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舞 于 2019-7-4 09:38 编辑
凤箫21飞舞 毕业考试贴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 答:① 炼词眼,炼警句。② 让形象说话。③ 化美为媚。④ 力求悦耳顺口。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⑦ 让诗情生化。⑧ 诗歌要有韵味。⑨ 掏出新东西来。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二、创作部分 1.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中调 青玉案 春日情话 文/飞舞 清风带笑春阳暖。水摇碧、云轻卷。柳嫩花娇莺语软。偕行林下,并肩溪畔,心似双飞燕。 含羞共许齐眉愿:笃睦无猜两相恋。纵使蹒跚仍共挽。时光不老,余生不散。脉脉长情伴。 长调 八声甘州 忆故园 文/飞舞 趁春风十里过平川,车疾笑声欢。看桃红李白,槐娇柳嫩,碧水潺潺。丹鹊翻飞林下,蝶恋菜花鲜。三五农家现,袅袅炊烟。 宛转乡音入耳,竟心弦撩动,意绪联翩。忆家园久别,谁晓几时还?念高堂、光阴催老,皱纹深、两鬓又斑斑。难归去,托双飞燕、语报平安。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 致敬渔村词研五及满庭芳老师 文/飞舞 摘叶寻诗,分花觅句,渔村好景绵延。屏前论道、韵里有云天。偶有晨风暮雨,皆化作、一缕轻烟。惹人笑、混珠鱼目,斗胆论词研。 名师多指引,燃心如烛,沥血成贤。满庭芳、春风桃李争妍。回首来时长路,休忘却、衷语谆言。初心在、归期应约,再聚尽腾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