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莲花色 于 2019-8-25 16:45 编辑
小渔村国学格律第16讲作业 B01--莲花色
1、王昌龄《诗格》把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和意境。
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即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意境,大致是指想象和幻想的事物。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
皎然的《诗式》介绍了诗有四不:气高不怒;力劲不露;情多不暗;才赡不疎。
诗有四深: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礡,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诗有二要:要力全不苦涩,要气足不怒张。
诗有二废:虽欲废巧尚直,而思致不得置;虽欲废言尚意,而典丽不得遗。
诗有四离:虽有道情,而离深僻;虽用经史,而离书生;虽尚高逸,而离迂远;虽欲飞动,而离轻浮。
诗有六迷:以虚诞为高古,以缓慢为澹宁,以错用意为独善,以诡怪为新奇,以烂熟为稳约,以气少力弱为容易。
诗有七德:识理、高古、典丽、风流、精神、质干、体裁。
《文镜秘府论》强调声谱、调声、八种韵、四声论、十七势、十四例、六义、十体、八阶、六志、二十九对等等。
2、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分为绝句和律诗,按每句的字数,又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这种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律诗讲究平仄和押韵、对仗。南北朝时,“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谢朓的山水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的主要诗人。陈子昂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了李白杜甫两大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大致分为两类: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白居易是中唐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的重要诗人。晚唐时期的诗歌赶上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到了宋代,虽不似唐代辉煌,但自由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分减少、叙述、议论增多,重视描摹刻画,采用散文句法,使诗与音乐关系疏远。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
3、
平仄不合格律: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宋之问《送别杜审言》、陈子昂的《晚次乐乡县》、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全诗没有对仗联: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舟中晓望》、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孟郊的《古怨别》、于濆的《辛苦吟》
全诗只有一个对仗联:沈佺期的《杂诗三首(其三)》、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王维的《酬张少府》、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听蜀僧濬弹琴》
首联对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的《春夜别有人》、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岁暮归南山》
纵观上述诗例,作者多以初唐和盛唐时期为主,格律上有齐梁诗歌的痕迹。
4、格律诗的要求,除了替对粘,对仗、还有三尾平、三尾仄的禁忌。而格律词,换一种说法,可以理解为填词时应遵循词牌吧,无论是正体还是变体,都应遵循,与格律诗相比,则没有替对粘、三尾平、三尾仄的要求,对仗则根据词牌特点做出要求。
======================
小渔村国学格律第17讲作业 B01--莲花色 一、布置作业 思考题:
1、(选做题)唐宋律绝中,有没有“仄平仄仄仄”的句式?如有,你怎么看? 答:唐诗中有这样的句式。
例如:
惜春赠李尹(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色有时尽,公门终日忙。
两衙但不阙,一醉亦何妨。
芳树花团雪,衰翁鬓扑霜。
知君倚年少,未苦惜风光。 第三句“两衙但不阙”仄平仄仄仄 虽然这句是三仄尾,但这个句式中也照顾到了平起仄收的第二字平、尾字仄,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所以我认为它是合理的存在。
2、(必做题)找一首您之前写的一首正格五律,把其中的两句(也可更多)改换成拗句,感受一下当扩大了选词范围后,能否有比原作更好的表达,诗意、诗味能否比原作有提升。 春雨细雨贵如油,跳珠戏垅丘。 轻淋山草绿,慢点粉花稠。 旷野依林去,沟渠伴水流。 观天农者乐,天护保丰收。
改写:
细雨贵如油,跳珠戏垅丘。 轻淋岳上草,慢点黄花稠。 旷野依林去,沟渠伴水流。 观天农者乐,天护保丰收。
感觉还可以。
小渔村国学格律第18讲作业 B01--莲花色
一、布置作业 思考题:
1、找出自己以前写的一首用古音写的五律或七律作品,将其调整为符合新韵的今音律诗。
诗友情 【步韵加拿大诗友 李唐风】(一东)
又是深秋火万枫,山头频送九天鸿。
古音入韵同流远,正气盈香共意空。
自在人生谢华壤,等闲景句入蟾宫。
诗文唤得远方客,一阙和来雅兴中。
改为中华新韵
又是深秋火万枫,山头频送信书鸿。
古音入韵同流远,正气盈香更意浓。
自在人生谢华壤,等闲景句总关情。
诗文唤得远方客,一阙和来雅兴中。
2、从声韵上简述自己对这两篇作品的感受,至少100字。今音依《中华新韵》或《中华通韵》均可。
答:通过这两首诗的对比,我个人感觉,(1)中华新韵音域较宽,在写作内容上也不太受限。
(2)而且读起来【中华新韵】不次于【平水韵】。也是很上口。
(3)【平水韵】的个别韵部,发音的韵母不同,根本就没韵感。比如:【四支】韵里面,【支】和【奇】、
【亏】根本韵母是不同的,读起来没韵感。反之【中华新韵】就没有这种现象。所以我觉得继承古人的优秀文化
是应该的,但是不理想的地方一定要改革,推陈出新,光大诗词这一文化瑰宝。
==============================
小渔村国学格律第19讲作业 B01--莲花色
一、任选中晚唐著名诗人五人、宋朝著名诗人五人,各选其一首含重字的七律并标注重字,选名篇更佳。
二、以“夏雨”为主题,作五律一首,题目自拟,要求以诗序为题,至少30字以上。创
夏雨
--有感于山东洪涝灾区现场
大雨连连警,望中苦迭潇。
粮田毁无影,街水暴如潮。
撼动军民恤,抗灾担子挑。
牵心赠衣暖,险地架安桥。
自评: 1、行文质朴无华。 2、据实所写,无有虚构。 3、格律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