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妖刀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月桂组(毕业考试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65

帖子

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0 23: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遇乐   煮妇琐事
文/无语
柴米油盐,酱茶醋果,调和滋味。米面茶汤,豕鸡鸭黍,灶火厨间事。鸡鸣五鼓,晨光一线,好梦饴香断碎。动迷眸、些些辗转,枕香被温难滞。
整衣束带,梳头洁面,棱镜妆台空弃。远废光阴,空抛岁月,远逝光阴废。此生如梦,几曾梦觉,倒把毫毛分利。每星点、心头盘算,抠来细细。


夜半乐   与友小酌
文/无语
有三二友相聚,谈谈笑笑,评论人生事。惬意乐无忧,感思言志。火锅小店,心怀足矣。且寻城北城南,巷头街尾。半里外、农家杏花肆。客来木凳漆桌,一股清醇,数盘佳脍。瓷碗内、新茶醅香无异。
闹声喧语,红男绿女,座中换盏推杯,未稍停滞。暗荫处、情人窃行蔽。执手肩背,轻染眉弯,蜜情浓味。
倒也是、情深礼为止。赞三回、还续把酒当为水。深浅酌、不意熏熏醉。脚跄踉步斜斜碎。

凤萧吟  卖瓜人
文/无语
四更天,人皆高卧,悠然好梦酣传。街前孤影去,床头空乱絮,弃安眠。同鸡床起早,夜凉凉、睡意烦难。车驱急、行村跨省,此去瓜园。
程安。停车先过秤,无稍喘、忙碌频繁。奈何为活计,背颊流白汗,驼背腰弯。飞花与雪月,那骚人、无事嗟叹。怎比我、长年累月,白发凭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4 1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月桂09~精确人生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比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比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答: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什么是互文手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是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1)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2)
《木兰诗》北朝民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扩展资料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叠字词,在宋词知识中的定义是指词中相临的句子部分,相同的字或词的反复使用,从而在声韵上反复吟唱,情感表达上起到递进,加强,转折等作用。如黄庭坚之《喝火令》下片:“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连续三句用叠字“晓也“做领。

——————————
二、创作部分

1、自命题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中调

《青玉案》感宜宾地震
文/精确人生

宜宾噩耗更深半。突然间、星光暗。破壁残垣何忍看。楼房损毁,桥梁中断。到处悲声满。

一方有难多方援。四海同心及时办。且喜人间情意唤。解囊相助,捐财行善。好似春风暖。

(2)长调

瑞龙吟、古镇游
文/精确人生

向西去。依旧故道弯弯,两旁碧树。沿途禾浪翻波,肥牛壮马,莺歌燕舞。

久凝伫。青石路红砖屋,小楼如故。漫行小道长廊,潺潺流水,溪头静墅。

今日游人重到,北寻南觅,佳人何处。惟有水塔安然,生引愁素。当年月下,牵手漫漫步。谁曾想、那天别后,相逢深阻。怅望心无语。只今却是,千丝万缕。回望凭阑处。烟冉冉,归途林阴飞雨。断肠小路,恼人风絮。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谢师恩
文/精确人生

心系渔村,志为授业,育人且有担当。才高八斗,词五满庭芳。两度春秋飞过,再回首、妙语黉堂。不图利,无私奉献,为锦字疯狂。

难忘求学路,每周相聚,天地情长。为诗赋,添霜丝又何妨。唯有师恩铭记,待来日,为尔瑶觞。时时愿,恩师家业,永远是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4 10: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月桂09~精确人生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比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比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答: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什么是互文手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是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1)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2)
《木兰诗》北朝民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扩展资料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叠字词,在宋词知识中的定义是指词中相临的句子部分,相同的字或词的反复使用,从而在声韵上反复吟唱,情感表达上起到递进,加强,转折等作用。如黄庭坚之《喝火令》下片:“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连续三句用叠字“晓也“做领。

——————————
二、创作部分

1、自命题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中调

《青玉案》感宜宾地震
文/精确人生

宜宾噩耗更深半。突然间、星光暗。破壁残垣何忍看。楼房损毁,桥梁中断。到处悲声满。

一方有难多方援。四海同心及时办。且喜人间情意唤。解囊相助,捐财行善。好似春风暖。

(2)长调

瑞龙吟、古镇游
文/精确人生

向西去。依旧故道弯弯,两旁碧树。沿途禾浪翻波,肥牛壮马,莺歌燕舞。

久凝伫。青石路红砖屋,小楼如故。漫行小道长廊,潺潺流水,溪头静墅。

今日游人重到,北寻南觅,佳人何处。惟有水塔安然,生引愁素。当年月下,牵手漫漫步。谁曾想、那天别后,相逢深阻。怅望心无语。只今却是,千丝万缕。回望凭阑处。烟冉冉,归途林阴飞雨。断肠小路,恼人风絮。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谢师恩
文/精确人生

心系渔村,志为授业,育人且有担当。才高八斗,词五满庭芳。两度春秋飞过,再回首、妙语黉堂。不图利,无私奉献,为锦字疯狂。

难忘求学路,每周相聚,天地情长。为诗赋,添霜丝又何妨。唯有师恩铭记,待来日,为尔瑶觞。时时愿,恩师家业,永远是阳光。


点评

学友您好!有幸同学一场,见学了您好多佳作!要毕业了,愿我们继续努力哈!祝福您大作多多!  发表于 2019-6-26 1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

帖子

1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6 12: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月桂10——驼铃第三十次作业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1)
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感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听觉表现视觉:例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另一类是视觉表现听觉:例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3)视觉与触觉的通感。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
用同样手法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1)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修改诗词的方法主要有 :炼词眼、炼警句; 让形象说话;化美为媚;力求悦耳顺口;用色彩去抢眼;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让诗情升华;诗歌要有韵味;掏出新东西来;恰到好处等。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一)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如;宋?吴琚的两首《浪淘沙》:
云叶弄轻阴。屋角鸠鸣。青梅著子欲生仁。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关情。
并列景物 总结 收
池馆昼盈盈。人醉寒轻。一川芳草只销凝。时有入帘新燕子,明日清明。
相思 递进 借物抒情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锺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二)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三)顺逆、错综模式
1、顺 :
a、先昔后今;b、从内到外;c、由景及情;d、前因后果。
2、逆 :
a、先今后昔;b、从外到内;c、由情及景;d、前果后因。
3、错综:
比较常见的是今-昔-今的三段式结构,时空跳跃交错、复杂变化。如周邦彦的瑞龙吟》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看成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并列的两根绳子,拽着第三段这个脑袋。这就是“双拽头”
如: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
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宫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江城子 《金秋》(1)采风行(词林正韵第二部)
《金秋》相约采风忙,惠风飏,北闽窗。
返老还童,犹赛少年狂。频刷老区当代卷,存古韵,好春光。
动车鸣笛越山冈,物流昌,庶情昂。
科技增膀,城社共飞翔。兼举图文精华荐,调频道,赏芬芳。
注(1)金秋,即福建省电视台公共频道《金秋》栏目。“七、一”期前夕,该栏目组织省老艺协、老年大学有关学协会的诗书画影等方面人员深入闽北老革命根据地采风,解民情、看发展、谈感受、搞创作。在该栏目陆续播出的同时,将精选部分内容出版专辑,以扩大宣传效果。
沁园春  祝贺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华夏疆城,春雷滚滚,东风呈祥。
恰层林碧透,百花竞艳,税收园地,一派繁昌。
摇曳苍枝,盈香新蕊,改革关头分外忙。
洗征霭,擂征途战鼓,阔步前方。
今朝机构同窗,联合党委挥旗领航。
共双重领导,全员顺畅。简并程序,成本求降。
一网多联,一厅通办,一键轻敲释惑茫。
举目望,贺征收前线,笑在飞扬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欣赏《满庭芳》词牌兼赠满庭芳老师
自带芬芳,宗元句冠,欣然几道航搴。耆卿秦观,倾力助波澜。铺叙兼行渲染,长调长、舒缓丰繁。宋朝末,花团锦簇,蔚为显奇观。
变迁时代久,传承恢阐,满庭芳缘,带领这,小渔村宋词班。学子遍于四海,
鼠标闪,词韵弥漫。论坛上,流香汉字,情盛溢心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8
发表于 2019-6-26 16: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婉秋 于 2019-7-2 14:00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月桂23--倚窗听雪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对偶,互问,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
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
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送狄宗亨  唐代 王昌龄》秋在水清山暮蝉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
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词语例。
答:   夸张
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
,并举例。
答: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一.上景下情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宋  晏几道)
二.并列模式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
三.递进模式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辛弃疾)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
   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
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
二、创作部分: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1.《风入松》  春怀
蒙蒙烟雨湿江桥,堤柳风摇。篱樱红落青楼在,几飘零,惆怅难消。何处箫声幽怨,溪边白鹭惊涛。
最怜离客寂难消。满目春萧。梦中常忆当年事,试忘却、无处能逃。欲寄花笺说与,偏教泪湿红绡。

2.《凤箫吟》 箫

竹为身,清幽雅致。苏子绝笔声箫。其声时泣咽,时潜蛟舞壑, 缕难消。幽幽长夜里,月如霜、寂寞星宵。听玉管,如逢故友,万里迢迢。
魂消。帘纱轻半卷,曾经是、紫袖弦调。弄春江月夜,箫郎吹凤管,沧海涛涛。红墙虽露起,但明月、斜照松巢。梦觉里,长箫吹绽,菊蕊妖娆。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
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  谢师满庭芳
词海探幽,视频学古,渔村墨韵传香。闻师名赞,犹妙句珠光。桃李斗繁争艳,因雨露、润泽芳长。循循道,珠玑
解惑,容我醉词章。
词舟行浩海,清风系帆,驭梦飞翔。共阅尽,巫云沧水茫茫。金盏华筵高举,叹离别,且诉衷肠。羞兰笔,掬心难
抒,诚谢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0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6-30 22: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月微霜 于 2019-6-30 22:29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月桂03-菜芽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比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比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答: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什么是互文手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是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1)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2)
《木兰诗》北朝民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扩展资料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叠字词,在宋词知识中的定义是指词中相临的句子部分,相同的字或词的反复使用,从而在声韵上反复吟唱,情感表达上起到递进,加强,转折等作用。如黄庭坚之《喝火令》下片:“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连续三句用叠字“晓也“做领。
二、创作部分
1、自命题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中调
江城梅花引
文/菜芽
生如错落小游尘。不伤神,也伤神。灼眼风情,惟恐雨敲门。入耳春声犹觉浅,却惊醒,几回回、可恼人?
恼人,恼人,恨浮云。枕玉樽,至月昏,好梦醉里,挑烛影、旧路重温。杨柳依依,芳草祭王孙。摇曳暗香扑簌起,谁似我,捻愚痴、怯一分。
(2)长调
文/菜芽
水调歌头.伤春
凭栏当送客,老酒易伤春。轮回消得,曲径离落小清新。幽怨残红摧盏,怠慢空庭惹眼,恨也不应人。轻愁唤飞絮,执意带天真。
东风叹,梨花泪,鹧鸪嗔。悲凄犹厌,傲骨难掩寂寥身。怪我多情未了,大道空馀终老,远岫上浮云。一抹崎岖路,孤影又黄昏。
2、命题创作部分: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满庭芳
文/菜芽
情景之中,宫商之外,比兴顺势而成。留神句读,对仗处分明。辗转难离伏笔,拓开后、犹似无凭。何妨有,嗔痴怒骂,大梦累浮生。
流金长短句,春风寻得,秋雨分明。且留下、红牙铁板倾城。数载依稀念起,初心易、此处眸凝。谁人在、吟哦浅唱,桃李满芳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0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2 18: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月微霜 于 2019-7-12 19:27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月桂21-翡冷翠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比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比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答: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什么是互文手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是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1)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2)
《木兰诗》北朝民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扩展资料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叠字词,在宋词知识中的定义是指词中相临的句子部分,相同的字或词的反复使用,从而在声韵上反复吟唱,情感表达上起到递进,加强,转折等作用。如黄庭坚之《喝火令》下片:“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连续三句用叠字“晓也“做领。
二、创作部分
1、自命题
卷珠帘
文/翡冷翠
风雨飘摇云漫漫,岁月蹉跎,事事难如愿。一缕深心理还乱,千般百种皆尝遍。
青丝白发偷偷换,执笔难书,寸寸柔肠断。慢卷珠帘轻声叹,愁情怎做云烟散?

沁园春
文/翡冷翠
喜获新居,结束流离,感慨万千。看高楼大厦,笔直林立,雄浑气势,访月邀天。不慕奢华,唯求舒适,几净窗明视野宽。购房子,把钱囊倾尽,我为家癫。
唏嘘半世浮喧,失根草,东西南北间。叹飘摇无定,颠来倒去,几经辗转,终落尘寰。苦短人生,栖身方寸,书画琴棋诗酒欢。知天命,盼康安吉庆,岁岁年年。
2、命题创作部分: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满庭芳
文/翡冷翠
美誉渔村,慕名已久,相传虎卧龙藏。机缘巧遇,惴惴入华堂。自叹水平有限,勤学练,苦读文章。词研五,互相帮助,有幸结同窗。
严师兼益友,无私奉献,语短情长。笑谈间,有如和煦春光。传道答疑解惑,尽心力,一幅柔肠。堪师表,孜孜不倦,桃李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0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2 19: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月微霜 于 2019-7-12 20:37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月桂02-南飞雁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比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比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答: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什么是互文手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是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1)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2)
《木兰诗》北朝民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扩展资料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叠字词,在宋词知识中的定义是指词中相临的句子部分,相同的字或词的反复使用,从而在声韵上反复吟唱,情感表达上起到递进,加强,转折等作用。如黄庭坚之《喝火令》下片:“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连续三句用叠字“晓也“做领。
二、创作部分
1、自命题
鬲溪梅令.荷
文/南飞雁
世间绝品几如荷,逸如歌。不惧污泥身累,未消磨,洁容羞素娥。
雨侵风扰会清波,任蹉跎,亦与浮萍撑伞。淡婆娑,韵姿醒大罗。


南浦.随感
文/南飞雁
春去渐香残,柳岸垂,似觉盈波荷小。萍碎涨愁眸,南风肆,吹乱此番昏晓。无言以对,黯怀心锁河湄草。浮水云盘归落处,迟暮月横峰缈。
离思漫酌杯中,孑影踱西窗、蛙声躁扰。孤夜似催年,遥相托,如此怅怀难了。
痴心独抱,镜中疏鬓方知老。韶梦犹存情切切,翻忆故时愁少。



2、命题创作部分: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满庭芳.拙笔谢师
文/南飞雁
腊月题梅,春朝赋柳,学流儒馆渔村。习心存忆,怀古感时真。韵律承蒙启迪,唐风集、宋雨精魂。鸿心见、不分冷暖,甘为国风巡。
园丁于信节,辛勤执卷,助力耕耘。历雪雨,清秋丹桂香频。学海知方奋进,渐导精神。欣圆梦,满庭芳酌,广泽遍承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0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2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月微霜 于 2019-7-13 05:20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月桂26-痴弟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比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比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答: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什么是互文手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是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1)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2)
《木兰诗》北朝民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扩展资料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叠字词,在宋词知识中的定义是指词中相临的句子部分,相同的字或词的反复使用,从而在声韵上反复吟唱,情感表达上起到递进,加强,转折等作用。如黄庭坚之《喝火令》下片:“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连续三句用叠字“晓也“做领。
二、创作部分
1、自命题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疏影 ·燕子楼前有思文/痴弟
金弦玉琯。
有翩翩少女,鼓舞陪宴。
声入诗心,情动花容,乐天奋笔相赞。
可怜微醉娇无力,手足里、百丝千线。
偶回眸、月色清清,更有一些温婉。
提起陈年旧事,称心有几件?时运多蹇。
美梦无终,独自婷婷,燕子楼中魂断。
怎堪一首诗文误,不是赞、愚忠归难。
只有寒、人去楼空,留下一腔哀叹。
2:风入松·追思文/痴弟
寒窗简案小书房,一片荒凉,
诵声已远空间在,人不见,独有遗香,
孤月同情常照,群星仗义留光。

忙中偷空自思量,辗转忧伤,
凄风冷雨哀哀事,至今日、时刻难忘,
晨露微风酸泪,夜霜惨雾愁肠。
2、命题创作部分: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满庭芳·献给恩师满庭芳

文/痴弟
文海传声,诗林传韵,渔村词味飘香。

恩师授业,尽义似朝阳。
学子求知若渴,施甘露、滋润枯肠。
华灯下,循循善诱,睿意论华章。
书山皆曲径,披荆斩棘,引向陪航。
同经历,千锤百炼时光。
新羽初生未满,惜离别、忽觉苍茫。
衷心在,填词练笔,永敬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0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3 05: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月微霜 于 2019-7-13 05:23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月桂19-无言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比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比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答: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什么是互文手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是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1)“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2)《木兰诗》北朝民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扩展资料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叠字词,在宋词知识中的定义是指词中相临的句子部分,相同的字或词的反复使用,从而在声韵上反复吟唱,情感表达上起到递进,加强,转折等作用。如黄庭坚之《喝火令》下片:“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连续三句用叠字“晓也“做领。
二、创作部分
1、自命题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中调
风入松  秋雨随吟        
绵绵秋雨落苍穹,更带西风,远山已是浮岚绕,鸟蝉飞、蝶也匆匆。一夕甘霖退暑,几番炎热随终。         
凝眸窗外夜朦胧,惬意融融。浮生若梦多岐路,又谁知、韵味稠浓。半盏清茶消夜,三分乱绪无踪。
(2)长调
水调歌头·广场夜景
街角已非昔,屋外百花妍。古村幽景添彩,黎庶喜空前。远看清江环绕,近赏华灯艳照,明镜映蓝天。器械竖横立,新月当空悬。
聚头扇,红带舞,健身拳,稚童跳跃,翁媼闲步碧池边。公府为民谋利,百姓称心如意。一曲凯歌旋,改革同圆梦,洪福续流年。
2、命题创作部分: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满庭芳·赠满庭芳老师
文/无言
网海漁村,琼楼碧岸,唐风宋雨鸣弦。吾师之教,学子且心欢。每当银屏相聚,凝神里、如饮甘泉。词分解,循循善诱,敬业授名篇。
诗途无捷径,庭芳道上,学子情牵。共留连、青山绿水之间。转眼时光即逝。叹离别、且叙情缘。堆文字,谢师恩典,厚泽润余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10:45 , Processed in 0.0764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