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107|回复: 7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十一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5-8 2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2-5-8 21:03 编辑

作业: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2

主题

1528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9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瓯茶 于 2022-5-9 11:16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一瓯茶
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答:浮山堰是南北朝时期淮河上修建的拦河大坝。位于安徽省五河、嘉山及江苏省泗洪三县交界的淮河浮山峡内。是淮河历史上第一座用于军事水攻的大型拦河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坝工程。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萧衍为与北魏争夺寿阳(今安徽省寿县),派康绚主持在浮山筑坝壅水以倒灌寿阳城逼魏军撤退。据史书记载这次工程动用军民20万人施工。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今潼河山)从两端开始填筑土方,准备在中间合龙。由于种种波折,浮山堰历时两年才最终建成。这个水利工程对魏军的威胁确实很大。蓄水不久,寿阳城即被水围困,魏军被迫弃城上山。浮山堰筑成后淮河被切断,上游几百里内一片汪洋,水位还不断上涨,几乎与堰顶相平,于是开始威胁下游地区。梁军一方面对付魏军的sao扰,一方面要设法泄洪,并利用魏军怕淹的心理,向魏军宣传说梁军不怕打仗就怕有人把水泄掉。魏军果然开始凿山泄水,于是浮山堰水库就有了两条溢洪道。
世事无常,当康绚被召回后,张豹子不再维护保养淮河大坝。九月,淮水暴涨,堰坝崩坏,声如雷鸣,三百里外都能听见,沿淮河城戍村落十余万人全部被洪水吞噬,漂入大海。
为了筑浮山堰,淮河大坝投入民工二十万,修建期间冻死十五万人。如今崩溃,又死了十几万人,梁朝为浮山堰工程付出了惨重代价。浮山堰的典型之处在于它以进攻敌人开始,却以害己告终。所有这些,都在为萧衍的错误决策买单。造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失败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1 06: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十一讲水晶作业

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答:梁武帝萧衍曾经以绝大的气魄,策划了一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谋,意图以水代攻,用修筑巨型堤坝让淮河水倒流的方式、迫使北军放弃占据的两淮要地寿阳城,从而在后来的北伐攻略中占据先手。这个堤坝就是中国水利史上空前的超级工程——浮山堰。位于安徽省五河、嘉山及江苏省泗洪 三县交界的淮河浮山峡内。梁天监十三年(514),为夺回北魏所占的寿阳(今安徽省寿县),采取水攻。在浮山峡筑坝拦淮,壅高水位,回水淹寿阳。用军民20万人施工,历时两年。主体为土坝,两岸同时填土进筑,中间用大量铁器垫底,并用巨石大木截流。
​,后世学者结合史料和实地考察推断,其主坝高达三十多米,土石方方量两百多万立方米、总蓄水量在一百多亿立方米,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纯以人力构筑的情况下,其艰巨程度超乎想象。
​为了完成这项壮举,萧梁动员了江淮一带超过二十万民夫,耗费的精铁、巨木、石料等物资难以计量,其间虽有很多周折,但只用了两年就将大坝建成。不过当时的人们显然低估了这样巨大的堤坝需要承载的压力,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是根本无法持久的,所以虽然的确将淮河水位大幅度提升、迫使上游的北军不得不放弃了寿阳,但浮山堰只坚持了两个多月就轰然崩溃,让江淮众多州县顿成泽国,百姓死难无数,其损失完全无法统计,让萧梁国力大减。
​受到这样惨痛的教训后,萧衍仍然执迷不悟,对以水攻敌这样的战略有着偏执狂似的执着,又先后试图在怀远的荆山一带筑坝、之后又在徐州附近修建了寒山堰,不过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都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反而成为北朝方面的笑柄。而萧衍之所以坚持这么做,一方面是他自己清楚南朝军队的战斗力远逊于北军,在正规的军事对决中很难取胜,所以想方设法想去投机取巧,是怯懦心理而引发的侥幸思维,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他此时沉迷于佛教,据说感受到了佛祖启示,可以凭借筑坝之举获得对北朝的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2-5-14 14: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十一讲作业
宋07顿明作业: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浮山堰是建在淮河上的拦河大坝,位于苏皖交界处的淮河河段浮山峡内,它建成后高达四十米,长约九里,筑坝所用土方二百万立方米。可蓄水一百亿立方米。如此浩大的工程,动用军民二十万之多,其工程规模在当时是绝对全球第一。
修建这样的工程并不是出于水利的目的,而是军事目的。而且它不是防御工程,而是一种进攻的武器。当时正处于动乱时期,南北地区战乱不断,双方在军事上相持不下,梁武帝为了占领寿阳,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在淮河上修建大坝,拦住河水,然后让蓄积的河水淹掉寿阳,这样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逼迫北魏弃城。
史料记载:为了建造这一工程,梁朝大量征调民夫,徐、杨二州,四个农户就要征调一人,共计征调军民二十万。大坝最后合拢的时候,水流湍急,填土根本起不了作用,民夫们就砍伐树木做成木笼,填堵缺口,同时还运来大量的石头填堵。为此把方圆几百里内的树木砍伐净尽,连石头也都用光。而且第一年建成大坝之后,汛期一到很快就被冲毁,梁武帝于是又征调民夫再修。并且重修的时候还请来术士,术士给出的主意是水里有蛟龙,才拱坏了大坝,要用铁器才能镇住它,于是朝廷又调集生铁筑坝,居然用掉几千万斤生铁。
夏季修坝的时候,因为天气酷热,瘟疫盛行,很多民夫患病死去。瘟疫刚过,隆冬突然降临,又有很多民夫被冻死。整个工程下来,死伤军民高达十多万,比一场大型战争死亡人数还多。
大坝修成之后,上游一片泽国,寿阳城果然被淹,城中百姓被迫离城上山。梁武帝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但是等到了秋季,河水再次上涨,堤坝被冲毁((据记载:当时地动山摇,坍塌造成的响动方圆三百里范围内都可以听到)),下游的梁朝百姓遭遇巨大水患,这真是作茧自缚。
浮山堰劳民伤财,害人害己,它是一项愚蠢的工程,但是却表现出人民的伟大智慧和能力!浮山堰建于514年,515年建成,刚刚建成就被冲塌,冲塌后再次修缮,修缮后只存在了四个月,大坝再次崩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9 21: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学资治通鉴交南北朝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答:梁武帝萧衍曾经以绝大的气魄,策划了一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谋,就是中国水利史上空前的超级工程——浮山堰。意图以水代攻,用修筑巨型堤坝让淮河水倒流的方式、迫使北军放弃占据的两淮要地寿阳城,从而在后来的北伐攻略中占据先手。这个堤坝位于安徽省五河、嘉山及江苏省泗洪 三县交界的淮河浮山峡内。梁天监十三年(514),为夺回北魏所占的寿阳(今安徽省寿县),采取水攻。在浮山峡筑坝拦淮,壅高水位,回水淹寿阳。用军民20万人施工,历时两年。主体为土坝,两岸同时填土进筑,中间用大量铁器垫底,并用巨石大木截流。,后世学者结合史料和实地考察推断,其主坝高达三十多米,土石方方量两百多万立方米、总蓄水量在一百多亿立方米,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纯以人力构筑的情况下,其艰巨程度超乎想象。为了完成这项壮举,萧梁动员了江淮一带超过二十万民夫,耗费的精铁、巨木、石料等物资难以计量,其间虽有很多周折,但只用了两年就将大坝建成。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当时的人们显然低估了这样巨大的堤坝需要承载的压力,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是根本无法持久的,所以虽然的确将淮河水位大幅度提升、迫使上游的北军不得不放弃了寿阳,但浮山堰只坚持了两个多月就轰然崩溃,让江淮众多州县顿成泽国,百姓死难无数,其损失完全无法统计,让萧梁国力大减。浮山堰的典型之处在于它以进攻敌人开始,却以害己告终。所有这些,都在为萧衍的错误决策买单。造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失败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5 18: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交南北朝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疏雨滴梧桐
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浮山堰是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下令修建的,当时的中国自南朝刘宋建立进入南北朝以来,已经维持了近百年的南北势力动态均衡。而梁武帝萧衍之前举全国之力发动的一次北伐,因主帅萧宏被一场洪水吓得弃营逃跑,差点让这种平衡彻底失效。魏军主帅元英抓住战机重创梁军,历史天平看似慢慢向北魏倾斜,但势不可挡的魏军却在淮河重镇钟离被3000梁军死死拖住,冷静下来后的萧衍立即派大将曹景宗从建业驰援钟离,又派名将韦睿从合肥出兵增援。中国冷兵器史上著名的大会战——钟离之战由此爆发。经此一战北魏完败,损失兵力超过20万。数年后北魏又经朐山之战惨败,折损数万精锐,至此萧梁股大涨北魏股狂跌,历史的天平忽然又完全倾斜向了南方。
    此时已经50岁的萧衍心中那股一统天下的雄心在历经了几番灭寂之后仿佛又燃烧起来了,而夺取原本属于梁朝的淮河重镇寿阳便成了萧衍所要走的第一步。有个从北方投降过来的魏人向萧衍献策,说淮河下游浮山一带地势很适合建大坝,若以此抬高淮水来倒灌寿阳,则不费一卒便可破之。萧衍本人笃信佛教,听闻之后大喜,若能不涂炭生灵便攻克此城岂不是大大的善事,便立即批准了浮山堰这个超级国家工程。
      其实浮山堰工程在还没上马时就遭到过梁朝内部反对,梁武帝派去先期勘察的祖暅(祖冲之之子)、陈承伯回来就奏明萧衍,淮河这里虽然狭窄,但浪水汹涌,沿岸的沙土松散,河床不稳固,筑起长堰不太可能。强行筑堰是劳民伤财之举,力劝萧衍放弃筑坝计划。但萧衍此时被宏大的统一愿景冲昏了头,怒斥二人之后将其下狱,从此再也没人敢提反对意见。
    浮山堰的实际施工情况确实如祖陈二人所说,淮河泥土松软,经常是砂石填下去就被流水冲走,后来官府使用铁器堵塞河道,为此从后方征用了上千万斤的铁器,效果也不理想。最后又伐树做木笼,然后装上石头填埋河道,这回总算成功但为了造木笼几乎砍光了淮南的树木。在建造浮山堰近2年的时间里,梁朝从徐州、扬州大量征发民夫,每20户抽5人,共征集民夫15万多人,加上5万多士兵达20多万人。由于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监工催促又急,民工们劳累、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加上夏天暴发传染病,工地上到处都是营营乱舞的苍蝇和臭气熏天的尸体。原本“以水为兵”不费一卒的奇伟战术,在战争还没开始之时便已有数万民夫葬身他乡,大大背离了萧衍的初衷。
    北魏这边朝堂上下确实都很紧张,刚经历了钟离、朐山大败,南梁又在寿阳搞事情,根本不给喘息机会。想来想去也没好的办法,只好派兵去攻浮山工地,结果被重兵防御的梁军打的大败。眼看着水一天天涨起来,北魏急的准备派大军与萧梁决一死战,但寿阳统帅李平却根本不把浮山堰当做一回事,上奏朝廷建议在寿阳附近八公山上修建城池,用以一旦寿阳被淹后转移军民。北魏宣武帝立刻准奏,问然后呢?李平说没然后了,搬个凳子吃瓜看戏就好。
     天监十五年(516年)夏,被萧衍寄予厚望的浮山堰终于完工,这项国家级工程在当时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坝高20丈(约合48m),顶宽45丈,底宽140丈,长9里。上游形成的人工湖面积约有67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在100亿立方米以上,主副坝填方约达200多万立方米。而国外的土石坝至12世纪才突破30米高度,比浮山堰晚了600多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7-18 08: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十一讲作业   心雨
作业: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答:
浮山堰是南北朝时期少有的重大水利工程,但是并不是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而是属于军事战略工程。梁武帝萧衍为了减少己方杀伤,占领寿春,准备用水战收复城池。
从古代军事思想上来说,利用山林水火,取代人力,是军事智慧的体现,但是是用自然环境、百姓生活作为惨重代价换来的血泪工程。
在淮河上修建大坝,拦住河水,然后让蓄积的河水淹掉寿阳,兵不血刃,逼迫北魏弃城。为了建造这一工程,梁朝大量征调壮丁,徐、杨二州,平均每四个农户就要征调一人,浮山堰用军民20万人施工,历时两年光景。天监十五年四月完工,坝高20丈(约合48m),顶宽45丈,底宽140丈,长9里。坝旁曾开有两条溢洪道。上游形成巨大水库。
大坝最后合拢的时候,正逢当年的八月涨水时,水流湍急,填土根本起不了作用,汛期一到堰溃决,下游受灾居民数以10万计。梁武帝于是又征调民夫再修。并且重修的时候还请来术士,术士给出的主意是水里有蛟龙,才拱坏了大坝,要用铁器才能镇住它。于是朝廷又调集生铁筑坝,用掉几千万斤生铁还不够。民夫把方圆几百里内的树木砍伐净尽,就砍伐树木做成木笼,填堵缺口,同时还运来大量的石头填堵。为此连石头也都用光。主体为土坝,两岸同时填土进筑,中间用大量铁器垫底,并用巨石大木截流。
夏季修坝的时候,因为天气酷热,瘟疫盛行,很多民夫患病死去。瘟疫刚过,隆冬突然降临,又有很多民夫被冻死。整个工程下来,死伤军民高达十多万,比一场大型战争死亡人数还多。大坝修成之后,上游一片泽国,寿阳城果然被淹,城中百姓被迫离城上山。梁武帝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但是等到了秋季,河水再次上涨,堤坝被冲毁下游的梁朝百姓遭遇巨大水患。浮山堰劳民伤财,害人害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50

帖子

8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10-26 12: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溪水 于 2022-11-20 12:42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十一讲作业
03-溪水明作业:
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答:浮山堰是建在淮河上的拦河大坝,位于苏皖交界处的淮河河段浮山峡内,它建成后高达四十米,长约九里,筑坝所用土方二百万立方米。可蓄水一百亿立方米。如此浩大的工程,动用军民二十万之多,其工程规模在当时是绝对全球第一。
修建这样的工程并不是出于水利的目的,而是军事目的。而且它不是防御工程,而是一种进攻的武器。当时正处于动乱时期,南北地区战乱不断,双方在军事上相持不下,梁武帝为了占领寿阳,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在淮河上修建大坝,拦住河水,然后让蓄积的河水淹掉寿阳,这样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逼迫北魏弃城。 浮山堰是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下令修建的,当时的中国自南朝刘宋建立进入南北朝以来,已经维持了近百年的南北势力动态均衡。而梁武帝萧衍之前举全国之力发动的一次北伐,因主帅萧宏被一场洪水吓得弃营逃跑,差点让这种平衡彻底失效。魏军主帅元英抓住战机重创梁军,历史天平看似慢慢向北魏倾斜,但势不可挡的魏军却在淮河重镇钟离被3000梁军死死拖住,冷静下来后的萧衍立即派大将曹景宗从建业驰援钟离,又派名将韦睿从合肥出兵增援。中国冷兵器史上著名的大会战——钟离之战由此爆发。经此一战北魏完败,损失兵力超过20万。数年后北魏又经朐山之战惨败,折损数万精锐,至此萧梁股大涨北魏股狂跌,历史的天平忽然又完全倾斜向了南方。
    此时已经50岁的萧衍心中那股一统天下的雄心在历经了几番灭寂之后仿佛又燃烧起来了,而夺取原本属于梁朝的淮河重镇寿阳便成了萧衍所要走的第一步。有个从北方投降过来的魏人向萧衍献策,说淮河下游浮山一带地势很适合建大坝,若以此抬高淮水来倒灌寿阳,则不费一卒便可破之。萧衍本人笃信佛教,听闻之后大喜,若能不涂炭生灵便攻克此城岂不是大大的善事,便立即批准了浮山堰这个超级国家工程。
      其实浮山堰工程在还没上马时就遭到过梁朝内部反对,梁武帝派去先期勘察的祖暅(祖冲之之子)、陈承伯回来就奏明萧衍,淮河这里虽然狭窄,但浪水汹涌,沿岸的沙土松散,河床不稳固,筑起长堰不太可能。强行筑堰是劳民伤财之举,力劝萧衍放弃筑坝计划。但萧衍此时被宏大的统一愿景冲昏了头,怒斥二人之后将其下狱,从此再也没人敢提反对意见。
    浮山堰的实际施工情况确实如祖陈二人所说,淮河泥土松软,经常是砂石填下去就被流水冲走,后来官府使用铁器堵塞河道,为此从后方征用了上千万斤的铁器,效果也不理想。最后又伐树做木笼,然后装上石头填埋河道,这回总算成功但为了造木笼几乎砍光了淮南的树木。在建造浮山堰近2年的时间里,梁朝从徐州、扬州大量征发民夫,每20户抽5人,共征集民夫15万多人,加上5万多士兵达20多万人。由于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监工催促又急,民工们劳累、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加上夏天暴发传染病,工地上到处都是营营乱舞的苍蝇和臭气熏天的尸体。原本“以水为兵”不费一卒的奇伟战术,在战争还没开始之时便已有数万民夫葬身他乡,大大背离了萧衍的初衷。浮山堰工程的规模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据估算,其主坝高30-40米,形成的水域面积估计约有67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在100亿立方米以上。浮山堰主副坝填方约达200多万立方米。这几项指标在当时都是世界的一位。坝高往往是水利工程技术水平最直接的表现。国外的土石坝至12世纪才突破30米高度,比浮山堰晚了600多年。浮山堰的建成突出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惊人的力量和气概。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度,浮山堰只存在了4个月就被冲垮,但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3:22 , Processed in 0.0656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