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286|回复: 13

小乐府楹联2期对联第一讲作业E组 评阅:四川孤鹜 叶舞清秋

[复制链接]

106

主题

890

帖子

1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9-6 21: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莲花色 于 2016-9-11 15:50 编辑

小渔村乐府楹联学院2期对联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3、对联有哪些特点?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作业于周日晚上12点前完成。



E组第一讲评阅:四川孤鹜   叶舞清秋

1

主题

11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9-9 11: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乐府楹联学院2期对联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经历了三阶段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可以起到祈福的作用。表达人们的喜庆、希望或赞美等愿望。 例:春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堂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 (1)形式讲,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关,虚实相对,动静相对。 (2)内涵讲,意义相关,不能各说个的。 (3)声律讲,平仄相对,音节和谐。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2)上联韵脚必须是仄声,下联韵脚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关或相反。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简要说说喜欢的理由。  曹雪芹《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哲理性强,喻意深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2
发表于 2016-9-6 22:5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提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2
发表于 2016-9-6 23:2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组学生:潇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到了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兴盛 第二个发展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    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原来并没有完全要求对仗,随着时代慢慢走入正规。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如春联,可以贴在门柱上喻意庆贺;可以作为装饰品装裱挂在房间,帖在园林的楹柱之上等等,结婚用的喜庆联,挽联缅怀,寿联祝寿等。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是用汉字书写的(后来发展到也可用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悬挂或张贴在壁间柱上的两条长幅;要求两两相对。  它的特点,大致有: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   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承上启下,以虚对实,将此音此景景赋予了灵魂                         答题者:E12 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8

帖子

6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1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9-7 15: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灵有约 于 2016-9-11 17:56 编辑

   小渔村乐府楹联学院1期对联第一讲作业:
    E组: 评阅*心灵有约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 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
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还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2)承上而言,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对偶辞格是汉语和汉字特有的一种辞格,它是把通常为两个(多则可为几个,如元代杂剧和散曲中常用的三或四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似的字、词、词组、句子并列,用来表现相关的意思的一种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再举新杯邀老友==同开笑口唱欢歌
理由:上下关联紧密,对仗工整细腻,气氛欢快喜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2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9-7 21:3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乐府楹联学院2期对联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经历三个时期,1,唐朝。2,宋朝元朝明朝。3,清朝。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1,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2,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独特性和普遍性.2,寄生性和包容性。3,实用性和艺术性。4,通俗行和高雅性。5,严肃性和游戏性。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定要在渔村好好学习,克服困难,勤学苦练,战胜自己,坚持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9-9 17: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乐府楹联学院1期对联第一讲作业   E31-清婉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①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②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③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这几个时期的关联: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

       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除白居易外,唐代诗人大都有名联传世。对联产生的途径,除对偶的修辞手法而外,最关键的就是律诗。律诗,又称近体诗,分五言和七言。其句数,除排律而外,每首都是八句。它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且合一定的平仄。对联也讲对仗平仄。这说明对联之为对联,其最基本的东西,正是从律诗直接继承发展来的。

       由律诗之“联”转化为对联,还有一定的条件。除律诗而外,在唐代,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从不同程度上促使了对联的产生。这些因素,主要是联句、摘句和书壁几种。

       对联自孟昶题写以后,便逐步推广开来。如果说用来替代桃符还只是它向社会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那么,到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的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越写越长。二是越写越巧。把许多艺术手法都运用上了。三是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四是对联独有的整套格律-----马蹄韵不仅形成,而且已经完善。总之,对联在清代以来,进入了它的空前鼎盛时期。

        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1)、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2)、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出句:月移竹影来诗里【再嫁东风】
  对句:我把梅香拾案前【竹雨心情】
————————
上联静中有动,“移”“来”,把月和竹写活了。
下联无论意境还是诗境都跟上联联的恰到好处,把上联的情感拓开来,诗意盎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9-11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05
对联的发展经历l了时期?   
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唐代产生时期2宋元明发展时期3清鼎盛时期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盟芽于律诗文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
对联的作用体现在神魔地方?
答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情感作用   。而且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感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 等都能随作者意念表现出来。如新婚用了它感到喜气美满,春节用了它感到生机盎然 等
对联有哪些特点?
1上下联字数相等2上下联词组相同3上下联词性相同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7上下内容要相关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麽
答1字数相等2字音讲平仄3词语讲对仗4句法讲对称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副对联,简要 说出理由
2345.6789喜欢它是因为几个数字就把联主人的生活状况刻画的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9-11 2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乐府楹联学院1期对联第一讲作业
E08   随遇而安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兴盛,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
宋元明,对联自孟昶题写以后,便逐步推广开来,正式向各个领域,门柱贴联成为普遍的风俗。到清,对联由于皇帝垂青,被列入科举考试,达到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的应用范围宽广,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能广泛使用,是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例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用汉字书写的(后来发展到也可用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悬挂或张贴在壁间柱上的两条长幅;要求两两相对。
它的特点,大致有: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语意必须相联而不重复,内容上是并列,联互相补充。 对仗工整; 讲究平仄 。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从内涵上说,要求意义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特殊的如无情对另议);从形式上说,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称;此外,它还要求音节上的和谐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张挂的形式: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我觉的作为楹联的特征来说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写的很好。这里将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关于楹联的写法,就一般情况而言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是要注意楹联的思想性,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
二是要有针对性,即撰写、张贴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等等,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三是要有文学性,即要注意炼字度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
四是要和“横批”有机地结合起来,横批是楹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画龙点睛地突出楹联的中心思想,对楹联的内容起着补充和烘托作用。
格律诗对楹联的影响颇大,某些楹联,实际上就是从格律诗中派生出来的。
因此,传统的或说是正统的楹联写作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与格律诗极为类似的格局和程式。
这种传统的格局和程式,有比较严格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现在声韵、平仄和对仗三个方面。
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铁石梅花气概
山川香草风流
借物喻志,借景抒情,其中的铮铮骨气让人散仰,对美好生活的的向往也让人羡慕憧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9-11 2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乐府楹联学院2期,第一讲作业
E06一小草含羞笑,
辛苦老师评阅B

一,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如何关联,
答,①产生于唐代有史根据的,到了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兴盛。
②发展期宋,元,明,孟昶题写以后便逐卢推广开来,到了宋代向个领域深入。
③到了明,清,对联鼎盛时期,
④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平台对对联的发展,上了更高的平台,
经过中华各位诗联老师的无私传承正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纯属自已意向)
二,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体现在祈福,表达人们喜庆与愿望,如,一年好景随春至……
三,对联有哪些特点,
悬挂或张贴在壁与门柱上,在联中有表达主人的意向,愿望精简寓言完整表达。
四,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字数相等,意境相符,词性相应
平仄交替,上联仄尾,下联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重字,头重脚轻。
五,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单说一下理由?
我喜欢的,
光明正大传家谱
赤胆忠心育子孙

理由,有家风训意,人生为人取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12:11 , Processed in 0.0735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