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664|回复: 15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4-23 22: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0

主题

197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7
发表于 2025-4-25 2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形无相 于 2025-4-25 21:02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柔荑05-无形无相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平起式两种,仄起式两种。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用典是古今诗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大家熟知的典故、典藉来说明事物,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袁枚曰:“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这说明用典是理所当然的事。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般来说,汉字的词性是比较固定的,但在诗中,词性是可以改变的,这叫活用,而且活用的词往往能够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言绝句•油菜花
农民耕种有何愿,唯盼收成变做钱。
花放之时香四溢,岂招蜂蝶发狂颠。
自评:小诗的起承转合章法没问题,用韵正确格律都没有问题,韵字阴阳灵活还可以,不存在连韵挤韵撞韵的问题。
       这首小诗第一二句首句写的是油菜花的由来, 农民在播种油菜花的时候 本意不是想要关赏就要看花,主要目的是为了得收入也好赚钱养家,第三句转句写的是 到了油菜花开放的时候因为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散发出了沁人肺腑的香气,所以第四句结句写的是农民哪里是要招来了蜜蜂和蝴蝶过来採蜜而导致在花丛之中上下翻飞,笔者只写了蜜蜂和蝴蝶 其实还有很多的人为了观赏而走到天间地头,这是在作者笔锋之外没有写出来的让看到作品的人大脑去想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4

帖子

10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4-25 21: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柔荑12-起风了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平起式两种,仄起式两种。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用典是古今诗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大家熟知的典故、典藉来说明事物,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袁枚曰:“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这说明用典是理所当然的事。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般来说,汉字的词性是比较固定的,但在诗中,词性是可以改变的,这叫活用,而且活用的词往往能够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五律•油菜花
柔荑12-起风了
春色入云岑,抬眸满地金。
荧煌蜂隐现,馥郁蝶追寻。
意适游人兴,恩酬野老心。
闲情芳草地,暖日此登临。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自评:首联点题,点明油菜花开的地点及颜色。颔联进一步细处着笔,分别从色香
两方面写景,引得蝴蝶、蜜蜂采蜜蜂拥而至。颈联则从景入情,分别从游人和野老对菜花的情志写起,游人是闲情逸致,野老是喜迎丰收。尾联则进一步照映开头,突出了游人的闲游时的心情和逸趣。
另:用韵、格律无误。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韵字阴阳平衡。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符合5/3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5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5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6 10: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柔荑18—爱国者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平起式两种,仄起式两种。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用典是古今诗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大家熟知的典故、典藉来说明事物,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袁枚曰:“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这说明用典是理所当然的事。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般来说,汉字的词性是比较固定的,但在诗中,词性是可以改变的,这叫活用,而且活用的词往往能够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创作题:
七绝•槐花
玉穗垂枝坠雪绡,馨香袅袅漫溪桥。
纵然蜂蝶争相顾,不向红尘折素腰。


自评:经检测格律正确,韵字阴阳2/1,首字平仄2/2,合格。首句写槐花盛开,串串如雪。承句进一步描写槐花的清香阵阵及盛开的地点。转合融情写槐花的品质。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6 10: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柔荑17-铁马秋风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在创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二是拗救的问题。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是将抽象情思具象化的妙法,借相似事物让情感与形象紧密相连,增强感染力与可感性,让读者迅速领会诗意。
“兴”以他物开篇,营造特定氛围,如巧妙伏笔,含蓄引出主题或情感,使诗歌韵味悠长。
比兴结合,让诗歌既有生动刻画,又具委婉含蓄之美,丰富内涵,提升艺术层次,带来独特审美体验。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古喻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二是用句,就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可以搬用,可以修改套用,也可以化用。三是用词。就是把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面?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名词作动用,二是名词作形容词用,三是形容词作名词用,四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二、创作题
七绝·油菜花
柔荑17-铁马秋风

东风送暖春阳泛,漫岭游蜂采蜜忙。
照眼金黄花似锦,盘桓好景忘时光。

三、自评
从格律用韵看,此诗押平声“阳”韵,韵脚“忙”“光”等字符合规则,全诗平仄协调,无明显出律之处。在起承转合方面,首句“东风送暖春阳泛”起笔点出时节与天气,次句“漫岭游蜂采蜜忙”承接春日景象,描绘蜂忙场景;第三句“照眼金黄花似锦”转而聚焦油菜花的绚烂,末句“盘桓好景忘时光”合以观景人的沉醉,脉络清晰。韵字在声调上分布合理,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为2/2,符合七绝诗要求,整体表现较为规整,生动展现了春日油菜花的美好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5-4-28 05: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柔荑07-时光已老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在创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二是拗救的问题。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是将抽象情思具象化的妙法,借相似事物让情感与形象紧密相连,增强感染力与可感性,让读者迅速领会诗意。
“兴”以他物开篇,营造特定氛围,如巧妙伏笔,含蓄引出主题或情感,使诗歌韵味悠长。
比兴结合,让诗歌既有生动刻画,又具委婉含蓄之美,丰富内涵,提升艺术层次,带来独特审美体验。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古喻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二是用句,就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可以搬用,可以修改套用,也可以化用。三是用词。就是把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面?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名词作动用,二是名词作形容词用,三是形容词作名词用,四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二、创作题


乙巳有感于槐花被蚜虫撕灭。
天公不雨树蒙尘,蕾未成花叶未申。
一串芳心犹未释,疏疏落落负于春。

这首诗通过槐花遭蚜虫侵害的景象,寄托了对美好事物早凋的叹惋。

- 首联“天公不雨树蒙尘,蕾未成花叶未申”:
“天公不雨”暗指气候异常(或隐喻环境不利),槐树蒙尘、花蕾未开、新叶未展,便已遭蚜虫肆虐,以萧瑟之景奠定哀婉基调。

- 颔联“一串芳心犹未释,疏疏落落负于春”:
以“芳心未释”拟人化槐花的含苞情怀,却“疏疏落落”凋零于春日,直抒对芳华未展即遭摧折的痛惜,隐含时光空负、理想难遂的怅然。
全诗借物喻情,语言凝练,在自然景象中寄寓人生感慨,读来含蓄深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4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8 06: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的旋律 于 2025-4-28 06:10 编辑

26讲作业作业:柔荑11-雨的旋律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邻韵相押的问题、拗救的问题、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 比,即以此物比此物,它有比喻、比拟和对比三种。如:秦观的《春日》中,“有情芍药含春泪”这句,把物比人,把雨后的花草拟人化。兴,主要来渲染气氛,触景生情,如《关鸠》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篇兴起,写水鸟相爱,联系到男女相爱。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第一,用事,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第二,用句,用前人典籍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诗句中。第三,用词,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简缩成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名词作动词用、名词作形容词用、形容词作名词用、形容词作动词。
二、创作题:
二、创作题: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9、春日见菜花
柔荑11-雨的旋律
平野浮金浪,晴光动陇云。
风来香暗度,蝶过蕊初分。
照日千畦锦,摇春万顷文。
农家无别物,天地自氤氲。
自评:春日见菜花描绘了一幅春日田野上菜花盛开的壮丽画卷,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气息和田园风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平野浮金浪,晴光动陇云”,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春日菜花的壮观景象。平野上,菜花如同金色的波浪般起伏,与晴朗的天空和浮动的云彩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颔联“风来香暗度,蝶过蕊初分”,则细腻地描绘了菜花与风、蝶的互动。微风拂过,菜花的香气悄然飘散,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轻巧地触碰着初绽的花蕊,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颈联“照日千畦锦,摇春万顷文”,继续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春日菜花的美丽。阳光照耀下,一片片菜花田如同锦绣般绚烂多彩,春风拂过,万顷菜花随风摇曳,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一篇篇优美文章。
尾联“农家无别物,天地自氤氲”,则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在诗人的眼中,农家虽无他物,但拥有这片美丽的菜花田和与天地相融的宁静生活,便足以让人心生向往。这里的“氤氲”一词,既描绘了天地间的和谐氛围,也寓意着农家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菜花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农家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4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8 1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寥词客 于 2025-4-28 11:14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柔荑26-寥词客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二是拗救的问题。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1、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2、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古喻今、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二是用句。就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三是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名词作动词用。二是名词作形容词用。三是形容词作名词用。四是形容词作动词用。这是诗中经常出现的活用。
二、创作题
五律•油菜花
柔荑26-寥词客
三月春和暖,风闻田陌香。
花畦蜂蝶闹,野色酒诗狂。
俗蕊贪绯紫,幽姿喜嫩黄。
此情谁领会,搔首立斜阳。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用韵与格律经搜韵校验,没发现问题。韵的阴阳平衡(2/2),首字平仄比例合理(5/3),诗中没犯撞韵、挤韵、连韵和摞眼之病。首联点明油菜花开的时间地点;颌联写欣赏油菜花的景色;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写菜花的颜色不同之处,表达个人的菜花的喜爱。属联议论作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0
发表于 2025-4-29 1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柔荑20-清风几又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平起式两种,仄起式两种。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景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用典是古今诗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大家熟知的典故、典藉来说明事物,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袁枚曰:“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这说明用典是理所当然的事。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般来说,汉字的词性是比较固定的,但在诗中,词性是可以改变的,这叫活用,而且活用的词往往能够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油菜花海即景
柔荑20-清风几又
万顷金涛天际来,香浮晓露野畦栽。
忽闻追蝶银铃脆,几处春衫蘸蜜回。

自评:
这小作品语言凝练,意象生动。首句"万顷金涛天际来"以夸张比喻展现视觉冲击力,“银铃脆”以听觉写笑声,“蘸蜜回”暗喻春衫沾满花香。由远而近,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去描述,想象丰富,层次分明,富有画面感。起承转合,意脉流畅,章法严谨。
末句“蘸蜜”一语双关,既指花粉沾衣,又暗含生活甜美,收束巧妙。
不足之处:感觉承句的势弱下去了。
其他的不足有待老师指导。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4
发表于 2025-4-30 06: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柔荑15—秋枫舞剑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平起式两种,仄起式两种。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用典是古今诗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大家熟知的典故、典藉来说明事物,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袁枚曰:“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这说明用典是理所当然的事。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般来说,汉字的词性是比较固定的,但在诗中,词性是可以改变的,这叫活用,而且活用的词往往能够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创作题:

采槐米
文/秋枫舞剑
槐荫初生米,农家采摘忙。
串靴无客看,早市一篓光。
自评:
格律无误。
在绿叶密集的槐枝间刚刚长出白色的小米粒,农家就忙着做采摘活动。
那些像白色小靴子一样串成一串串,虽然不引入注意,毕竟它没有完全开放,但那却是早市最抢手的珍品,你瞧!一篓子一扫而光了!
这首小诗主要表达槐花在没有完全绽开时,小靴子样子的最受食客青睐!因水平有限,词不尽人意,还有待学习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3:17 , Processed in 0.0675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