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37|回复: 6

小渔村四期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4

主题

4196

帖子

45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7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昨天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理()、()、()。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而且在()和()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显示出诗人对()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和()的能力。
4.《诗经》分为()、()、()三部分,“风”是()的乐调;“雅”是()的正乐;“颂”是()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恭俭而好礼者,宜歌()。《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0

主题

5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5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4023*莫雨)第七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俗)、(民间文学民俗)、(宗教及巫术民俗)、(婚丧嫁娶民俗)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词)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国诸侯)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成语及示例如下:
❶ 赋(直接铺陈):“夙兴夜寐”(出自《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句直接叙述女子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状态,没有借助比喻或其他事物引出,是典型的“赋”,通过直白铺陈展现其辛劳。
❷ 比(比喻):“螓首蛾眉”(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用“螓(一种昆虫,头圆)”比喻女子圆润的额头,用“蛾须”比喻女子细长的眉毛,以具体事物类比容貌,属于“比”的手法。
❸ 兴(借他物引出所咏内容):“蒹葭苍苍”(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先描写蒹葭(芦苇)茂盛、白露凝霜的秋景,以萧瑟朦胧的景象引出对“伊人”的追寻,通过景物铺垫氛围,属于“兴”的手法。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内容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以下是从《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经·颂》中分别找出的两条成语:

❶ 《诗经·国风》:

【桃之夭夭】
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也形容逃跑(桃,谐音“逃”)。
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同义词:生机勃勃。
反义词:死气沉沉。
例句:春天到了,公园里桃之夭夭,一片明媚春光。

【信誓旦旦】
形容誓言诚恳可信。
出自《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同义词:言之凿凿。
反义词:言而无信。
例句:他当初信誓旦旦地承诺会照顾她一生,如今却狠心离去。


❷《诗经·大雅》:

【天作之合】
本谓文王娶大姒为上天所赐,后用作称颂婚姻美满之词。
出自《诗经·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义词:“美满良缘”。
反义词:“冤家对头”。
例句:他们二人郎才女貌,真是天作之合。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同义词:洁身自好。
反义词:奋不顾身。
例句:在那种复杂的局势下,他选择明哲保身,没有卷入是非之中。


❸《诗经·小雅》:

【如履薄冰】
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同义词:小心翼翼。
反义词:胆大妄为。
例句:他在这个敏感的职位上,每天都如履薄冰,生怕出一点差错。

【寿比南山】
意思是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同义词:长命百岁。
反义词:英年早逝。
例句:“祝愿爷爷寿比南山,身体健康。


❹《诗经·颂》:

遭家不造:意思是遭遇家中不幸的事,多用来指家中有丧事。
出自《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同义词:家道中落。
反义词:家门兴旺。
例句:他幼年时遭家不造,父母双亡,只能寄人篱下。

【遵养时晦】
原指顺应时势,积蓄力量,待时而动。后多指暂时隐居,以待时机。
出自《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同义词:韬光养晦。
反义词:锋芒毕露。
例句:他决定遵养时晦,先远离喧嚣的官场,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有所作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

帖子

3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4017*赏心两枝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赋、比、兴的运用。
赋,《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邶风•静女》写了一个女子约他的男朋友晚间在城隅相会,但男青年按时到了约会地点,却不见这位姑娘,等之不来,既不能喊,也不能自己去找,不知如何是好而“搔首踟躇”。
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以比喻形体。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标:“兴也。”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风》16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颂》4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tán》、《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
《雅》为周王畿jī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篇
《颂》共有40篇。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诗经•国风》
如切如磋
释义、出处:指古代加工骨器、象牙等的工艺,切为切断,磋为打磨,后比喻在学问或道德上相互研讨、砥砺,精益求精。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同义:精益求精
反义:固步自封
例句: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围绕核心议题如切如磋,碰撞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昧旦晨兴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昧旦:天色尚未明的时候。昧:暗。旦:早晨。兴:起。谓天不亮就醒来,多形容勤勉操劳或忧心忡忡难以安睡。
释义、出处:指天还没亮就起来,形容勤劳早起。出自南朝•梁•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每清风明月,会心处,辄申之以咏歌,聊以摅抱,略无次绪。章句未分,而采掇英华,已积卷轴。昧旦晨兴,瞻言思励。”
同义:夙兴夜寐
反义:游手好闲
例句:为了赶在秋收前完成水渠修缮,村民们昧旦晨兴,干劲十足。

《诗经•大雅》
本支百世
释义、出处:指子孙后代绵延不绝,世代相传。“本”指直系亲属,“支”指旁系亲属。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原指周文王的子孙后代繁衍不息,后泛指家族世代相传。
同义:子孙绵延
反义:后继无人
例句:这座祠堂见证了家族本支百世的变迁,每一块砖瓦都藏着代代相传的故事。

率由旧章
指按照老规矩办事,不做变更。其中,“率”是遵循的意思,“旧章”指旧的规章制度或惯例。
出自《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原句是说不犯过失、不违祖制,一切遵循旧有的典章制度。
同义:墨守成规
反义:推陈出新
例句:这家百年老店的经营方式一直率由旧章,虽然少了些创新,却也留住了不少老顾客。

《诗经•小雅》
天保九如
释义、出处:是旧时用于祝福的话,指上天保佑,赐福绵延。“九如”出自《诗经》,具体指九个吉祥的比喻(如祝寿、安康等),后泛指多种福泽。
同义:福寿绵长
反义:灾患无穷
例句:寿宴上,晚辈们举杯恭祝老人天保九如,福泽绵长。

梦兆熊罴
《诗•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后因谓“梦兆熊罴”为生男之象。
释义、出处:指梦见熊和罴,是古人认为生男孩的吉祥预兆。“熊罴”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勇武有力的男子,后多用于祝福他人喜得贵子。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诗中记载梦见熊罴是生男孩的吉祥征兆,后形成“梦兆熊罴”这一说法。
同义:弄璋之喜
反义:梦兆虺蛇(虺蛇象征女性,与熊罴的男性预兆相对)
例句: 听闻亲友梦兆熊罴,大家纷纷送上祝福,期待喜讯传来。

《诗 经•颂》
泮林革音
释义、出处:指在美好的环境中,人的习性会受到熏陶而改变。“泮林”指古代学宫前的泮水旁的树林,代指美好的环境;“革音”指改变声音(比喻习性改变)。
出自《诗经•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原诗描绘恶鸟鸮在泮林停留后,鸣声也变得好听,后以“泮林革音”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同义:潜移默化
反义:我行我素
例句:良好的班级氛围如同泮林革音,让原本调皮的学生渐渐变得沉稳好学。

无所适从
释义、出处:指不知跟从哪一个好,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原指一个国家有三个君主,不知该听从谁,后泛指面对多种选择或混乱情况时难以决断。
同义:不知所措
反义:胸有成竹
例句:新的工作流程还没完全熟悉,突然接手复杂任务,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4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蕉雨涅槃 于 2025-7-26 11:04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4046*秋天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俗)、(民间文学民俗)、(宗教及巫术民俗)、(婚丧嫁娶民俗)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词)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国诸侯)的乐调;是(宗周地区)的正乐;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举例:
(1)赋(直接铺陈):
搔首踟蹰:意思是形容心情焦急、惶恐或犹豫。 出自《诗经·邶风·静女》:“爰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过直接动作描写来表现主人公心情焦急、惶恐或犹豫。
(2)比:就是譬喻。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肤若凝脂:比喻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qiú)(qí),齿如瓠(hù)(xī);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这个成语用凝脂比喻皮肤洁白且细嫩。
3 借他物引出所咏内容。如蒹葭苍苍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先描写蒹葭(芦苇)茂盛、白露凝霜的秋景,以萧瑟朦胧的景象引出对伊人的追寻,通过景物铺垫氛围,属于的手法。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从那内容上分风、雅、颂三大部分。《诗经》内容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1《诗经·国风》:
【辗转反侧】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同义词:夜不能寐、忧心忡忡
反义词:高枕无忧。
例句:尽管肉体上感到极度的疲劳,但是当天晚上,两个朋友由于思想很不平静,都辗转反侧,没有睡好。
【桃之夭夭】
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也形容逃跑(桃,谐音)。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同义词:溜之大吉
反义词:岿然不动
例句: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不在话下。
2《诗经·大雅》:
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比喻友好往来。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同义词:礼尚往来
反义词:忘恩负义
例句:我送她礼物只是投桃报李,请你不要另作联想。

【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同义词:洁身自爱、独善其身
反义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例句:再一种就是妥协,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
3《诗经·小雅》:
【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同义词:高山仰之、仰之弥高
反义词:不屑一顾
例句: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同义词:巧言令色、花言巧语
反义词:笨嘴拙舌
例句:这个商人巧舌如簧,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不少人都上当了。
(4)《诗经·颂》: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同义词:居高临下、不可一世
反义词:平易近人
例句:有着理智的青年朋友们眼看部长高高在上,三青团爪牙虎视眈眈,也只有沉默装傻而已。
【遵养时晦】原指顺应时势,积蓄力量,待时而动。后多指暂时隐居,以待时机。
出处:《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同义词:韬光养晦  遵时养晦
反义词:锋芒毕露
例句:段祺瑞经了此险,越发杜门谢客,遵养时晦,连几个围棋好友,也不甚往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2

帖子

14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2

注册会员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7课作业:
文/4052*望着你微笑
一、填空题
1.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信仰观念)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社会组织)、(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间语言)、(民间游戏)、(民间科技)等。  


2. 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理)、(义)、(孝)。  


3.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形象性)和(表现力)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叠字、双声叠韵词),显示出诗人对(语言音律)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民歌)的乐调;“雅”是(朝廷正乐)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风格)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赋:直接铺陈叙述,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比:比喻,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兴:借物起兴,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成语举例:“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比喻友好往来,互相赠答。  


2. 《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爱情婚姻:如《关雎》《桃夭》描写男女爱情与婚姻祝福。  
   劳动生活:如《七月》反映农事劳作。  
   战争徭役:如《采薇》描写戍边战士的艰辛。  
   政治讽喻:如《硕鼠》讽刺统治者剥削。  
   祭祀颂歌:如《清庙》歌颂先祖功德。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
1.《诗经·国风》
   辗转反侧
     释义:形容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多指心事重重。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同义:翻来覆去、夜不能寐  
     反义:酣然入梦、高枕无忧  
     例句:他因为思念她,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信誓旦旦”
     释义:誓言诚恳可信,后多用于讽刺虚假承诺。  
     出处:《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同义:言之凿凿、海誓山盟  
     反义:言而无信、背信弃义  
     例句:他当初信誓旦旦说要努力,如今却半途而废。  


2.《诗经·大雅》
   “小心翼翼”
     释义:形容言行谨慎,不敢疏忽。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同义: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反义:粗心大意、毛手毛脚  
     例句:他小心翼翼地捧着古董,生怕摔坏。  


   “天作之合”
     释义:形容婚姻美满,像是上天安排的。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义:佳偶天成、珠联璧合  
     反义:冤家路窄、貌合神离  
     例句:他们俩情投意合,真是天作之合。  


3. 《诗经·小雅》
   “兄弟阋墙”
     释义:比喻内部争斗。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同义: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反义:兄友弟恭、和睦相处  
     例句:公司高层兄弟阋墙,导致业绩下滑。  


   “忧心忡忡”
     释义: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出处:《诗经·小雅·出车》:“忧心忡忡,仆夫况瘁。”  
     同义:愁眉不展、郁郁寡欢  
     反义:无忧无虑、心花怒放  
     例句:他最近工作不顺,整天忧心忡忡。  


4. 《诗经·颂》
   允文允武”
     释义:形容能文能武,多才多艺。  
     出处:《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同义:文武双全、才兼文武  
     反义:不文不武、才疏学浅  
     例句:他允文允武,是难得的人才。  


   “高高在上”
     释义:原指地位崇高,后多形容脱离群众、傲慢自大。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高高在上,陟降厥士。”  
     同义:居高临下、目空一切  
     反义:平易近人、谦逊有礼  
     例句:领导不能高高在上,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0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晨羽 于 2025-7-26 17:17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4019*晨羽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三种:  
(1)赋(直陈其事)  
   成语举例:搔首踟蹰(chí chú)
   出自《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手法解析:直接描写男子赴约未见恋人时焦急徘徊的情态,属平铺直叙的“赋”。

(2)比(比喻)  
  成语举例:一日三秋
  出自《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手法解析:以“三秋”比喻一日未见的漫长煎熬,将抽象思念具象化为时间跨度,是典型的比喻手法(比)。  
   成语“一日三秋”由此演化,形容极度思念。

(3)兴(托物起兴)  
   成语举例:未雨绸缪
   出自《豳(bīn)风·鸱鸮(chī xiāo)》:“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手法解析:先写鸱鸮(猫头鹰)阴雨前衔桑枝修补巢穴,兴起“防患未然”之理,属“兴”的手法。  
   成语“未雨绸缪” 由此提炼,喻事前准备。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风(国风)
   十五诸侯国的  民间歌谣
   主题:民生百态(劳动/爱情/社会矛盾)  
   例:《关雎》(爱情)、《伐檀》(阶级矛盾)

(2)雅
   周王畿(jī)地区的  宫廷乐歌
   分《小雅》(宴饮民歌/政治讽喻)、《大雅》(朝会颂歌)  
   例:《鹿鸣》(宴饮)、《板》(政治讽谏)

(3)颂
   宗庙  祭祀乐章
   含周、鲁、商三颂,歌颂先王功德  
   例:《清庙》(周王祭祀)、《玄鸟》(商族史诗)

《诗经》全面反映西周至春秋中叶社会风貌,开创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
1.《诗经·国风》中的成语
(1)言笑晏晏
释义: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出处:《诗经·卫风·氓》中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近义:谈笑自若、和颜悦色
反义:正言厉色、疾言遽(jù)色。‌‌
例句:他们在聚会上言笑晏晏,相互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氛围轻松而愉快。

(2)窈窕(yǎo tiǎo)淑女
释义:指美丽而善良的女子(多指未出嫁的姑娘)。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近义: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反义:其貌不扬、面目可憎
例句:那位窈窕淑女,宛如一朵盛开的白莲,她的美好令人陶醉。

2.《诗经·大雅》中的成语
(1)投桃报李
释义: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比喻友好往来,相互赠答。
出处:《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近义:礼尚往来、投木报琼
反义:水米无交、忘恩负义
例句:他曾经在我困难时伸出援手,现在我有能力了,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帮助他度过难关。

(2)同仇敌忾(kài)
释义: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同仇”出自《诗经 秦风 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敌忾”出自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近义:同心同德、万众一心
反义:卖国求荣 、屈膝投降(xiáng)
例句: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3.《诗经·小雅》中的成语
(1)高山仰止
释义: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今义后用以谓崇敬仰慕。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近义:高山景行、仰之弥高
反义:败德辱行、卑陋龌龊
例句:和同事相处久了,他的胸襟和学识令人产生了高山仰止的感受。

(2)绰绰有裕(yù)
释义:形容宽宏优容而有馀。
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近义:绰有余裕、绰绰有余
反义: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例句:面对这次考试,他准备得十分充分,答题时显得绰绰有裕,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诗 经·颂》中的成语
(1)高高在上
释义: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zhì  jiàng  jué)士,日监在兹。”
近义:居高临下 、不可一世
反义:打成一片、平易近人
例句:他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下属,让人感到很不自在。

(2)泮(pàn)林革音
释义:原指鸮(xiāo)鸟栖息泮水林并食用桑果后改变鸣叫,后引申为人受恩泽感化而改过自新。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出处:出自《诗经·鲁颂·泮水》,原文“翩彼飞鸮(xiāo),集于泮林,食我桑黮(dàn),怀我好音。”
近义:近朱者赤、蓬生麻中
反义:近墨者黑、积习难改
例句: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他逐渐泮林革音,摒弃了旧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7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0436*漠雨江南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比就是比喻,例:肤如凝脂。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诗经•国风》成语: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求之不得”出自《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热恋一位采集荇菜女子的诗,全诗集中描写了男青年追求女子的过程。
桃之夭夭: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词语起源
“桃之夭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原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诗经•大雅》成语:
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形容人婚姻美满。出自《诗经•大雅•大明》。
投桃报李:最早出自于先秦《诗经•大雅•抑》。 投桃报李指投之以桃,报还以李。比喻彼此善来善往,以礼相待。
《诗经•小雅》成语:
兄弟阋墙:
兄弟在家争吵。比喻内部不和。《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
绰绰有裕:形容很宽裕,用不完。最早出自《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
《诗 经•颂》成语:
弄璋之喜:意思是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出自《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鹊巢鸠占:鸤鸠不会做巢,常强占喜鹊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出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6 21:09 , Processed in 0.0617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