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蕉雨涅槃 于 2025-7-26 11:04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4046*秋天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俗)、(民间文学民俗)、(宗教及巫术民俗)、(婚丧嫁娶民俗)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词)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国诸侯)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举例: (1)赋(直接铺陈): 搔首踟蹰:意思是形容心情焦急、惶恐或犹豫。 出自《诗经·邶风·静女》:“爰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过直接动作描写来表现主人公心情焦急、惶恐或犹豫。 (2)比:就是譬喻。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肤若凝脂:比喻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qiú)蛴(qí),齿如瓠(hù)犀(xī);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这个成语用凝脂比喻皮肤洁白且细嫩。 (3) 兴:借他物引出所咏内容。如蒹葭苍苍,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先描写蒹葭(芦苇)茂盛、白露凝霜的秋景,以萧瑟朦胧的景象引出对“伊人”的追寻,通过景物铺垫氛围,属于“兴”的手法。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从那内容上分风、雅、颂三大部分。《诗经》内容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1)《诗经·国风》: 【辗转反侧】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同义词:夜不能寐、忧心忡忡 反义词:高枕无忧。 例句:尽管肉体上感到极度的疲劳,但是当天晚上,两个朋友由于思想很不平静,都辗转反侧,没有睡好。 【桃之夭夭】 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也形容逃跑(桃,谐音“逃”)。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同义词:溜之大吉 反义词:岿然不动 例句: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不在话下。 (2)《诗经·大雅》: 【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比喻友好往来。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同义词:礼尚往来 反义词:忘恩负义 例句:我送她礼物只是投桃报李,请你不要另作联想。
【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同义词:洁身自爱、独善其身 反义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例句:再一种就是妥协,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 (3)《诗经·小雅》: 【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同义词:高山仰之、仰之弥高 反义词:不屑一顾 例句: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同义词:巧言令色、花言巧语 反义词:笨嘴拙舌 例句:这个商人巧舌如簧,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不少人都上当了。 (4)《诗经·颂》: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同义词:居高临下、不可一世 反义词:平易近人 例句:有着理智的青年朋友们眼看部长高高在上,“三青团”爪牙虎视眈眈,也只有沉默装傻而已。 【遵养时晦】原指顺应时势,积蓄力量,待时而动。后多指暂时隐居,以待时机。 出处:《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同义词:韬光养晦 遵时养晦 反义词:锋芒毕露 例句:段祺瑞经了此险,越发杜门谢客,遵养时晦,连几个围棋好友,也不甚往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