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揽翠 于 2019-8-2 20:05 编辑
壶中岁月老师课程作业 第一讲;读书 1、讲课中提到的王昌龄的《诗格》、皎然的《诗式》其实大概率是后人伪托的,网上特别是一些阅读软件(如qq阅读、京东读书、网易阅读、天翼阅读)中都能免费阅读或下载,建议找来阅读,篇幅都不长。这两本书虽然有伪托之嫌,但基本能代表唐代的诗歌研究理论,原因是书中的内容大多是从《文镜秘府论》中选抄或进行简单的加工而来。如能结合《文镜秘府论》一起阅读,相信会有很大收获。 ····························~~~~~~~~~~~~~~ 读书笔记; 1、王昌龄《诗格》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 2、你认为“格律诗”中的“格”应该如何来理解?你能否分别从“风格、作法、形式”来对格律诗作一个完整全面科学的定义,或者你是如何理解什么叫“格律诗”? 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 3、从唐诗中挑出若干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 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不合律诗要求。选5首。 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完全符合律诗要求。全诗没有对仗联的选5首。全诗只有一个对仗联的选3~5首。首联对仗的选2首。 选完后思考一下,这些作品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间上有什么较明显的特征? ………………………………… 4、有“格律诗”的说法,但是有“格律词”的说法吗?为什么? …………………………………. 笔记; A、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不合律诗要求。选5首。 (1)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 魏晋/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3)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扶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 B、五言八句,压平声韵并一韵到底,平仄完全符合律诗要求。全诗没有对仗联的选5首。全诗只有一个对仗联的选3~5首。首联对仗的选2首。 ………………………………….. 全诗没有对仗联 全诗没有对仗联的待查找 ……………………………….. 合律一个对仗联 (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合律首联对仗2首 (1)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选后思考; 感觉是唐诗前期不是太严格要求格律,尤其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比较随意。 …………………………………… 4、有“格律诗”的说法,但是有“格律词”的说法吗?为什么? 个见应该有格律词,因为每个词牌都有其固定格律。 史上格律词派起源于唐末、五代的花间派,盛行于宋代词坛,是词家的主要流派之一。 南宋苟安,一些词家逃避现实,学习周邦彦,专在词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刻意求工,重视声律,讲究辞藻,形成了词史上的格律词派。从词史的角度看,格律词派产生有其主客观的原因,客观上,是格律词派不满辛派词人的豪放叫嚣,矫枉过正。 主观上,是姜夔等人没有苏辛的政治地位和胸襟气度,他们不满社会现实而又不敢正视,于是走上了钻研声韵,探讨技巧的道路,在词的格律技巧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南宋后期于辛词外别立一宗的是姜夔。姜上承周邦彦,下开格律词派。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多为自度曲,如《扬州慢》等自度曲十七首,均旁注音谱,是现存宋人词集中仅见的完整的词曲谱(经夏承焘先生研究,使之重为世人所知)。 其时及稍后词坛较有影响者如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均以音律之讲究、辞句之精美为权舆,重形式而轻内容,与辛派词人走了相反的道路。倒是宋末文天祥以及刘辰翁的一些词作,成为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的嗣响。 ~~~~~~~~~~~~~~~~~~~~~~~~~~~~~~~~~~~~~~~~~~~~~~~~
第二讲作业 任选两首歌词一个,填一首同名词,词牌自选。 传奇 - 李健
词:刘兵 曲:李健 因交不上作业李健歌词删掉 渔家傲 · 传奇 颙望藕花香水坞,轻摇款款惊欧鹭 痴了佳人何是故,心旌舞,又忆那年同船渡 月上柳梢轻信步,花前羞听喃喃诉 可晓奴家相思苦,切莫负,今宵梦约君相顾。 揽翠填于2019.6.25.钦谱 评我; 有凤来仪 石桥月 往事如烟 我评; ~~~~~~~~~~~~~~~~~~~~~~~~~~~~~
第二讲布置作业 思考题:
1、(选做题)唐宋律诗和绝句中,有没有“仄平仄仄仄”的句式?如有,你怎么看? 这句是犯孤平且三仄尾了。第一字或第三字改一个为平就好
2、(必做题)找一首您之前写的一首正格五律,把其中的两句(也可更多)改换成拗句, 感受一下当扩大了选词范围后,能否有比原作更好的表达,诗意、诗味能否比原作有提升 。 无题·五律 清霜澄玉宇,寒气锁蛾颦。欲借三分暖,来斟一室春。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怎堪无故友,何以慰风尘。但寄今朝醉,梦中花木新。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第五句,第八句 均为拗救句 原作 五句 ;难堪无故友 八句 ;园中花木新 评我;有凤来仪 往事如烟 石桥月 晓苑风辞 燃犀 我评;往事如烟 有凤来仪 石桥月 晓苑风辞 燃犀 ~~~~~~~~~~~~~~~~~~~~~~~~~~~ 第十八讲作业 国学多项集训班 壶中岁月老师授课 第十八讲作业及要求 一、布置作业 思考题:
1、找出自己以前写的一首用古音写的五律或七律作品,将其调整为符合新韵的今音律诗。
2、从声韵上简述自己对这两篇作品的感受,至少100字。今音依《中华新韵》或《中华通韵》均可。
(或者,如果写过今音律诗,也可将其调整为古音。任选。) 七律·莫道桑榆晚 (中华新韵十一庚) 一蓑烟雨历平生,金甲丛中看晚成。街舞不闻童子笑,琴扬更引乐师惊。 挥毫青案赋朝露,酌酒兰亭约晚风。日倚桑榆何道晚,为霞尚染漫天红。 平水韵风、红二韵字出律 修改 七律·莫道桑榆晚 ( 平水韵八庚 ) 一蓑烟雨历平生,金甲丛中看晚成。街舞不闻童子笑,琴扬更引乐师惊。 挥毫玉案云诗意,酌酒兰亭逐令行。日倚桑榆何道晚,为霞方现碧空晴。 因原作使用新韵写的缘故吧,修改后的七律自我感觉不如新韵的原作! 关于该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来写诗的探讨,我的看法新韵更宽,写诗比较容易些,用平水韵则因其韵窄,似乎感觉是在考验和彰显个人的创作能力!新韵古韵字意相同只是读音演变而已,既然读者是今人,普通话成为国语,何不提倡用新韵!诗词本是国粹,但却是小众文化,弘扬国粹用新韵,似乎可以让更多国人参与进来!词本就是诗余,宋代词发展到了顶峰,佳作频出,流传千古,其中原因不乏开始使用了较之平水韵更宽泛的词林正韵,宋人尚有开拓精神,今人在纠结什么呢?再者一首好作品能耐人寻味且流传千古,我觉得不是由用什么韵来决定的,更多的是由作者的悟性、底蕴 及作品的架构、语言决定的。 评我;石桥月 往事如烟 小燕子 桃花开了 燃犀 有凤来仪 我评;石桥月 往事如烟 小燕子 燃犀 桃花开了 ~~~~~~~~~~~~~~~~~~~~~~~~~~~~~~~~~~ 五律 ? 夏雨 / 揽翠 /2019.7.31.
序;夏雨,去暑。每逢便令人顿生惬意。
但亦恨之不羁无度,肆虐苍生, 令人敬畏,
发人深省,何故如此?感知叹之!成此五律!
云水忽生怒,天河似决堤。狂澜卷旧舍,陈腐殁新泥。
吾痛斯人去,吾哀健者凄。诸生当自问,切莫悄吟兮。
自评;1.行文古拙,无妍词俪句 2.意境尚可、启发人深思。夏雨本可解暑何故成灾! 其中; 卷旧舍;三仄尾 重字;吾 古人名家尚可这样用字,效仿一次不改了。
我评 往事如烟 石桥月 九天懒阅 晓苑风辞 评我;往事如烟 石桥月 九天懒阅 有凤来仪 晓苑风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