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850|回复: 32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沁园组(毕业考试贴)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206

帖子

2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16 14: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0

主题

141

帖子

2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16 22: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雁 于 2019-6-18 16:23 编辑

沁园07-大雁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1、比喻 2、夸张 3、通感 4、移情 5、对比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例如苏轼的 《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比如《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词语例。
答:    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比如“轻舟南下如投梭。”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检测词谱正确否,韵字正确否,对偶句遵守,领子遵守,规律的重字遵守。脉络通畅,情感一致,上下阙衔接紧密。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对中长调而言,则需要谋篇立局,以使全词读来一气相承、贯通流畅、跌宕淋漓。这里我们以上下两片词为例。词作中最为常用的结构是上景下情式。这种结构是人们最熟悉也最易理解的正向直线模式,也方便作者安排铺陈。就上片写景而言,初学可以用并列模式,描写多个与主旨相映的多个情景,最后辅以总结式的结句来收束上片。进阶则可以用递进式,起句写景平起,感情蕴住不言,然后逐句逐句地慢慢在景中蕴情,调子逐步地上扬,然后以情句收束上片,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下片抒情则不可平铺,对初学而言,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有意识的安排一点转折在里面。如写悲情,可以在下片情起用平或用抑,中间极尽情感宣泄、汪洋肆意,结尾处再次用抑,从而形成跌宕起伏的情感波动,最易打动人心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三叠词根据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双拽头,前两段句式、平仄全同,形式上好象第三段的双头,如《瑞龙吟》、《绕佛阁》等;另一种是非拽头,如《兰陵王》《戚氏》等。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1、《江城梅花引》沙尘漫天 文/大雁   
呼呼塞外入乡关。起深山。落深山。柳挺狂风,大漠遇红颜。雁别分离人别寞,沙尘近,伴行行、过暗滩,
暗滩、暗滩、少平安。复险艰。多险难。祸罢祸罢,祸乱避,忘记愁烦。回忆清闲。金浪滚飞团。四季荒城空久远,
君挂念,胜亲人,挂万般。
2、《沁园春》怀念父亲  文/大雁
     九月风寒,千山云冷,孤夜梦惊。淡世间名利,云烟袅袅,秋霜洒落,山水声声。雨露追随,
一生清白,辛苦年年评论经。流传久, 去世天安静,悲泪纵横。  
    少年骑马沙营。像猛虎,英雄出小城。壮士归故里,心留祖国, 身怀华夏 ,面对仙灵。脚踏神州,
耳听天地,傲骨何堪俗世争,人矫健,赞太平盛世,幸福今生。  
2.  命题创作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诗词文化。
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我们毕业在即,请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满庭芳老师的感谢!
    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所要求内容。
                   《满庭芳》感谢师恩   文/大雁
      云梦渔村,风情天地,满庭芳志诚诚。师恩感谢,担使命精英。昨日灯窗汗水,研修尽、不为功名。
认真学,初心牢记,小树育连城。
     弘扬清气意,万千桃李,无数书生。幼苗来,群贤热烈欢迎。圣殿高君齐聚,辛勤敬、墨宝深情。无
私赠,熏陶伟业,奉献颂前程。
                         2019年6月17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0

帖子

4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6-17 21: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沁园组毕业考试
文/笑红尘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再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
蝶恋花*月思
文/笑红尘
月月弯弯弯月月。对影疏星,对影疏星阙。冬去春来憔悴骨,柳杨飞处千千结。

窃窃凄凄凄窃窃。辗转浮尘,辗转浮尘孑。纵有清心无寄物,惊残好梦双双灭。
…………………………………………

金缕曲*伤别离
文/笑红尘
雪霁梅初朵,影婆娑、繁星新破,婉然烟火。吹彻寒风终无尽,梦做遗痕滑过。月正缺、喜悲成个。料是寻常需看惯,诉别离、莫道循因果。君向右,我朝左。

同窗一载痴心裸,也依依、也堪缘薄,也堪眉锁。常忆屏前敲平仄,来昔与谁相和?只怕问、都还好么。纵有如斯长路在,更心柔,曲散行云拖。人海内、忍抛躲!

…………………………………………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寄予满庭芳老师
文/笑红尘
空谷幽花,凤池佳丽,滋兰树蕙临堂。耕耘研五,平仄寄情长。衔感师恩德泽,辛无悔、键上传香。春秋里,披星戴月,授业鬓添霜。

思来缘一载,同游词海,共赋诗章。几时闻,归衣未解寻常。今得屏鸿拙笔,生百味、惜这馀光。伤离别,回肠缱绻,描撰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2

帖子

10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6-18 20: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第三十讲毕业考试贴:沁园组-23   云叠罗汉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又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②  让形象说话。③  化美为媚。④  力求悦耳顺口。⑤  用色彩去抢眼。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⑦  让诗情生化。⑧  诗歌要有韵味。⑨  掏出新东西来。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例: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
水调歌头。踏雪   词:云叠罗汉

谁舞朔风剑,夜琢玉冰枝。
举头天地同色,疑似到瑶池。
欲往凌霄深处,远望层林却步,霜冠与天齐。
只恐树阴下,寒气袭人衣。

石横卧,亭静立,眼痴迷。
阆中秘境,今在何处有谁知。
常慕浮槎闲散,不喜凡尘忧患,草舍种疏篱。
暗恨寻无路,惆怅锁双眉。
…………………………………………
沁园春。流年似水   词:云叠罗汉

如梦人生,似箭光阴,旧事快哉。
忆江湖初遇,岭南剑客,关山偶拜,塞北奇才。
纵马牵弓,挑灯赌酒,携手同观点将台。
轻狂甚,竟只怜银甲,不看金钗。

难书年少情怀。叹霜染青丝入鬓来。
任时空暗换,功名远去,乡音未改,竹菊新栽。
卫路苍松,凭风紫燕,一扇轩窗向水开。
沉吟久,对樵歌落日,暮色茅斋。

…………………………………………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寄身渔村 词:云叠罗汉

千里求经,万山寻道,独身长寄渔村。
远离车马,心静荡浮尘。
犹喜江南贡院,读声起、风送诗文。
流连久,梅花月夜,许我入师门。

逢春。廊燕舞,梨园似雪,才子如云。
敢踏舟翻浪,拖网耕耘。
归去将鱼换酒,嚼佳句、胜过鸡豚。
渔歌晚,斜阳一抹,挥棹驾冰轮。

点评

《满庭芳》一阙词看不出哪里有感激之情,不符合题目要求  发表于 2019-6-20 19:58
千里求经,万山寻道 网络用得着这样吗  发表于 2019-6-20 19:57
卫路什么意思?生造词汇  发表于 2019-6-20 19:55
只恐树阴下,寒气袭人衣。冬天还有树阴,奇葩  发表于 2019-6-20 19:47
你两首都是长调,中调呢  发表于 2019-6-20 1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6-18 22: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19-6-19 09:03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沁园03-路漫漫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比喻、博喻、拟人、拟物、夸张、通感、对偶、借代、通感。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晨钟云外湿。
来是万缕弄轻黄。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凶险。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 用了博喻的手法。其它的如: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

5.  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 诗词修改十法之一(炼词眼、炼警句)。
诗词修改十法之二:让形象说话
诗词修改十法之三:化美为媚
诗词修改十法之四:力求悦耳顺口
诗词修改十法之五:用色彩去抢眼  
诗词修改十法之六——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诗词修改十法之七——让诗情升华
诗词修改十法之八——诗歌要有韵味
诗词修改十法之九:淘出新东西来
诗词修改十法之十: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一)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宋周邦彦《满庭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杜燕,飘流翰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二)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竹山词《念奴娇》寿薛稼堂:            
稼翁居士,有几多抱负,几多声价。玉立绣衣霄汉表,曾览八州风化。进退行藏,此时正要,一著高天下。黄埃扑面,不成也控羸马。
人道云出无心,才离山后,岂是无心者。自古达官酣富贵,往往遭人描画。只有青门,种瓜闲客,千载传佳话。稼翁一笑,吾今亦爱吾稼。
(三)顺逆、错综模式
周邦彦的《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词例。
答: 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双拽头:词学名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看成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并列的两根绳子,拽着第三段这个脑袋。这就是“双拽头”
  瑞龙吟 其二 送梅津(宋·吴文英)  显示自动注释
黯分袖。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吐春绣。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印剖黄金籀。待来共凭,齐云话旧。莫唱朱樱口。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蝶恋花
今载重新前载路,耳畔传来,布谷声声苦。勾起心中三百句,声声含泪朝谁诉?
遥想当年牵手处,谈笑春风,彼此盈盈语。不晓佳人今远去,徘徊已久心无助。

满江红·咏岳飞
北面完颜,南侵入,金戈铁戟。岳飞至,身先士卒,尽忠为国。立法严明人鲜犯,用兵尽妙人皆识。子岳云,八百组成团,谁能匹。
心中想,收复北。平宋辱,屠金日。叹宋宗秦桧,杀飞降敌。尽兴金兵频摆酒,受伤百姓同悲泣。耻名桧,对墓跪千年,人皆叱。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
写绝填词,吟诗作赋,同居网络书堂。渔村传授,学子沐春光。笑靥如烟指点,细讲解,日日辛忙。如甘露,心田滋润,下笔自然强。
多年如一日,教书育德,自有良方。看学子莘莘,荣誉铺墙。今日最终典礼,共欢笑,各有专长。齐声谢,有缘再聚,一曲《满庭芳》。
笑靥如烟:满庭芳最开始的名字叫笑靥如烟。


点评

飞雪评语  发表于 2019-6-20 19:48
恭喜路漫漫同学完成所有作业,毕业愉快!  发表于 2019-6-20 1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19 08: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第五期词研修班毕业考试卷
答卷人:沁园组10一飞雪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 ①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再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什么是互文手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词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2、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1)“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2)《木兰诗》北朝民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扩展资料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二、创作部分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a.中调
江城子
秋思
(词林六部)
  文/飞雪

一秋还复气回新。
日晴雯,
晚霞曛,
碧水沿江、风抚尚余温。
金色时光丰硕季,
年景好,
岁辰昏。

人生如是月梭奔。
少销魂,
暮看云,
锦绣韶华、转瞬变浮尘。
纵有庙堂繁缛地,
携佳侣,
做归人。

b.长调
莺啼序
   无题
(词林三部,
吴文英体)
文/飞雪
清江又澜似锦,诱银鸥戏水。夕阳下、残照金波,渺渺南浦霞绮。帆星点、归舟唱晚,余晖落日西山止。看家村尚远,随风见炊烟起。
      
空海相连,潋滟万顷,问潮升浪坠。忆前昔、年少青葱,故人相伴曾至。入佳山、芳菲斗艳,临幽岸、晴曦迢递。友朋邀,觞酒言欢,畅舒情意。
     
而今旧日,鬓已如霜,叹离散往事。更落得,旅羁难定,半世红尘,几番沉浮,黯然飘泪。谁能与共,归心何处,三春扬絮伶仃舞,向来时、犹觉花憔悴。芳香易失,奢华恰是云烟,庙堂况分门第。

余生蓦老,莫若天涯,觅禅房暂憩。再不管、功名儿戏。尽赏风华,细柳临池,曲矶凝翠。焚泉煮茗,操琴听语,且忘凡俗云际阔,况今时,无欲无求矣。何如缘续缘安,半卷青词,几笺浣纸。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
赞满庭芳老师
(词林二部,
  晏几道)
文/飞雪

词学渔村,
文章岁月,
几年欢聚渔乡。
育人何倦?
师者满庭芳。
暮暮朝朝敬业,
寒暑里、从未疏荒。
谁无惑,
迷津施授,
恩泽远悠长。

神伤。
逢此际,
纷飞稚燕,
欲散书郎。
只由得,
离情暗自徜徉。
多少求知过往,
都笑对、鬓绾微霜。
沧桑处,
谆谆教诲,
没齿岂能忘?!

2019年6月17日午

点评

一叶菩提评语  发表于 2019-6-20 19:49
恭喜飞雪同学完成所有作业,毕业愉快!  发表于 2019-6-20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0

帖子

4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6-19 14: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研五期毕业考试卷
学生/一叶菩提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作者听到黄鹤楼中吹出的“梅花落”曲调,仿佛看到五月的江城,飘飘洒洒落满了梅花。正合了作者当时被贬谪的落寞心情。
再如石柔的“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作者看到随风飘荡的杨花,联想到自己长年漂泊不定的羁旅生活,感叹杨花只是一春的飘荡不定,而自己是长年累月的漂泊生涯,想到此,那种孤寂悲凉凄苦的心情便更甚几分。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征人们在一个冰雪消尽,月明风轻的春夜里,听到羌笛悠悠,那首《梅花落》听来,让人感觉仿佛漫天的梅花随着曲子一夜飞舞,洒满到关山处处。作者运用虚实结合时空交错的手法,描绘了一副绮丽寥廓,优美,恬静的边塞图画。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别友人时,看到那悠悠浮云,如同游子飘摇不定的行踪,看到悄悄西下的落日,便生出无限留恋不舍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例如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又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上景下情: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文。
并列:马致远的《天净沙》。
递进:苏轼的《木兰花》霜余已失长淮阔词。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如: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蒋捷的《解连环》孤雁词。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吴文英的《瑞龙吟》送梅津词。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
一剪梅     早春游园
文一叶菩提
烟雨迷蒙二月初,不负清闲,信步园区。
零星几处报春梅,数点胭红,一副诗图。
习习东风理太虚,四野无声,半晌恬娱。
此情无限正愁余,懒思良谋,折取香株。

满庭芳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文一叶菩提
五月鲜花,青春靓丽,绽放时代光芒。
国家蒙难,奔赴不彷徨。
面对无能腐朽,奋身起,剑指豺狼。
百年里,浑教是赞,华夏好儿郎。
图强。新国建,风云际会,勇敢担当。
纵行业精英,也不骄狂。
祖国腾飞迅猛,应幸有,砥柱中梁。
今朝里,高歌一曲,拼醉尽壶觞。

…………………………………………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   以此拙作致敬满庭芳老师并谢各位老师长期辛苦
文/一叶菩提
空谷幽兰,谢家碧玉,渔村沥血耕荒。
荧屏授业,研五学生王。
整日唐风宋雨,全不顾、鬓已微霜。
相交久,情浓语暖,闻别不堪伤。
思量。
还拟待,重温旧梦,共筑辉煌。
这般思、愁心顿觉疏狂。
此意与谁共说?犹渴盼,再约同窗。
佳期至,新朋旧友,赴会满庭芳。

点评

恭喜蓝影老师完成所有作业,辛苦啦,毕业愉快!  发表于 2019-6-20 19: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35

帖子

11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2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9-6-19 20: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影 于 2019-6-19 20:58 编辑

小渔村词五期研修班沁园19-蓝影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比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比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什么是互文手法?
答:
互文,也叫互辞,是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2、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答:  
(1)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2)
《木兰诗》北朝民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扩展资料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
    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的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  自命题: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破阵子  敬凉山救灾英雄  
火海无情吞噬,英雄虽去犹生。春意难除心里冷,文字相携涕泪声。恨天殄赤诚。
危难来时勇往,救灾何惧牺牲。敢用青春担社稷,必在凉山留重名。神州以你荣。
千秋岁 秋思  
闲情所致。提笔书秋意。前个雨,今难霁。一时寒气盛,更有霜残蕊。回眸处,枝头黄叶疏无几。
常叹人间事。迷失名和利。何如我,诗相慰。落花怀旧梦,举盏邀知己。谈笑里,风尘岁月呈新丽。


2.  命题创作部分: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 谢恩师满庭芳老师   文/蓝影
求学渔村,进修研五,宋词路上探行。每逢周日,相聚在荧屏。凝视聊天框内,读讲义、气静心宁。谢师父,不辞辛苦,付出爱和情。
满庭芳馥郁,沁香小阕,温暖书生。可谓是、李桃天下欣荣。网络焉言虚幻,于此处、汇聚精英。开心我,即将结业,岁月话新晴。



点评

秋枫评语  发表于 2019-6-20 19:53
恭喜蓝影老师完成所有作业,毕业愉快!  发表于 2019-6-20 1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0

帖子

4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6-20 18: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沁园06秋枫词五期研修班毕业考试贴
一、基础部分
1、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1、比喻,2、互文,3、通感,4、夸张,5、移情,6、对比,7、对偶,8、双关等等。
2、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诃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请举例说明:
|、视觉与听觉的通感。
答:例如苏轼《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②触觉与听觉的通感。
答: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答:李贺《蝴蝶舞》"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3、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的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举出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词语例。
答:博喻。
李贺《李凭空篌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互文的作用
①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现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例子。
答:"国破山河在,城舂草木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5、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答:①练词眼,练警句,②让形象说话,③化美为媚,④力求悦耳顺口,⑤用色彩去抢眼,⑥刪去一切多佘的东西,⑦让诗情生化,⑧诗歌要有韵味,⑨掏出新东西来,⑩恰到好处。
6、写好一首诗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上景下情(双调最常用),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②对比模式。
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③顺逆、错综模式。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7、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三叠词。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双头),第三段才是过片,叫双拽头。如周邦彦《瑞龙吟》。
二、创作部分
要求:
①以《搜韵》为标准,判定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②要求依《词林正韵》。
③按词谱要求运用对偶、领字。
④不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⑤意象选择须符合要表达内容,符合自然规律。
⑥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1、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


第三十讲
一、水调歌头  三峡
六月大三峡,高峽出平湖。碧峰烟雾缭绕,时有又时无。未见阳台云兩,隐见云中山户,渔叟识飞凫。劈导禹王水,神女送天书。
化峰立,峰十二,起宏图。长江截断,神女惊叹古今殊。哪有秋池愁绪,万里遊轮无阻,天堑变通途。宋玉不来看,应悔语辞诬。

二、夜半乐 珠江口
岭南四季如夏,天高海阔,风浪迷烟渚。看都市高楼,越王佳处。大湾故地,樵风又起,巨头商客相呼,创新高举。粤港澳,豪情满江浦。
望中一带一路,海上丝绸,货轮桅树。皆日夜,街头车来车去。荔枝龙眼,河鲜海味,酒家两两三三,异乡男女。打工客,匆匆笑相语。
下岗时日,四海谋生,浪萍难驻。那岁月,天涯失依据。动乡情,空恨岁岁归期阻。今日里,走惯南州路,往来南北人迟暮。

满庭芳  毕业赠满庭芳老师
文/秋枫
十里红衣,千支绿伞,劲松翠竹渔村。诗词国学,须破解迷津。手机银屏文字,千里外,网络耕耘。常听课,未曾谋面,猜想绘佳人。
千荷香几许?红尘雅素,仙界松筠。从今后,学生不忘师恩。若有诗词新课,早签到,立雪程门。书房里,满庭芳蕊,珠露溢清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0

帖子

4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6-21 09: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沁园08一布衣  词研班毕业考试试卷
一,基础部分:
   1,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对偶,衬托,设问,顶真,双关,通感,排比,婉曲,回环,移情等修辞手法。
   2,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如‘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如‘晨钟云外湿’。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如‘杨花扑帜春云热’。
  3,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长洪斗落生跳波,轻丹南下如投梭……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既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也烘托了行船的凶险。
请问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並再举一个使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例子。
答:这里用了博喻修辞手法,加强语意,增强文章的气势。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漕漕如急雨……‘’就是这种修辞手法。
4,互文的作用:①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②避免词语单调重复。②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請举出两个使用互文手法的句子。
答:①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  
         ②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修改诗词有哪些方法?
     答有十法,①炼词眼炼警句
②让形象说法③化美为媚。④力求悦耳顺口。⑤用色彩去抢眼。⑥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⑦让诗情升华。⑧诗歌要有韵味。⑨淘出新东西来。⑩恰到好处。
  6,写好一首诗,首先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並举例。
  答:长调的结构模式①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②对比模式。如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③顺递,错综模式。如晏殊《碎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7,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三叠词就是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如柳永的夜半乐,三段一百四十四字,前段十句五仄韵,中段九句四仄韵,后段七句五仄韵。双拽头就是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如周邦彦的《瑞龙吟》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
二,创作部分:
  1,自命题,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浪淘沙  平沙落雁
      玉镜撒银光,水暖舟航。微风习习抚秋芳。芦苇沙滩思念地,鸿雁南翔。
      足迹在何方,北国边疆。山高水阔夜茫茫。携雨穿云人字陣,候鸟还乡。

      水调歌头  建军九十周年阅兵赞
   掠陣银鹰啸,炮甲战車呜。旌旗猎猎飞舞,呐喊震天庭。步履铿锵有力,威武三军雄壮。科技国防兴,统帅绸缪引,朱日阅兵迎。
    九旬庆,犹忆起,岁峥嵘。风风雨雨,经历二万五长征。赶跑东洋倭寇,打倒蔣家盗匪。共铸铁长城,华夏雄师在,代代享和平。

2,命题创作部分:

                      满庭芳
   佳作篇篇,书声朗朗,小渔村喜临堂。师贤幸遇。解惑授知忙,戴月披星劳作。寝食忘、两鬓添霜。诗词斌,广闻博览,崇德育人扬。
    春园桃李艳,欣逢盛世,安度时光。乐杏坛,起承转合文章,粘对仄平常讲。一腔血,溶入诗囊。蚕絲尽,点燃蜡烛,齐赞满庭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19:57 , Processed in 0.08873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