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06|回复: 4

诗史结合实验班(蒹葭组)第131-132讲作业(周一截止)

[复制链接]

1213

主题

4096

帖子

410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8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5-6-8 12:57 编辑

小渔村史诗班131-132讲作业:
写汉武帝平定南越国,题材不限,要求符合相应的章法,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结构严谨,结尾含蓄蕴藉,符合诗词要求!

0

主题

97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7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8 15: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31-132讲作业
七绝.读《资治通鉴》.汉武帝平定南越王
蒹葭01-清风
铁骑楼船齐发飙,定将吕相叛军消。
可怜南越百年起,从此江山归汉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8
发表于 2025-6-12 14: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蒹葭31-一凡笫131~132讲作业


七律•汉武帝平定南越
文/一凡
瘴雨炎炎洗铁衣,兵符万骑伐尘飞。
茄声百越多离析,烽火番禺少日辉。
幡降伏波诛叛逆,楼船金甲耀天威。
干戈胜负如棋局,武帝乾坤一统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0

帖子

9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0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19 16: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诗班第131-132讲作业:

读《资治通鉴》·汉武帝平定南越
     蒹葭组10-芳公子
战帜云开瘴海滨,楼船直下靖烟尘。
敢擒吕相伏波勇,百越山河入汉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0

帖子

9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0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7 12: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蒹葭组作业88<<

1.七绝.读《资治通鉴》.汉武帝平定南越王
蒹葭01-清风
铁骑楼船齐发飙,定将吕相叛军消。
可怜南越百年起,从此江山归汉朝。


曾经沧海点评:1、第一句写军事行动,气势磅礴,“齐发飙”表现出汉军的强大和协同作战;第二句点出平叛的目标,“定将”表现出必胜的决心。第三联转折,“可怜”表达对南越国灭亡的感慨,虽然存在百年,但最终还是被汉朝统一;第四联总结结果,“从此江山归汉朝”,强调统一的结局,符合历史趋势。2、。这首诗对这段历史的概括总结精准,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汉武帝平定南越吕嘉叛乱的历史事件,将军事行动、历史变迁与情感感慨熔于一炉,既有对汉军威势的赞美,也有对南越国兴衰的感慨,更暗含对统一趋势的肯定。

2.
七律•汉武帝平定南越
文/一凡
瘴雨炎炎洗铁衣,兵符万骑伐尘飞。
茄声百越多离析,烽火番禺少日辉。
幡降伏波诛叛逆,楼船金甲耀天威。
干戈胜负如棋局,武帝乾坤一统归。


曾经沧海点评:
一、全诗结构与核心主题
这首七言律诗以“平定南越”为核心,按战争进程展开:
起联(首联):铺垫战争环境与出征气势;
颔联:描写南越内部瓦解与都城激战;
颈联:歌颂汉军将领(路博德、杨仆)的功绩;
尾联:升华主题,强调武帝统一的历史意义。
全诗脉络清晰,从“出征”到“激战”,再到“胜利”,最终点出“一统”的核心,情感层层递进,突出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形象。
二、逐句赏析:意象、手法与历史呼应
1. 首联:瘴雨炎炎洗铁衣,兵符万骑伐尘飞
意象解析:
“瘴雨”:岭南特有的湿热雨水,含瘴气(古人认为南方山林中的毒气),紧扣南越“烟瘴之地”的地理特征;
“炎炎”:强化南方酷暑,烘托士兵作战的艰苦;
“铁衣”:代指士兵,“洗铁衣”既写雨水冲刷铠甲的细节,也暗示战争的漫长与艰辛(铁衣被反复浸泡);
“兵符”:皇帝调兵的凭证(如虎符),象征汉武帝的权威;
“万骑”:形容军队规模庞大(史载汉武帝派十万大军,分五路征讨);
“伐尘飞”:描绘大军出征时尘土飞扬的场景,展现汉军“王者之师”的气势。
历史呼应: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吕嘉叛乱杀死南越王赵兴与汉使,武帝派路博德(伏波将军)、杨仆(楼船将军)等率军南下,首联正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艺术化呈现。
2. 颔联:茄声百越多离析,烽火番禺少日辉
意象解析:
“茄声”:胡笳的声音(古代军中乐器),代指战争的号角声,暗示战争的紧张氛围;
“百越”: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此处指南越国),“离析”指分裂、瓦解(吕嘉叛乱后,南越国内部矛盾激化,部分贵族倒向汉军);
“烽火”:战争的烟火(古代报警信号),“番禺”:南越国都城(今广州),“少日辉”:形容烽火连天,遮住了太阳的光辉,生动描绘出番禺城被汉军围困、激战正酣的场景。
历史呼应:元鼎六年(前111年),杨仆率楼船军攻破番禺城北的石门要塞,与路博德会师后围困番禺,颔联正是这一战役的场景再现。
3. 颈联:幡降伏波诛叛逆,楼船金甲耀天威
意象解析:
“幡降”:投降的旗帜(“幡”为长条形旗帜),代指南越残余势力的投降;
“伏波”: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定南越的主要将领之一,史载他接受南越贵族投降,诛杀吕嘉);
“叛逆”:指吕嘉(南越丞相,发动叛乱,杀死赵兴与汉使);
“楼船”: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的水军(汉代大型战船,用于南方水战);
“金甲”:士兵的铠甲(代指汉军),“耀天威”:形容汉军军威显赫,展现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大。
历史呼应:路博德与杨仆会师后,采用“火攻+招降”策略,番禺城破,吕嘉逃亡被擒杀,南越国灭亡。颈联直接歌颂了两位将领的功绩,以及汉军的“天威”(代表皇权的威严)。
4. 尾联:干戈胜负如棋局,武帝乾坤一统归
意象解析:
“干戈”:代指战争,“棋局”:比喻战争的胜负像下棋一样变化莫测(既有对战争复杂性的感慨,也暗示汉武帝在战略上的运筹帷幄);
“乾坤一统”:指国家统一(南越国灭亡后,汉武帝设南海、苍梧、郁林等九郡,将岭南纳入大汉版图);
“归”:回归大汉,强调“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呼应:汉武帝平定南越,结束了岭南地区自秦末以来(赵佗建立南越国)近百年的割据状态,实现了“大一统”,尾联正是这一历史意义的高度概括。
三、整体艺术特色
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感染力结合:
诗中涉及的“伏波将军”“楼船将军”“番禺”“吕嘉叛乱”等元素,均符合《史记·南越列传》《汉书·武帝纪》的记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熟悉;同时,通过“瘴雨”“烽火”“金甲”等意象,将历史事件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意象选择贴合岭南特色:
“瘴雨”“炎炎”等意象,紧扣南越“湿热、多瘴”的地理环境,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士兵作战的艰苦;“楼船”则贴合南方水战的特点(汉代平定南越主要依靠水军),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
情感基调豪迈,主题鲜明:
全诗以“武帝乾坤一统归”结尾,直抒胸臆,歌颂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汉书》评其“雄才大略”),以及“大一统”的历史意义(符合儒家“天下大同”的思想)。情感豪迈,主题鲜明,符合中国人对“统一”的价值认同。
四、总结
这首诗通过历史事实(平定南越)、岭南意象(瘴雨、楼船)、军事细节(兵符、烽火)的结合,生动再现了汉武帝平定南越的战争过程,歌颂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大一统”的历史贡献。全诗结构清晰,意象鲜明,情感豪迈,是一首兼具历史内涵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正如诗中所言“武帝乾坤一统归”,汉武帝平定南越,不仅扩大了大汉的疆域(岭南纳入中国版图),更强化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首诗正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艺术致敬。


光阴的故事老师点评蒹葭组作业88

小渔村史诗班131-132讲作业:
写汉武帝平定南越国,题材不限,要求符合相应的章法,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结构严谨,结尾含蓄蕴藉,符合诗词要求!


3.史诗班第131-132讲作业:

读《资治通鉴》·汉武帝平定南越
     蒹葭组10-芳公子
战帜云开瘴海滨,楼船直下靖烟尘。
敢擒吕相伏波勇,百越山河入汉津。


简评:这首诗围绕汉武帝平定南越这一历史事件展开,短短四句,却蕴含丰富历史内涵,在艺术表现上也独具特色。
这是一首较为成功的咏史诗,在内容上准确把握历史事件,艺术表现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尽管存在一些小瑕疵,但仍能让读者领略到汉武帝平定南越这一历史事件的风采,感受到诗歌的历史韵味与艺术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11:07 , Processed in 0.0574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