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10——驼铃第三十次作业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 1)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感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听觉表现视觉:例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另一类是视觉表现听觉:例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3)视觉与触觉的通感。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 用同样手法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1)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修改诗词的方法主要有 :炼词眼、炼警句; 让形象说话;化美为媚;力求悦耳顺口;用色彩去抢眼;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让诗情升华;诗歌要有韵味;掏出新东西来;恰到好处等。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一)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如;宋?吴琚的两首《浪淘沙》: 云叶弄轻阴。屋角鸠鸣。青梅著子欲生仁。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关情。 并列景物 总结 收 池馆昼盈盈。人醉寒轻。一川芳草只销凝。时有入帘新燕子,明日清明。 相思 递进 借物抒情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锺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二)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三)顺逆、错综模式 1、顺 : a、先昔后今;b、从内到外;c、由景及情;d、前因后果。 2、逆 : a、先今后昔;b、从外到内;c、由情及景;d、前果后因。 3、错综: 比较常见的是今-昔-今的三段式结构,时空跳跃交错、复杂变化。如周邦彦的瑞龙吟》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看成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并列的两根绳子,拽着第三段这个脑袋。这就是“双拽头” 如: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
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宫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江城子 《金秋》(1)采风行(词林正韵第二部) 《金秋》相约采风忙,惠风飏,北闽窗。 返老还童,犹赛少年狂。频刷老区当代卷,存古韵,好春光。 动车鸣笛越山冈,物流昌,庶情昂。 科技增膀,城社共飞翔。兼举图文精华荐,调频道,赏芬芳。 注(1)金秋,即福建省电视台公共频道《金秋》栏目。“七、一”期前夕,该栏目组织省老艺协、老年大学有关学协会的诗书画影等方面人员深入闽北老革命根据地采风,解民情、看发展、谈感受、搞创作。在该栏目陆续播出的同时,将精选部分内容出版专辑,以扩大宣传效果。 沁园春 祝贺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华夏疆城,春雷滚滚,东风呈祥。 恰层林碧透,百花竞艳,税收园地,一派繁昌。 摇曳苍枝,盈香新蕊,改革关头分外忙。 洗征霭,擂征途战鼓,阔步前方。 今朝机构同窗,联合党委挥旗领航。 共双重领导,全员顺畅。简并程序,成本求降。 一网多联,一厅通办,一键轻敲释惑茫。 举目望,贺征收前线,笑在飞扬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欣赏《满庭芳》词牌兼赠满庭芳老师 自带芬芳,宗元句冠,欣然几道航搴。耆卿秦观,倾力助波澜。铺叙兼行渲染,长调长、舒缓丰繁。宋朝末,花团锦簇,蔚为显奇观。 变迁时代久,传承恢阐,满庭芳缘,带领这,小渔村宋词班。学子遍于四海, 鼠标闪,词韵弥漫。论坛上,流香汉字,情盛溢心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