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中一阁

32期:班规、评阅、插班、升级、毕业

[复制链接]

46

主题

495

帖子

131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11

灌水之王优秀版主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5: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一阁 于 2018-5-21 01:47 编辑

三十二期五言诗班毕业专题之十: 五律作法概要(学员:婉纳
(按照发毕业帖先后顺序)

(续)
七、起承转合:
要想写好律诗和绝句,关键就在于如何谋篇布局,便于上手,要想写好律诗和绝句,关键就在于如何谋篇布局,也就是如何写开头,中间和结尾。那么最常用的就是起承转合法,而且特别适合初学者。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在采用此法时,要求:起要注意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做准备;合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在我们把起承转合一条条具体的说说。
在介绍起承转合的特点之前 ,我们先讨论下诗中景和情的关系都有哪几种?
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情景交融
   其实,一切景语即情语,情和景不可分割的。为了能快捷的掌握起承转合,现阶段,我们交流以先景后情为主,具体到律诗里就是上章景,下章情。包括七律,上章:起句、承句,也就是首联和颌联,下章:转句、合句。也就是颈联和尾联。等以后熟练了是先情后景,还是先景后情,还是情景交融都随你自己。只要你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就行。
1、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就好比,一个美女,那一定是五官身材组合在一起赏心悦目,方能称之为美女。如果这个人只是鼻子美,可是却三角眼,我们还能说她是美女吗?我们来举个例子哈。如果用植物生长的过程来打比方的话,那么生根就是起,发芽就是承,开花就是转,结果就是合。离开了哪一步这个植物就不能完整的长成。没有生根,何来发芽呢,更别说开花结果了。没有发芽,花从何处来?没有开花,这个植物就长得不完整,有缺陷。不开花,何来果?律诗也是一样的。
2.连贯性
    连贯性是说,四步之间是紧密不可分割的。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生根下一步是发芽,发芽下一步是开花,开花不可能跳过发芽,不可能生根了然后直接开花了。
3.独立性
    独立性是说,四步之间,随便哪一步都是跟其他三步不一样的。生根就是生根,跟开花不能换着说。起就起,承就是承,承不可能变成起。换句话说就是各步的不可替代性。承句不能代替起句,转句不能代替承句,合句不能代替转句。承句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经纬之。

诗学概要里还说了:景为实,情为虚,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难收生动空灵之致,与渊永超迈之妙。主要的就是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什么意思呢 ?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没有生动空灵的感觉 。就是要虚实结合。所以这里就不是技法的问题。这就要求诗人的眼界和手法都要宽,要多样,想象力要丰富。起的法子比较多,或写景起,或者叙事起,或者抒情起,还有明起,暗起,反起,陪起,兴起等等。这些呢,要看什么题目,就是准备如何写法。大体的说,起句以写景为多,叙事抒情次之。写景之所以多,是因为因景生情,或借景抒发情怀,或借景怀古。或借景伤今,或借景怀人,初学要巧妙的利用写景在一、二句将时间(切忌直说)场景人物(可用省略主语的办法)施事行为等等做一个简单交代就行。

起:

要直入主题,或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破题要引人注目,这个是首要的,要使读者有看下去的欲望。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起句在诗中起的是点题的作用。起句的写法要注意一下几点:

注意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要不然你在起句话都说完了,人家承句写啥啊?就像聊天一样, 你跟别人聊天 聊天聊天的 聊自然是要两个或者以上的人嘛。结果就你自己在那不停不停的说,跟和尚念经似地。这就叫自言自语,不叫聊天。 比如写春吧,你可以在起句就开始直接写春天中的景色,也可以大概的提下春,不写具体的景物,这样你的承句就会非常好写,承句就具体写春天里的景物就好了。你起句把春天的莺莺燕燕啊 花花草草啊 都写上了 你让人家承句咋办嘛。
注意2、起句的前后分句 也就是首联的两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注意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春天的景物多了去了,花草树木,莺歌燕语,不要把所有的景物都堆砌上去,都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的,现在不要你只取一瓢,你可以多取几瓢,但你不能把三千弱水都取光了吧。那样可不是撑死这么简单了。
注意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比如题目是夏夜,你选的景物是太阳当空照。或者写月的时候同时写下雨,这些都是不符合自然逻辑的。
注意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如果你心情很好,那么久不要选用凄风、冷雨来写。如果心情不好呢,就不要选用自在娇莺恰恰啼等欢快明丽的景来写。
注意6、起句一定要扣题。

承:
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要做到承上启下,承接起句,还要引起转句。关键点是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承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跟”字,要跟的住。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
先看个例子: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来看这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就是承接首联“花乱飞”的“意”,而更为补足,且亦关合题旨,一脉相承. 具体到诗中,就是承接起句的景,我们讲过了一联是两句,那么后分句不但要承接起句的景,还要在前分句的基础上有所扩展,递进,目的是为了更自然的转向转句。

转:
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转句:转折,深入。
先景后情是近体诗所最常见的章法。
先表情,然后再将自己的情融入景,对于我们初学的来说比较难。相反,从景中衍生出情会容易许多。也就是由情入景难,触景生情易。当然,这不是对所有人来说的哈,只对于我们现在初学写律诗的朋友而言。之于这个缘故,我们才以上景下情的章法来交流的。当你熟练掌握了上景下情后,就基本掌握了起承转合,那时候再情景交融,上情下景就顺手很多啦。对于景 + 情来说,上章为景,下章为情。上章就是起句和承句,下章就是转句和合句。那么转句前分句就是上章和下章的分水岭了。
转句的要求是:
1.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这就要求到转句的时候就不能继续停留在景语上面,而要从景语干脆利落的转入情语,不可拖泥带水,不可还在景语上徘徊不前。以我们目前的水平尚不能熟练的驾驭好景语情语之间的各种关系,最简单也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先掌握好从景到情的写法。如果现在就都讲景,那么起承转合更难一下子搞的明白的。当然,等以后大家通过不断的练习熟练了这个章法之后,就要注意不要被这个景情给局限住,在读诗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古人是怎么驾驭景语和情语的,特别是情景是如何交融的。如果承句是写景的,转句就是对起句和承句所产生的思考或者感受,前者是直观的,客观的,后者是一种主观上的反应,然后结句再概括一下整个诗的主题,全诗就这样的下来了。如果说起句是见,承句是看,这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通过眼睛获得的,再进入内心。那么转句便是由内向外的过程,通过内心去解读这些景,一外一内。
2.不断裂 。这一点要求大家不要光顾着转,而不顾衔接性了。这一点也是转句中最难的一点了,起承转合一般有两个难点,一是转的断裂了,二是合的无力。
3.形转而意不转 。这里的转,只是形上的转,并不是指意上的转啊,没有从这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转句的功能就是一个跳板。

合:
就是不能把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结论。
合,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也就是尾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 “结”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明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了。结有千种,毫无模式可言,所以我也举不出什么类型的代表作品为例。但大体遵循的规律,还是要以扣题为主。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于律诗而言,因为经常起的比较平稳,所以结的也往往淡然而收。余味淡雅,意境悠长。律的结基本是扣合全篇而做一整合得出的结论,或由此展开的联想。有时,律诗的前几联都用来做铺垫性的描写,而把转放在了结联上。对前面的描写做一总的意念上的提升。

写合句有几个注意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
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这里的比 指的是 比兴之比。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
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律诗,初学前面可以平淡无奇。但是合句一定一定要出彩。那么即便你前面平淡,那也会给人深刻的印象 。一首诗不必句句出彩,但是一定要有一句让人惊艳,如果连一句都没有,你这诗也就失败了。大凡出彩的合句多半是以景结,用比的手法。景结,读完了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景结的诗就仿佛有那样一种画面场景置于你的眼前。让你不受到感染都不行。合句多数情况下是全诗的诗眼。或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 也就是说“起、承、转、合”中,尤以“合”为重要。 结句对于一首的重要,从下面郑板桥《咏雪》诗中可以看出: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如果没有结句,此诗无以言诗,但正因为结句出彩,才使状如数数的句子成为一首很有味道的诗。 我们不妨把诗创作的“起、承、转、合”手法比作射箭。起句如选地落脚,落脚要稳,视野要宽。所以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以自然为佳;承句,如明确目标,告诉自己射箭的方向,方向明确了,句子就不会游离不定。转句如挽弓待射,在于蓄势。越曲折,越见其妙。合句如离弦之箭,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力取胜。起承转合的章法,它并不是由谁来规定的,而是诗人们在作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约而同遵循的,是自然形成的,这说明诗歌是不需要以形式来套诗人的;直到元朝时代,才有人对律绝诗歌的章法结构进行了总结。
具体的技法简要总结下:
起要平直,承要从容,转要变化,合要隽永。
转句,是由诗上半部分的客观描写,转入下半部分的主观议论和情感抒发, 要把前面诗句的意境进一步拓宽,要为后面的合句做铺垫。作用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是指必须转出新意,必须使读者眼前一亮,让读者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
自古论绝句章法者,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认为绝句的功夫在第三句。唯有转得好,才能翻出新意来,如此绝句的神韵才能绽放出来。杨载云:“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述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为顺流之舟矣。”
这段话很好理解,意思就是,绝句的功夫在第三句,如第三句转得好,那第四句就顺流而出。那第三句如何才叫转得好呢?曾有人说“就是要一二句和第三句离婚,但离后又必须藕断丝连,不能跑的没影,失去他们的感情联系。”也就是四个字哈“若即若离”这就是转的1法。

合句(结句):
是诗的宗旨所在,在写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所谓“凤头、豹尾”,就是说起句要尽可能漂亮,结句必须尽可能的有力。
结的意思就是收,就是必须使一首诗完整的展示出来,把所有的诗意表达出来。当然,要有余味,但这个余味是在文字中蕴涵的,需要读者体会的。从诗的结构来看,必须完整。合句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个是诗学概要的原文。风回气聚,就是要凝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图画。渊永含蓄,就是要留有余味,如歌唱的绕梁三日一样,不可以太直白而没有意趣。简单的说就是扣到主题上。因为七言绝句字少,二十八字,没有更多的文字空间让你去充分地表达你的情感主题,所以必须要做到句绝 而意思不能绝。如何才能意思不绝,那就得在合句抓人眼球,让人读之有味可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95

帖子

131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11

灌水之王优秀版主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一阁 于 2018-5-21 01:48 编辑

三十二期五言诗班毕业专题之十一: 题目(学员:翠竹
(按照发毕业帖先后顺序)

11
题目
学员:翠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95

帖子

131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11

灌水之王优秀版主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2: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一阁 于 2018-5-21 01:38 编辑

三十二期五言诗班毕业专题之十二: 平仄通用字:每字有诗句为例(学员: 旧言
(按照发毕业帖先后顺序)

12
平仄通用字
(每字有诗句为例)
学员:旧言  
中    平声  一东词组~间。~国。~原。~游.
例句  却嗟流水琴中意。——朱淑真《春昼偶成》
仄声  去声一送词组射~。~伤。~计。~意
例句  君看琴中意,何尝在玉徽。——宋祁《秋日四首》
重    平声  一东词组~复。~申。~阳。~逢
例句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仄声  去声一送词组~量。尊~。~兵。~大
例句  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从    平声  二冬词组顺~。服~。~父。~戎
例句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仄声  去声二宋词组侍~。仆~。(名词)
例句  门前仆从雄如虎。—郑板桥《道情》

供    平声  二冬词组~求。~应。~需。~销
例句  地迥秋供爽,雨馀风荐凉。——郭俨《晓睡》
仄声  去声二宋词组~养。~认。~奉。~职
例句  休唱贞元供奉曲——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降    平声  三江词组投~。~伏。~龙伏虎
例句  投降赵卒本求生,——徐钧《白起》
仄声  去声三绛词组~低。~落。~生。~临
例句  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己亥杂诗》

撞    平声  三江词组(读chuáng,平仄互用)
例句  檐马随风走,楼钟带月撞。——顾逢《秋夜宿山寺》
仄声  去声三绛词组~车。冲~。~见
例句  偶同婺女无忧客,来到天台撞见渠。白玉蟾《赠吴草裘》
望    平声  七阳词组了~,观~(平仄互用)
例句  好是慈恩题了望。——徐夤《曲江宴日呈诸同年》
仄声  去声二十三漾
词组  观~。看~。拜~。探~
例句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当    平声  七阳词组充~。~家。~时。~初
例句  湖山如画恰当头。——周南《阙题》
仄声  去声二十三漾
词组  恰~。适~。妥~。~做
例句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量    平声  七阳词组计~。估~。思~。打~0
例句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
仄声  去声二十三漾词组数~。质~。度~。气~
例句  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杜甫《最能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95

帖子

131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11

灌水之王优秀版主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01: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二期五言诗班毕业专题之十三: 兴起的妙处(学员: 秋平
(按照发毕业帖先后顺序)

13
兴起的妙处(另记楹联)
例举5段古人五言,分析其首句兴起的妙处。
学员:秋平   
例一,五律,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曰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首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是诗人看到了青山、北郭、白水、东城。由此景而兴起,连想到了远山,万里征程。引出了送友人的情景,情意和深切的关怀。使这首诗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例二,五律,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曰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句借续事和岳阳楼而兴起,妙在有启动全诗之功,兼有暗喻。通过今昔对比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是杜甫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是暗喻他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末能实现之情。

例三,五律,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萎满别情。
首句起兴于原上草,而述所咏之辞。对全诗有启发之功,引出了对原上草的描述和对浓浓的送友之情的描述,为后文开出了很好的思路。

例四,五律,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曰,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浴不胜簪。
这是一首热爱祖国,眷念家人的感情诗。首句借春望所见而兴起。直接引出了花鸟都为此景而落泪。继而道出了思念家乡之情。全篇都围线着这一望而述,直到最后的感叹。

例五,五律,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恩。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起句意境雄浑,阔大。诗人借海上明而兴起,对句天涯共此时进一步兴起,兼有启动之功。引出了有情人此时都应该共望明月,思念亲人。以至夜不能寐,昐望着梦中相见,是一首兴起的千古佳句。

(另记楹联)
第六类 楹联 挂或贴于楹柱的对联。又称楹帖。相传始于 五代 后蜀 主 孟昶 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餘庆,佳节贺长春。” 宋 时更用于楹柱,故名。 楹联的解释 词语楹联 词性名词 基本解释 ◎ 楹联 挂或贴于楹柱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引证解释 挂或贴于楹柱的对联。又称楹帖。相传始于 五代 后蜀 主 孟昶 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餘庆,佳节贺长春。” 宋 时更用于楹柱,故名。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许宗伯》:“每闻僧作法事归,必聚论人家字画。有云堂幅好者,有云单条好者,有云横披更妙者,有云楹联出色者,争论不一。” 苏曼殊 《与刘三书》:“ 得山 得公书楹联,亦欢喜无量。” 郭沫若 《题桂花轩》诗序:“轩在 端州 七星巖 湖畔,门外有集 毛主席 词句楹联一副:‘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95

帖子

131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11

灌水之王优秀版主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6: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一阁 于 2018-5-27 21:15 编辑

32期最后一课练笔
题目:五言古风  月颂
要求:尽量美,十句以上
交稿:先群里修改,再贴到自己的毕业帖里,可以找同学帮助跟帖。
参考:百度写月的诗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苏轼《水调歌头》,李白《关山月》晁端礼《绿头鸭。咏月》等。

1.
古风.月颂
安然若素

滟滟江水澄,太虚月初升。
云霓相辉映,素影伴华灯。
月摇相思树,佳人轻移步。
渐上柳梢头,留连频回顾。
辗转九曲塘,灌叶披薄霜。
解人唯明月,等君夜未央。

2
颂月
/红云
挑灯临夜半,月上女墙来。
何处萧声起?关山明月徊。
风来花影动,谁借月浇杯?
明月依栏久,只能把谁陪。
清凉一轮月,不知解人哀。
砧声传入户,月色泛成灾。
月明天下共,何苦彻夜猜。
当年月犹在,良人不见隈。
花开花又落,月下月重回。
红笺多少泪,月缺尽成灰。

3
颂月
鸿羽霓裳
挑灯临夜半,月上女墙来。
何处萧声起?  关山明月徊。
波涌江心白,峰清断霭摧。
回雪奁光动,流风扇影开。
露浥琉璃碗,香沉琥珀杯。
游丝牵鼎细,幽意转莓苔。
不辞银瀚炯,为探玉人腮。
迢迢亦何阻,渺渺下云台。
此夕千山外,举头莫相猜。

4.
古风.月颂
之南
月立中宵夜,幽人独徘徊。
千里河山色,流光一带开。
白浪点沙鸥,石矶明绿苔。
岸树黢黢影,流星踏风来。
星汉一时移,蟾宫忽天台。
有风吹呜咽,顾盼雪月皑。
丹桂薰香未,吴刚斧煤灰?
素娥无聊赖,可否泼茶猜?

5
@D06荷月枫影
古风     颂月

中宵月色满,独竿钓江秋。
残荷照明月,风皱波影流。
奈何蛩辄语,鱼跃不上钩。
知心天上月,深谙钓者忧。
无言悄相伴,莹照落叶稠。

6
五言古风

《颂月》/凡尘慈心
世代无穷尽,年年月桂眸。
风花空似梦,雪月水中求。
今夜思君子,相邀望月楼。
举杯欢畅饮,快意叙情愁。
窗外影徘徊,相思月华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19:42 , Processed in 0.0822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