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慢飞 于 2020-3-13 21:39 编辑
国学集训B09---心飞散文第三十五讲作业
善的涟漪
文/心飞
一块石子扔进湖中,石子就会穿透平静的水面,先是激荡出水花,然后往四周绽放出涟漪,一圈又一圈,不断扩散。那么,一个善念,会在社会上、家庭里引起怎样的涟漪?
今年的年夜饭桌上,一家团聚中。席上,年仅八十的老父亲对子孙三代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年老的父亲因身份证名字的错误,无法取钱,就决定带着家中的弱智弟弟打的去单位开证明。在上车之前,鉴于单位地僻人稀,怕回来打不到车,于是要求司机在到达目的地后等办完事再坐他车回。司机犹豫了很久,才说那很贵的。父亲说,没事,你等十分钟,我付你20分钟的钱,等20分钟,我付你50分钟的钱。于是,他们就出发了。
到了单位,同事们看到白发苍苍的父亲在弱智弟弟的搀扶下,佝偻着身来办事,于是都纷纷出来帮忙。结果不到10分钟,事情就办妥了。
回家的路上,远远看到路旁一个红衣身影在寒风中不住的向四周张望,看到车时,惊喜地招手走进车前,问司机可不可以顺载。司机在征询父亲的同意后让妇人上车,
妇人到达目的地,付完司机的费后,又从包里掏出100元给弟弟,说这种人比身残的人还可怜,我们要帮助他们。再三推辞不掉后,傻子弟弟竞然做出了跪拜“谢谢”的动作。
回到家门口,就在父亲拿钱付费时,车子瞬间开走了,只留下一抹烟,在风中慢慢弥散,萦绕着呆立在风中的父亲,良久良久.......
回想着父亲的故事,心头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击打出自己的生活涟漪,影响着他人,或大或小,或善或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做一个心存善念的人,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照亮着每一处我们足迹所至。并决心将爱与善的涟漪一层层向外传递,从而使我们的整个社会风生水起、美波潋滟。
=======================
国学集训散文B09--心飞第三十六讲作业 落花时节又忆君 又到暮春时节,满城里诸芳落尽,新绿重重。不禁让人想起王安石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来。我曾不止一次地在馆中驻足赏花,也不止一次地想念起一个人。他是一位常来借书的读者。 记忆中,那年那月那些日子,图书馆广场上的海棠,开成了花海,微风吹过,花香满天。借阅楼前的梨花,洁白如雪,摇曳纷纷。自修楼两侧的紫丁香,芬芳之气,沁人心脾。还有办公楼两侧的紫叶李林,那丛丛簇簇的李花,好似樱花般缤纷美丽。在百花盛开的时节里,他穿着白色衬衫,戴着一副眼镜,温文儒雅地来阅览室看书。阳光透过窗纱,温和的洒在他的身上,他沉静在知识的海洋中,贪婪的在书中遨游,以致夕阳西斜,他竟浑然不知不觉。当时值班的我再三催促,才从书中抬起头来,待发现空阔的阅览室里,只剩下他一人后,忙起身向我致歉。 此后,他经常来看书,我们也相识、相交。从交谈中,得知他正准备考博,现辞职在图书馆旁边租房复习。后来,我们也成了好朋友,在他的鼓励下、影响下,我也不想再过庸庸碌碌的生活了。从此我的心不在浮躁,开始利用图书管理员这个神圣职业,安静地在馆内吸收学业养料,多看书,准备去大学进修学习。一年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上大学后,我们之间就像春天的风筝,在放飞碧蓝的天空后,突然断了线,失去了联系。而每到烂漫的春天里,一树繁花,也会逗起我的情思,心旌神荡的总是会想起那人。花开花落,花落又花开,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到他了,有的是我的日益成熟和老练。 后来,辗转从别人口中听说他如愿以偿的读了博,毕业后在广州创办了一个公司,并已成家立业。 飞花飘絮,落花有意春去也。漫步在图书馆落红满径的广场路,我明白,有些人事,再也回不到当初。这时,一瓣落英盘旋飘下,正好落进我衣襟的褶子里,我轻拾起来,也拾起了曾经的一段往事,但此一生,识君不悔,会君有幸。
=======================
国学集训B09---心飞第三十七讲 中正图书馆的前尘往事 常听老人说,中正图书馆里深藏着许多的故事。于是,我带着至诚的敬畏之心,前去看看馆舍是否真的关住了那么多岁月飞扬书香的传说;是否真的锁住了那么多先人重铸书香的梦想;想去寻找它的前尘往事。 两扇深褐色的大门敞开着,一跨入门槛,刹那就感受到那一份久违的宁静和清幽,“黑瓦、白墙、红窗,板楼……”眼前的馆舍简约大气、古朴典雅;有着岁月洗刷的容颜,透出肃穆的荣光。 轻踏前庭斑驳的青石板路,院落里花树扶疏。清风徐来,枝叶婆娑,濡染着无边的风雅,间奏着欢快的乐曲,仿佛在歌吟、在肃颂······ 天上白云悠悠而过,信步庭内,想着先贤的故事,心也跟着馆舍的色彩变得凝重起来:这片神圣的土地,曾被多少莘莘学子的足印深情地叩击?曾有多少修业读书的故事动人地纷洒? 追溯到千年以前,“邺侯家多书,架插三千轴”的故事至今流传。唐肃宗时,邺侯李泌目睹宦海沉浮,请求退隐获许后,泛舟游荆州时,南岳秀美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感染了他,挽留住了他的脚步,于是他选择在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死后,其子李繁为了弘扬先父在南岳的儒泽,在南岳庙的左侧修了南岳书院纪念他,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先河;催生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光辉思想;照亮了南岳文明奥区的光明前景。此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笃学的风尚长盛不衰,书院几经倒塌而又能屡毁屡兴。至宋宝庆年间,中运使张嗣可,因书院近市太嘈杂,为了给莘莘学子求学创造更好的条件,迁到集贤峰下,改为邺侯书院。 故事里的人物身影,今已丝毫寻觅不到;氤氲于空气里的书香,犹依稀可闻,让我沉醉其中,心潮澎湃,流连畅想。 抚平心境,拾阶而上,门前几株见证了荣辱兴衰的百年老树,因岁月的侵蚀落下满目疮痍的旧痕,给馆舍增添了几许沧桑。 走进馆内正厅,左右两边是典籍中记载的当年便于接待读者和管理庭院的馆长室及办公室。穿行回廊,到每间房去瞧一瞧,听一听,寻找着先贤曾经的旧梦;寻找着前朝遗落的足迹… 时光荏苒,百秩弦歌。自李繁在南岳播馨书香文化后,读书讲学之风大兴,吸引了大批名家如胡安国、胡宏、湛甘泉等南来北往的学者来岳著书修学。此后儒风绵绵,相继不绝,南岳也因先贤们的遗风流韵而人杰地灵,成为享誉全国的学术圣地、思想殿堂。 岁月如流至元朝至正二年,翰林欧阳承带头捐献薪俸,倡仪修复邺侯书院。至明嘉靖 13 年( 1534 ),有个太常少卿谪守茶陵,同编修张治游南岳,看到这所书院快要坍塌了,同县令彭簪商量再次重建,并把唐宋明三代贤达列入祭祀,因此改称集贤书院。后清又经历四次修、建。积薪传火,这片热土上的人,对知识文化的追求矢志不移。 和煦的阳光慵懒地斜照在廊柱上,千年的诵书声犹在耳边回响。天井地面的凹凸之处正诉说着它的前世今身。 岁月更迭至民国。书院,在中学西渐的时代洪流中,迈着蹒跚的步履,逐渐走入生命之冬,最后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积淀下来的那守护和传承文化精神脉络,使一代代后人是那么坚定与自觉。民国21年6月,南岳前清秀才康和声,闻何键正积极筹划开发建设南岳时,毅然担起延续地方文化经脉的重任,由沪返湘,联络雷震寰、周安汉等名流26人,上书省府,以南岳为文化重镇为由,倡议在集贤书院遗址上建南岳图书馆,后命名为省立南岳图书馆。 踏上馆内级级古旧的木梯,转弯处,仿佛与许多擦肩而过的学子身影相撞。来到二楼,立于红漆剥落的木地板上,扶着掩饰不住年龄的栏杆,凭栏处,放眼宽阔明朗的四合院,想像着哪是文献记载中的古籍典藏处?哪是读者埋头苦读的阅览研习处?恍惚间,与曾经的某段岁月交错。 民国35年5月,迎着战后复兴的曙光,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为纪念南岳为“抗战胜利决策之灵地”,借蒋介石60寿辰为由,决定将南岳图书馆扩为南岳中正图书馆,并在全省发起“献书祝寿”活动。一时捐书捐款风起。民国36年8月,由省府核拨经费6亿元法币扩建馆舍的中正图书馆落成。新馆占地约1万平方米,馆内前为花园,后为菜圃,庄雅幽静;有阅览楼两屋,设8个阅览室或特别研究室,书库4间,最大容书量100万册。民国37年2月正式开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辉煌极致的国立图书馆——中正图书馆。 馆舍幽深, 深藏了太多的故事。寻觅往事,是为了告诉后人,南岳的文化根深悠长; 时光前行,行进中的中正图书馆恢复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书香文脉延续,故事将更精彩········ =======================
国学集训B09--心飞第三十八讲 春暖花开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疫情控制后,久蜗家里的我,携一缕阳光,走出门外,惊喜的看到一副副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美不胜收。感觉到从来没有一个春天这样熠熠生辉;没有一份希冀,能像今年的春天这样扣人心弦。 倘佯城郊外,陌上一片万象更新,油菜花绽开了娇羞的容颜,和着春风的节拍,翩翩起舞,仿若诉说疫后的晴朗。小草,柳树都在不经意中吐出了绿绿的芽,飘动的柳枝又在一串一串地编织着对前方亲人的思念……碧水潺潺,一路欢歌流向远方;野花绚烂,紫燕呢喃,我的心不由的随那天空中飞翔的鸟儿自由自在地翻飞于无际的蓝天…… 来到山岗上,林中繁花摇曳,露出迷人的笑脸,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桃树、梨树,一片片、一簇簇,花团锦簇,如锦如缎;粉的,白的,淡而脱俗,还有那火红的映山红,艳艳地开着,给脸庞也带来一抹羞红。闻着淡淡的芳香,我陶醉在缤纷的花的海洋中,梦幻中,感觉疫后的生活,幸福得就像这个色彩斑斓的春天。 经过乡村边,闻着泥土的清新,温暖的阳光漾开了人们脸上久违 笑脸,农民伯伯们正荷锄在田里播种、菜地翻土,播下希望的种苗。辛勤的汗珠一滴一滴地落下, 在黄土地上闪耀出希望的光芒,这是复工奋斗不息的季节。 漫步春光里,走走停停,面对这勃勃生机、烂漫的春花,我浮想联翩,情思绵绵,不禁想起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她们不仅具有美丽的花的容貌,而且具有美好的品性,全然不顾自身的娇嫩和弱小,为成就我们观赏美好的春色,挺身而出,勇敢地在前方与疫情做斗争,有些还不惜献出最可宝贵的青春年华。 若心向暖阳生长,人生也是一场花开,四季都会有芬芳。愿我们心存希望,寻梦的路上,用一颗喜悦心,让生命四季如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