们国家选定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而自豪。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春暖花开。 红外线2020年3 月 拍我的有:边缘人类 、水云衣 、醉翁之艺 、星星草 、往事如烟
我拍的有:月满西楼 、醉翁之艺、边缘人类 、星星草、西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