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如许 于 2016-12-15 01:50 编辑
第一讲作业: 一《秋》并列 迎霜蘸墨飞花远,把酒临风落叶回。 千里孤尘谁买醉?凌空度雁声声催。 特点:四句诗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又合为一体,如四幅图画并挂。
二 《秋》 承接 尘音缕缕向琼楼,秋露凝香不与愁。 曾为弦声知己觅,也说江水付东流。 特点: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第二句,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 。 三 《秋》转折 一袭金黄铺曲径,三分淡墨画秋容。 莫说此季深花好,离雁声声正远行。 特点:前两句写秋天的景色,第三句否定词语转折然后引出第四句收合。 四 《秋》 因果 一叶消华秋肃冷,落英纷尽叹离舟。 岂知枯瘦凌寒曳 ,只为来年春满头。 特点:第一二句三四句各为因果,互相关连,结构严谨。 第二讲作业: 《七绝.秋夜》 长夜不眠将进酒,半杯寒绪透衣襟。 欲将清盏邀明月。怎奈星移明月沉。 寒绪是不能装杯子里的,这样的词汇就实现了视觉转触觉
《七绝.秋夜 》 夜雨敲窗秋欲晚,又闻此季卸妆颜。 潇潇不与千般色,旧梦依稀烟水间。 此季风景如何本来是视觉,前面用了又闻就实现视觉转听觉 《七绝.秋声》 秋色萧萧汀岸凉,长亭驿外荷花塘。 而今不见连天碧,曾有红莲自在香。 荷花虽美但仅限于池塘是不会连天生长的,这里用了连天碧的夸张就表达了荷叶满塘的景。
第三讲作业: 曲喻 《七绝.秋雨后》 淡淡轻寒秋洗后,云卷迷雾正飘零。 水凝清浅生凉镜,半映河山风雨亭。 自评:云卷迷雾正飘零说出了雨滴落的情景,水凝清浅生凉镜让人联想到积在地面浅凹处的雨水。 《七绝.秋晚 》 瘦月催寒风亦晚,举杯邀饮紫霞前。 飞花叠绪秋光渺,正得虚无云梦边 自评:瘦月催寒风亦晚使人想起傍晚月出时晚风也凉了,然后举杯看外面纷纷飞花在秋风中飞舞。 有声有色 《七绝.秋岸》 空寂小汀秋意冷,草窠虽谢水仍柔。 凭空忽闻惊鸿起,莺转声声伴燕啾 自评:空寂小汀和草窠虽谢都无声的说明了秋天的景色,然后惊鸿起和莺啭声声和燕啾生动的描写出声音。 《七绝.秋凉》 细雨岸边垂叶柳,秋声河畔系横舟。 双双蝴蝶频频舞,此季风华正上游。 自评:前两句引出了秋的声音,横舟系在秋水声中的河畔上。后两句蝴蝶双双翩然起舞的样子,有声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