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910|回复: 18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木兰组(毕业考试贴)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206

帖子

2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16 14: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
毕业考试贴

106

主题

890

帖子

1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6-17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木兰05--莲花色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古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又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又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例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再如: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修辞手法比喻。再举一例: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答: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将军白发征夫泪”。仲淹《渔家傲·秋思》“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修改诗词的方法有十种:
1.炼词眼,炼警句;
2.让形象说话;
3.化美为媚;
4.力求悦耳顺口;
5.用色彩去抢眼;
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7.让诗情升华;
8.诗歌要有韵味;
9.淘出新东西来;
10.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满庭芳·山抹微云》。(宋·秦观)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如《兰陵王》是由三段而组成一个词牌的,也叫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比如《瑞龙吟》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第一段和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而第三段和它们不同,这也是双拽头。


…………………………………………………………………………………………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唐多令】端午节
艾叶挂窗緣,江涛带古烟 祭图腾 代代相传。
一卷離騒怜国恨,都归去、换坤乾。
角黍彩绳缠,笑声满大千。赛龙舟、棹起珠旋。
子胥叹无穿越酒,长在此、拾清欢。

【八声甘州】寿王妃的长恨歌   
对无情白帛绞梨桠,乞谁解安危。叹千花魁首,三宫独宠,今落马嵬。
顿觉苍天暗淡,切齿悔难追。终醒情何物,将死孤悲。
恨汉皇昏无道,喜寿王妻室,强占儿妃。愤临头生难,舍爱保其谁。
妒回眸、急书一阙,夜未央、苍凉为娇傀。怆然怒,鉴荒唐史,当哭当悲!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拜谢恩师满庭芳

幕夜霜凉,虚听风笛,灯明透过秋窗。
谁于冷案,身影自刚强!
巧拨轻舟一叶,凭今古、讲义文章。
渔村里,长班短训,赤热对斜阳。

情痴深几许?呕心沥血,鬓欲成霜。
纵有这、满园桃李纷芳。
毕业后缘难聚,堪分手、感泪千行。
佳期近,湿笺凝字,拜谢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93

帖子

3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18 14: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木兰012秋叶飘零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古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又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又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例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再如: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修辞手法比喻。再举一例: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答: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将军白发征夫泪”。仲淹《渔家傲·秋思》“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修改诗词的方法有十种:
1.炼词眼,炼警句;
2.让形象说话;
3.化美为媚;
4.力求悦耳顺口;
5.用色彩去抢眼;
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7.让诗情升华;
8.诗歌要有韵味;
9.淘出新东西来;
10.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满庭芳·山抹微云》。(宋·秦观)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如《兰陵王》是由三段而组成一个词牌的,也叫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比如《瑞龙吟》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第一段和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而第三段和它们不同,这也是双拽头。


…………………………………………………………………………………………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创作部分
一中调

临江仙.栀子花
文/秋叶飘零

倏忽篱角馨香溢,丝丝浸润新晨。水灵栀子忒清纯。玉葱无限好,蕾上不留尘。
怜心一动伸手掐,犹思相伴晨昏。风风雨雨不离身。谁知莺燕问,唤醒梦中人。

二.长调
临江仙慢.热
文/秋叶飘零

六月日流火,白光处处,阴雨无踪。漫街是、浮光掠影临空。无穷。燕莺静寂。鸣蝉歇,不再争功。林深处、一两衰翁坐。惺眼朦胧。
何从。依窗孑立,尤见杨柳枝慵,正频频、轻拂树下花丛。从容。不知几点,熏阳散,小月溶溶,闲相问,是否今宵里。能有凉风。

三.命题创作
满庭芳.赞渔村满庭芳老师

文/秋叶飘零

月色盈盈,星光烁烁,懒看街舞无央。
渔村齐聚,相约入诗乡。
益友良师唱和,夜夜是、曲水流觞。
每时聚,频通险韵,得谢满庭芳。
恩师倾力教,诗词曲赋,洒洒洋洋。
便赢得,全班倍感荣光。
倏忽白驹过隙,毕业季、泪眼茫茫。
喃喃问,不知可否,长守免离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18 15: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古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又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又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例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再如: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修辞手法比喻。再举一例: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答: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将军白发征夫泪”。仲淹《渔家傲·秋思》“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修改诗词的方法有十种:
1.炼词眼,炼警句;
2.让形象说话;
3.化美为媚;
4.力求悦耳顺口;
5.用色彩去抢眼;
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7.让诗情升华;
8.诗歌要有韵味;
9.淘出新东西来;
10.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满庭芳·山抹微云》。(宋·秦观)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如《兰陵王》是由三段而组成一个词牌的,也叫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比如《瑞龙吟》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第一段和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而第三段和它们不同,这也是双拽头。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念奴娇》春暮(长调)
文/晚霞映红天
倚窗远眺,燕栖枝头舞,玉英辞逊。一片花稠春已减,烟雨溟濛初问。桃碧临园,鹊鸣陌上,草长溪边嫩。江山如画,满眸青翠鸿运。痴醉美景狂吟,多娇如是,无数英雄奋。邀月流连行乐处,昔日可知今郡。难得东风,修来淡雅,万目归深蕴。齐天同祝,福祥龙笔飞韵。
《蝶恋花》牡丹缘
文/晚霞映红天
帘外流云随夕漾。霞照春时,一片如纱绛。
谷雨牡丹初绽放,小园开处朱颜亮。
往日情深仍欢畅。拂动新娇,飞鸟随风唱。
此刻花鲜心涤荡,丝丝入境人之向。

2、命题创作《满庭芳》
《满庭芳》谢恩师满庭芳
文/晚霞映红天
朝向霞光,暮依月色,岁月为哪经霜。几年耕作,留得数枝香。
学海寻舟彼岸,乘风上、逐浪流长。渔村引,穷追梦想,拜谢满庭芳。
翱翔,风雨阻,雄鹰展翅,冲破云窗。即分手将临,心念牵肠。
古典传承不负,玉壶奉,八斗疏狂。恩师敬,天涯不忘,再谢满庭芳。

点评

问好作者,作品很棒,学习了。  发表于 2019-6-24 1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3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19 16: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茉念 于 2019-6-19 16:55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茉念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古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1,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2,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3,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再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一)
青玉案  有感宜宾地震
惊雷一瞬宜宾乱,道桥陷,房梁断。遍地凄凉何忍看。家园伤毁,亲人离散。是处哀声满。
天公已作无情案。痛惋犹怀汶川难,且幸人间多义善。些些救助,些些祈盼,凝作春风漫。

(二)
沁园春  家乡
六月家山,青峦叠翠,美景交纷。看翻墙桃李,娇羞欲坠,穿帘燕子,来往如巡。荷束红袍,柳抛碧带,拂袖薰风愈醉人。闲云动、透几分疏放,几点清真。
晨昏每见锄耘,凝眸望、风光未减春。叹如茨楼舍,馨同别野,延绵新路,少有泥尘。一日辛劳,些些俗累,己是怡然忘此身。浮生里、自无求富贵,不羡仙神。

(三)
满庭芳 毕业赠恩师
桃李飘香,芰荷弄影,一年恍若匆匆。而今执笔,思绪已千重。往日屏前侃笑,何忍却、云水西东。流光短,师恩难泯,无以报情浓。

今生多有幸,得携诗海,共沐词风。小渔村、行舟每有萍踪。只恨心头愚笨,临登岸、未解朦胧。长嗟叹、浮生缘浅,何日再相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

帖子

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0 08: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古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叠韵,等等。
2.??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 ? 请举例说明:
? ?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又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答:例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又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例如: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再如: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3.??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 ?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 ?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 ?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 ?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 ?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修辞手法比喻。再举一例:?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互文的作用:
? ?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 ?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 ?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答:??“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将军白发征夫泪”。仲淹《渔家傲·秋思》“
5.??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修改诗词的方法有十种:
1.炼词眼,炼警句;2.让形象说话;3.化美为媚;4.力求悦耳顺口;5.用色彩去抢眼;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7.让诗情升华;8.诗歌要有韵味;9.淘出新东西来;10.恰到好处。
6.??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①??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
②??对比模式、时间模式。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虞美人·听雨》。(宋·蒋捷)③??顺逆、错综模式。
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满庭芳·山抹微云》。(宋·秦观)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如《兰陵王》是由三段而组成一个词牌的,也叫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比如《瑞龙吟》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第一段和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而第三段和它们不同,这也是双拽头。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创作部分
一中调
《临江仙·秋思》
风呼寒日依山尽,轻烟渐起如尘。飘飞落叶乱心神。紫帘遮不住,学子诵声频。

岁月殇殇人已老,秋归冬到黄昏。黉门将别退休身。园中桃李艳,鬓上雪霜欣。
二.长调
永遇乐·即将退休
木兰3-琪琪
词牌格律:
永遇乐 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 苏轼?
? ?? ???岁月匆匆,华年如水,感叹无限。身入黉门,几多坎坷,历尽霜常见。披星戴月,经风沐雨,桃李千千难算。鬓苍苍,身躯患病,背弯皱纹盈面。 ? ?? ???
        今成倦客,归家已近,回望泪花盈眼。独立楼头,沉思长久,好似空中燕。归来离去,何曾有歇,多少悲欢欣怨。惊回首,桑榆已晚,亲亲校院。
三.命题创作
满庭芳·赞渔村满庭芳老师
白日天天,深宵夜夜,总见师满庭芳。
渔村同和,携手入词乡。
海北天南共聚,惺惺惜、齐聚文堂。
交流乐,欢欢喜喜,律法韵悠长。
恩师全意教,诗词曲赋,品德优良。
我钦佩,今生岂忘恩觞。
瞬时岁华即逝,毕业季、倍感恓惶。
渔村美,恋情浩浩,离别更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7

帖子

6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4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6-20 15: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木兰组(毕业考试贴)
木兰15-古典阳光讲作业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②  让形象说话。③  化美为媚。④  力求悦耳顺口。⑤  用色彩去抢眼。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⑦  让诗情生化。⑧  诗歌要有韵味。⑨  掏出新东西来。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 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中调:
喝火令.春      文/古典阳光
陌上花初放,微香萼叶葱。几双飞燕过桥东。田里铁牛欢唱,云卧小溪中。
目送风筝远,欢颜满半空 。漫游郊外乐融融。喜见花开,喜见树生风。喜见盎然春色,几处馥香浓。
长调:
沁园春 :登青顶山寻伊通河之源
居久繁华,心思户外,又去登山。望  高峰耸立,层林尽染。沟塘错落,碧草流鲜。
步步登攀,时时俯仰。山里传奇绕耳边。寻神迹,在山腰坡角,老道洞间。
洞中仙长升天。遣壁上图文守玉泉。看 泉清水涌,流长源远;
俯身畅饮,滋润心田。福地祥和,青山不老。令我神魂融自然。挥毫赋,颂风流人物,谱写佳篇。
注:老道洞是道庙遗址。
2. 命题创作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我们毕业在即,请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满庭芳老师的感谢!
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所要求内容。
满庭芳 .感念师恩
平仄专研,探求章法,临屏尽锁书香。莘莘学子,掬月写情长。
冬夏熬磨心沥,披肝胆,桃李芬芳。应知晓,赏文评阅,受益自多方。
徘徊,功底薄,暮年临近,诗梦难扬。感念师恩情,引领征航。
犹见清霜两鬓,拨迷雾,步履铿锵。情酣处,诗笺染墨,喜作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5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1 06: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再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满庭芳  有感
炎律催阴,荷花飘影,纳凉无处来风。
啼晨群雀,惊梦小房中。
暗悯门前一朵,好孤寂,谁伴孤红。
芳香溢,一莛擢秀,不与众葩同。

芳心虽苦闷,嫣然熙耀,幸与相逢。
各南北,全凭网络沟通。
亹亹奇才盛德,承嘉许,独树勋功。
莘莘众,交神接意,款曲乐融融。
定风波   夏思
树雀啼枝惊睡纱,残云弄晚侣丹霞。迟杏渐黄人去后,莫守。尺阴寸晷度年华。

日暮深闺时盛夏,堪讶。篱边偷摘石榴花。双鲤羞裁思远信,沉闷。思乡多半是伊家。
     高阳台   无眠
纤翼遮灯,犬声吠夜,昏昏欲睡劳心。
辗转难眠,言来语去知音。手执圆影风随至,怒蛙鸣,萤火难寻。夜悠悠,蒸汗津津,蚊血光临。

抚膺提笔书真爱,距离难逾迈,尽付瑶琴。尪弱身躯,痴騃兀自孤吟。瀺灂溪水喃喃语。对月华,畅诉幽襟。夜良深,睡意全无,聊把愁斟。
满庭芳  致敬老师
从入渔村,缘逢吟絮,步前修好填词。
无窥芳齿,唐宋是先知。
不在闺房刺绣,倚声癖,驰誉当时。
此嘉会,荡舟学海,赡博最相宜。
朱颜偷陨镜,鱼纹两鬓,嗜教难移。
伴灯烛,查找资料无疑。
备课辛勤几度,情难舍,毕业之期。
恩何报,还珠合浦,长揖谢吾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88

帖子

4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5 08: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淡淡蔷薇 于 2019-7-12 07:56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木兰17-淡淡蔷薇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把红杏开得热烈的样子(视觉)用动词“闹”来形容,似闻其声,非常形象。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例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用“湿”这一表达触感的词形容雨天里的钟声,显得自然、贴切、清新。
③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例如贾岛《客思》中“促织声尖尖似针”,将“促织声”的听觉感受转化为“针”的视觉与触觉感受。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这里采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 贺铸的《青玉案》也用了这一手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本无声无迹,但这里连用三个比喻来形容它。“一川烟草”形容其多,“满城风絮”形容其乱,“梅子黄时雨”形容其连绵不绝,非常形象,意境横生,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使用了互文的手法,这句本意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这样写避免重复。
杜甫《狂夫》“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两句中其实都有风有雨,因为雨使竹净,风送荷香。这样写,简洁、生动、形象。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修改诗词有十法:
1)炼词眼、炼警句
2)让形象说话
3)化美为媚(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
4)力求悦耳顺口
5)用色彩去抢眼
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7)让诗情升华
8)要有韵味
9)淘出新东西来
10)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如下:
1)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如宋?吴琚的《浪淘沙》: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锺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2)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顺逆、错综模式(以时空顺序、逻辑关系等来布局谋篇,叫做顺,反之为逆。多重时空交错的结构,叫“错综”)
如晏殊的《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采用逆写的手法,从外到内。上片写外景,下片写内景,词序井然。
如周邦彦的代表作《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采用错综模式。词分三叠,第一叠写现在;第二叠转到过去;第三叠抚今追昔,先说今,再犹记过去,然后又回到现在。多次从容地辗转于过去、现在之间,时空交错,极尽顿挫变化。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词有三段,叫三叠词。
双拽头是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看成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并列的两根绳子,拽着第三段这个脑袋。这就是“双拽头”。
如,周邦彦《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宫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首词是三叠词。前两段字数、句数相同,“拽着”结构、字数都不同的第三段。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中调
一剪梅  咏绿萼梅
绿萼盈花剪剪香,琼玉为肌,冰雪为裳。
凌寒二月独嫣然,无意争春,却领群芳。

仙韵何需粉黛妆,不事风流,占尽痴狂。
沉吟如我赋衷情,心也清扬,词也清扬。

长调
满庭芳  贺母亲寿辰
鹤发欢颜,笑谈健步,萱堂紫气祥浓。
家和子孝,共福乐融融。
今岁亲朋欢聚,同祝愿,东海青松!
犹相忆,悠悠冬夏,历历与匆匆。

园丁耕卌载,教鞭三尺,无尽勤躬。
记多少,访家星月朦胧。
鬓雪霜欣换得,千万里,桃李春风。
佳时永,怡然耄耋,最美夕阳红!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 师恩难忘
纤影婷婷,真情耿耿,执鞭点化千方。渔村春色,承敬满庭芳。几度晨曦子夜,汗水浸、词苑诗堂。终成就,新苗茁壮,桃李五湖香。

时时犹记取,师心朴厚,山水悠长。话语中,端和恭俭温良。兰桂诗行馥郁,国粹重、贤德弘扬。佳时待,诗追唐宋,华夏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3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6 15: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已善亦真 于 2019-6-29 10:42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木兰08-已善亦真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把红杏开得热烈的样子(视觉)用动词“闹”来形容,似闻其声,非常形象。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例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用“湿”这一表达触感的词形容雨天里的钟声,显得自然、贴切、清新。
③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例如贾岛《客思》中“促织声尖尖似针”,将“促织声”的听觉感受转化为“针”的视觉与触觉感受。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这里采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 贺铸的《青玉案》也用了这一手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本无声无迹,但这里连用三个比喻来形容它。“一川烟草”形容其多,“满城风絮”形容其乱,“梅子黄时雨”形容其连绵不绝,非常形象,意境横生,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使用了互文的手法,这句本意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这样写避免重复。
杜甫《狂夫》“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两句中其实都有风有雨,因为雨使竹净,风送荷香。这样写,简洁、生动、形象。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修改诗词有十法:
1)炼词眼、炼警句
2)让形象说话
3)化美为媚(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
4)力求悦耳顺口
5)用色彩去抢眼
6)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7)让诗情升华
8)要有韵味
9)淘出新东西来
10)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如下:
1)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如宋?吴琚的《浪淘沙》: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锺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2)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顺逆、错综模式(以时空顺序、逻辑关系等来布局谋篇,叫做顺,反之为逆。多重时空交错的结构,叫“错综”)
如晏殊的《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采用逆写的手法,从外到内。上片写外景,下片写内景,词序井然。
如周邦彦的代表作《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采用错综模式。词分三叠,第一叠写现在;第二叠转到过去;第三叠抚今追昔,先说今,再犹记过去,然后又回到现在。多次从容地辗转于过去、现在之间,时空交错,极尽顿挫变化。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词有三段,叫三叠词。
双拽头是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看成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并列的两根绳子,拽着第三段这个脑袋。这就是“双拽头”。
如,周邦彦《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宫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首词是三叠词。前两段字数、句数相同,“拽着”结构、字数都不同的第三段。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撷芳词--中调--夜半画稿
叹天黑,蛙鸣极,月藏昏色黎明息。凉风度,添罗素,一缕闲情,几经回顾。误,误,误。
盘中色,纸添墨,水痕沾尽桃花侧,亭琴住,送樽赴,娇娘移步,展颜思慕。诉,诉,诉。
花发沁园春--长调--暑日感怀
酷暑生炎,柳枝低挂,碧云朵朵飘舞。风吹叠浪,角马龙头。街角石榴红赴。疏闻鸟语、音绕耳,蝉鸣咻咻。白狗急奔影难留,高风何许云驻。树下闲人惹趣。晓风私藏迷,手摇扇羽,天高难抵。吹动浓愁。莫恨雪清香去,人生几许,全如意、且留芳步。再相聚,美景红尘,淡然长在当下。

满庭芳----感恩满庭芳老师
木兰组-08已善亦真
贤满渔村,日增诗雨,千年绝句词滨。书声朗朗,每日总更新。细品人生百味,不近意,久未逢春,音丝雨,弦弹师友,枯树遇深恩。
原来知韵意,难求真义,不懂芳魂。纵然有,野花偷溢香纷,兰雅梅香难赋,一字意,能解迷津,虚词折,水中明月,步步是耕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3:24 , Processed in 0.0702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