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妖刀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木兰组(毕业考试贴)

[复制链接]

2

主题

620

帖子

7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03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2 09: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开随雨飞 于 2019-7-11 10:28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木兰06--月倾城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古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又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又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例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再如: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修辞手法比喻。再举一例: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答: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将军白发征夫泪”。仲淹《渔家傲·秋思》“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修改诗词的方法有十种:
1.炼词眼,炼警句;
2.让形象说话;
3.化美为媚;
4.力求悦耳顺口;
5.用色彩去抢眼;
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7.让诗情升华;
8.诗歌要有韵味;
9.淘出新东西来;
10.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满庭芳·山抹微云》。(宋·秦观)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如《兰陵王》是由三段而组成一个词牌的,也叫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比如《瑞龙吟》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第一段和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而第三段和它们不同,这也是双拽头。




…………………………………………………………………………………………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唐多令】.青岛游云袂隐山头。阳炉炼汗流。
二十年、重渡滨洲。
随弟全家青岛去,
沿途景、尽眸收。
 
碧海倚天楼。
黄沙傍岸柔
浪千重、游客呛喉。
如蚁人潮嘻雪卷,
浑不觉、九霄愁。



【八声甘州】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拜谢恩师满庭芳
酷夏寒霜,黄昏暗夜,银丝映透荧光。
伏思案牍,诗意满三江!
宋雨唐风吟醉,暗算去、讲义千章。
心添采,长词短调,烟树对斜阳。


疚师恩难谢!莘莘学子,成就宫商。
只想送、百千祝福安祥。
毕业谁堪共说,忍含泪、举盏遥望。
分离近,铺笺题字,一阙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600

帖子

9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7 16: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悦明心静 于 2019-7-7 18:41 编辑

小渔村词研五班毕业考试卷
辅导:六月糖瓜
毕业考试题:基础题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再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
    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创作部分

二.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满庭芳】
一梦经年,三秋临水,学诗还在渔村。习文修韵,知识日尤新。回看当时旧曲,不忍读、尽是浮云。词犹乱,虚愁空恨,恰似倦游人。
多辛,亏幸遇,明师著意,学友殷勤。得教自明了,感谢诸君。今后天涯地角,唯祝愿、网校长存。鲲鹏志,春风万里,青史永不泯。

中调:
渔家傲.齐天大圣
仙岛轰然苍石裂,逍遥不记多时节。洞里灵猴人世别。心郁结,四洲寻找长生诀。
方寸山中清夜月,菩提点化成奇绝。碧海幽冥非虎穴。 冲天阙,云间十万轻身越。
长调:
长调:【锦堂春慢】  
秋满中庭,晨风肆虐,花前倍觉凄凉。玉桶残荷,如我两鬓苍苍。四十几年虚度,莫计了却愁肠。可笑心未改,一曲长歌,唯剩痴狂。
旧词而今谁记,鸟飞人梦语,落木遗香。吹断笙箫三百,晓色昏黄。万里阴云化雨,更益冷、吹透衣裳。且问红尘倦客,多少深情,入得诗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1
发表于 2019-7-13 01: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兰慧儿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1、比喻 2、夸张 3、通感 4、移情 5、对比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例如苏轼的 《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比如《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词语例。
答:    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比如“轻舟南下如投梭。”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检测词谱正确否,韵字正确否,对偶句遵守,领子遵守,规律的重字遵守。脉络通畅,情感一致,上下阙衔接紧密。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对中长调而言,则需要谋篇立局,以使全词读来一气相承、贯通流畅、跌宕淋漓。这里我们以上下两片词为例。词作中最为常用的结构是上景下情式。这种结构是人们最熟悉也最易理解的正向直线模式,也方便作者安排铺陈。就上片写景而言,初学可以用并列模式,描写多个与主旨相映的多个情景,最后辅以总结式的结句来收束上片。进阶则可以用递进式,起句写景平起,感情蕴住不言,然后逐句逐句地慢慢在景中蕴情,调子逐步地上扬,然后以情句收束上片,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下片抒情则不可平铺,对初学而言,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有意识的安排一点转折在里面。如写悲情,可以在下片情起用平或用抑,中间极尽情感宣泄、汪洋肆意,结尾处再次用抑,从而形成跌宕起伏的情感波动,最易打动人心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三叠词根据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双拽头,前两段句式、平仄全同,形式上好象第三段的双头,如《瑞龙吟》、《绕佛阁》等;另一种是非拽头,如《兰陵王》《戚氏》等。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1、《江城梅花引》沙尘漫天 文/慧儿   
呼呼塞外入乡关。起深山。落深山。柳挺狂风,大漠遇红颜。雁别分离人别寞,沙尘近,伴行行、过暗滩,
暗滩、暗滩、少平安。复险艰。多险难。祸罢祸罢,祸乱避,忘记愁烦。回忆清闲。金浪滚飞团。四季荒城空久远,
君挂念,胜亲人,挂万般。
2、《沁园春》怀念父亲  文/慧儿
     九月风寒,千山云冷,孤夜梦惊。淡世间名利,云烟袅袅,秋霜洒落,山水声声。雨露追随,
一生清白,辛苦年年评论经。流传久, 去世天安静,悲泪纵横。  
    少年骑马沙营。像猛虎,英雄出小城。壮士归故里,心留祖国, 身怀华夏 ,面对仙灵。脚踏神州,
耳听天地,傲骨何堪俗世争,人矫健,赞太平盛世,幸福今生。  
2.  命题创作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诗词文化。
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我们毕业在即,请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满庭芳老师的感谢!
    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所要求内容。
                   《满庭芳》感谢师恩   文/慧儿
      云梦渔村,风情天地,满庭芳志诚诚。师恩感谢,担使命精英。昨日灯窗汗水,研修尽、不为功名。
认真学,初心牢记,小树育连城。
     弘扬清气意,万千桃李,无数书生。幼苗来,群贤热烈欢迎。圣殿高君齐聚,辛勤敬、墨宝深情。无
私赠,熏陶伟业,奉献颂前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8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13 14: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
2.??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一类是听觉表现视觉:这种表现方式能给事物以动态美。
例如:
宋祁的《玉楼春 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令读者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并获得更强烈的审美愉悦感。
另一类是视觉表现听觉,这种形式能使虚化的东西实化,达到化虚为实,虚实结合的境界。
例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例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例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比喻。
例:?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互文的作用:
????①?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将军白发征夫泪”。仲淹《渔家傲·秋思》“

5.??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修改诗词的方法有十种:
1.炼词眼,炼警句;
2.让形象说话;
3.化美为媚;
4.力求悦耳顺口;
5.用色彩去抢眼;
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7.让诗情升华;
8.诗歌要有韵味;
9.淘出新东西来;
10.恰到好处。

6.??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①??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
②??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③??顺逆、错综模式。
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满庭芳·山抹微云》。(宋·秦观)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7.?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如《兰陵王》是由三段而组成一个词牌的,也叫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比如《瑞龙吟》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第一段和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而第三段和它们不同,这也是双拽头。

…………………………………………………………………………………………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中调
蝶恋花·郊游
七月芳菲天渐晓,四野晴明,鸟啭无名调。莹露如珠风不扰。路边长满车前草。
野百合开娇又俏。芍药低眉,怕惹蜂缠绕。此刻烦忧皆忘了。采花追蝶如年少。

长调
?凤凰台上忆吹箫·意难忘
风过惊檐,月升凉牖,回眸静夜无眠。思往日,文渊拾趣,似在跟前。
一地流光轻捻,慢思量、感慨千番。怎能忘,楼台烟雨,秋月春烟。
常记当初学句,同词友,听师夜半言传。有如那,春风入耳,乐此流连。
今把故人检点,唯能说、聚散随缘。情难已,裙钗再赋新篇。?


2.??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 ??本题要求:?
①??限词牌《满庭芳》。
②??韵部不限。
③??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师恩难忘
风叠秋痕,云分水影,流光脉脉无言。师恩难报,烙印在心间。每伴星光暗夜,传音律,教学专研。真难忘,渔村一遇,从此便相牵。?    心连。今欲别,些些难舍,与利无关。??学无涯,承蒙教诲千番。定会潜心向学,名成日,来慰师颜。书笺短,情长难寄,泪眼几分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7

帖子

1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15 10: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妩媚五月 于 2019-7-15 10:22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一类是听觉表现视觉:这种表现方式能给事物以动态美。
例如:
宋祁的《玉楼春 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令读者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并获得更强烈的审美愉悦感。
另一类是视觉表现听觉,这种形式能使虚化的东西实化,达到化虚为实,虚实结合的境界。
例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例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例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比喻。
例: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互文的作用:
①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将军白发征夫泪”。仲淹《渔家傲·秋思》“

5.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修改诗词的方法有十种:
1.炼词眼,炼警句;
2.让形象说话;
3.化美为媚;
4.力求悦耳顺口;
5.用色彩去抢眼;
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7.让诗情升华;
8.诗歌要有韵味;
9.淘出新东西来;
10.恰到好处。

6.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①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
②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③顺逆、错综模式。
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满庭芳·山抹微云》。(宋·秦观)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7.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如《兰陵王》是由三段而组成一个词牌的,也叫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比如《瑞龙吟》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第一段和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而第三段和它们不同,这也是双拽头。

…………………………………………………………………………………………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中调
临江仙  学词感怀
记得当年初见,吾心为你痴狂。红尘悲喜入诗行。岁华还未老,笔墨尚留香。
夜里梦牵魂绕,醒来仍在思量。不知明月入轩窗。余生伊做伴,一段好时光。
长调
暗香  咏兰亭
忆当年春暮柳含烟,群贤聚兰亭。望崇山峻岭,流觞曲水,畅叙幽情。酒助才思逸兴,诗韵抒心声。一纸兰亭序,史上堪惊。
回首人生如梦,纵几番涨落,浪险风平。叹浮沉一世,何事苦相争?记曾经,绿云扰扰,思今时,两鬓白丝横。余年乐,舞文弄墨,不问功名。

2.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限词牌《满庭芳》。
②韵部不限。
③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  谢师恩

斜月西沉,新曦东现,晓灯穿透南窗。谁依香案,妙笔任疏狂?几度春秋寒暑,都付予、词曲文章。更培育、万千桃李,郁郁遍城乡。
诗书藏缱绻,倾情讲义,字字凝香。寄明月,冰心惠质韶光。此刻别离在即,何堪忍、泪湿衣裳。轻挥就,红笺小字,再谢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600

帖子

9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16 10: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研五木兰组凡星试卷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
答: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再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
    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
创作部分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一   长调[沁园春[建楼房]]
酷暑来临,赤日当空,地面火燎。 望树稍枝叶,无精打采,烧云朵朵,热火燎燎。
华鲍东南,吾家建设,建筑工人汗水浇。 赶工度,看你追我赶,昼夜通宵。
气温如此之高,令多少吃心又耐劳。 有钢筋圈柱,水泥灌注;小车出入,不觉辛劳。 兢业专心,任劳任怨,汗水沾衣干劲高。 现时下,几十人工友,个个英豪.
二    望海潮

观山泉涌,听溪歌唱,容颜老色金秋。
庭院落葩,风推岸柳,告归一叠难休。
此刻日光柔。
望浮云飘散,林鸟啾啾。
孤寂空虚,一帘幽梦汝无收。

过时往事回眸。
后时常记忆,笔畅如流。
查字赋诗,弹琴奏曲,圆音共展歌喉。
路上约闲游。
脚步跟其后,乐在心头。
眼望危楼幢校,共挽到桥头。

三        满庭芳    [感谢满庭芳老师]
入进词群,同窗兄妹,八方相聚渔洋。
此时回忆,欢喜引山长。
教学芳师辛苦,晚九点、学习词堂。
温柔语,任劳教学,近岁五期忙。
一股豪情壮志,赋比兴、骚客痴狂。
容姿美,年轻有为,词汇满胸装。
难忘书带路,一同学子,共度时光。
感谢汝,命题填写词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16

帖子

8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7-16 12: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研五木兰-指尖优柔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作业
一、基础部分
   1、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衬托、顶真、双关、通感等。
   2、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请举例说明:
      例1   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例2    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例3    视觉与触觉的通感: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3、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了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的凶险。请问,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比喻。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4、互文的作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避免词语单调重复;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请举出两个互文的手法的句子。
      答: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等。
   5、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炼词眼,炼警句;让形象说话;化美为媚;力求悦耳顺口;用色彩去抢眼;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让诗情升华;要有韵味儿;淘出新东西;恰到好处等
   6、写好一首词,首先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一如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周邦彦的《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等。
又如对比模式、时间模式。辛弃疾的《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等。
再如顺逆、错综模式。李煜的《破阵子  四十来家国》、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等
   7、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如《兰陵王》。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看成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并列的两根绳子,拽着第三段这个脑袋。这就是“双拽头”,如《瑞龙吟》
二、创作部分
要求:1、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2、要求依词林正韵。
      3、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4、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5、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的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6、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喝火令 看落花
著色三江水,分香一段魂。记曾沾染绿罗裙。无故一帘心事,斜影乱心神。
忘却来时路,流连卧处云。枕听花语似言君。莫道东风,莫道不消魂。莫道不怜枝冷,一任化轻尘。
江城子 秋雨
斜风细雨送秋凉,入垂杨,卸浓妆。一抹飞红,渐次满山岗。却又芙蓉娇带雨,开恣意,落西窗。
韶华不再少轻狂,未相尝,鬓欺霜。来世今生,相看两茫茫。邀酒何须偏向月?秋时雨,断人肠。
沁园春 陶都宜兴
古韵陶都,一隅风华,千里芬芳。近高塍举目,太湖浩淼;荆溪泛古,水色苍茫。氿踞东西,山峙南北,风雨七千渺汉唐。而今又,领江南胜境,四季风光。
小城终日奔忙,看盈户春风竞小康。更湖光山色,陶情悦性;人文地理,源远流长。盛世奔流,身跻百强,伟业同酬豪气张。但进取,聚灵山毓秀,润笔华章。
三、命题创作
满庭芳  寄小渔村
不惑而期,五年追逐,渔村笔记春秋。寻章摘句,访古学风流。情寓风花雪月,又桃柳、碧水兰舟。经霜叶,梧桐院落,一笔概难收。
人生多际遇,幸逢此处,同好携游。寄山水,屏前一笑相酬。牵线搭桥谁与,自难忘、网海渔舟。尝回味,高朋雅座,意气最相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600

帖子

9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16 19: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木兰06--月倾城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古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又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又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例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再如: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修辞手法比喻。再举一例: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答: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将军白发征夫泪”。仲淹《渔家傲·秋思》“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修改诗词的方法有十种:
1.炼词眼,炼警句;
2.让形象说话;
3.化美为媚;
4.力求悦耳顺口;
5.用色彩去抢眼;
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7.让诗情升华;
8.诗歌要有韵味;
9.淘出新东西来;
10.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满庭芳·山抹微云》。(宋·秦观)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如《兰陵王》是由三段而组成一个词牌的,也叫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比如《瑞龙吟》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第一段和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而第三段和它们不同,这也是双拽头。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唐多令】.青岛游云袂隐山头。阳炉炼汗流。
二十年、重渡滨洲。
随弟全家青岛去,
沿途景、尽眸收。 
碧海倚天楼。
黄沙傍岸柔
浪千重、游客呛喉。
如蚁人潮嘻雪卷,
浑不觉、九霄愁。
【八声甘州】
南方暴雨感作
看南方暴雨洒江天,屋淹路横流。
急狂风吹彻,家园散尽,翻浪街头
此处全诚百姓,哭喊未停休,
惟有黄衣警,淌水爬楼。
不忍田畴全毁,望水烟淼淼,渐起忧愁。
叹来年粮谷,颗粒实难收。
庆军民、成群携手,往返回、洪涝怕推舟。
犹心暖、喜围栏处,正建蓬留。
2.  命题创作部分: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拜谢恩师满庭芳
酷夏寒霜,黄昏暗夜,银丝映透荧光。
伏思案牍,诗意满三江!
宋雨唐风吟醉,暗算去、讲义千章。
心添采,长词短调,烟树对斜阳。

疚师恩难谢!莘莘学子,成就宫商。
只想送、百千祝福安祥。
毕业谁堪共说,忍含泪、举盏遥望。
分离近,铺笺题字,一阙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19:44 , Processed in 0.0761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