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417|回复: 20

小渔村46期绝句班幽兰组第七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378

主题

1108

帖子

11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7 2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0

主题

311

帖子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9 0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幽兰12-赏心两枝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象,就是物。指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二、
七绝•冬华之霜花
幽兰12-赏心两枝
长风响哨唤天明,雾气迷离薄幔迎。
怎贴冰窗工笔画?寻春向暖惹诗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9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9 1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绝句46斑第七讲作业
幽兰21~墨涵秋
一,问题题
1,什么是意象?
答:
所谓【象】就是物。
【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听觉再现。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常用的的几种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
(2)绝句中创作中组织意象多用“比”的手法,少用抽象的理论陈述。
比的手法应用可以把抽象的理化为具体生动的意象。
(3),利用通感的手法,调动的视角、嗅觉,听觉去感受意象。让意象带声带光,带香带味,让人有真临其境的感觉。
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常用的的几种手法之一。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给他一个特写,让这个细小的意象变成突出的意象。
《寄碧岩道光法师》 王安石
万事悠悠心自知,强颜于世转参差。
移床独向秋风里,卧看蜘蛛结网丝。
又是名篇呐 读吧
注意合句,将镜头落在床角上。集中描写丝网上的蜘蛛。抓住这个特写。给予细致突出描写,让这个特写的小镜头,载满着情绪。形成个突出的意象
【结论】在合句上把自己无限的情感,集中托付在某一个细小的景物上,给予极大的特写,让这个经过观察而精心选出来的小景物,汰去他复杂的背景,纯净的孤立起来,充满暗示力,能让读者以惊讶的目光去关注它。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对他不陌生
下面我以具体的绝句分析如何利用夸张的手法
来描写物象特点的
【城上吟】 唐 子兰
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
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
城外的古冢新坟,比草还密,还侵占到官道上了,整个城中已经没有一丝闲地。而城中又迅速的老去一批人,这就是极大的夸张范例,使人对于生命的短暂,死亡的流行,有了何等深刻的感知?笑过之后 却是深思。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这可使意象倍加鲜明
且看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舟和万重山  的对比
万山如墨一灯红  万与一  墨跟红的对比
这两个例子是句内的对比。
再看
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其中半死生与犹歌舞之间的对比
一目了然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三句第三法,用设问或故作假问之词,然后第四句做回答。例如
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〇闺中若问金钱卜,
秋雨秋风过灞桥。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       冬之华
文/幽兰21~墨涵秋
吞天大雾立冬扬,
一阵银灰一阵苍。
笑问村翁何吉兆,
明年夏麦定丰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9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9
发表于 2024-11-9 23: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日出万物进 于 2024-11-10 14:23 编辑

小渔村绝句46斑第七讲作业
幽兰03-淡定
一,问题题
1,什么是意象?
答:所谓【象】就是物。【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常用的的几种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手法,少用抽象的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让意象带声带光,带香带味,让人有真临其境的感觉。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给他一个特写,让这个细小的意象变成突出的意象。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这可使意象倍加鲜明。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三句用设问或故作假问之词,然后第四句做回答。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 .  冬之遇
               文/幽兰03-淡定
  三冬暖日胜凉秋,枯叶零星树上留。
试问凄清谁可伴,一群家雀舞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8

帖子

3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9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0 0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绝句46斑第七讲作业
幽兰31-非也
一,问题题
1,什么是意象?
答:
所谓【象】就是物。
【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听觉再现。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常用的的几种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
(2)绝句中创作中组织意象多用“比”的手法,少用抽象的理论陈述。
比的手法应用可以把抽象的理化为具体生动的意象。
(3),利用通感的手法,调动的视角、嗅觉,听觉去感受意象。让意象带声带光,带香带味,让人有真临其境的感觉。
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常用的的几种手法之一。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给他一个特写,让这个细小的意象变成突出的意象。
《寄碧岩道光法师》 王安石
万事悠悠心自知,强颜于世转参差。
移床独向秋风里,卧看蜘蛛结网丝。
又是名篇呐 读吧
注意合句,将镜头落在床角上。集中描写丝网上的蜘蛛。抓住这个特写。给予细致突出描写,让这个特写的小镜头,载满着情绪。形成个突出的意象
【结论】在合句上把自己无限的情感,集中托付在某一个细小的景物上,给予极大的特写,让这个经过观察而精心选出来的小景物,汰去他复杂的背景,纯净的孤立起来,充满暗示力,能让读者以惊讶的目光去关注它。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对他不陌生
下面我以具体的绝句分析如何利用夸张的手法
来描写物象特点的
【城上吟】 唐 子兰
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
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
城外的古冢新坟,比草还密,还侵占到官道上了,整个城中已经没有一丝闲地。而城中又迅速的老去一批人,这就是极大的夸张范例,使人对于生命的短暂,死亡的流行,有了何等深刻的感知?笑过之后 却是深思。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这可使意象倍加鲜明
且看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舟和万重山  的对比
万山如墨一灯红  万与一  墨跟红的对比
这两个例子是句内的对比。
再看
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其中半死生与犹歌舞之间的对比
一目了然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三句第三法,用设问或故作假问之词,然后第四句做回答。例如
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〇闺中若问金钱卜,
秋雨秋风过灞桥。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冬之叶
幽兰31-非也
冬来风舞叶纷飞,浪子顽皮树下围。
试问为何无恨意,明年枝上又扬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0
发表于 2024-11-10 15: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幽兰18——念汐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象,就是物。指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二、
七绝   冬之景
幽兰18——念汐
山野严风久未消,新霜花草写琼瑶。
明朝却与他人看,寒色难遮万叶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7
发表于 2024-11-10 19: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涯共此时 于 2024-11-10 21:08 编辑

小渔村第七次作业幽兰~27天涯共此时

一、    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
【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答: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给他一个特写,让这个细小的意象变成突出的意象。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
这可使意象倍加鲜明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三句要求是: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冬之韵
幽兰~27天涯共此时

玉蝶纷纷舞翠来,飞鸿织絮妙为裁。
三更谁染白头俏,万树梨花一夜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8
发表于 2024-11-10 21: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亦可之 于 2024-11-10 21:06 编辑

小渔村46期绝句班幽兰组第七讲作业
幽兰-亦可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答:象,就是物。指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答:(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之辞,第四句答之。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要求平收入韵。
3、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冬之华
幽兰组-亦可
园中绽放数枝梅,瘦影亭亭俏粉腮。
谁种此花堪入酒,林君与友几多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8
发表于 2024-11-11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绝句46斑第七讲作业
幽兰17-北方的狼

一,问题
1,什么是意象?
答:象就是物。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常用的的几种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2)多用“比”的手法,少用抽象的理论陈述。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让意象带声带光,带香带味,让人有真临其境的感觉。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给他一个特写,让这个细小的意象变成突出的意象。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这可使意象倍加鲜明。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三句用设问或故作假问之词,然后第四句做回答。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 .  冬之华
幽兰17-北方的狼
               
雪岭绵延入画图,冰封万里少飞狐。
清香一缕因何故,涧底红梅有几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0
发表于 2024-11-11 01: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逐花影 于 2024-11-12 07:08 编辑

一、    问答题: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通过审美观察达到一种意境。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1、多利用动态意识,少用静态描述。
2、多用比的手法,少点抽象描述。
3、利用通感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3、渔洋绝句第三法关于第三句的要求是什么?
集中精力抓住细小的景象,也就是用一个特写突出意象。

二、创作题:
以《冬之华》为主题,题目自拟,作七言绝句一首。
要求:
1、    用渔洋绝句第三法。
2、    要求平收入韵。
3、    第三句必须用设问转换要求且与1、2句做到若即若离,将主题点出。第四句抱紧问句回答。
七绝·冬之华
文/月逐花影
入冬未觉物华枯,一片生机展画图。
不信请君抬望眼,菊花月季满园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10:58 , Processed in 0.0682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